白云庵对白云岑,殿宇峥嵘云气深。袅袅青猿啼竹里,双双赤鲤见潭心。
白云庵对白云岑,殿宇峥嵘云气深。袅袅青猿啼竹里,双双赤鲤见潭心。
灵风䬃爽神君至,秋月空明木客吟。羡子早年归福地,愧予何日遂投簪。
灵风䬃爽神君至,秋月空明木客吟。羡子早年归福地,愧予何日遂投簪。

sòngzhàoliànshīguībáiyúnān--wánghàn

báiyúnānduìbáiyúncén殿diànzhēngróngyúnshēnniǎoniǎoqīngyuánzhúshuāngshuāngchìjiàntánxīn

língfēngshuǎngshénjūnzhìqiūyuèkōngmíngyínxiànzizǎoniánguīkuìsuìtóuzān

王翰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 4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赏花归去¹马如²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译文:赏花回来的时候,马跑起来像在飞一样。骑在飞奔的马上,酒力发作正微醒着。
注释:¹归去:回去。²如:如同。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酒力微醒时已暮¹,醒时已暮赏花归。
译文:当稍微清醒过来的时候,那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了,赏花也已成为过去。
注释:¹暮:指傍晚、将尽。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译文: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译文:整个园子里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出游时惬意的心情。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万树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杏花浸染着江水,江水浸润着杏花,江边杏花林,水中杏花影,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春意倍加浓郁!

yóuchūnèrshǒu ·

wáng tángdài 

wànshùjiāngbiānxìng xīnkāifēng 
mǎnyuánshēnqiǎn zhàozài绿zhōng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cè)¹良耜(sì)²,俶(chù)³南亩。播厥百谷,实活。或来瞻(rǔ)¹⁰,载筐¹¹及莒(jǔ)¹²,其饟(xiǎng)¹³伊黍。其笠伊纠¹⁴,其镈(bó)¹⁵斯赵¹⁶,以薅(hāo)¹⁷(tú)(liǎo)¹⁸。荼蓼朽(xiǔ)¹⁹²⁰,黍稷(jì)茂止。获之挃(zhì)²¹,积之栗栗²²。其崇²³如墉(yōng)²⁴,其比²⁵如栉(zhì)²⁶。以开百室²⁷,百室盈止,妇子²⁸宁止。杀时犉(chún)²⁹牡,有捄(qiú)³⁰其角。以似³¹以续,续古之人³²
译文: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注释:¹畟畟:形容耒耜的锋刃快速入土的样子。²耜: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³俶:开始。⁴载:“菑(zī)”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⁵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⁶实:百谷的种子。⁷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⁸斯:乃。⁹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¹⁰女:同“汝”,指耕地者。¹¹筐:方筐。¹²筥:圆筐。¹³饟:此指所送的饭食。¹⁴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¹⁵镈: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¹⁶赵:锋利好使。¹⁷薅:去掉田中杂草。¹⁸荼蓼:荼和蓼,两种野草名。¹⁹朽:腐烂。²⁰止:语助词。²¹挃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²²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²³崇:高。²⁴墉:高高的城墙。²⁵比:排列,此言其广度。²⁶栉:梳子。²⁷百室:指众多的粮仓。²⁸妇子:妇女孩子。²⁹犉:黄毛黑唇的牛。³⁰捄:形容牛角很长。³¹似:通“嗣”,继续。³²古之人:指祖先。

  从《周颂·良耜》诗中,已经可以看到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头及“鎛(锄草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中有画”。

  全诗一章到底,共二十三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写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层,从“获之挃挃”到“妇子宁止”七句,写眼前秋天大丰收的情景;第三层,最后四句,写秋冬报赛祭祀的情景。

  诗一开头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春耕夏耘的画面:当春日到来的时候,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嚓嚓声。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让它孕育、发芽、生长。在他们劳动到饥饿之时,家中的妇女、孩子挑着方筐圆筐,给他们送来了香气腾腾的黄米饭。炎夏耘苗之时,烈日当空,农奴们头戴用草绳编织的斗笠,除草的锄头刺入土中,把荼、蓼等杂草统统锄掉。荼、蓼腐烂变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这里写了劳动场面,写了劳动与送饭的人们,还刻画了头戴斗笠的人物形象,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秋天大丰收的时候,展示的是另一种欢快的画面: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如同音乐的节奏一般,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齿,于是上百个粮仓一字儿排开收粮入库。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心不慌,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这可说是“田家乐图”吧!

  另外,这首诗用韵或不用韵,依据内容的需要而作灵活处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开头两句都用韵,“耜”“亩”叶之部韵。接着“播厥百谷,实函斯活”两句,却是无韵句。“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三句描写妇女、孩子到田间送饭,句句用韵,“女”“筥”“黍”叶鱼部韵,节奏明快。“其笠伊纠,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这五句写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韵,“纠”“赵”“蓼”、朽”“茂”是幽宵合韵,节奏也明快。“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七句描写秋天农业大丰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韵外,其余句句用韵,“桎”“栗”“栉”“室”叶质部韵,“盈”“宁”叶耕部韵,同样节奏明快。最后四句,除中间两句“角”“续”叶屋部韵外,其余两句均无韵。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0-692

liáng

míng xiānqín 

liáng chùzàinán juébǎi shíhánhuó huòláizhān zàikuāng xiǎngshǔ jiū diào hāoliǎo liǎoxiǔzhǐ shǔmàozhǐ huòzhīzhìzhì zhī chóngyōng zhì kāibǎishì bǎishìyíngzhǐ níngzhǐ shāshíchún yǒuqiújiǎo  zhīrén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云间铁瓮(wèng)¹近青天,缥(piāo)(miǎo)²飞楼³百尺连。
译文:高耸入云的铁瓮城已近青天,凌云的缥缈高楼似与天相连。
注释:¹云间铁瓮:谓铁瓮城高入云间。²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状。³飞楼:形容楼高凌空的样子。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三峡江声流笔底¹,六百²帆影落樽(zūn)前。
译文:三峡的江声似乎流入我笔底,六百的帆影好像映落我杯前。
注释:¹“三峡”句:意谓眼前的江景引起我的诗兴,似乎可以听到三峡的江声。底:《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下“。  ²六百:吴、东晋、宋、齐、梁、陈,史称六百。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几番画角¹催红日,无事沧(cāng)²起白烟³
译文:几番呜咽的画角催落着红日,远处幽静的沧洲袅起了白烟。
注释:¹画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声音哀厉高亢,多在军中使用,因外加彩绘而得名。形如竹筒,出自西羌。²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者所居。此指镇江江边某幽僻之处。³白烟:指水气蒙蒙,远望有如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忽忆赏心何处是¹?春风秋月两茫然。
译文:忽忆起赏心美景究竟在何处?往事如烟那春风秋月已茫然。
注释:¹是:《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在“。

  诗题“望梅楼”却不先写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使用了这个古称,又写这“铁瓮”矗立“云间”,邻近青天。旧传望海楼是镇江城中最高处,对城池如此称谓、如此描绘,是为了望海楼铺设高接云端又富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一个“飞”字,既是实际描写,又有夸张意味,这显然是从《诗经·小雅·斯干》“如翠斯飞”句意化中。“缥缈”写出了云烟缭绕中的飞楼与天相连,殆如仙境。首联二句是诗人白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谓“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

  就在诗人尽情观赏、逸兴遄飞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可能是那呜呜的画角声把诗人从三峡与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现实,但这一联写景却是自楼内向外远望,视线随着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而它们又落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黄昏可谓良辰,望海楼可谓美景,对于喜好观览的诗人,这该是赏心乐事了。然而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他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他蓄积于胸中的垒块总要在作品中一吐为快,此其一。具体到此诗来说,六代虽在此竞逐繁华,但它们还是随着三峡江声而流逝了,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此其二。结尾一联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正直的诗人画家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入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米芾并非故意让尾联“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以求其妙,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

  这是一首写景为主的七律。诗人写景选择不同的立足点——远近、内外、上下,不同的视线——仰视、俯瞰、远望,因而构成写景的不同角度,绘成多种特色的画面,展现出望海楼既有高峻雄奇的气势,又有久远博大的蕴含,还具有隽远的逸韵。米芾在此确是充分发挥了他画家之所长。而夸张的写景手法把那些难以描述的抽象意念也具体化了:写诗情是江声流人笔底,写酒兴是帆影落于樽前。前两联无处不是夸张,第三联却是对黄昏景色的直接描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望海楼的景历历如绘。

  这首诗颔、颈二联的对偶句,不仅按律诗要求平仄相对,句法相当,而且作到了刘勰所谓“自然成对”,绝不刻意求工;“反对为优”,让事物互相映衬。颈联两句对仗在对比中写景已如上述;颔联两句一写声、一写形、一写地域上的自东向西、一写历史上的自古至今,最后却又分别化作自己的诗情和酒兴,情景交织;全诗委婉曲折,言短而意深。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编著 .新编宋诗三百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年 :154-156 .
2、 蒋楚麟 赵得见主编 .古诗赏析 二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7年 :79-82 .

wànghǎilóu

 sòngdài 

yúnjiāntiěwèngjìnqīngtiān piāomiǎofēilóubǎichǐlián 
sānxiájiāngshēngliú liùcháofānyǐngluòzūnqián 
fānhuàjiǎocuīhóng shìcāngzhōubáiyān 
shǎngxīnchùshì chūnfēngqiūyuèliǎngmángrán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译文:慢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zhuó)¹手惟闻涧水香。
译文:没有人看见桃花飘落,在山涧溪流中洗手时却闻到了桃花香。
注释:¹濯:洗涤、清洗。

chūnshānjiān--huánggōng

huǎnchūnshānchūnzhǎngliúyīngyànfēimáng

táohuāluòchùrénjiànzhuóshǒuwéiwénjiànshuǐ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