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凿犹存滟滪根,彼苍设险壮彭门。山形奔过黄河怒,水气阴来白日昏。
禹凿犹存滟滪根,彼苍设险壮彭门。山形奔过黄河怒,水气阴来白日昏。
贾客经营随雁集,舟人祭祀识龙尊。时平四渎无波浪,笑指青帘买酒樽。
贾客经营随雁集,舟人祭祀识龙尊。时平四渎无波浪,笑指青帘买酒樽。
张以宁

张以宁

(1301—137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30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华阳¹春树号新丰²,行入新都若旧宫。
译文:华阳国的春树绝似影丰,太上星所驾幸的新都如同长安的旧宫。
注释:¹华阳:蜀国的国号,此指成都。²新丰:汉县名。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柳色未饶(ráo)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¹红。
译文:柳色之青绿绝不下于秦地之柳,花光之红艳也不减于上阳之花。
注释:¹上阳:唐宫名,高宗所建,在洛阳。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sān

bái tángdài 

huáyángchūnshùhàoxīnfēng xíngxīnruòjiùgōng 
liǔwèiráoqín绿 huāguāngjiǎnshàngyánghóng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bì)开。
译文: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¹八月何如此?涛(tāo)似连山喷雪来²
译文: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注释:¹浙江:此指钱塘江。²来:一作“东”。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指海潮,这里刚刚涨潮,潮还没退,狂风又来了,浪打在天门石壁上,似乎打开了天门的大门。天门,即天门山。“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八月”一词很令人费解,诗写的是江东,写到浙江去的原因,实际上不过是用浙江潮来说明横江浪涛之大。宋代的苏轼苏这样写浙江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农历八月是浙江潮最为壮观的时候,那凶险的程度非比寻常,而横江潮后之浪可与浙江潮相匹敌。可见李白是见过浙江潮的,随手捡来,不着痕迹。最后一句“涛似连山喷雪来”形容风起涛涌的凶险。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héngjiāng··--bái

hǎishénláiguòèfēnghuílàngtiānménshíkāi

zhèjiāngyuètāoshìliánshānpēnxuělái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非关癖(pǐ)¹轻模样²,冷处偏佳。别有根芽³,不是人间富贵花
译文:我喜欢的并不只是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还有它那不惧寒冷的精神。无根却似有根,有着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词名由乐府相和歌辞《采桑曲》(陌上桑)变来,它本是大曲的“摘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双调,上下片各四句,押三平韵,各二十二字,共四十四字,用中吕宫。¹癖爱:癖好,特别喜爱。²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³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⁴富贵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类的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谢娘¹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jiā)²,万里西风瀚(hàn)³沙。
译文:谢道韫去世后有谁真正了解、怜惜它呢?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注释:¹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谢道韫曾咏过雪花。²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³瀚海:沙漠,此指塞外之地。

  该词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无依般,体现了词人心中的清高孤傲无人同与的悲凉之感。词中词人抛开了咏雪的成规,把雪花当作跟牡丹一样的“花儿”来歌咏,营造一种新奇的错位,表现了词人天马行空、自由挥洒而独出机杼的高超才调。

  首句倒卷而出。先设想一种责诘,然后对此责难作出答复:自己所爱者不只是雪花的轻倩飘洒,而且更是她那种冰雪精神。再跃进一层,雪花似花非花,她以无根为有根,其六出之姿,空灵莹洁,若有若无,丝毫没有人间富贵花——牡丹那种深根、茂叶和丰腴的体态。这,既是词人的审美选择,又是他对于富贵门阀种种束缚的逆反心态的反射。

  下片以谢娘关合雪花。晋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有文才,后代常以谢娘借指才女。又一说,谢娘常用来泛指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纳兰词中多次出现“谢桥”、“谢家庭院”,其《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的下片更有“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的描述。蜘丝马迹,似以第二解为宜。词从咏雪转到谢娘,其连接点应是雪花的轻盈妩媚、莹洁玲珑,它令词人联想到和某一女子的纯洁、朦胧的轻怜密爱。以下一转,又从雪花的飘洒联想到自己的天涯飘泊。然后宕开,让这份相思羁旅的悲愁,融入寒月悲笳,浩荡西风,蔽日黄沙的龙荒瀚海之中。

  在这里,爱情的憾恨与人生的憾恨合成为一体。爱情得到升华,它决不仅仅意味着某人某事的男欢女爱,它还是一种生命追求的审美化。故而“既轻盈倩丽,又沉郁苍凉”。

  这首咏雪词,写得颖异别致,“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超逸了历来咏雪诗词曾经有过的意象格局,神韵天纵。词中对于塞外的茫茫飞雪,别具视角眼界,其中隐含着词人自己的意态情怀:深切的身世心性之慨,在其中若隐若现,一种浓郁的凄楚苍凉,回荡其间。此词景象阔大,气韵沉厚,情境深邃,是纳兰性德边塞词的又一卓异之作。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清词鉴赏辞典(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09:第612页
2、 贺新辉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685页
3、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257页

cǎisāngzi··sāishàngyǒngxuěhuā--lánxìng

fēiguānàiqīngyànglěngchùpiānjiābiéyǒugēnshìrénjiānguìhuā

xièniángbiéhòushuínéngpiāotiānhányuèbēijiāwàn西fēnghànhǎishā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年年社日¹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pàn)
译文: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注释:¹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春衫著破谁针线¹。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ān)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注释:¹“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此词在《阳春白雪》、《翰墨大全》、《花草粹编》等书中皆列入无名氏之作。唯《历代诗余》、《词林万选》题作黄公绍,唐圭璋先生认为此乃失考所致。这首词是思归怀人之作。它之所以由无名氏经过辗转而堂皇地列在著名词人的名下,说明它曾流传很广,并且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与秋社,《统天万年历》云:“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这里指春社。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墨庄漫录》云:“唐宋妇人社日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张籍诗亦云:“今朝社日停针线”,此即诗人所本。诗人一开始就着意于远方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乡的丈夫而愁绪万端。由于诗人用春燕的成双反衬夫妻的分离,所以,不用细致的描写,一个忧伤憔悴的思妇的形象便如在目前。“年年”二字下得尤其沉痛,它暗示读者,这对不幸的情侣已经历了长期的别离,今日的忧伤只不过是往昔的延续罢了!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此三句写诗人自身的寂寞,因和意中人凄凉的处境遥相呼应,更显得沉着动人。春日已过大半,自己却仍在乱山深处、溪桥之畔淹留,固守离愁之苦。“乱”字包含了诗人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身世的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这样,词中的“乱山”就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同时也是惹起诗人愁思的情感化的产物,它的沉重与凄凉,使我们自然联想到词人精神上的压抑。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衣已破,谁为补缀?想到此,不由得泪洒春衫。此处看似俚俗,实为诗人的卓越之处。因为词人表达相思之苦,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形,或以物喻愁,或直抒胸臆,诗人抛弃了陈旧的套式,从夫妻这一特殊的关系着眼,选择了日常生产中最普通的“针线”情节作为表达情感的契机,这样就具体而不抽象,真切而不矫饰,正如贺裳所评:“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这四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它的高妙之处在于把思念之情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因此显得充沛之至,缠绵之至。从形式上看,它很像晁补之的《忆少年》起句:“无穷官柳,无情画轲,无根行客,”排句连蝉直下,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从意境上看,它更接近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的韵味:当红日西沉,诗人解鞍归来,虽有鲜花,却无人佩戴,以酒浇愁,又无人把盏,醉后更无人照管。这是无比凄楚的情景。于此,诗人的情感恣肆了,笔调放纵了,但读来并不会使人产生轻薄之感,此中奥秘,正如陈廷焯所说:“不是风流放荡,只是一腔血泪耳。”

qīngàn ·niánniánshètíngzhēnxiàn线

huánggōngshào sòngdài 

niánniánshètíngzhēnxiàn线 zěnrěnjiàn shuāngfēiyàn jīnjiāngchéngchūnbàn shēnyóuzài luànshānshēnchù qiáopàn 
chūnshānzhuóshuízhēnxiàn线 diǎndiǎnhánghánglèihénmǎn luòjiěānfāngcǎoàn huāréndài jiǔrénquàn zuìrénguǎn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乘辇(niǎn)¹夜行游²,逍遥步西园。
译文:入夜出来时乘坐毂辇,来到这西园漫步游玩。
注释:芙蓉池:邺城(今河北临漳)铜雀园中之一景。铜雀园在邺城之西,因建有铜雀台而得名,为曹操的王家园林。芙蓉,即荷花。¹辇:帝王后妃乘坐的车。²游:一作“遨”。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双渠相溉(gài)(guàn)¹,嘉木²绕通川³
译文:两条渠水已把园浇遍,美好的树木围绕渠边。
注释:¹溉灌:一作“灌溉”。²嘉木:指茂美的林木。³通川:园中水流。此句言树木沿园中小河之两岸密植。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卑枝¹²羽盖³,修条摩(mó)苍天。
译文:低短的树枝扫着羽盖,修长的树枝伸向蓝天。
注释:¹卑枝:低垂的树木枝条。²渠:轻轻地掠过。³羽盖:用羽毛装饰的车篷。⁴修:长。⁵摩:接触。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惊风¹扶轮毂(gǔ)²,飞鸟翔我前。
译文:疾风从车后推轮飞跑,飞鸟在前面愉快回旋。
注释:¹惊风:车疾驰引起的急风。²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此"轮毂"指车轮的轴头。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丹霞¹夹明月,华星²出云间。
译文:红霞中升起一轮明月,星花点点闪现在云天。
注释:¹丹霞:晚霞,呈红色。²华星:闪耀着光华的星星。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上天¹垂光采,五色²一何³鲜。
译文:高空垂下美丽的光彩,五光十色有多么新鲜!
注释:¹上天:自天而下。²五色:青、赤、黄、白、黑,古以此为正色。此指彩虹的多种颜色。³一何:多么。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寿命非松乔¹,谁能得神仙。
译文:我们不是赤松、子乔,谁的寿命能比上神仙?
注释:¹松乔:传说中的两位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áo)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译文:这样游玩也舒心快意,说不定保我活上百年。

  首二句点明行游及游池的时间和地点,写乘车夜游西园的愉悦心情。一个“夜”字,突出了诗人的浓厚游兴,也是后文写景的基点。“逍遥步西园”,又表现了诗人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也正因为作此逍遥之游,所以下文所描绘的景物才是那样赏心悦目,令人陶醉。“西园”,是芙蓉池的所在,诗人们经常聚会之处,曹植《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夜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即写他们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欢游情景。

  中间十句承接上文,写行游所见,扣紧“夜行”与“逍遥”,着力描绘芙蓉池优美动人的夜景。“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总写这里的形势和环境的优雅。接着以“卑枝”二句具体写嘉木:茂密葱茏的树木环渠而生,相互掩映衬托,下者枝叶横生,遮途塞路,上者遮天蔽日,直达云表。其后又以“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来继续写行游所见和其时愉悦的感觉,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似乎都在为诗人的到来而争献殷勤,惊风吹拂,似乎在为诗人扶辇,飞鸟翔跃,又似乎在为诗人引路。优闲自得的心情,跃然纸上。因为是夜游,所以这里没有具体细致地描绘芙蓉池的优美景物,而是通过粗线条的勾勒,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一种优美的意境,显示了芙蓉池无限勃发的生机。后四句则转而写夜空之美,万紫千红的晚霞之中,镶嵌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满天晶莹的繁星在云层间时隐时现,闪烁发光,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在这优雅如画般的景色之中,诗人简直已置于仙境而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不自觉地发出了“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的感慨。此数句运用鲜明的色彩,把芙蓉池的夜景描绘的光怪陆离,五采缤纷,显示了他创作上华丽壮大的一大特色。这和他在《典论·论文》中所强调的“诗赋欲丽”,则正相一致。刘桢《公宴》诗:“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所写景物与此诗相近,但在辞采的运用上要较此逊色得多。

  末四句,笔锋一转,写行游的感受。“松”,赤松子,传说中炎帝神农时雨师,后与炎帝少女同成仙。“乔”,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传说他好吹笙作凤凰鸣,后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成仙。曹丕向来不相信神仙方士之事,他的《折杨柳行》中就有“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的句子,在《典论·论方术》中更通过具体事实,指出神仙方士之不可信。所以在他这里联想起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人能真正的成为神仙的事实,表示了要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适性游乐,使身心愉悦,以求长寿。“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是一种平实而又乐观的态度。这一联想又进一步反衬了使诗人沉醉以至流连忘返的芙蓉池景色的优美和游园的无穷乐趣。

  在建安时期的游宴诗中,这一首可以说是写得最为出色的。它的一系列特点,如写景成份的增多,对仗句的使用,辞藻的华丽,景象的壮观,都反映了当时诗风的某些重要变化。因而在诗史上,它有特别值得注意之处。诗中用了主要篇幅描绘园林景物,对后来园林诗和山水诗也有影响。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43-24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