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春深好,春深富贵家。马为中路鸟,妓作后庭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富贵家。马为中路鸟,妓作后庭花。
罗绮驱论队,金银用断车。眼前何所苦,唯苦日西斜。
罗绮驱论队,金银用断车。眼前何所苦,唯苦日西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贫贱家。荒凉三径草,冷落四邻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贫贱家。荒凉三径草,冷落四邻花。
奴困归佣力,妻愁出赁车。途穷平路险,举足剧褒斜。
奴困归佣力,妻愁出赁车。途穷平路险,举足剧褒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
诏借当衢宅,恩容上殿车。延英开对久,门与日西斜。
诏借当衢宅,恩容上殿车。延英开对久,门与日西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方镇家。通犀排带胯,瑞鹘勘袍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方镇家。通犀排带胯,瑞鹘勘袍花。
飞絮冲球马,垂杨拂妓车。戎装拜春设,左握宝刀斜。
飞絮冲球马,垂杨拂妓车。戎装拜春设,左握宝刀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刺史家。阴繁棠布叶,岐秀麦分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刺史家。阴繁棠布叶,岐秀麦分花。
五匹鸣珂马,双轮画轼车。和风引行乐,叶叶隼旟斜。
五匹鸣珂马,双轮画轼车。和风引行乐,叶叶隼旟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学士家。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学士家。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蜡炬开明火,银台赐物车。相逢不敢揖,彼此帽低斜。
蜡炬开明火,银台赐物车。相逢不敢揖,彼此帽低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女学家。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女学家。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
御印提随仗,香笺把下车。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
御印提随仗,香笺把下车。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御史家。絮萦骢马尾,蝶绕绣衣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御史家。絮萦骢马尾,蝶绕绣衣花。
破柱行持斧,埋轮立驻车。入班遥认得,鱼贯一行斜。
破柱行持斧,埋轮立驻车。入班遥认得,鱼贯一行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迁客家。一杯寒食酒,万里故园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迁客家。一杯寒食酒,万里故园花。
炎瘴蒸如火,光阴走似车。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
炎瘴蒸如火,光阴走似车。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经业家。唯求太常第,不管曲江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经业家。唯求太常第,不管曲江花。
折桂名惭郄,收萤志慕车。官场泥补处,最怕寸阴斜。
折桂名惭郄,收萤志慕车。官场泥补处,最怕寸阴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隐士家。野衣裁薜叶,山饭晒松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隐士家。野衣裁薜叶,山饭晒松花。
兰索纫幽珮,蒲轮驻软车。林间箕踞坐,白眼向人斜。
兰索纫幽珮,蒲轮驻软车。林间箕踞坐,白眼向人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渔父家。松湾随棹月,桃浦落船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渔父家。松湾随棹月,桃浦落船花。
投饵移轻楫,牵轮转小车。萧萧芦叶里,风起钓丝斜。
投饵移轻楫,牵轮转小车。萧萧芦叶里,风起钓丝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潮户家。涛翻三月雪,浪喷四时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潮户家。涛翻三月雪,浪喷四时花。
曳练驰千马,惊雷走万车。馀波落何处,江转富阳斜。
曳练驰千马,惊雷走万车。馀波落何处,江转富阳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痛饮家。十分杯里物,五色眼前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痛饮家。十分杯里物,五色眼前花。
餔歠眠糟瓮,流涎见麹车。中山一沉醉,千度日西斜。
餔歠眠糟瓮,流涎见麹车。中山一沉醉,千度日西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弄水游童棹,湔裾小妇车。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
弄水游童棹,湔裾小妇车。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
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
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博弈家。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博弈家。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
鼓应投壶马,兵冲象戏车。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
鼓应投壶马,兵冲象戏车。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紫排襦上雉,黄帖鬓边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紫排襦上雉,黄帖鬓边花。
转烛初移障,鸣环欲上车。青衣传毡褥,锦绣一条斜。
转烛初移障,鸣环欲上车。青衣传毡褥,锦绣一条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娶妇家。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娶妇家。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
宾拜登华席,亲迎障幰车。催妆诗未了,星斗渐倾斜。
宾拜登华席,亲迎障幰车。催妆诗未了,星斗渐倾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兰麝熏行被,金铜钉坐车。杭州苏小小,人道最夭斜。
兰麝熏行被,金铜钉坐车。杭州苏小小,人道最夭斜。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译文:国亡家破之际我能到哪去呢?西子湖畔有我的榜样。(于谦和岳飞的墓都在西湖边)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日月双悬于氏墓¹,乾(qián)²半我岳³家祠(cí)
译文:于忠肃(于谦)的功绩可与日月同辉,岳武穆曾经保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朝廷给他在西湖边建了祠庙。
注释:¹日月句:日月,指明朝,也有光辉的意思。于氏,指于谦,见于谦《出塞》作者简介。²乾坤,天地。³岳:指岳飞,见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作者简介。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惭将赤手¹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²
译文:很惭愧我抗清复明大业未成,手无寸功,却想和这两位葬在一起。我凭借一颗赤诚之心,想在西子湖畔有一处我的安息之地。
注释:¹赤手:空手。²借一枝:即借一枝栖,李义府《咏鸟》:“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他日素车¹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chī)夷!
译文:以后有那么一天,在很多素车白马赶到浙东来向我吊丧的路上,东海将会掀起愤怒的狂涛,那怒涛难道一定是伍子胥吗?
注释:¹素车:素车白马,指送丧的行列。
诗题辞故里,而诗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辞人世。面对死亡的命运,抗清英雄张煌言在诗中所抒发的,不是对生的留念,也不见半点悲戚。充塞全诗的是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及身虽死而志不移的豪壮情怀。首联点题,述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二三两联承此而展开,既表达对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jiǎchényuè

zhānghuángyán míngdài 

guówángjiāzhī 西tóuyǒushī 
yuèshuāngxuánshì qiànkūnbànyuèjiā 
cánjiāngchìshǒufēnsān gǎnwèidānxīnjièzhī 
chēdōngzhè tāoshǔchī 
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艳拂潮妆,澹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¹江上。艳拂潮²妆,澹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注释:¹断绿衰红:一本作“断红衰白”。²潮:一本作“朝”。
宛相向。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洗、玉井晓霞佩响。寸藕折长丝,笑何郎、心似春荡。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宛相向¹。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洗、玉井晓霞佩响。寸藕折长丝,笑何郎、心似春荡²。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³。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注释:¹宛相向:一本以此三字作上片结句。²笑何郎、心似春荡:一本作“何郎心、似春风荡”。³听娇蝉、声度菱唱:一本作“娇蝉声、远度菱唱”。

  “法曲献仙音”,又名“越女镜心”、“献仙音”。陈旸《乐书》:“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献仙音》其一也。”又云:“圣朝法曲乐器,有琵琶、五弦筝、箜篌、笙笛、觱篥、方响、拍板,其曲所存,不过道调望瀛,小石献仙音而已。其余皆不复见矣。”《乐章集》、《清真集》并入“小石调”,《白石道人歌曲》入“大石调”。周、姜两家句豆大体相同。九十二字,前片八句三仄韵,后片九句五仄韵。前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五言两句,后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一句、六言一句,周、姜全同。

  “风拍”三句。开头两句对仗。此言深秋时节,江湖上生长着的荷花,被风浪摧打得叶断梗折、花瓣零落,一派萧瑟之景。“艳拂”三句,言放在室中的盆栽荷花却仍旧生气勃勃,红白莲花随着金风在水盆上起伏不停。以此与上三句的江湖上荷花作比,并切入题意。“过数点”两句,言随着夕阳的折射,空中飘来几点雨丝。此种意境与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异曲同工,都写出了秋天的气候变化。雨丝挂在红白莲花上,使词人觉得莲花也在为秋尽冬临而流泪悲哀。

  “宛相向”三句,述清晨莲花。言清晨,当玉井星坠向西边,彩霞从东方闪现之时,红白莲花随着微风发出飒飒的响声,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它们相对而玉立,仿佛两个娇女子在喁喁而语,并指点着说:“你看,你看,有一朵白云已经飞过了那远处小岛的上空。”“玉井”,即参星下四小星名。“寸藕”两句。言盆栽荷花的藕根虽短,但是如果折断它,那未其藕丝是抽扯不绝的,这就是“藕断丝连”啊。词人由此又联想到自己与爱人虽也是分隔两地,但心常思之也。“何郎”,即三国时的何逊,人称粉面何郎。这里借代词人自己。“半掬”两句。“掬”,离也。此言红白莲若即若连,似乎也感受到深秋的微凉,再听见寒蝉凄切,仿佛正在歌着《菱唱》曲,使寒意更加浓厚。“伴鸳鸯”两句,言盆栽的红白莲像鸳鸯般双宿水上,词人对花饮酒,自是一大雅事也。可是他偏不写饮酒,而是写酒醒后才发觉人已在床上,时候也不早了。这一曲笔,道出此词其实是词人的追忆之作也。

  全词以拟人手法,写活了红白双莲,并衬以词人自己的联想,写花即写人也。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¹于几²上。白云左缭³,清江右洄,重(chóng)门洞开,林峦坌(bèn)。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洞愧!洞愧!
译文: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后就倚靠在几案上休息。左边白云缭绕,清澈的江水在右边回旋,树木和山峦从打开的门窗映入眼帘。当这时,我好像有什么想法实际上又没有什么思考,惬意地享受万物所拥有的一切。实在是洞愧呀!洞愧!
注释:¹倚:倚靠。²几:与案相对而言,是一种狭长面,下有足,常设于座侧,一边凭倚或搁置物件的家居。³缭:缭绕。⁴洄:水回旋而流,漩。⁵重门洞开,林峦坌入:意为树木山峦由门窗映入眼帘。⁶是:这。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轻烟晓暝,湘水暮云¹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注释:¹云:一本作“雨”。
堪举。翩翩翠羽。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多少呢喃意绪。尽日向、流莺分诉。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堪举。翩翩翠羽。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落花风软,戏促¹乱红飞舞。多少呢喃意绪。尽日向、流莺分诉。还²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注释:¹促:一本作“从”,一作“逐”。²还:一本作“还又怜”。

  此首词与史达祖词《双双燕·咏燕》略有不同,全词九十六字(若下片未尾第二句作六字句式,则仍九十八字),上片一、二、三句两词不同。史词首句是一、二、一句式,中间两字相连;吴词首句是二、二句式。二、三句,史词是五、四句;吴词是三、六句式。另史词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三句都是第一字为领格字,宜用去声,而吴词无此例。再则,两词都为咏燕,素材相同,但所咏角度不同:史词开头、结尾都作人事;吴词却纯以拟人手法全篇咏燕不离本题。   

  “小桃”三句,点燕来时节。言在桃花谢了的时候燕子开始成双结对地回归,在各家各户中飞进飞出地寻找旧巢。“轻烟”两句,写燕之旅途劳累。此言燕儿从南边遥远的地方赶清晨、宿昏暝,渡过山山水水千万苦终于来到这里。“湘水”,在湖南,这里泛指南方的山山水水。“帘外”两句,言室外的余寒还没有消尽,燕子已双双展翅斜飞回到了旧居—— “ 红楼深处”。“共斜入”,绘出双燕飞翔神态,妙极。“ 相将”两句,双燕商量语。“相将”,可释为行将, 将要。言双燕商量着:“我们将要在这旧居的‘雕梁’上共筑爱。那末似乎应该把这大好春光挽留住啊。”“韶光”,即春光也。留住春光。双燕就可以长期享受春天的美景。  

  “堪举”四句,述燕筑窠。“举”,飞也。言双燕鼓动羽翼双双飞翔在水畔岸边的柳林间,共同衔来带有梅雨的泥土,忙着在雕梁上筑窠。“泥”、“雨”都是筑窠的材料;“梅雨”,又点出了燕子筑窠的大致时间。“落花”两句,言落花时节,暖风醉人,双燕又可以伴着熏风落花飞舞嬉戏,因为双燕翻飞,促使落红更加飘舞不定。“风软”,即软风,亦即暖风也。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可证之。“多少”两句,给“燕”、“莺”以人性化。言燕儿叽叽喳喳互相诉说不定,却还是意犹未尽,所以两只燕子还要每天分别去向黄莺儿争说家事,求它评定。“还过短墙”两句作结。据《梅溪词》,下片结句时两句都作六字句,而这首词,第一句只四字,因此宜将“又怜”两字补上,作“还又怜过短墙”。此处是说:只可怜燕儿双双飞过短墙进入人类社会之后,可惜没有什么人能够理会得了它们叽叽喳喳的万千言语。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朝作轻寒暮作¹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译文: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
注释:壬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¹作:此处指天气变化。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春自古今¹
译文: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注释:¹“落花”二句:实即杜甫《春望》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意,作者偏从正面说出,以落花、啼鸟之无知,更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深愁远虑。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译文:故国的江山啊,徒然入梦,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龙蛇¹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chuàng)²客心。
译文: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伤我客子之心。
注释:¹龙蛇:比喻隐伏草野,带时而起的志士。²怆:悲伤。

  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后句,点出一个“愁”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是借喻,代指志士。“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rénqīngmíngzuò

jūn míngdài 

zhāozuòqīnghánzuòyīn chóuzhōngjuéchūnshēn 
luòhuāyǒulèiyīnfēng niǎoqíngjīn 
guójiāngshānmèngmèi zhōnghuárényòuxiāochén 
lóngshéhǎiguīsuǒ hánshíniánniánchuàng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