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夭桃竹顶齐,矮桥横水屋横陂。
主翁受用三竿日,门外催租总不知。
墙上夭桃竹顶齐,矮桥横水屋横陂。
主翁受用三竿日,门外催租总不知。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何处望¹神州²?满眼风光北固楼³。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译文: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楼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注释:¹望:眺望。²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³北固楼:即北固亭。⁴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⁵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年少¹万兜(dōu)(móu)²,坐断³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注释:¹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²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³坐断:坐镇,占据,割据。⁴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⁵休:停止。⁶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⁷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⁸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词以一个问句开始,词人写道:“何处望神州。”“神州”指中原地区。“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接着写道:“满眼风光北固楼。” “北固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

  词人接着说: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楼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楼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楼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楼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据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于是,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据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却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617-1619

nánxiāng ·dēngjīngkǒuběitíngyǒuhuái怀

xīn sòngdài 

chùwàngshénzhōu mǎnyǎnfēngguāngběilóu qiānxīngwángduōshǎoshì yōuyōu jìnchángjiānggǔngǔnliú 
niánshǎowàndōumóu zuòduàndōngnánzhànwèixiū tiānxiàyīngxióngshuíshǒu cáoliú shēngdāngsūnzhòngmóu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东武¹望余杭²,云海天涯两杳(yǎo)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³
译文: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定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注释:¹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²余杭:杭州。³“醉笑”句:唐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此化用其意。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不用诉离觞(shāng),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¹,堕(duò)泪羊公²却姓杨。
译文: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酒阑人散,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注释:¹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时为繁荣之区。²堕泪羊公:羊祜镇守襄阳时,勤于治世,大兴学校,关心百姓疾苦,后人在他常游憩的岘山上为他立庙建碑,人见者无不落泪。后遂用“堕泪岘山、堕泪碑、堕泪碣”等称扬卓著的政绩,表示怀念之情或泛写伤心落泪。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表达别后思念之情。起句便写他日密州杭州相隔天涯,相望渺茫,颇有黯然别情。接下来两句却让人看尽世人的悲哀。为什么有思念,为什么有无可奈何,为什么有离殇有堕泪,原来只为心中还存了一点功名的热望,总想现在的劳累奔波,或许有个指望,可能有些许盼头。

  “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时“还乡”,这和衣锦还乡是一个道理的。背井离乡,亲朋相识却不得见数载经年,一切的一切求一个功成名遂再还乡,然后好好坐下,酒到杯干,细数这些年来的如意不如意,“陪公三万场”,将缺失的岁月再补回,再重拾,再追忆。这里既有不舍之情、别后思念之意,更有一番豁达豪迈之气。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则劝好友不必戚戚于黯然离别之情。“不用诉离殇,”词人对给他饯行的杨绘说,“痛饮从来别有肠。”是豪迈还是离愁百转千回,完全不必费神分辨。离殇从来是不用诉,诉不出的。痛哭也好微笑也罢,不同的人的表露方式从来都是不一样的。此句写出了以酒化情,千言万语的别情尽在心肠千回百转,看似豪迈,实则深藏凄然别情,看似凄然,却有铿锵有力。这般矛盾的劝酒之词,可谓妙绝。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冷肃的送归图,河塘夜色,灯火已残,斯人独行月下。这是七月的事情了,那时的河塘边当有蛙鸣声做伴。苏轼擅书画,赫赫有名的宋四家居首,才华横溢,可是官海沉浮,身不由己。一把辛酸泪,到底难以掩饰,痛饮到了最后,也没能硬生生逼住眼底的热气。“堕泪羊公却姓杨”,则是以杨绘比羊祜了,表达出对友人的赞赏,反映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以友人堕泪收尾,辛酸而止,言虽尽而别情悠悠无尽。

  此词上片想象与友人两地相望的情景以及功成还乡的愿望,表达别后思念之情;下片表示不以世俗的方式来表达离情别绪,并写出了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该词真情勃郁,又巧妙地将想象、写景,用典等手法结合起来,是一篇即席惜别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1472-1473页

nánxiāng ·yángyuánshíshǒuzhōu

shì sòngdài 

dōngwàngháng yúnhàitiānliǎngyǎománg gōngchéngmíngsuìliǎo huánxiāng zuìxiàopéigōngsānwànchǎng 
yòngshāng tòngyǐncóngláibiéyǒucháng jīnsòngguīdēnghuǒlěng táng duòlèiyánggōngquèxìngyáng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莫道谗(chán)¹如浪深,莫言迁客²似沙沉。
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注释:¹谗言:毁谤的话。²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lù)¹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注释:¹漉:水慢慢地渗下。

làngtáoshā ·

liú tángdài 

dàochányánlàngshēn yánqiānshāchén 
qiāntáowànsuīxīn chuījìnkuángshāshǐdàojīn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¹,柳丝金缕断²
注释:¹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这里是指妓女家。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²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睡觉绿鬟(huán)风乱¹,画屏云雨散²。闲倚博山³长叹,泪流沾皓(hào)腕。
注释:¹风乱:纷乱。如风吹散的意思。²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³博山:香炉。

  此词上片写离别。“春欲晚”是离别的时间,“戏蝶”句是对“春欲晚”的具体描绘,反衬在此时离别的难堪。“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的地点和时刻,“柳丝”句点明送别。

  下片写别后伤心。首二句写女主人公早起的神态,已将良辰已逝的苦痛心情寓于其中。末二句写其遥思远人,泪流沾腕,是对其伤心的刻画。

guīguóyáo··chūnwǎn--wéizhuāng

chūnwǎndiéyóufēnghuālànmànluòxièjiāchíguǎnliǔjīnduàn

shuìjué绿huánfēngluànhuàpíngyúnsànxiánshānzhǎngtànlèiliúzhānhàowàn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寻春须是先¹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piǎo)²玉柔³(qíng),醅(pēi)(zhǎn)花清。
译文:寻觅春天就应该在春天到来之前,想要欣赏春花就不要等到花枯萎了再去。佳人玉手举着青白色的酒,杯中的酒漫上了杯口。
注释:子夜歌: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五句。此词调名《历代诗余》中作“菩萨蛮”。²先:《花草粹编》中作“阳”。²缥色:淡青色,青白色。这里指青白色的酒。³玉柔:像玉一样洁白柔嫩。这里指女人洁白柔嫩的手。⁴擎:往上托,上举。⁵醅:没有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⁶浮:这里指酒漫上杯口。⁷盏:酒杯。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何妨¹频笑粲(càn)²,禁苑³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jié)成。
译文:频频开怀大笑有什么关系,皇宫禁苑里的春天去的比较晚。醉眼朦胧之中,众人闲谈雅论,觥筹交错。赋诗随羯鼓的敲击而完成,羯鼓一响赋诗开始,羯鼓一停诗即赋成。
注释:¹何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中注云:“二字磨灭不可认,疑是‘何妨’二字。”萧本二主词,《历代诗余》中均作“何妨”。²频笑粲:频频地欢笑。粲,笑貌,露齿而笑。一说形容大笑的样子。³禁苑:封建帝王的园林。禁,因帝王所居之处,戒备森严,禁止人们随便通行,所以称王宫为禁,称宫中为禁中。《历代诗余》中作“禁院”。⁴春归晚:指春天过去得比较晚。⁵闲评:随意品评、议论,即没有固定题目的自由评论。⁶羯鼓:唐代很盛行的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印度,据说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中国内地。羯,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曾附属匈奴,此鼓因出于羯,所以称之为羯鼓。《历代诗余》中作“叠鼓”;吴本二主词中作“揭鼓”。

  这首词描写的是春光融融之中,词人在花开似锦的宫苑里,与美人饮酒赋诗、寻欢作乐的情景,充分表现了李后主作为一个文人皇帝沉湎声色、不思进取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性格。全词结构顺畅完整,以意起篇,以景会意,别具特色;语言明白直快,如与人对话,相对而劝,自然朴实,准确生动,亲切可人,显示了词人驾驭生活和语言的较高功力。

  词的上片,开头两句以意起词,不是写景,而是先抒胸臆,其实是作者追求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的真实体现。“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是词人驾车出游、会赏春光时的经验之谈。早春之际,百花争艳正是看花寻春的好时节,行乐须及春,作者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良辰美景。词人有如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满心欢喜地追寻着世间的快乐。词人正是如此纯真地把游春时的想法和盘托出,其快乐是那般的真切,全然不似一般俗人的猥琐,闲散疏放之致。唐杜秋娘有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李煜词取其意用,但《金缕衣》是劝人珍惜时光,而李煜在这里却强取及时行乐之意。以此作为此词的主旨,全词基调确定如此,也使得这首词的整个思想格调不高。其中的“春”和“花”都有双重含义,既指春日的良辰美景,又指人之青春美貌,并非当真“寻春”和“看花”。后续两句承前二句之意,直接描写饮酒作乐的具体场面,酒美人也美,和下片春光之美相对应。美人劝酒,美在对手的描写,称之“玉柔”可见其妩媚多情,“缥”“玉”“清”给人的色彩感受都非常素雅细腻。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中有:“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亦是表现人物手势与物色之间形成和谐的观感效果。

  词的下片进一步细写作者与美人对饮赋诗、调笑作乐的情景,继续充实及时行乐的具体内容。开头两句写作者与美人都是无拘无束地玩笑作乐,因此觉得春归也晚。“何妨”一词写出宴饮更加放浪,在饮酒调笑之间,甚至觉得连最易逝去的春色脚步都放慢了。词人在这里径自说“频笑粲”“春归晚”,即是都肯定了这两种心理状态。“同醉与闲评”以下写酒酣耳热之际的闲谈和赋诗。曹孟德横槊赋诗,曹子建成诗七步俱是备受后人艳羡的文士雄才。这里是一种“移情”的描写,春来春归本是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情感要求为转移的。但是在纵情欢饮、恣意享受的作者的感觉中,许多美好的景色似乎永远不会消亡,明媚的春光似乎永远都在伴随着作者,这不是错觉,而是一种“移情”,十分真实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态。结尾两句,醉已成为“同醉”,评也已成“闲评”,作者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性格特点毕现,而作者的大部分追求似乎也只是“诗随羯鼓成”了。赋诗和评论,以羯鼓声停为限,也反映了其寻欢作乐的一种方式。

  全词通篇都是描写饮酒赋诗的闲逸生活,抒发追求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格调是不高的。但是这首词以意起篇,以景会意,表现结构上顺畅完整,别具特色。词中表现的内容不很丰富,相对比较紧凑,从另一方面也昭显了作者驾驭生活和语言的较高功力。在语言使用上,全词都有一种明白直快的特点。开篇即如与人对话,相对而劝,自然朴实,后边的“何妨”以口语入词,亲切可人。而“同醉”“闲评”等,既明白,又质朴,准确而又生动。整首词都体现了一种不饰雕琢、自然清新的语言特色。

  宫廷的享乐生活是李煜前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在花开似锦的宫廷中,与众美人饮酒赋诗、赏玩美景,充分表现了李煜这个文人皇帝不思进取、沉迷享乐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47-48
2、 周仕慧.李煜词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9-11

 ·xúnchūnshìxiānchūnzǎo

 dài 

xúnchūnshìxiānchūnzǎo kànhuādàihuāzhīlǎo piāoróuqíng pēizhǎnmiànqīng 
fángpínxiàocàn jìnyuànchūnguīwǎn tóngzuìxiánpíng shīsuíjié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