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满方塘盖锦萍,软风高下飏蜻蜓。清宵雨歇蛙声急,却忆湖湘草色青。
水满方塘盖锦萍,软风高下飏蜻蜓。清宵雨歇蛙声急,却忆湖湘草色青。

xíngtáiyǒngjiǎnhuángxiànzhǎngzhūxiànliáoèrshíshǒujiǔ--xuēxuān

shuǐmǎnfāngtánggàijǐnpíngruǎnfēnggāoxiàyángqīngtíngqīngxiāoxiēshēngquèxiāngcǎoqīng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10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清江 一作:晴江)
落日清江里,荆(jīng)¹艳楚腰²。(清江 一作:晴江)
译文:清清江面上夕阳晚霞随波飘摇,山歌婉转动听,体态妖冶苗条。
注释:采莲曲: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¹荆歌:古代荆楚地区的女孩子能歌善舞。荆,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区,春秋时属楚。楚国又称“荆”,有时合称“荆楚”。²楚腰:据说楚国国王喜欢细腰的舞女。楚腰即指细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采莲从小惯,十五¹即乘潮²
译文:从小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十五岁敢在汹涌激流中乘风弄潮。
注释:¹十五:十五岁。²乘潮:乘着潮水的涨落,驾舟采莲。

  这首诗首句用朴素语言描写落日下的江面景色;次句写采莲女的歌声和美貌;第三句表明采莲的熟练;末句展现采莲女的勇敢。这首诗描写逐层深入,情景交融,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首句“落日清江里”看似无奇,但却简练地铺绘出当时当地的氛围。余晖染照着澄碧的江水,大自然在向人们展示其宁静而带有点绚丽的美,这也是这首小诗的底色。而在这样的画面上所出现的人物则更富于情趣。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诗人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联系首句,可以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诗的第三句揭示出女子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从小惯”三字,一方面说明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联系日暮采莲,自然让人了解到采莲是项繁重的劳动,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顺势带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表明她的勇敢和勤劳。这两句不仅写出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种健康纯朴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8,第675页
2、 马美信 贺圣遂主编,中国古代诗歌欣赏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255页

cǎilián--liúfāngpíng

luòqīngjiāngjīngyànchǔyāo

cǎiliáncóngxiǎoguànshíchéngcháo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金陵津¹渡小山楼²,一宿³行人自可愁。
译文: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注释:¹津:渡口。²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³宿:过夜。⁴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⁵可:当。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潮落夜江斜月¹里,两三星火²是瓜洲³
译文: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洲。
注释:¹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²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³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6-977

jīnlíng

zhāng tángdài 

jīnlíngjīnxiǎoshānlóu 宿xíngrénchóu 
cháoluòjiāngxiéyuè liǎngsānxīnghuǒshìguāzhōu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世间无物抵¹春愁²,合³向苍冥(míng)一哭休
译文:世间没有什么事物能抵得过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应当面对苍天痛哭一场才罢休。
注释:¹抵:抵得过。²春愁: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这里指对于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忧愁。³合:应该。⁴苍冥:苍天。一哭休: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四万万人¹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²
译文:四万万人民啊一起痛哭吧,辽阔的远方哪里还有中国的疆土!
注释:¹四万万人:当时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四万万,四亿。²神州:战国时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世用它作为中国的代称。

  这首诗写面对国土被侵、主权旁落的深重民族危机,诗人满怀悲痛和无助,虽身处阳光和煦的春日,仍无法慰藉内心深处的愁绪,诗人忧国忧民,感怀于国家的懦弱与苦难,困惑国家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不禁与同胞们一起潸然泪下。全诗风格悲怆苍凉,情感浓烈真挚,闪烁着爱国精神之光。

  《有感一章》这首诗是一首写大忧和大痛的七言绝句。首句“世间无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间没有什么能够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极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抵”这个动词使后面春愁一词一下子具体化形象化了,并给人无尽的想象。春天本来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战争失败而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为春天留下了民族耻辱的阴影。当春天再次来临时,这种亡国之恨当然是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

  第二句“合向苍冥一哭休”,紧承首句,进一步写悲。只有面对苍天,放声痛哭一场才能罢休,然而这“哭”字又不仅仅写悲,因为是向着苍天去哭而不是向隅而泣,那悲必然是悲中有愤。第三句“四万万人齐下泪”,由个人悲转向亿万广大同胞悲,表现的是更大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思想情绪与亿万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末句“天涯何处是神州”,点明了以上三句所写忧愁和悲痛的原因。在苍茫的大地上,昔日的神州不知到底在何处。被帝国主义瓜分了,这必然使诗人和全国亿万人民痛哭。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表达了对清王朝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愤慨,但这首诗写忧写痛并不使人沉溺于忧愁和悲痛,而给人一种催人警醒、奋争的潜在力量。直抒胸襟,感情激越,视野广阔,笔力沉重,以反诘收束,更增添了悲痛感慨的力量,这是此诗写作上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中国历代名诗赏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828-829
2、 路则省.爱国主义教育辞典:大连出版社,1991:516-517

yǒugǎn

tántóng qīngdài 

shìjiānchūnchóu xiàngcāngmíngxiū 
wànwànrénxiàlèi tiānchùshìshénzhōu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采菽(shū)¹采菽,筐之莒(jǔ)²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³乘马。又何予之?玄衮(ɡǔn)及黼(fǔ)
译文:采大豆呀采大豆,用筐用筥里面盛。诸侯君子来朝见,王用什么将他赠?纵没什么将他赠,路车驷马给他乘。还用什么将他赠?龙袍绣衣已制成。
注释:¹菽:大豆。²筥:亦筐也,方者为筐,圆者为筥。³路车:即辂车,古时天子或诸侯所乘。⁴玄衮:古代上公礼服,毛传:“玄衮,卷龙也。”⁵黼:黑白相间的花纹。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bì)¹(jiàn)²,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qí)。其旂淠(pèi)³,鸾声嘒(huì)。载骖(cān)载驷(sì),君子所届
译文:翻腾喷涌泉水边,我去采下水中芹。诸侯君子来朝见,看那旗帜渐渐近。他们旗帜猎猎扬,鸾铃传来真动听。三马四马驾大车,远方诸侯已来临。
注释:¹觱沸:泉水涌出的样子。²槛泉:正向上涌出之泉。³淠淠:旗帜飘动。⁴鸾:一种铃。⁵嚖嚖:铃声有节奏。⁶届:到。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赤芾(fú)¹在股,邪幅²在下。彼交³匪纾(shū)⁴,天子所予。乐只⁵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⁶之。
译文:红色护膝大腿上,裹腿在下斜着绑。不致怠慢不骄狂,天子因此有赐赏。诸侯君子真快乐,天子策命颁给他。诸侯君子真快乐,又有福禄赐予他。
注释:¹芾:蔽膝。²邪幅:裹腿。³彼交:不急不躁。彼,通“匪”。交,通“绞”,急。⁴纾:怠慢。⁵只:语助词。⁶申:重复。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¹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²左右,亦是率从。
译文:柞树枝条一丛丛,它的叶子密密浓。诸侯君子真快乐,镇邦定国天子重。诸侯君子真快乐,万种福分来聚拢。左右属国善治理,于是他们都顺从。
注释:¹殿:镇抚。²平平:治理。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fàn)汎杨舟,绋(fú)¹(lí)²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³之。乐只君子,福禄膍(pí)之。优哉游哉,亦是戾(lì)矣。
译文:杨木船儿水中漂,索缆系住不会跑。诸侯君子真快乐,天子量才用以道。诸侯君子真快乐,福禄厚赐好关照。从容不迫很自在,生活安定多逍遥。
注释:¹绋:粗大的绳索。²纚:系。³葵:借为“揆”,度量。⁴膍:厚赐。优哉游哉:悠闲自得的样子。⁵戾:安定。

  全诗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诸侯上朝之前,身为大夫的作者对周天子可能准备的礼物的猜测。“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诗人以采菽者连连采菽,用筐用筥盛取不停起兴,整首诗欢快、热烈、隆重的气氛从此定下了基调,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进入这一特定场景。“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意思是:诸侯来朝,天子会以什么样的礼物赐予他?诗人是见过大场面的公卿大夫,按照常规,“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四句无疑而问,复沓申述,两次自问自答,进一步渲染气氛,让人感到即将来朝的诸侯声势之隆。

  如果说第一章是诗人虚拟的盛况,那么从第二章开始便进入实景的描绘了。

  第二章是诗人见到的诸侯来朝之时极为壮观的场面。开始两句“觱沸槛泉,言采其芹”,用自下而出的槛泉旁必有芹菜可采兴君子来朝之时也有仪从可观,是起兴,也是设喻,黄焯说“槛泉采芹,既为即事之兴,亦即譬喻之兴”(《诗疏平议》),是也。“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威仪之现,首先在于队列之前的旗帜,“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远远见到风中旗帜猎猎,更有响声中节的鸾铃之声由远及近,“载骖载驷,君子所届”,或驷马或骖乘都井然前行,来朝的诸侯已到眼前。

  第三章全用赋法,铺排诗人近观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赤色的护膝,裹腿的斜布是合乎礼仪的装饰,“彼交匪纾”完全是一付雍容典雅的仪态。既有如此声威,进退又合礼仪,天子当然是赏赐有加。“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四句是诗人所见,也是诗人切合时地的恭维话,并以此引发以下两章。

  第四章是诗作者对来朝诸侯卓著功勋的颂扬。“维柞之枝,其叶蓬蓬”是起兴,用柞枝蓬蓬兴天子拥有天下的繁盛局面和诸侯的非凡功绩。“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平平左右,亦是率从”,从天子邦国的镇抚到邻邦属国的治理,竭尽铺排之能事,以此表达对来朝诸侯的无限赞美之情。

  最后一章是大夫美诸侯之辞。前两句“泛泛柏舟,绋纚维之”,以大缆绳系住杨木船起兴,并让人联想到诸侯和天子之间的关系是依赖相互间的利益紧紧维系在一起的,诸侯为天子殿国安邦,天子则给诸侯以丰厚的奖赏。“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是其所创功勋的自然结果。“优哉游哉,亦是戾矣”,两句对诸侯安居优游之态充满艳羡。

  全诗虽时有比兴,但总体上还是用的赋法。从未见君子之思,到远见君子之至,近见君子之仪和最后对君子功绩和福禄的颂扬,可概见赋体端倪。整首诗为读者再现了一幅春秋时代诸侯朝见天子时的历史画卷,“诗,可以观”,信矣。

cǎishū

míng xiānqín 

cǎishūcǎishū kuāngzhīzhī jūnláicháo zhī suīzhī chēshèng yòuzhī xuángǔn 

fèiliànquán yáncǎiqín jūnláicháo yánguān pèipèi luánshēnghuìhuì zàicānzài jūnsuǒjiè 

chìzài xiézàixià jiāofěishū tiānsuǒ zhǐjūn tiānmìngzhī zhǐjūn shēnzhī 

wéizuòzhīzhī péngpéng zhǐjūn diàn殿tiānzhībāng zhǐjūn wànyōutóng píngpíngzuǒyòu shìshuàicóng 

fànfànyángzhōu wéizhī zhǐjūn tiānkuízhī zhǐjūn zhī yōuzāiyóuzāi shì 

田事今云休,官输亦已足。
田事今云休,官输亦已足。
译文:田家农活现在已经结束了,向官府缴纳的东西也已经够了。
刈禾既盈囷,采薪又盈屋。
(yì)禾既盈¹(qūn)²,采薪(xīn)³又盈屋。
译文:割的麦子已经将谷仓填满,砍伐的木柴又把房屋填满了。
注释:¹盈:充满。²囷: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³采薪:砍柴。
牛羊各蕃衍,御冬多旨蓄。
牛羊禾蕃衍(yǎn)¹,御冬多旨蓄²
译文:牛羊都在篱落中繁衍,为了抵御寒冬准备贮藏了很多美好食品。
注释:¹蕃衍:滋生繁殖。²旨蓄:贮藏的美好食品。
何以介眉寿,瓮中酒新熟。
何以介眉寿,瓮(wèng)中酒新熟。
译文:为什么要祈求人的高寿呢?瓮中的酒刚刚热好。

tiánjiāshí--guōxiángzhèng

tiánshìjīnyúnxiūguānshūyíngqūncǎixīnyòuyíng

niúyángfānyǎndōngduōzhǐjièméi寿shòuwèngzhōngjiǔxīnsh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