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沉沉兮雨凄凄,洲渚没兮玄云低,伤别心兮闻鼓鼙。
江沉沉兮雨凄凄,洲渚没兮玄云低,伤别心兮闻鼓鼙。

jiāngzhōusòngshì--huá

jiāngchénchénzhōuzhǔméixuányúnshāngbiéxīnwén

李华

李华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 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译文:我们骑着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马鞭问候,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欲邀(yāo)击筑¹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译文:想邀你一起击筑悲歌酣饮,击筑悲歌没问题,但正值我倾家荡产无酒钱。
注释:¹击筑:用来形容放歌畅饮、悲凉慷慨的情景。筑,古乐器,形如琴,项细肩圆,十三弦。演奏时,用竹尺敲击,故云击筑。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译文:江东的人啊,看钱看得紧,风光不借人,枉杀贫穷人,落花空饮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译文:不是没有过钱,只是黄金逐手,快进快出,昨日刚刚破产,今朝陷入贫穷。
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
丈夫何事空啸傲(ào),不如烧却头上巾¹
译文:大丈夫何必空饮啸傲,不如烧却头上戴的儒士巾。
注释:¹不如烧却头上巾:儒生苦学而无人任用,不如烧掉儒巾。巾,指儒生带的头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君为进士不得进¹,我被秋霜生旅鬓(bìn)²
译文:你身为进士不得封官进爵,我被秋霜染白了旅途中的双鬓。
注释:¹君为进士不得进:唐代制度,凡应礼部考试而没有及第的人,都可称为进士。考试及第后,称为前进士。“不得进”,指考试不第、不能入仕求得进取。²我被秋霜生旅鬓:我客居在外,鬓上生满白发。秋霜,指白发。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蔺。
时清¹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lián)(lìn)²
译文:时世清明,可是实惠未施及英豪之人,像廉颇、蔺相如这样著名的将相,也受到三尺儿童的轻视。
注释:¹时清:时代清平。²三尺童儿重廉蔺:像廉颇、蔺相如这样著名的将相,也受到三尺儿童的轻视。唾,唾弃,轻视。
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
匣中盘剑装䱜鱼¹,闲在腰间未用渠(qú)²
译文:宝剑放在鲨鱼皮的刀鞘里,闲挂在腰间,没有机会用它。
注释:¹䱜鱼:鲛鱼,今称沙鱼,皮可以制成刀剑的鞘。²渠:它,指上句的剑。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zhū)¹
译文:就将它换酒与君醉,醉归以后就寄宿到吴国侠客专诸的家里。
注释:¹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刺客,曾藏匕首于鱼腹中,刺杀吴王僚,使公子光夺得王位,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诗题中关键性的地方是“醉后”二字,全诗就是从“醉”字上生出许多感发兴会来的。

  诗篇首先叙述马上相逢,诗人与从甥际遇相似,况且又在客中相逢,因而产生了“欲邀击筑悲歌饮”的意愿。这里暗用了荆轲、高渐离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豪爽的侠士风度。诗人本想借酒浇愁,无奈无钱买酒,诗意透过一层,把悲愁的情思写得非常深沉。在欲醉不得的景况下,诗人写出“江东风光”以下六句,从心底深处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哀伤;江东此时正春光明媚,可惜即将消逝,如果不及时痛饮行乐,就枉对这良辰美景了。同时,也从心底深处发出愤愤不平的呐喊:黄金已尽,徒然啸傲,不如烧掉儒巾。诗人进一步直抒其情:“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虽说时代清平,英豪的人却不得重用,充满了同病相怜、相互慰藉的情意。诗写到这里,题旨已经显影,感情的波澜也被推至高峰,于是结尾四句宕开一笔,写出“且将换酒与君醉”的诗句;收束全篇。历史上有“金貂换酒”、也有“卖剑买犊”的故事,李白把它们糅合起来,转换成将剑换酒的诗意。宝剑既然闲置无用。不如用来换酒,可劝从甥一醉,也求自身一醉。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种种落寞、飘零、愤激、悲愁的情怀,都可以在“醉后”忘却,也只有在“醉后”才能得以排遣。从欲饮到已醉的片刻中,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高镇仕途不得意的无限苦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都充分地反映出来了。

  这首诗为了适应表达题旨的需要,诗入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诗篇中绝大多数诗句,都是生活体验的直陈,主观意想的表露,内心激情的倾泻。尽管诗中有“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这样的句子,但全诗不是以情景交融的诗境取胜;尽管诗中有“马上相逢揖马鞭”、“且将换酒与君醉”这样的句子,但全诗不是靠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动态,以构成传神的笔触。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28-131
苏良嗣,雍州武功人,高宗时迁周王府司马。王时年少,举事不法,良嗣正色匡谏,甚见敬惮。王府官属多非其人,良嗣守文检括,莫敢有犯,深为高宗所称。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高宗使宦者缘江采异竹,将于苑中植之。宦者科舟载竹,所在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四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已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
苏良嗣,雍州武功人,高宗时迁周王府司马。王时年少,举事¹不法,良嗣正色匡谏,甚见敬惮(dàn)²。王府官属多非其人,良嗣守文检括,莫敢有犯,深为高宗所称。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高宗使宦者缘江采异竹,将于苑中植之。宦者科舟载竹,所在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四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已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
译文:苏良嗣,是雍州武功人,唐高宗时任周王府的司马。当时周王李哲年轻,做事常不合法,苏良嗣严肃地纠正、规劝李哲,李哲对他十分敬畏。周王府的官吏大多不称职,苏良嗣坚守法令,严格约束他们,使他们再不敢违规,他的行事深为高宗所称道。苏良嗣升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高宗指派宦官沿长江边采办奇异竹子,打算移植到御苑之中。宦官征用民船运送这些竹子,到处放纵自己的暴虐行为。回来经过荆州时,苏良嗣把他们扣押起来,接着上疏恳切进谏,说:“皇室到远方搜求奇珍异品,使沿途百姓受扰,这不是圣明君主约束自已爱护百姓的办法。再加上小人擅自耍弄威权,以致亏损了皇上的圣明。”他的话十分恳切正直。
注释:¹举事:行事,做事情。²敬惮:敬畏。
疏奏,高宗下制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永淳中,为雍州长史。时关中大饥,人相食,盗贼纵横。良嗣为政严明,盗发三日内无不擒擿。则天临朝,迁工部尚书。寻代王德真为纳言,累封温国公。为西京留守,则天赋诗饯送,赏遇甚渥。时尚方监裴匪躬检校西苑,将鬻苑中果菜以收其利,良嗣驳之曰,昔公仅仪相鲁,犹能拔葵去织,未闻万乘之主鬻其果菜以与下人争利也。匪躬遂止。无几,还入都,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载初元年春,罢文昌左相,加位特进,仍依旧知政事。与地官尚书韦方质不协,及方质坐事当谏,辞引良嗣。则天特保明之。良嗣谢恩拜伏,便不能复起,舆归其家,诏御医张文仲、韦慈藏往视疾。其日薨,年八十五。则天辍朝三日,举哀于观风门,敕百官就宅赴吊。贈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易细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兼降玺书吊祭。其子践言,寻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而死。追削良嗣官爵,籍没其家。景龙元年,追贈良嗣司空。践言子务玄,教袭爵温国公。开元中,为邠王府长史。
疏奏,高宗下制慰勉¹,遽(jù)²令弃竹于江中。永淳中,为雍州长史。时关中大饥,人相食,盗贼纵横。良嗣为政严明,盗发三日内无不擒擿。则天临朝,迁工部尚书。寻代王德真为纳言,累封温国公。为西京留守,则天赋诗饯送,赏遇甚渥。时尚方监裴匪躬检校西苑,将鬻苑中果菜以收其利,良嗣驳之曰,昔公仅仪相鲁,犹能拔葵去织,未闻万乘之主鬻(yù)其果菜以与下人争利也。匪躬遂止。无几,还入都,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luán)台三品。载初元年春,罢文昌左相,加位特进,仍依旧知政事。与地官尚书韦方质不协,及方质坐事当谏,辞引良嗣。则天特保明之。良嗣谢恩拜伏,便不能复起,舆(yú)归其家,诏御医张文仲、韦慈藏往视疾。其日薨,年八十五。则天辍朝三日,举哀于观风门,敕(chì)百官就宅赴吊。贈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易细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兼降玺书吊祭。其子践言,寻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而死。追削良嗣官爵,籍没其家。景龙元年,追贈良嗣司空。践言子务玄,教袭爵温国公。开元中,为邠王府长史。
译文:上疏奏明后,高宗下令抚慰勉励他,并迅速让他把所有采办的竹子抛到长江中。永淳年间,苏良嗣调任雍州长史。当时关中闹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现象,盗贼横行。苏良嗣施政严明,凡有偷盗案件发生,他必在三日之内抓获盗贼。武则天临朝听制后,提升他为工部尚书。不久,取代王德真任纳言之职,并多次受封直到封为温国公。担任西京留守时,武则天作诗设酒送他,奖赏待遇十分优厚。当时,尚方监裴匪躬负责管理西苑、建议贩卖西苑中的蔬果来为朝廷谋利,苏良嗣对此加以拒绝,反驳他说:“从前公孙仪做鲁国宰想,尚能够不与人民争利,没听说过大国的君主卖掉自己的蔬果来与老頁姓争利啊。”裴匪躬于是停止了自己的行为。不久,苏良嗣返回东都洛阳,升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正三品。载初元年春天,他被罢去文昌左相之职,加拜特进之职,同时仍任参知政事。他与地官尚书韦方质关系不好,到韦方质因犯法被判死刑时,供词中攀诬苏良嗣,但武则天特意保护他。他谢恩时拜伏于地,便昏倒不能再站起身,被人用车送回家中,武则天派御医张文仲、韦慈藏前往诊视。但他当天就去世了,时年八十五岁。武则天停止上朝三日,在观风门举行丧礼,召令百官到苏良嗣家中吊唁。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赏赐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同时下诏书悼念他。他的儿子苏践言不久被酷吏陷害,被发配流放到岭南而死。苏良嗣也被削去官爵,被登记没收了家产。景龙元年,朝廷追赠苏良嗣为司空。苏践言之子苏务玄,被允许袭爵温国公,开元年间,任外王府长史。
注释:¹慰勉:安慰勉励。²遽:立即;赶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爱汝(rǔ)¹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²相鲜新。
译文:最喜欢玉山草堂的幽静了,秋天时候空气清爽环境一片新鲜。
注释:¹爱汝:喜欢到了极致。²高秋爽气: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有时自发钟磬(qìng)¹响,落日更见渔樵²人。
译文:若隐若现的钟声时常响起,夕阳西下渔夫樵农收工归家。
注释:¹钟磬:指钟﹑磬之声。²渔樵:打渔砍柴。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¹底芹。
译文:搬来白鸦谷种的粟,在青泥坊和着杂粮做成米饭。
注释:¹白鸦谷、青泥坊:皆地名。《长安志》:白鸦谷,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其地宜栗。又:青泥城,在蓝田县南七里。《水经注》:泥水历晓柳城南,魏置青泥军于城内,俗亦谓之青泥城。考《晋中兴书》:桓温伐符健,遣京兆太守薛珍击青芹城,破之。即其处。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yún)¹
译文:为什么要去为国事而忧心呢?这样闭门听松竹的日子不是挺好?
注释:¹松筠:松树和竹子。

cuīshìdōngshāncǎotáng

 tángdài 

àishāncǎotángjìng gāoqiūshuǎngxiāngxiǎnxīn 
yǒushízhōngqìngxiǎng luògèngjiànqiáorén 
pánbáikǒu fànzhǔqīngfāngqín 
wéi西zhuāngwángshì cháiménkōngsuǒsōngyún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洪迈被拘留¹,稽(qǐ)²垂哀³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xiū)!苏武争禁十九秋。
译文:洪迈出使金国被关押三日,就向敌人跪拜乞哀。一天的饥饿都忍受不住,就屈服了,实在可耻!汉代的苏武在匈奴十九个春秋又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呢!
注释:¹拘留:关押。²稽首:古代跪拜礼。³垂哀:乞怜求饶。⁴敌仇:即仇敌,这里指金国。⁵争禁:即怎禁,如何经得起的意思。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jué)¹既无谋²,厥子³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译文:他的父亲当初被扣在金国一筹莫展,又怎能指望洪迈能为国解忧呢?可是他出使归来还要吹牛,夸耀自己的辩才,真是蠢钝如牛。他这种人是一得到机会就喜欢摇头摆尾。
注释:¹厥父:指洪迈的父亲洪皓。²无谋:形容洪皓在金国束手无策的样子。³厥子:指洪迈。

  洪迈在宋高宗末年出使金国。他刚到那里时,颇能表现一点堂堂使臣的气派,不肯低声下气,要求用平等的礼节与金主相见。可是,金人蛮横地把他关在使馆之中,从早到晚不供给一点食物。就这么轻轻一压,洪迈就这样关了三日才见到金国的君主。金大都督怀中提议将洪迈扣留,因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以,乃遣还。本词开头两句所说的就是这个故事。“拘留”即关押。“稽首”就是磕头。“垂哀”就是乞怜求饶。“敌仇”,即仇敌,这里指金国。

  头两句画出了洪迈的丑态,下面三句便讽刺他道:一天的饥饿都忍受不住,就屈服了,实在可耻!汉代的苏武在匈奴十九个春秋又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呢!“争一”,即怎一,如何经得起的意思。苏武是汉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一个使臣,匈奴单于逼他投降,他不肯,被流放在北海牧羊,餐风宿露,受尽折磨,始终不屈服,坚持斗争了十九年,后来终于回到长安。苏武成为坚持民族气节、不辱使命的光辉典型,所以这首词拿他来与屈辱的洪迈对比。两相对照,软骨头的洪迈不就显得更可耻了吗?

  词的下片进一步对洪迈回国后的装腔作势进行揭露和讽刺。

  下片的意思是说:洪迈的老子当初被扣在金国一筹莫展,又怎能指望洪迈能为国解忧呢?可是他出使归来还要吹牛,夸耀自己的辩才,真是个不要脸的蠢家伙。他这种人是一得到机会就喜欢摇头摆尾,装腔作势的。

  “厥父”即“其父”,指洪迈的父亲洪皓。他也曾出使金国而被扣留,在那里呆了十五年才被放回。“无谋”是形容洪皓在金国束手无策的样子。“厥子”即“其子”,指洪迈。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子尚且无用,儿子又哪里能够为国解忧?“村牛”,也就是“蠢货”、“笨蛋”的意思。“好摆头时便摆头”,是说洪迈得着机会就喜欢摇头摆尾。

  这首词的讽刺意味是很强的。因为它揭露的不仅是洪迈一个人。在南宋朝廷中,象他这样在敌人面前胆小如鼠、而对人民却威风如虎的官员,又何止洪迈一个呢!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译文:平生爱好招待朋友就和喜爱书一样,虽然有时招待不周但是心诚意满。
门前车马久扫迹,老病又与黄卷疏。
门前车马久扫迹¹,老病又与黄卷²疏。
译文:已经很久没有客人来访,身体衰弱又多病,只能整日有书作伴。
注释:¹扫迹:见“扫迹”。²黄卷:书籍。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译文:人世间人情冷暖可以没有,但是手不翻阅书籍却会悔恨万分。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译文:今年入秋以来风雨很频繁,天气寒凉靠近灯火读书。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译文:已经七十岁了眼睛还能看清,这是上天有意成全我这个爱读书的老书生。
旧业虽衰犹不坠,夜窗父子读书声。
旧业虽衰犹不坠(zhuì)¹,夜窗父子读书声。
译文:曾经的事业虽然衰退但还未忘怀,夜晚窗户里只传出父子的读书声。
注释:¹不坠:犹不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