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蒙兴化池头送,今许龙门潭上期。聚散但惭长见念,
昔蒙兴化池头送,今许龙门潭上期。聚散但惭长见念,
荣枯安敢道相思。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
荣枯安敢道相思。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
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
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

shìzhōngjìngōngdàodōngluòxiānméngshūwèn宿lóngménwǎnggǎnjīnzhéxiànzhǎng--bái

méngxìnghuàchítóusòngjīnlóngméntánshàngsàndàncánzhǎngjiànniàn

róngāngǎndàoxiānggōngchéngmíngsuìláisuījiǔyúnshānyóuwèichí

wénshuōfēngqíngjīnzàizhǐchūcàizhōushí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¹寒暑不溃²。出之烨(yè)³,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jià)十倍,人争鬻(yù)之。
译文: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历一整年也不溃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比别人的高出)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
注释:¹涉:经过,经历。²溃:腐烂,腐败。³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⁴玉:像玉石一样。⁵贾:同“价”,价格。⁶鬻:这里是买的意思。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予贸¹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²败絮(xù)³。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biān),奉祭(jì)(sì),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gǔ)也?甚矣哉,为¹⁰¹¹也!”
译文:我买到了其中的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败的棉絮。我很奇怪,问他说:“你卖柑子给人家,是打算让人家放在笾豆之中供祭祀用呢,还是拿去待嘉宾用呢?或者只不过用这种漂亮的外观去迷惑笨拙、盲目的人上当呢?这样欺骗人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
注释:¹贸:买卖,这里是买的意思。²若:像,好像。³败絮:破败的棉絮。⁴若:代词,你,你们。⁵实:填满,装满。⁶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笾,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铜制的食器。⁷炫:同“炫”,炫耀,夸耀。⁸惑:迷惑,欺骗。⁹愚瞽:愚蠢的人和瞎子。瞽,瞎子。¹⁰为:做。¹¹欺:欺骗人的事。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卖者笑曰:“吾业¹是有年矣,吾赖²是以食(sì)³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译文: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赖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仅仅只有我一个吗?您还没有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注释:¹业:以······为职业。²赖:依赖,依靠。³食:同“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今夫¹佩虎符²、坐皋(gāo)(pí)³者,洸(guāng)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¹⁰乎庙堂¹¹之器¹²也,果能建伊、皋¹³之业¹⁴耶?盗起¹⁵而不知御¹⁶,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dù)¹⁷而不知理,坐¹⁸(mí)¹⁹(lǐn)(sù)²⁰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²¹醇醴(lǐ)而饫(yù)²²肥鲜者,孰不巍巍²³乎可畏,赫(hè)²⁴乎可象²⁵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²⁶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译文: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拥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坐在朝堂之上,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盗贼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奢靡的浪费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哪一个不是威风凛凛、令人敬畏、显赫的值得人们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心破败得像破棉絮呢?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注释:¹夫:发语词。²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³皋比:虎皮,指将军的坐席。比,通“皮”,毛皮。⁴洸洸:威武的样子。⁵干城之具:捍卫国家的将才。干,盾牌,文中意为捍卫。干和城都用以防御。具,将才。⁶孙、吴:指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⁷略:谋略。⁸峨:高高地,指高戴。⁹拖长绅:拖着长长的腰带。绅,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上的带子。¹⁰昂昂:气宇轩昂的样子。¹¹庙堂:指朝廷。¹²器:才能,本领,这里指“有才能的人”。¹³伊、皋:指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¹⁴业:功业。¹⁵起:兴起。¹⁶御:抵御。¹⁷斁:败坏。¹⁸坐:坐在高位的意思,指那些在高位上却不干正事。¹⁹糜:通“靡”,浪费。²⁰廪粟:国家发的俸米。²¹醉:醉饮。²²饫:饱食。²³巍巍:高大的样子。²⁴赫赫:显赫的样子。²⁵象:模仿。²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¹东方生²滑稽(jī)之流³。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译文:我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假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注释:¹类:像。²东方生:指东方朔。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性格诙谐,善于讽谏。³滑稽(古书中读作gǔ jī)之流:指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⁴愤世疾邪:激愤、痛恨世间邪恶的现象。疾:愤恨。⁵托:假托。

  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体讽刺散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洗炼的笔墨记述了故事的经过,可说是全文的引子,作者先写柑子外表具有金玉之美,其中却如败絮之劣,在一优一劣而形成的鲜明对比之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发问,“将炫外以惑愚瞽也?”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指责,“甚矣哉,为欺也!”作者在此突出一个“欺”字,这是全文的核心,也是贯串始终的主线,看似不经意地提出,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正是这个文眼,才引起卖柑者大段的深刻的议论。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卖柑人之口,揭露那些达官绅士欺世盗名的真相。文章的构思非常巧妙,“卖者笑曰”一个“笑”字用得很好,首先表现在后面的大段议论只是由一个小商贩在谈笑诙谐中说出,这就亲切又可信;其次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对那些不可一世的人的鄙视。小商贩的回答也是巧妙之极,用一句反问“而独不足子所乎?”它揭示面对“欺”道横行的社会,人们已经麻木。紧接着再用一个反问“而独我也乎?”这个反问比前一个反问更有份量,它既突出了言者对“欺”道横行社会的强烈憎恨,又使愤懑之词如流涌出。为证实自己的论点,卖柑者以排比句式,历数了行“大欺”的人。先用两个长排比句描写武将“洸洸乎干城之具”、文官“昂昂乎庙堂之器”,以之与柑子“烨然”外表相对照;接着又连用五个短排比句揭露其实质,原来是文不能治国、武不能治军之众。为了更琳漓尽致地宣泄自己愤世嫉邪之情感,文章又用两个反问句进行反复揭露。反复揭露使卖柑者“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一句指责得有理,批评得有力。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作者没有写自己如何慷慨激昂地响应卖柑者之言,却是“退而思其言”,这样既使文章形成一种跌宕美,也表明作者在深思熟虑之中品味其言的真谛所在,承认其言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这篇文章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盗贼蜂起,官吏贪污,法制败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有力地讽刺了那些冠冕堂皇、声威显赫的达官贵人们本质上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人物,从而有利抨击了元末统治者及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还有社会当下的黑暗,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田南池.明代散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26-30
2、 钟树芳.明清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28-32
3、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48-150
4、 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314-319

màigānzhěyán

liú míngdài 

    hángyǒumàiguǒzhě shàncánggān shèhánshǔkuì chūzhīrán zhìérjīn zhìshì jiàshíbèi rénzhēngzhī 

    mào pōuzhī yǒuyānkǒu shìzhōng gānruòbài guàiérwènzhīyuē  ruòsuǒshìrénzhě jiāngshíbiāndòu fèng gōngbīn jiāngxuànwàihuò shènzāi wéi  

    màizhěxiàoyuē  shìyǒunián làishì shòuzhī rénzhī wèichángyǒuyán érsuǒ shìzhīwéizhěguǎ ér wèizhī 

    jīnpèi zuògāozhě guāngguānggānchéngzhī guǒnéngshòusūn zhīlüè éguān tuōchángshēnzhě ángángmiàotángzhī guǒnéngjiàn gāozhī dàoérzhī mínkùnérzhījiù jiānérzhījīn érzhī zuòlǐnérzhīchǐ guānzuògāotáng  zuìchúnérféixiānzhě shúwēiwēiwèi xiàng yòuwǎngérjīnwài bàizhōngzāi jīnshìzhīchá érchágān  

    rányìng tuì退éryán lèidōngfāngshēnghuázhīliú fènshìxiézhě értuōgānfěng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采药¹归来,独寻茅店沽(gū)新酿(niàng)²。暮烟³千嶂(zhàng)。处处闻渔唱。
译文:采集药物回来,独自寻找村店买新酿造的酒。傍晚的烟霭云绕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峰,听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注释:¹采药: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²新酿:新酿造的酒。³暮烟: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⁴嶂:高峻如屏障的山峰。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醉弄扁(piān)¹,不怕黏(nián)²天浪。江湖上,遮回³疏放。作个闲人样。
译文:独酌新酿,不禁生起散发暮舟之意,不再怕连天波浪。放纵山水,这一回不受拘束。做一个闲散之人。
注释:¹扁舟:小船。²黏:连接。³遮回:这回,这一次。

  陆游晚年在故乡闲居,在这首词里宣称要“做个闲人”,其实,绝对的“闲人”是没有的,因为人们总要用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把自己生活的时间填满,那怕他们做的是些“闲事”。就拿这首《点绛唇》所写的内容来说,上山釆药、村店沾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此外,做诗、填词、写文章,恐怕也被陆游列为“闲事”。其实呢,这是天大的正事。作为一名作家, 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他所处的时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此盛事大业,岂可 “闲事”视之。所谓“闲”是相对的,陆游

  所说的“闲”,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对照的关系,把“隐”与“仕”相对照,把山林与朝廷相对照,隐于山林便得闲,仕于朝廷则得不到闲,他的褒贬取舍更是非常明显的。

  这首间一开头就提到采药,比较生新,其实,采药也是陆游闲居生活中一项活动内容。他懂得一点中医草药,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病,自己也能处理,所以出行时总要带上一个药囊。对于自己的医道,他颇有自知之明,一抒声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很差。这些情况都是从他的诗篇中零星窥知的。他有一首《小疾治药偶书》 (《剑南诗稿》卷八十),诗中把他的医术和“御戎之策”联系起来,说是“御戎虚上策,治疾阙全功”,自己治病缺乏全副的功能,就像在抵御异族入侵的问题上缺乏好办法一样。这个比喻值得玩味,可见陆游的爰国思想随时随地都可能流露出来。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两句,不只是一般的叙事写景,很可能寓含着比喻象征的意见。酒醉之后,划起小船,航行在波浪滔天的湖面上,却并不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他的船是绝对安全的。对于镜湖来说,大浪接天不是实景而是夸张,是用以比喻“宦海”的风浪险恶。以前,身在宦海之中,升降浮沉,随时有覆舟之险,如今回乡作闲人,已然脱离风险,有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意思。只不过这个比喻不太明晰,还不能给人以绝对的安全感,而作者的“不怕”只能是胆子大而已。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 .陆游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1 :182-183 .

diǎnjiàngchún ·cǎiyàoguīlái

yóu sòngdài 

cǎiyàoguīlái xúnmáodiànxīnniàng yānqiānzhàng chùchùwénchàng 
zuìnòngpiānzhōu niántiānlàng jiāngshàng zhēhuíshūfàng zuòxiánrényàng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玄武湖¹中玉漏催²,鸡鸣埭(dài)³口绣襦(rú)回。
译文:玄武湖中的玉漏声声,似乎催促早动身,在鸡鸣埭口宫女们身穿锦绣曲折环绕。
注释:¹玄武湖:在今江苏南京,南朝宋文帝时建成,后成为游览胜地。²玉漏催:指时间流逝。玉漏,古代计时器,靠壶水滴漏来测算时间。³鸡鸣埭:玄武湖北堤名。南朝齐武帝经常带宫嫔一早出游,到湖北堤时鸡才鸣叫,所以称“鸡鸣埭”。埭,堤坝。⁴绣襦:锦绣短袄,贵家妇女的装束,这里借指宫嫔。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谁言琼¹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²
译文:有谁说琼树一样的妃嫔天天都见面,步步都生出金莲来也远远比不上。
注释:¹琼:美玉,这里用作修饰语,如玉般美丽。²金莲步步来:南朝齐废帝曾用黄金制成莲花,贴放地上,让宠爱的潘妃在上面行走,说是“步步生莲花”。
敌国军营漂木杮,前朝神庙锁烟煤。
敌国¹军营漂(piāo)木杮(fèi)²,前朝神庙³锁烟煤。
译文:敌对国家的军营漂来了造船的木片,陈朝三祖的宗庙已被烟尘所封。
注释:¹敌国:指北方的隋朝。²木柿:从木头上削下的碎片。³前朝神庙:指陈皇室的祖庙。前朝,陈后主以前的几代皇帝。锁烟煤:被烟尘所封盖,意思是没有人打扫上祭。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满宫学士皆颜色¹,江令²当年只费才³
译文:陈朝宫中的嫔妃和女学士都姿容艳丽,江总在当年要描绘她们也费尽了才华。
注释:¹颜色:指姿容美丽的女子。²江令:指江总,在陈朝任尚书令(宰相)。³才:指文才。江总不理政务,专门用文才为陈后主游宴助兴,所以说“只费才”。

  这首诗题旨在于讽刺南朝君主的荒淫失政。

  首联“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点地纪游。这二句是说天未破晓,犹能听到静夜中玉漏一声声的滴响,而玄武湖中,鸡鸣埭口,绣襦宫人又已纷至沓来了。这一联的上句涉及宋(因玄武湖宋文帝时方建成,并改今名),下句用齐事,但实际上是泛咏南朝君主游幸频繁,不拘某一代。所谓“玄武开新花,龙舟宴幸频”(《陈后宫》),不言宋、齐、梁、陈,而自可包在其中了二再看一个“催”字,写其游幸之急之沉浸,南朝君主既如此沉于此、忙于此、醉于此,如果不失政,倒是咄咄怪事了。颔联“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这一联言陈后主荒淫比齐废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其中又寓荒淫相继,后代更胜前朝之意。“谁言”“不及”用反诘的语调加以嘲笑。诗人就是用最为跌宕的句法,由面及点,转入后半首对陈事的重点咏写,因此接着颈联说“敌国军营漂木柿,前朝神庙锁烟煤”,其谓隋军造战船的木片已经飘了过来,意谓隋军压境,形势已十分险恶,然而全无心肝的陈后主却依旧沉湎于女色,荒淫享乐,不祭祖庙,连祖宗也忘记了。这也就暗示着陈朝祖宗之统绪已绝,其覆亡的历史命运绝对是难以逃脱的。陈后主如此,其臣子又是如何:“满宫学士皆莲色,江令当年只费才”,这就是诗的尾联所告诉读者的:后主嫔妃、学士都姿容艳丽,使得当年江总为歌咏她们的姿容而费尽了才华。江总位当宰辅,充尚书令,却被当作“狎客”使用,可见后主荒淫、废弃政事到何种程度。而身为尚书令,位当宰辅的江总,其才华仅用于歌咏妇人容色,又是何等可悲。大小臣工甚众,仅一大市令吴兴章华出来极言强谏,他严正指出:“陛下即位于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宠,惑于酒色,祠七庙而不出,拜三妃而临轩。”这是内。而外他则说:“疆场日蹙,隋军压境。”这真是振聋发聩之忠良之声。然而这严峻存在的内忧外患却统统被陈叔宝这个昏君和江总这帮佞臣忘记得一干二净。陈叔宝与江总们在演戏,君臣都在串演陈朝亡国的悲剧,既毁灭了国家,也毁灭了自己。姚培谦说:“学士满宫,而狎客作相,所贵于才华者,乃只为覆亡之具也乎?”也看到了末联不只仅是讽刺,而是还含有深深的感慨。也正因此,讽刺之意义则更为深刻。

  这首诗前半通过典故串合,追括六代,后半专咏陈朝事。其构思以南朝为一整体,点面结合。叙次错综善变,寓讽意于叙述描写之中。清冯浩评曰:“案而不断,荒淫败亡,一一毕露。”诗人虽意在揭示南朝君主荒淫亡国的史实,也不啻是对晚唐统治者的一种严重警诫。

参考资料:
1、 安焕章.李商隐诗歌导读:广陵书社,2015:223-224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初,张咏在成都,闻¹准入相,谓²其僚(liáo)属曰:“寇(kòu)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³准出陕,咏适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¹⁰。咏将¹¹¹²,准送之郊¹³,问曰:“何以教准?”咏徐¹⁴曰:“《霍(huò)光传》¹⁵不可不读也。”准¹⁶莫谕(yù)¹⁷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译文:起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到陕西的时候,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酒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的时候,寇准把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教导我啊!”
注释:¹闻:听说。²谓:对……说。³及:到了......的时候。⁴适:恰好。⁵自:从。⁶还:返回。⁷严:敬重。⁸供帐:举行宴请。⁹具:备办。¹⁰待:接待。¹¹将:将要。¹²去:离开。¹³郊:城外,野外。¹⁴徐:慢慢地。¹⁵《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¹⁶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¹⁷谕:明白。
1、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等品质。
2、寇准宽厚
3、张咏足智多谋,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说话注意方式,不会正面指出其不妥之处,语气委婉得体。

kòuzhǔnshū

míng sòngdài 

chū zhāngyǒngzàichéng wénzhǔnxiàng wèiliáoshǔyuē  kòugōngcái xuéshùěr  zhǔnchūshàn yǒngshìchénghuán zhǔnyángòngzhàng wéidài yǒngjiāng zhǔnsòngzhījiāo wènyuē  jiāozhǔn  yǒngyuē   huòguāngzhuàn   zhǔn guī zhuànzhī zhì xuéshù  xiàoyuē  zhānggōngwèi  
刺桐花底是儿家,已拆秋千未采茶。睡起重寻好梦赊。忆交加,倚著闲窗数落花。
刺桐¹花底是儿家²,已拆秋千³未采茶。睡起重寻好梦赊(shē)。忆交加,倚(yǐ)著闲窗数落花。
译文:开花的刺桐树下就是我的家,秋千刚刚拆下新茶还未采摘。睡觉时做了好梦,只可惜醒来美梦却渺茫难寻。本想倚靠着闲窗,静数落花,但脑海里却满是关于两人在这窗前依偎看花的回忆。
注释:忆王孙:忆王孙:词牌名,或名《念王孙》。此调创自李重元,取词句“萋萋芳草忆王孙”末三字为调名。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¹刺桐:树名。亦称海桐、木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因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²儿家:古代代年轻女子对其家的自称,犹言我家。³已拆秋千:旧俗于寒食清明后拆秋千,表明是晚春时节。⁴赊:渺茫、稀少。⁵交加:谓男女相偎,亲密无间。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写年轻女子期盼与心上人相守相聚的怀春之事。词人只轻轻几笔的勾画便使意象鲜明,境界全出。“倚著闲窗数落花”之结语,形神俱到,确是精妙的收束。通读全词,清新自然,明白如话。

  首句点明主人公身份:年轻女子。 “刺桐花底是儿家”,寥寥数语,听来无不给人以温柔旖旎,天真烂漫之感。接下“已拆秋千未采茶”一句,点明时令。古时,二月以后农事渐忙,故古人常于寒食清明后,拆掉秋千。秋千既拆,新茶未采,正是晚春时节。“睡起重寻好梦赊”,写少女春梦。醉眠之中,她做了好梦,但是醒后,美梦却渺茫难寻。“忆交加,倚著闲窗数落花。”这句“忆交加”点明了好梦为乃是“交加”之梦。睡梦之中,全是与心上人相守相聚的情景,醒来之后,却只有回忆。本想倚靠着闲窗,静数落花,但脑海里却满是关于两人在这窗前依偎看花的回忆。

  这首小令与纳兰其他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倒与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有所相似,采用白描的手法,用近乎口语的语言,描写生活细节的小情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情窦初开的渴望与心上人厮守的小儿女形象。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31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