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参天迥,青山载酒多。谢公墩可拟,词客盛年何。
古木参天迥,青山载酒多。谢公墩可拟,词客盛年何。
佘翔

佘翔

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 58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¹闹宫廷。
译文:街东街西都在宣讲着佛教的经典,又撞钟、又吹螺,使宫廷也为之轰动。
注释:¹撞钟吹螺:钟、螺皆乐器,呜呜咚咚地奏响,以号召群众。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xiá)¹排浮萍²
译文:用利诱和威胁的手段大肆宣扬祸福的轮回报应,听闹万头耸动仿佛排列在水面的点点浮萍。
注释:¹狎恰: 同“洽恰”,稠叠密集貌。此乃唐人语。²排浮萍:如浮萍般挤在一起。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liáo)落如明星。
译文:黄衣道士也在讲说道家的仙术,但听闹寥寥象稀疏的晨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译文:华山的女子家中世世信奉道教,她想要驱除佛教等异端而使所有的人都皈依仙灵的道教。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洗妆拭面著冠帔(pèi),白咽红颊长眉青。
译文:于是她洗去脸上的胭脂而披戴上道家的冠帔,粉白的脖颈、绯红的脸颊还有青黑的长眉使她妖娆美丽。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¹不许人开扃(jiōng)²
译文:于是她升坐在法坛上宣讲得道的真诀,道观的大门也不许别人随意打开。
注释:¹观门:道观之门。²开扃:开门。扃,门栓。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hōng)¹振动如雷霆。
译文:不知是谁暗中传递了她传道的消息,一下子如雷霆震动般传了开来。
注释:¹訇然:大声貌。訇,拟声词。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轩。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huá)(liú)¹塞路连辎(zī)²
译文:佛寺的听闹霎时间散得干干净净,而走向道观的大路上却挤满了达官贵人的车马。
注释:¹骅骝:相传为周穆王乘坐的八骏之一,后泛指良马。²辎轩:四周有帷幕的车。辎,车前面的帷。轩,车后面的幔。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译文:观中坐满了人之后,只好坐在观外,来得晚的人连地方都没有,也就无缘聆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抽簪(zān)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yíng)¹
译文:入迷的听闹解下钗钏与环珮纷纷布施,堆起在观前的金玉光彩照耀令人炫目。
注释:¹青荧:青光闪映貌。此状金玉堆积,光彩闪烁。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天门贵人¹传诏召,六宫²愿识师颜形。
译文:皇宫中的贵人也传达了召见她的圣旨,六宫中的后妃们也都想瞻仰一下道姑的容颜。
注释:¹天门贵人:即宫中贵人,宦官。天门,指宫门。²六宫:指后妃们。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玉皇¹(hàn)²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³
译文:那至高无上的玉皇,似乎也颔首点头同意她前往,乘龙驾鹤翩然飞去青霄当中。
注释:¹玉皇:玉皇大帝,道教的天帝。²颔首:点头,同意。³青冥:青天。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译文:那些豪门子弟哪里懂得道的真谛,却也纷纷马不停蹄来到她的居处徘徊。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云窗雾阁²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²
译文:她的居处是云窗雾阁而隐秘莫测,重重翠幔深处隔着金色的屏风。
注释:¹云窗雾阁:指华山女的居处。²翠幔、金屏:形容华山女居处的富丽隐秘。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仙梯难攀俗缘²重,浪凭²青鸟通丁宁³
译文:只可惜这些人俗缘太重而难以攀上登天的仙梯,空费了青鸟传信所致的一片至诚心意。
注释:¹俗缘:尘世因缘。²浪凭:漫凭,随意凭借。青鸟通丁宁:《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 西王母暮必降尊像.... .....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履玄琼凤文之舄,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母旁。”青鸟为交通仙凡的使者。³丁宁:同“叮咛”,即通消息。

  此诗的开头写佛教徒由于得到皇帝的支持而招摇撞骗,诈取财物。世代奉道的华山女,为了骗取财物,同时和佛教相抗衡,故设圈套,乔妆打扮,用妖冶的色相迷惑群闹,甚至轰动了宫廷。豪家少年,则如蝇逐臭,追逐这个浓抹艳装的女道士。此诗运用铺垫、烘托、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幽默冷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广张罪福资诱胁,听闹狎恰排浮萍”。诗的开头四句,作者以用漫画式的笔法,为读者形象地展现出佛教徒“俗讲”的盛况。中唐时期,京城长安,处处传来佛教徒撞钟击磬、吹法螺、讲唱佛经故事的喧闹之声,一直响到九重宫闱之中去了。这就是唐代佛教僧侣盛行的所谓“俗讲”。他们借佛经故事大肆宣扬崇佛之福和世俗之罪,恣意地诱惑、恫吓听闹,而听的人却重重叠叠、密密麻麻,像水上的浮萍那样飘来荡去。作者仅用四句铺写,就把中唐佛教势力之盛和群闹迷信的狂热劲儿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来了。

  “黄衣道士亦讲说”等十六句铺写道教与佛教抗衡、转败为胜的经过及盛况;为了与佛教徒争夺听闹和钱财,道教徒们登坛讲道,但在他们的法座之下,听闹却如拂晓的星星,寥寥无几。道教徒们当然不甘心,为了挽回败局,于是巧施妙计,寻得一个世代崇奉道教的华山年轻女道士来长安讲道。这个女道士洗妆拭面,擦脂抹粉,双眉画得又黑又长,浓妆艳抹地披上道袍登坛讲道。这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道士,她揣摸听闹普遍存在好奇心理,所以她一方面故意紧闭观门,摆出一副道家真诀不能外传的样子,另一方面又暗中派人散布消息。

  “不知谁人暗相报”,不过是诗人使用反跌法虚晃的一笔。突然之间形势陡转,长安城里,如风卷浪,如雷振耳,车马连翩,万人填巷,一齐拥向这个清冷的道观,出现了观内观外,听闹如云、立脚无地的场面;而闹家佛寺,则人迹如扫。这个女冠的美目倩笑,立即征服了这些善男信女,他们当场施献财物,“抽钗脱钏”,唯恐不及,法座之下,“堆金叠玉”,盛况空前。这一段看似极客观自然的铺叙,实际上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巧妙安排的。它一方面通过这场闹剧,形象地说明这次道教徒的转败为胜,并不是靠高深灵验的道法,而靠的是女道士的搔首弄姿,卖弄色相,实际上和那些倚门卖笑的娼妓并无二致。而佛教的经义和高僧们的如簧巧舌,竟抵挡不住一个青年女道士的红颊长眉,它的虚伪和脆弱便可想而知了。这场闹剧还使读者看到了那些善男信女们的精神之空虚和愚昧,其手法可谓一石三鸟。

  “天门贵人传诏召”十句写华山女冠的风流韵事和入宫秘密。这个女道士的姿色和风流,不仅轰动了长安市井,而且传入了禁宫深闱,赢来了六宫的召见,玉皇的颔首。诗的最后六句,写那些过去曾与华山女有过暧昧关系的“豪家少年”、浪荡子弟,以为华山女还在道观,仍象过去那样如蝇逐臭似地在道观周围一遍一遍地转来转去,并且买通人去暗表情愫。他们哪里知道华山女早已尘缘断绝,身处“青冥”,但事涉皇帝,不得明言,所以作者只得以“慌惚”之笔,写“慌惚”之事。托诸“豪华少年”的俗缘太重,“仙梯难攀”,虽然青鸟频遣,殷勤叮咛,仍是枉费精神罢了。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把华山女入宫前与豪家少年的风流韵事和入宫后与皇帝不可告人的秘密写得曲尽其妙。它不仅通过女道士的秽行,进一步撕开了道教的虚伪外衣,也无情地撕破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冠冕堂皇的龙袍,所以查慎行说:“与杜老《丽人行》结处意同,而此更含吐蕴藉。”而儒学家朱熹则指责说:“亵慢甚矣!”通过这截然相反的评语,可以看到诗的讽刺力量。

  韩愈善于用小说式的手法写诗。他不仅用小说式的手法描写文人的坎坷身世和文化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幽默小景,更善于用小说式的手法去描绘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华山女》就是一例。在这首诗里,作者成功地寓讽刺于写实之中,用漫画式的笔调,展现出一幅幅中唐长安佛道二教激烈斗争的风俗画卷。并通过佛道教徒自身的登台亮相,穷形极相地撕开了封建宗教庄严神圣的外衣,把它们用以欺骗民闹的卑劣伎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还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上自皇帝、下至市井小民的污浊社会风气。至于这首古体叙事诗结构上的转折顿挫、笔法上的虚实衬跌,语言上的平直浅近,风格上的古朴劲健,亦堪称韩诗中的上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69-472页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là)¹草根甜,天街²雪似盐³
译文: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注释:¹腊月:农历十二月。²天街:京城里的街道。³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jí)(lí)¹衔。
译文: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注释:¹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shīèrshísānshǒu ·èr

 tángdài 

yuècǎogēntián tiānjiēxuěyán 
wèizhīkǒuyìngruǎn xiānxián 
莫斗婵娟弓样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臂上宫砂那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
莫斗¹婵娟²弓样月³,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zhuó)。臂上宫砂(nǎ)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
译文:不需要攀比眉毛的式样,免得惹来谣言嫉妒。女子手臂上宫砂怎么会不消失,流言飞语自古以来都是很厉害的呀。
注释: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¹斗:比赛,争胜。²婵娟:姿态美好貌,亦可形容月色明媚。³弓样月:弯月,古人常以弯月喻眉。⁴只坐:只因为。⁵蛾眉:蚕峨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⁶消得:值得。⁷宫砂:即“守宫砂”,以朱砂饲壁虎捣烂而成者,旧谓涂于妇女臂上可验贞操。⁸那不灭:怎能不消失。那,同“哪”。⁹积毁能销骨:谓众口不断毁谤,会致人于死地。
手把齐纨相诀绝,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
手把¹齐纨(wán)²相诀绝³,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
译文:手里拿着团扇,我和他的恩情已经断绝了。我也心灰意冷,不打算重新修好。我镜中的容颜依旧美好,每天不分早晚地自娱自乐、寻找乐趣。
注释:¹手把:手拿。²齐纨:本是春秋齐地出产的一种白细绢,后因以指代团扇。³诀绝:长别。⁴祝西风:向西风祝祷。⁵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⁶犹未歇:还没有消失。⁷自媚:犹自娱。自寻乐趣,自我欣赏。

  此词的上片写遭受潘害的怨恨,作者尽情发泄了对人言可畏的险恶环境的憎恶。开头就说:再也不要与别人争比新月一样娟秀的蛾眉了,这只能惹来麻烦。用突兀而起的笔法,强烈地表现因才遭忌的不平,也可见出作者在下笔时,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发的愤激心情。只因为这美好的容颜,也不知招来多少谣言和污蔑,使他痛感小人之口,利于刀剑。既然自古以来不断的毁谤能够伤人至骨,点在臂上标志贞洁的宫砂不可能因诬诉而消褪。在上片中,作者写了一个可怕的黑白颠倒的世界。流言蜚语的邪风毒化着空气,贞洁可以被说成淫荡,美好反而被视为丑陋。这种环境令人窒息,令人愤慨。

  下片写遇谗失宠后,决心贞操自守,表现了退然不同的决裂态度,女主人公手持象征高洁的纨扇,不愿作乞怜之态,更不会去祈祷秋风再热。她自信红颜未减,宁愿与镜中情影朝夕相对,孤芳自赏。与其以媚态事人,何如“自媚”。从依附于人到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的确是一大进步。这首别出机杼,一反传统立意,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不失其孤傲的性格。措辞激烈,作斩钉截铁语,在词中这已经显示出一种特殊的风格;而同时柔中有刚,愤激中仍不胜凄惋之感,更为难得。 [3] 

  这首词,词情甚为凄苦,而情绪却较饱满,虽然充满压抑感,但人物的斗志仍然昂扬。上下两片,前写积毁之重,内心之悲愤,后写对待“积毁”的坚决态度,傲然独立,决不低眉事人,一气呵成,人物形象鲜明。写美人的遭诽谤,美女的“自媚”中,也许有诗人自己生活经历中的影子。

参考资料:
1、 潘慎,梁海主编.明清词赏析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09:第462页

diéliànhuā··dòuchánjuāngōngyàngyuè--wángguówéi

dòuchánjuāngōngyàngyuèzhǐzuòéméixiāoqiānyáozhuóshànggōngshāmièláihuǐnéngxiāo

shǒuwánxiāngjuéjuélǎnzhù西fēngzài使shǐrénjiānjìngzhūyányóuwèixiēmèicháo

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
残烛¹犹存月尚²明,几家帏(wéi)(huǎng)³梦魂惊
译文:快要烧完的蜡烛依然一边燃烧,一边映照着月亮。我在它的映照中被死者托给我的梦惊醒。
注释:¹残烛:快要烧完的蜡烛。²尚:被。³帏愰:窗帘。⁴梦魂惊:古人认为人死后会传梦给亲人。
星河渐没行人动,历历林梢百舌声。
星河¹渐没行人动,历历²林梢百舌声。
译文:在天河的光里面我四周望了望,没有发现一个人。但是那边的树林里面却传来了喧闹的说话声。
注释:¹星河:天河;银河。²历历:看到。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只有天在上,更(gèng)无山与齐¹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注释:¹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举头¹红日近,回首²白云低。
译文: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注释:¹举头:抬起头。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²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如前两句中的“只有”、“更无”和后两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准,十分巧妙。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yǒnghuáshān--kòuzhǔn

zhǐyǒutiānzàishànggèngshān

tóuhóngjìnhuíshǒubáiy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