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眉自可托,蜗角岂劳争。欲效丝毫力,谁知蝼蚁诚。
蚊眉自可托,蜗角岂劳争。欲效丝毫力,谁知蝼蚁诚。

yán--yōngzhī

wénméituōjiǎoláozhēngxiàoháoshuízhīlóuchéng

雍裕之

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汉庭¹荣巧宦,云阁薄(bó)²边功。
译文:汉庭看重巧言令色徒,轻视边疆立功者。
注释:¹汉庭:指汉朝。²薄:轻视。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译文:可叹你枉称骢马使,空有雄才直到白头。

  这首诗的前两句鞭挞了朝廷用人不以正道,滥施赏罚,致使巧宦得意,良将灰心的现象;后两句对乔侍御功高无赏、白首沉沦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全诗以汉写唐、借古喻今,直斥官场的黑暗,表现了诗人对唐朝不重用贤臣的不满情绪和对友人未得重用的同情,用典帖切,寓意深广。

  一二句夹叙夹议,诗人从“荣”字落笔,以“薄”字作反衬,将两句诗所叙的事件,作了鲜明的对比。在朝廷受到荣宠的不应该是“巧宦”,而如今却“荣巧宦”;在“云阁”上受到表扬的应该是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名将,而如今却“薄边功”。这两句诗,互文见义,正反相形,将赏罚不明、是非颠倒的昏暗现象揭露无遗。劈头即发议论,借汉喻唐,笔锋犀利,为下面直抒胸臆先作好铺垫。

  三四句承前而生发,诗人对好友乔知之的遭遇表示同情。诗人用“可怜”叫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同情,并用感喟、深沉的调子道出“可怜”的对象骢马使,富有感染力。诗人感情的波涛臻于顶峰,用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语气感叹道:“白首为谁雄”。正直不阿的骢马使,白首沉沦,不为世用,空有雄才。陈子昂在写这首诗时,乔知之已年近五十,故诗人以“白首”称之,可见这是首慨叹戍边将领生不逢时的咏老诗。

  这首诗以“荣巧宦”“薄边功”概括朝政昏暗,以“骢马使”比乔知之而叹其“可怜”,然后以“白首为谁雄”的反诘语作结。全诗四句,共有三处用的是汉代词汇、汉代人物汉代典故,又是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仅此而论,在艺术特色上犹有独到之处,蕴含深广,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65-66页
2、 衣殿臣编著.历代咏老诗.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07-108页

shānfēngshùzèngqiáoshíèrshì

chénáng tángdài 

hàntíngróngqiǎohuàn yúnbiāngōng 
liáncōngshǐ使 báishǒuwèishuíxióng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桃蹊(xī)柳陌¹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译文:桃柳下道路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唱歌。
注释:¹桃蹊柳陌:栽植桃树柳树之路。蹊、陌,都是路的意思。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为是襄(xiāng)王故宫¹地,至今犹自细腰²多。
译文:因为是襄王故宫地,到现在还是美女多。
注释:¹襄王故宫:本在今河南信阳西北,隋唐时故城久已荒废。这里当是用宋玉《神女赋》之意,以夔州一带泛称楚襄王所历之故地。²细腰:指苗条细腰的美女。《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shǒu ·èr

liú tángdài 

táoliǔhǎojīngguò dēngxiàzhuāngchéngyuèxià 
wèishìxiāngwánggōng zhìjǐnyóuyāoduō 
绿柳藏乌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那回分袂月初残。
绿柳藏乌¹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那回分袂月初残。
注释:¹藏乌:意同藏鸦。喻枝叶深茂。
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欲寻双叶寄情难。
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欲寻双叶寄情难¹
注释:¹“欲寻”句:用唐人红叶题诗典。

huànshā ·绿liǔcángjìngyǎnguān

yàndào sòngdài 

绿liǔcángjìngyǎnguān xiāngsuǒchuāngxián huífēnmèiyuèchūcán 
biémànchéngliángzuì jiěchóushíyǒucuìjiānhuán xúnshuāngqíngnán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méng),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ǎi)千寻卧龙,掣(chè)流云万丈垂虹。路杳(yǎo)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译文:骑马走出都门,马鞭在朝霞中挥动。山色朦朦胧胧,林中的景色逐渐明朗起来。卢沟桥横卧在浪波之上,来往的车马一直通向遥远的关塞。栏杆高耸,直插长空,远远望去,卢沟桥就像是千寻卧龙从昨夜的云雾里飞腾而起,又像是拉住流云垂向大地的万车彩虹。大路迢迢,稀疏的钟声隐约可闻。行人渺小如同蚂蚁,都在月宫里徜徉。
注释:折桂令:双调常用曲牌。又名蟾宫曲。卢沟晓月:元代燕山(今北京地区)八景之一。卢沟:即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今北京市西南永定河上,为金大定(1161—1189年)时所建。都门:都城大门。鞭影摇红:马鞭在朝霞中挥动。玲珑:娇小灵活,指物体精巧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危:高。宿霭:久聚的雾霭。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掣:拉、拽。杳:远得看不见踪影。蟾宫:月宫,俗传月中有蟾蜍,故称蟾宫。

  这是一首描绘元代卢沟桥晓月很有特色的散曲。此曲描写卢沟晓月的优美景色。作者以动写静,使画面充满动感,意境十分开阔,气势也比较宏大,全方位地展示了卢沟桥畔的景物特点,结句似真似幻,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美景的赞美之情。全曲意境深远,气势磅礴。

  当时,卢沟桥是出入京都的大门,每当夜幕还未完全退去,桥上便已经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远处山色依稀,树影玲珑。此曲的首句便展现了这一情景。

  “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这三句运用排比句式:“俯危波”言其险,“通远塞”喻其阔,“倚长空”显其高,寥寥数语,勾勒出卢沟桥的高大、雄伟、壮观,层次分明,且极为准确、生动。“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这两句运用比喻、对偶和夸张的写法写卢沟桥,形象地描绘了卢沟桥恢弘的气势和寥廓的境界,极为形象、传神。

  结尾三句,照应开头的晓行,诗人运用比喻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卢沟桥与晓月、天上与人间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恬淡愉悦深遂高远的境界。诗中的“疏钟”、“行人”把画面点染得鲜活生动。最后一句“如步蟾宫”切合题中之“晓月”,如同带进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一般。

参考资料:
1、 微阳编著.元曲三百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第120页
2、 张琪编.元曲三百首:山东美术出版社,2014.01:第100页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¹
译文:十六岁的美人身姿优美,但是对于不知节制的人来说,这样的美色却如同利剑一样。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译文:虽然不见杀头的情景,但是纵欲会把一个人摧毁,就像把骨头里的骨髓榨干一样。

jǐngshì

yán tángdài 

èrjiārén yāojiānzhàngjiànzhǎnfán 
suīránjiànréntóuluò ànjiàojūnsu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