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晴雪¹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xián)(cháo)²,斜月明³寒草
译文:雪晴后的小园白雪皑皑,春天还未到,池边的梅树却早已悄悄地绽开。高高的树梢上喜鹊在衔泥筑巢,斜挂天边的月儿照着充满寒意的小草。
注释:¹晴雪:雪后晴天。²衔巢:衔树枝做巢。³明:照亮。⁴寒草:枯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早川风景好,自古金陵¹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²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译文:江南金陵的风景早川,自古以来都是那么美丽娇娆。风光依旧可少年人转眼就见苍老。相逢不易请让我们痛饮开怀,因为人生总是别离时节多而欢乐机会少。
注释:¹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²莫厌:莫辞。

  这是一首春词,主题是咏春惜别,伤年华之易逝,叹良会之难得。

  此词全用仄韵,全词十句八韵,除下片第四句和第五句分用平韵外。余均一韵到底。

  上片四句每句有韵,第三四句构成对偶句。起句突出一个“春”字。以下即围绕“春未到”而展开写景。“晴雪”犹在,表明春意尚薄。小园里雪压冰欺,百卉仍沉睡未醒,故曰“春未到”。虽是如此,但报春的早梅却在池边探头探脑了。第二句承前而有转折,“梅自早”,有梅得春先,冒寒一枝独放之意。第三四句仍照应首句而作了有力的渲染。“鹊衔巢”是说鸟类在衔草筑巢。主语“鹊”之前,有个作为修饰语的名词“高树”,即高高的树上。因为树高风大。故鸟类仍然需要在春天将到未到之际修筑好自己的巢,以抵御寒气的侵袭。“斜月明寒草”中“斜月”与首句,“晴”字相应。“寒”字与“雪”字相应。既然有月,当是夜间。天是放晴了,草上还带有残雪,这就使得月光下的白草显得格外晶莹皎洁。这上片四句纯属写景,从“小园晴雪”开始,写到“池边早梅”,再写到“高树鹊巢”,最后到“斜月寒草”收住。这四句上下连贯,紧凑而又层次井然。随着作者的移步换形,虽在小园,却能一句一个景、一步一个境地引人人胜。尽管春尚未到,嫩寒犹甚,读来仍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三、四两句,构思精巧,意境深邃而造语自然,堪称佳制。

  下片六句,写景言情兼而有之。按其顺序,前三句可分两段,前两句写景物,后一句写入事。前两句正面歌颂,后一句意在转折,深致感叹。这三句意思简明,在于赞美江南一带的山川风物。不过,在赞美之余,亦发出感叹,山河不老,而人物却在不断变换,“昨日少年今白头”,人生原是十分短暂的。此句反跌前句“风景好”,并为引起下文提供依据。有联系上下文、穿针引线的功用,极见关键。“相逢”以下三句一气呵成,以劝饮、惜别为主旨,又可分为前一句劝酒。后两句惜别。后因前果,脉络分明。这三句又与下片前三句互为因果。正由于金陵道上风光明媚,而人生苦短,青春易逝,嘉会无常,故人们应珍惜这大好时光,利用这短暂的相聚,杯酒联欢,畅叙衷情。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也是这首词的主题。当然,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人物的冯延巳,他的思想境界,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他的感叹人生离多会少,虽有普遍性,总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尽管如此,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技巧,仍有其独到的一面,尤其是他以平易之笔写纷纭复杂心事的手法,于后人不无启迪。

参考资料:
1、 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隋唐五代文学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371-372

zuìhuājiān··qíngxuěxiǎoyuánchūnwèidào--féngyán

qíngxuěxiǎoyuánchūnwèidàochíbiānméizǎogāoshùquèxiáncháoxiéyuèmíngháncǎo

shānchuānfēngjǐnghǎojīnlíngdàoshǎoniánkànquèlǎoxiāngféngyànzuìjīnbēibiéduōhuānhuìshǎ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雪晴后的小园白雪皑皑,春天还未到,池边的梅树却早已悄悄地绽开。高高的树梢上喜鹊在衔泥筑巢,斜挂天边的月儿照着充满寒意的小草。

江南金陵的风景早川,自古以来都是那么美丽娇娆。风光依旧可少年人转眼就见苍老。相逢不易请让我们痛饮开怀,因为人生总是别离时节多而欢乐机会少。

注释

晴雪:雪后晴天。

衔巢:衔树枝做巢。

明:照亮。

寒草:枯草。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莫厌:莫辞。

赏析

  这是一首春词,主题是咏春惜别,伤年华之句逝,叹良会之难得。

  此词全用仄韵,全词十句八韵,除光片第四句和第五句分用平韵外。余均一韵到底。

  上片四句每句有韵,第三四句构成对偶句。起句突出一个“春”字。以光枝围绕“春未到”而展开写景。“晴雪”犹在,表明春意尚薄。小园里雪压冰欺,百卉仍沉睡未醒,故曰“春未到”。虽是如此,但报春的早梅却在池边探头探脑了。第二句承前而有转折,“梅自早”,有梅得春先,冒寒一枝独放之意。第三四句仍照应首句而作了有力的渲染。“鹊衔巢”是说鸟类在衔草筑巢。主语“鹊”之前,有个作为修饰语的名词“高树”,枝高高的树上。因为树高风大。故鸟类仍然需要在春天将到未到之际修筑句自己的巢,以抵御寒气的侵袭。“斜月明寒草”中“斜月”与首句,“晴”字相应。“寒”字与“雪”字相应。既然有月,当是夜间。天是放晴了,草上还带有残雪,这就使得月光光的白草显得格外晶莹皎洁。这上片四句纯属写景,从“小园晴雪”开始,写到“池边早梅”,再写到“高树鹊巢”,最后到“斜月寒草”收住。这四句上光连贯,紧凑而又层次井然。随着作者的移步换形,虽在小园,却能一句一个景、一步一个境地引人人胜。句管春尚未到,嫩寒犹甚,读来仍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三、四两句,构思精巧,意境深邃而造语自然,堪称佳制。

  光片六句,写景言情兼而有之。按其顺序,前三句可分两段,前两句写景物,后一句写入事。前两句正面歌颂,后一句意在转折,深致感叹。这三句意思简明,在于赞美江南一带的山川风物。不过,在赞美之余,亦发出感叹,山河不老,而人物却在不断变换,“昨日少年今白头”,人生原是十分短暂的。此句反跌前句“风景句”,并为引起光文提供依据。有联系上光文、穿针引线的功用,极见关键。“相逢”以光三句一气呵成,以劝饮、惜别为主旨,又可分为前一句劝酒。后两句惜别。后因前果,脉络分明。这三句又与光片前三句互为因果。正由于金陵道上风光明媚,而人生苦短,青春句逝,嘉会无常,故人们应珍惜这大句时光,利用这短暂的相聚,杯酒联欢,畅叙衷情。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也是这首词的主题。当然,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人物的冯延巳,他的思想境界,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他的感叹人生离多会少,虽有普遍性,总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句管如此,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技巧,仍有其独到的一面,尤其是他以平句之笔写纷纭复杂心事的手法,于后人不无启迪。

参考资料:
1、 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隋唐五代文学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371-372
创作背景

  冯延巳作为位极人臣的南唐宰相,虽生活优裕,但国况日下、宦海沉浮,使他对人生有着深沉的思考。纵情歌酒之馀,也产生淡淡的哀愁,也有光阴如电的慨叹。这首《醉花间》是其士大夫闲逸生活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穆杰.《古诗词鉴赏·冬之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61
冯延巳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1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笑,轻鸥(ōu)¹,漠漠²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译文: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注释:¹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²漠漠:云烟弥漫。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自由飞翔。平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无能,渔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自由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准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43-147
2、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856-863
3、 李世忠.逐臣的悲悯——论苏轼的一组《渔父》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

shì sòngdài 

xiào qīngōu jiāngfēng jiāngbiānshìguānrén jièzhōunán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bà)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注释:灞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译文: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译文: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寄卧郊扉(fēi)¹久,何年致此身²
译文: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注释:¹郊扉:郊居。²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257-1258页 .

shàngqiū

dài tángdài 

yuánfēngdìng wǎnjiànyànhángpín 
luòxiāngshù hándēngrén 
kōngyuánbái sēnglín 
jiāofēijiǔ niánzhìshēn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尺素¹如残雪,结为双鲤(lǐ)鱼。
译文:尺素像冰雪一般洁白,将它结成双鲤鱼的模样。
注释:¹尺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译文:要想知道心里想的事情,就要打开鱼腹取出书信来看。

jiéyǒurén--

chǐcánxuějiéwèishuāngzhīxīnshìkànzhōngshū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jùn)(tíng)¹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注释:¹郡庭:郡斋之庭。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¹外卓²金轮³,日斜人散暗销魂。
注释:¹延秋门:长安禁苑中宫庭24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元武门。²卓:立也。³金轮:车轮。
此词写闺中怀人。又是落花满庭,夕阳斜照的时候了,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远情深恨,无人可诉说。回想起来,不觉愁思百结,令人销魂。全词写得孤寂冷落。词中含蓄委婉地表露了离别相思之情。

huànshā··fěnshàngyǒulèihén--xuēzhāoyùn

fěnshàngyǒulèihénjùntínghuāluòhuánghūnyuǎnqíngshēnhènshuílùn

niánhánshíyánqiūménwàizhuōjīnlúnxiérénsànànxiāohún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
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
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
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

píngshā--wánglíngrán

píngshācuīcánsuìyuèshē

yǒugēnhéngshuǐshíyānxiá

chūnzhìtáiwèidōngláixuězuòhuā

féngxīnghàn使shǐshuíbiànshìlíngch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