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持节道途间,骢马遥遥意气閒。况有青山随处好,料来诗思未应阑。
几年持节道途间,骢马遥遥意气閒。况有青山随处好,料来诗思未应阑。

liúqiānxiànjiànyùnshǒusān--xuēxuān

niánchíjiédàojiāncōngyáoyáoxiánkuàngyǒuqīngshānsuíchùhǎoliàoláishīwèiyīnglán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10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春风¹取花去,酬²我以清阴³
译文:春风虽然带走了百花,却把清凉的绿阴带给我。
注释: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春晚:即晚春,暮春。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¹春风:一作“晚风”。²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³清阴:清凉的树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yì)¹(bēi)²静,交交³园屋
译文: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安静,被树木遮盖的房屋幽阴深邃。
注释:¹翳翳:树阴浓暗的样子。²陂路:湖岸,塘堤。³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⁴园屋:田园、房屋。⁵深:幽阴深邃。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床敷(fū)¹²小息,杖屦(jù)³或幽寻
译文: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
注释:¹床敷:安置卧具。²每:每每,常常。³杖屦:拄杖漫步。或,有时。⁴幽寻:探寻风景之胜。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惟有北山¹鸟,经过遗(wèi)²好音³
译文: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
注释:¹北山:即钟山。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²遗: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³好音:美妙的叫声。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生活环境的幽静美丽和退居后的安舒闲逸,脱去常人惜花伤春的窠臼,生动地描绘了暮春时庭园的种种佳景,尤其末二句则在宁静、喜悦感受的抒写中,又隐约地透露了世罕知音的淡淡哀愁。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这两句写静,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味。然而常建的诗是禅寂之静,此诗用了“翳翳”、“交交”,显得更有生意。

  五六句笔锋一转,顺势推出主体形象。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步。二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过,留下一片“好音”。这两句极富韵味。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居于此。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来慰其岑寂。诗人在平夷冲淡的外表下,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显示于言外。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2-253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71

bànshānchūnwǎnshì--wángānshí

chūnfēnghuāchóuqīngyīnbēijìngjiāojiāoyuánshēn

chuángměixiǎozhànghuòyōuxúnwéiyǒuběishānniǎojīngguòhǎoyīn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乘辇(niǎn)¹夜行游²,逍遥步西园。
译文:入夜出来时乘坐毂辇,来到这西园漫步游玩。
注释:芙蓉池:邺城(今河北临漳)铜雀园中之一景。铜雀园在邺城之西,因建有铜雀台而得名,为曹操的王家园林。芙蓉,即荷花。¹辇:帝王后妃乘坐的车。²游:一作“遨”。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双渠相溉(gài)(guàn)¹,嘉木²绕通川³
译文:两条渠水已把园浇遍,美好的树木围绕渠边。
注释:¹溉灌:一作“灌溉”。²嘉木:指茂美的林木。³通川:园中水流。此句言树木沿园中小河之两岸密植。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卑枝¹²羽盖³,修条摩(mó)苍天。
译文:低短的树枝扫着羽盖,修长的树枝伸向蓝天。
注释:¹卑枝:低垂的树木枝条。²渠:轻轻地掠过。³羽盖:用羽毛装饰的车篷。⁴修:长。⁵摩:接触。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惊风¹扶轮毂(gǔ)²,飞鸟翔我前。
译文:疾风从车后推轮飞跑,飞鸟在前面愉快回旋。
注释:¹惊风:车疾驰引起的急风。²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此"轮毂"指车轮的轴头。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丹霞¹夹明月,华星²出云间。
译文:红霞中升起一轮明月,星花点点闪现在云天。
注释:¹丹霞:晚霞,呈红色。²华星:闪耀着光华的星星。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上天¹垂光采,五色²一何³鲜。
译文:高空垂下美丽的光彩,五光十色有多么新鲜!
注释:¹上天:自天而下。²五色:青、赤、黄、白、黑,古以此为正色。此指彩虹的多种颜色。³一何:多么。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寿命非松乔¹,谁能得神仙。
译文:我们不是赤松、子乔,谁的寿命能比上神仙?
注释:¹松乔:传说中的两位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áo)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译文:这样游玩也舒心快意,说不定保我活上百年。

  首二句点明行游及游池的时间和地点,写乘车夜游西园的愉悦心情。一个“夜”字,突出了诗人的浓厚游兴,也是后文写景的基点。“逍遥步西园”,又表现了诗人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也正因为作此逍遥之游,所以下文所描绘的景物才是那样赏心悦目,令人陶醉。“西园”,是芙蓉池的所在,诗人们经常聚会之处,曹植《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夜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即写他们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欢游情景。

  中间十句承接上文,写行游所见,扣紧“夜行”与“逍遥”,着力描绘芙蓉池优美动人的夜景。“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总写这里的形势和环境的优雅。接着以“卑枝”二句具体写嘉木:茂密葱茏的树木环渠而生,相互掩映衬托,下者枝叶横生,遮途塞路,上者遮天蔽日,直达云表。其后又以“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来继续写行游所见和其时愉悦的感觉,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似乎都在为诗人的到来而争献殷勤,惊风吹拂,似乎在为诗人扶辇,飞鸟翔跃,又似乎在为诗人引路。优闲自得的心情,跃然纸上。因为是夜游,所以这里没有具体细致地描绘芙蓉池的优美景物,而是通过粗线条的勾勒,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一种优美的意境,显示了芙蓉池无限勃发的生机。后四句则转而写夜空之美,万紫千红的晚霞之中,镶嵌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满天晶莹的繁星在云层间时隐时现,闪烁发光,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在这优雅如画般的景色之中,诗人简直已置于仙境而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不自觉地发出了“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的感慨。此数句运用鲜明的色彩,把芙蓉池的夜景描绘的光怪陆离,五采缤纷,显示了他创作上华丽壮大的一大特色。这和他在《典论·论文》中所强调的“诗赋欲丽”,则正相一致。刘桢《公宴》诗:“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所写景物与此诗相近,但在辞采的运用上要较此逊色得多。

  末四句,笔锋一转,写行游的感受。“松”,赤松子,传说中炎帝神农时雨师,后与炎帝少女同成仙。“乔”,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传说他好吹笙作凤凰鸣,后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成仙。曹丕向来不相信神仙方士之事,他的《折杨柳行》中就有“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的句子,在《典论·论方术》中更通过具体事实,指出神仙方士之不可信。所以在他这里联想起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人能真正的成为神仙的事实,表示了要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适性游乐,使身心愉悦,以求长寿。“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是一种平实而又乐观的态度。这一联想又进一步反衬了使诗人沉醉以至流连忘返的芙蓉池景色的优美和游园的无穷乐趣。

  在建安时期的游宴诗中,这一首可以说是写得最为出色的。它的一系列特点,如写景成份的增多,对仗句的使用,辞藻的华丽,景象的壮观,都反映了当时诗风的某些重要变化。因而在诗史上,它有特别值得注意之处。诗中用了主要篇幅描绘园林景物,对后来园林诗和山水诗也有影响。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43-244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qī)¹芳草忆王孙²,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³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译文:暮春时的萋萋芳草总是让人想起久去不归的游子。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声声悲凄,令人不忍听闻。眼看又即将到黄昏,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闭紧闺门。
注释:¹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²王孙:这里指游子,行人。³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像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就其所用词语看,全词所用也无非是宋词中惯用的语汇,如柳外高楼、芳草斜阳、梨花带雨、黄昏杜鹃。但是正像有才情的作曲家仅凭借七个音符的不同组合就能构成无数美妙的乐章一样,这首词也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意象组合和不露痕迹而天然精巧的构思,描写了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艺术形象。

  我们先看一看这首词的结构。这首词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思绪。那一份香眇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加浓,逐步显示的。在场景的转换上,词作又呈为一种由大到小,逐步收束,词终而趋于封闭的心态特征。此词起笔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连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轻飘扬到天尽头了。这一句,情与景都呈现出一种杳眇深微的特征。接下来,场景收束为田间路头杨柳、柳外高楼。

  继而,在杜鹃声声中,将到黄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景再次收束为小院梨花带春雨。最后,螟色入庭院,场景收束为一个无言深闭门的近镜头。可以想见,闭门人游荡在千里外的芳心也将最后回到常日紧闭的心扉内。词作结构由大而小,由外而内,由景生情,总体上表现为收束的特征。这一特征又准确地表现了古代妇女那种内向型的心态。

  这首词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以锤炼字句为能,因为可以看见词中选用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意象。这些意象大多在前人诗词中反复出现过,积淀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感情。意象本身就有很强的美的“张力”,足以调动人们的生活文化积累,从而帮助读者想象美丽的意境。比如,词中写到的芳草、杨柳、高楼、杜宇、梨花,无一不是中国雅文学中的基本意象。这些意象经过历代诗人传唱,已具有一触即发、闻声响应的高度感发能力。即以“柳”而论,从《诗经》中的“杨柳依依”到韦庄的“无情是台城柳”,从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一缕柳丝寄寓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愁绪啊!人们读到这个字,就会随着各自的文化积累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那种萦绕在心头的忧怨。再如“芳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那无处不在的芳草,承载了游子思妇的无穷相思。

  这首词中的其他意象也大多具有这种美的联想性。因此,当作者把这些意象巧妙组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具有更丰富的启发性的画面。于是人们在熟悉中发现了陌生,有限中找到了无限。

  读这样的词,应当是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这样可以得到比几句词的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

参考资料:
1、 高磊 张艳玲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下册):中国画报出版社,2002年:407

wángsūn ·chūn

chóngyuán sòngdài 

fāngcǎowángsūn liǔwàilóugāokōngduànhún shēngshēngrěnwén huánghūn huāshēnmén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短命¹真偏逢薄幸²,老成³真偏遇真成,无情真休想遇多情。懵(měng)懂真瞌睡,鹘(hú)真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译文:缺德的人只会遇到薄情的人,世故的人就会遇到忠厚老实的人,无情的人休想遇到多情的人。不懂事的人喜欢糊涂虫,伶俐的人偏爱机灵鬼,如果轻贱别人就等于轻贱自己。
注释:中吕:宫调名。中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红绣鞋: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南北均有此调,基本句式为六六七五五五,押六平仄韵。¹短命:此处指缺德真人。²薄幸:薄情,负心。³老成:世故,社会经验多。⁴真成:同“真诚”,忠厚老实。⁵懵懂真:痴呆,不晓事。⁶怜:爱,喜欢。⁷瞌睡:糊涂,混日子。⁸鹘伶:机警,伶俐。⁹惺惺:精灵鬼。元代俗语“惺惺惜惺惺”,指气味相投。

  这首曲子题为“阅世”,是作者人生体会真结晶,也可看作生活真箴言。作者把视角从多数元曲家关注真仕途官场移向广大社会和人民大众,从道德人情方面去审视人与人真关系,观察总结出一些具有积极意义和普遍意义真人生哲理。

  此曲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一部分,后三句一部分。两个部分均是前两句谈“阅"真内容、现象,后一句谈作者真看法、结论。全曲充满理趣,无论是“无情真休想遇多情”,还是“若要轻别人还自轻”都是警策语;即便是谈现象真“懵懂真怜瞌睡,鹘伶真惜惺惺”等语,也都颇为深刻,揭示人生哲理。

  这首小令真基本思想可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它启示人们应该有情有义,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真尊重。俗话说,“人心换人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并非虚妄,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经验真总结,是生活真真谛。宋方壶运用散曲形式,使这些思想、经验得到更通俗、形象真文学表现。

  全曲六句句式大致相同,内容也近似,但并不觉得是堆砌,而是浑然一体真有机构成。层次清晰,以三句一组分为两层。每三句真前两句写人所共知真现象作为陪衬,目真是引出作为对世人警策真第三句。而每一组前两句又是由正反两重意思组成。第一层首句说短命真(民间对无德真人真詈辞)一定会碰到薄情者,次句说老成真人别人定以真诚相待;第二层首句说糊涂人必然赏识瞌睡虫,次句说聪明人也会受到鹘伶(机灵)人真爱惜。而有了一反一正真垫衬,其“无情真休想遇多情”,“若要轻别人还自轻”两句带有人生哲理色彩真警语自然充分有力了。

  再从语言看:“短命真”“老成真”“懵懂真”“鹘伶真”,以致“惺惺惜惺惺”这些通俗而具有元代特色真俗语自然而纯熟真运用,更使得这首小令显出元曲真明快风趣真特色,非堆砌谚语格言者可比。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993-994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¹
译文:蜀中水绿天青,了无纤尘;风光和暖,气候宜人,远胜三秦。
注释:¹三秦:项羽灭秦后,将秦地三分,封给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谓之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万国烟花¹随玉辇(niǎn)²,西来添作锦江春。
译文:一路上烟水春花随伴玉辇,都一起西来为锦江增添春色。
注释:¹烟花:指春天的景物。²玉辇:皇家所乘之车。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jiǔ

bái tángdài 

shuǐ绿tiānqīngchén fēngguāngnuǎnshèngsānqín 
wànguóyānhuāsuíniǎn 西láitiānzuòjǐnjiāng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