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中白发映朝簪,马首关山北又南。鱼雁乡书淹岁月,莼鲈归兴动江潭。
冠中白发映朝簪,马首关山北又南。鱼雁乡书淹岁月,莼鲈归兴动江潭。
堂堂宦业鹏程远,碌碌浮生蚁战酣。烟寺昏钟犹在耳,鸡声已报五更三。
堂堂宦业鹏程远,碌碌浮生蚁战酣。烟寺昏钟犹在耳,鸡声已报五更三。

qiūzuòdàoyòngjiǔxǐnggǎn怀huáiyùndōngchénxiù--qiān

guānzhōngbáiyìngcháozānshǒuguānshānběiyòunányànxiāngshūyānsuìyuèchúnguīxìngdòngjiāngtán

tángtánghuànpéngchéngyuǎnshēngzhànhānyānhūnzhōngyóuzàiěrshēngbàogèngsān

于谦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被迫与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3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彻高堂晓。天然带得,酒星风骨,诗囊才调。沔水春深,屏山月淡,吟鞭俱到。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
清江社雨¹初晴,秋香²吹彻高堂晓。天然带得,酒星³风骨,诗堂(náng)才调。沔(miǎn)春深,屏山月淡,吟鞭(biān)俱到。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
译文:到得清江县,适逢社日大雨卒晴,带着花香气的秋风吹拂着晨日的高堂。这气息便自然带有酒星之风骨和诗囊之才情格调。诗人的脚步遍布浓浓春色中的沔水和淡淡月光下的屏山。就算用一生走遍落雪的石阶和覆雪的树木这样浪漫的地方,能像您这样的诗人也是很少的。
注释:¹社雨:谓社日之雨,此处指春社多雨之季节。秋香:秋日开放的花。³酒星:即酒旗星,古星名。此之谓善饮酒之人。⁴诗堂:装诗稿的袋子。⁵沔水:古时的汉水,指的现今的嘉陵江西源西汉水。⁶屏山:县名,属今四川省,其北有高山如屏,故名。⁷吟鞭:形容行吟的诗人。⁸瑶阶:玉砌的台阶。此处指积雪的石阶。⁹玉树:用珍宝制作的树。此处指白雪覆盖的树。
未放鹤归华表。伴仙翁、依然天杪。知他费几,雁边红粒,马边青草。待得清夷,彩衣花绶,哄堂一笑。且和平心事,等闲博个,千秋不老。
未放鹤归华表¹。伴仙翁、依然天杪(miǎo)²。知他费几,雁边红粒³,马边青草。待得清夷,彩衣花绶(shòu),哄堂一笑。且和平心事,等闲博个,千秋不老。
译文:没有把仙鹤放回华表,依然陪着仙翁在天际遨游。大雁能吃多少红米,马能吃多少青草?待等到风轻云淡的时候,功名利禄不过一笑耳。心事平和,很容易就能争取做到长寿不老!
注释:¹鹤归华表:用以感叹时过境迁,人事纷繁而变。²天杪:犹天际。³红粒:红米。⁴清夷:清净恬淡。⁵彩衣:五彩衣服,指官服。⁶花绶:织有花彩的丝带,以系官印。⁷博个:争取。

shuǐlóngyín··寿shòuzhǎng--yǒng

qīngjiāngshèchūqíngqiūxiāngchuīchègāotángxiǎotiānrándàijiǔxīngfēngshīnángcáidiàomiǎnshuǐchūnshēnpíngshānyuèdànyínbiāndàosuànshēngràobiànyáojiēshùjūnyàngrénjiānshǎo

wèifàngguīhuábiǎobànxiānwēngrántiānmiǎozhīfèiyànbiānhóngbiānqīngcǎodàiqīngcǎihuāshòuhōngtángxiàoqiěpíngxīnshìděngxiánqiānqiūlǎo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
译文:问春桂:桃李花开得正好。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年光随处满,何事¹独无花。
译文:到处都是一片芳华,你为何独独不开呢?
注释:¹何事:为何,何故。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
春桂答,春华讵(jù)¹久。
译文:春桂答:春华能岂能长久。
注释:¹讵能:岂能。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译文:及至秋日风霜来临,你可知我一枝独秀?

chūnguìwènèrshǒu--wáng

wènchūnguìtáozhèngfēnhuániánguāngsuíchùmǎnshìhuā

chūnguìchūnhuánéngjiǔfēngshuāngyáoluòshíxiùjūnzhī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 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 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庄子》
黄帝¹游乎赤水²之北, 登乎昆仑³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chī)(gòu)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wǎng),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 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庄子》
译文:黄帝游历到赤水的北面,登上昆仑山向南眺望,返回时却遗失了玄珠。于是就叫最有智慧的知去寻找,没有找着,又让视力最好的离朱去寻找,没有找着,第三次又让最善辩的喫诟去寻找,还是没有找着。最后就叫无知无识、无所用心的象罔去寻找,结果却找着了。黄帝惊疑地说:“真是奇怪了,为什么偏偏是象罔却找到了呢?”
罔象求而得之,后为蒙氏之女奇相氏窃其玄珠,沉海去为神。《云笈七签》
罔象求而得之,后为蒙氏¹之女奇相氏窃其玄珠,沉海去为神。《云笈七签》
译文:象罔寻找玄珠并且找到了它,后来又被震蒙氏的女儿奇象偷走,奇象沉入海里,化为了神。
震蒙氏之女,窃黄帝玄珠,沉江而死,化为此神,即今江渎庙也。《蜀梼杌》
震蒙氏之女,窃黄帝玄珠,沉江而死,化为此神,即今江渎(dú)庙也。《蜀梼杌》
译文:震蒙氏的女儿,从黄帝那里偷了玄珠,沉江死了,化为江神,就是今天的江渎庙。
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
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¹荣谢²色常同。
译文:月季花应该是从天上而来,一年四季花开花谢,都有一般好颜色。
注释:¹四时:四季。²荣谢:指草木茂盛与凋零。
可怜摇落西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
可怜摇落西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
译文:可惜在西风吹拂中摇落,却又在枝头绽放出几抹红色。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译文: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xī)¹下天风²
译文:夜深人静时,我思考着国家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我将乘天地之正气,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艰难险阻的挑战。
注释:¹飞锡:锡杖,即和尚的禅杖。多指和尚云游,作者借此表达他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²天风:天地之正气的意思。

  《泛海》这首诗意态潇洒,有一股正义的豪情,表达了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主张的“心学”和开创的阳明学派在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王阳明的学说打破了当时理学家们对于“人”的钳制,解放了一大批人的心灵世界,渐渐成为思想界的一种风尚。

  诗歌头两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原”说明人世一切的艰难挫折,诗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万物的变化只不过如同浮云掠过太空一样,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痕迹。尽管这海上风云变色、巨浪滔天,只要我心不为所动,这大浪又算得了什么?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王守仁坚毅无畏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能达到心灵的纯明境界。

  在诗歌的三、四两句中,诗人更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心中此时的感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说在这“静谧”而辽阔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着锡杖(高僧手持的一种法器),驾着天风,在月光下飞越“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命悬一线的惊险航程,在诗人笔下竟成了如此富有诗意的一次旅行。说到“静”字,还有一个故事:唐代禅宗高僧惠能有一次听两人辩论说风幡动,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惠能却说,都不是,是你们的心在动。王守仁的“心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从《泛海》的创作背景看,《泛海》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洒脱的心胸和强烈的自信,以及诗歌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章太炎评价王阳明心学时曾说过四个字“自尊无畏”,这四字从《泛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根据百家讲坛《传奇王阳明》系列讲座04(锦衣卫的追杀)整理

fànhǎi--wángshǒurén

xiǎnyuánzhìxiōngzhōngyúnguòtàikōng

jìnghǎitāosānwànyuèmíngfēixiàtiān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