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本姜夔自度曲,作“仙吕宫”。其小序斜:“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援简索句,且徵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见《白石道人歌曲》卷四)。后张炎用咏荷花荷叶,更名《红情》、《绿意》。双调,九十七字,前片九句五仄韵,后片十句七仄韵,例用入声部韵。前片第五字,后片第六字,皆领格字,宜用去声。梦窗此首词亦仿姜词用入声部韵,只是用韵较宽,占十五、十七、十八、十九四部韵。存此,供参考。
《阳春白雪》集:魏句滨,名庭玉。《苏州府志》吴令魏庭玉,宛陵人(今安徽宣城),嘉熙四年(1240)任。又《宁国志》句滨在府城东,此是以其人籍贯称之。魏庭玉任吴县在嘉熙四年前,其解组在淳佑三年(1243)后矣。“解组”,去官也。韦应物诗:“解组傲园林”可证之。此词是魏句滨从吴县县令任上离职,词人的送别词。
“县花”三句,赞魏宰之勤政。开句一声断喝,吴县如今繁荣似锦,究竟是谁的功劳?反问句不答自明,魏宰也。想当初,魏宰未来时,县中连县衙内也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县府大门甚至因损环而斜掩着,正是满目破败景象。今昔对照,更觉魏宰功劳匪浅。“妙手”两句,承上述政绩。言吴县经过魏宰的不懈整顿,如今已重新昌盛繁华,县衙也修葺一新,红花绿叶郁郁葱葱。“天际”两句,述吴县百姓对魏宰的留恋。此言如果魏宰你要离任而去,那未还是趁着东方泛白,星稀之时早早离开为妥,因为你听听,在县中百姓家的门缝、帘隙中,正在泄露出再三挽留你的《阳关三叠》的琴声啊!“尽换却”两句,言吴县如今拥有的好山好水好风光,都是你魏宰勤政的丰硕果实啊。上片赞魏宰治吴有功。
“风急”五句,设想魏回家路上情景。言魏宰乘船归去,一路上有顺风相送,途中还可以看到月夜时雁落水滩和虹桥平贴卧于水面的自然美景。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自己繁华的故乡。“软红”,指软红尘,即繁华之地。苏轼有诗:“软红犹恋属车尘”。自注:“前辈戏言吾:‘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涂粉闱”三句,是词人祝颂辞。希望魏句滨能再次题名宫闱,早早入朝为官。那时又可以胸藏皇上御赐的宴果,在歌舞队的簇拥下,燃烧着宫烛风光地回府去。“更问讯”两句,词人的话。“帀”,匝的异体字,意即周围。言到那时你在朝为官,我就可以来信询问老友,京城西湖湖岸周围种着的柳树怎么样了?西湖中有“柳浪闻莺”、“苏堤春晓”等景,所以词人以柳色借代西湖风光也。下片祝愿魏句滨能上调京城,再次从政也。
这首《添字采桑子》是纳兰写的词里的又一个谜团,许多人都在猜想这首词纳兰是为谁而作,参考大量史料,人们想要找出这首词背后的那个女子是否也如同这词一般美丽温婉。这段故事终究因为时间太长,湮没在了历史尘埃之中。
“闲愁似与斜阳约”,像是抒情,闲愁仿佛是与夕阳有约,当夕阳西下之时,愁绪便上来满怀。将愁绪与夕阳联系在一起,还拟人似的写闲愁与斜阳相约既写出了闲愁,又体现出了情趣。而后写道 “红点苍苔,蛱蝶飞回。”青苔为何能成为红色,让人忍不住想过之后,纳兰才给出答案,原来是蝴蝶停落在苔面上,让绿色的青苔看起来,犹如红花点缀,片片落红。闲愁的人儿还有心情看这不引人注目的青苔,可见这份闲愁也并不是真的无药可解。美丽的景色能够使人心旷神怡,这个观点应该是正确的。在上片最后,纳兰写道: “又是梧桐新绿影,上阶来。”单纯的描述,看不出不好的情绪,就连一开始抒发的闲愁,在这景色中,似乎也被化解掉了。绿色的树荫,映上台阶。山野情趣,有韵味,有雅致的味道。上片似在写愁,又不像在写愁,心绪与景色融合一起,一言以蔽之,是清冷中带着妙趣,妙趣中夹杂着孤寂,相得益彰,相互映衬。
下片开始一句便是“天涯望处音尘断”,字面上的意思是说,望断天涯却音信全无,杳无音信就是让词人产生闲愁的原因。但至于何人迟迟不给纳兰音信,纳兰又是在为什么人揪心,词中并无解释,人们也无从知晓。而后那句“花谢花开,懊恼离怀”更是写出了纳兰焦急的等待,想来那人对纳兰很重要,使得纳兰等过花开花谢后还依然翘首以盼。带着满腔的愁绪,等待着远方一个可能永远也不会到来的音信,词写到这里,闲愁的滋味再次涌出,比开篇更要浓厚。既然想念的人不在身旁,那只有睹物思人了。打开箱子,翻出那双金缕鞋,但是鞋子的主人而今身在何方呢。故事到这里便戛然而止。“空压钿筐金线缕,合欢鞋。”似乎是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爱情故事,当刚刚讲到故事高潮时,却突然结尾。人们意犹未尽,但故事却已经结束。纳兰一向是把情爱表达得十分优美,十分含蓄。他在词中从来都是将再浓烈的情感,也用淡雅的词汇写出。仿佛那些情爱与他无关,他不过是在讲述一个旁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