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檐敞处受槐薰,扫尽江村雨后云。
佛法本无南北异,世情强有晦明分。
个中苟住元无住,此外无闻却是闻。
谁道结楼入已去,床头诗版几朝曛。
重檐敞处受槐薰,扫尽江村雨后云。
佛法本无南北异,世情强有晦明分。
个中苟住元无住,此外无闻却是闻。
谁道结楼入已去,床头诗版几朝曛。
叶茵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2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九州¹生气²(shì)³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注释:¹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²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³恃:依靠。⁴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沉默,不说话。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人材 一作:人才)
我劝天公¹重抖擞(sǒu)²,不拘一格降³人材。(人材 一作:人才)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¹天公:造物主。²抖擞:振作,奋发。³降:降生,降临。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凤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参考资料:
1、 萧哲庵 等.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930-932
2、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446-1448
3、 王之望.中国文学名篇欣赏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364

hàishī

gōngzhēn qīngdài 

jiǔzhōushēngshìfēngléi wànyīnjiūāi 
quàntiāngōngchóngdǒusǒu jiàngréncái  (réncáizuò réncái )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汉水方城¹²百蛮(mán)³,四邻谁道乱周班
译文:浩浩的汉水巍巍的方城山,强盛的楚国统辖百蛮,四邻各国也没有谁议论这乱了周班。
注释:岳阳楼:岳阳西门城楼,唐玄宗开元中张说所建,俯临洞庭,为观览胜地。¹汉水方城:原指楚国誓死抗击齐国入侵的决心。此指楚国地域广袤。汉水:水名,又称汉江。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一说方城指春秋时楚国北面边境上的长城。²带:领有。³百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⁴周班:周室封爵的等级。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如何一梦高唐雨¹,自此无心入武关²
译文:为什么自从迎娶了秦女做了一场高唐云雨梦,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心思去攻打武关。
注释:¹高唐雨:此指男欢女爱之事。²武关:古关隘,是秦国的南关。旧址在陕西商县东一百八十里处。

  这首《岳阳楼》咏叹楚国由强变衰,讽谕楚王沉溺女色,使国势衰颓。李商隐的咏史诗,常常嵌入统治者沉溺于女色的慨叹,咏史中兼有爱情的色彩,是其咏史一大特色。

  这首七绝前二句写楚国强大。楚国一度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为护城河,敢于与整个中原抗衡,秦国更不在话下。楚国统一了南方,若能乘胜前进,形势将有利于楚国。当时,诸侯四邻谁也不敢指责楚国打乱了周天下的秩序。这其实是借周失权柄、诸侯坐大之事暗喻唐王朝藩镇割据不服从中央。

  后二句,语气一转,以一个设问词“如何”领起,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何楚王“一梦高唐雨”后,“自此无心入武关”?这“高唐雨”,自然是楚王在高唐梦见与女神交接。这件事是楚怀王还是楚襄王,历史上曾有很多争议。诗非具体的历史,不必去考证,只是泛指楚王即行了。历史学家会分析:秦楚之战,楚国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因素,故亡于秦。但是诗是靠形象来说话的,靠神韵、兴趣来表达。君王“一梦高唐雨”以后,楚国就走向颓势了,以此暗喻唐代君主沉湎声色而缺乏远图,以表达胸中的愤懑之情。这一总趋势完全正确,所以这首七绝倒是从大处着墨,抓住了历史主流的。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等.李商隐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11-112
2、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1997:237-238
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¹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chōu)²,鱼旋打³,有鸡豚(tún)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译文:杏花村里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瘦竹为朋疏梅为友就是我的家。春天深耕浅种,秋日收获庄稼。喝着刚刚滤出的新酒,品尝新打来的鲜鱼,还有自养的鸡、猪,新摘的竹笋藤芽。客人到来用家常饭招待,僧侣造访烹煮谷雨时采摘的春茶。闲空时节自己修炼丹砂。
注释:¹处士: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此指隐士。²酒新篘:酒刚刚滤出。篘,过滤。³鱼旋打:鱼刚刚打起。旋,旋即,刚刚。⁴豚:小猪。⁵谷雨茶:谷雨节前采摘的春茶。⁶炼丹砂:古代道教提倡炼丹服食,以延年益寿。丹砂,即朱砂,矿物名,水银和硫磺的化物,道家炼丹多用。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太阳初出光赫(hè)¹,千山万山如火发。
注释:¹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一轮顷刻上天(tiān)(qú)¹,逐退²群星与残月。
注释:¹天衢: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²逐退:驱赶使退却。
《咏初日》诗是赵匡胤在灵山寺门前咏的。此诗一气呵成,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首二句写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赫赫炎炎,势盛光艳。“光赫赫”,“如火发”,形如口语,把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活龙活现。后二句,诗人以红日初升自况,以群星、残月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并以红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征自己铲平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述志之作。所以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yǒngchū--zhàokuāngyìn

tàiyángchūchūguāngqiānshānwànshānhuǒ

lúnqǐngshàngtiānzhú退tuìqúnxīngcányuè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qīn)¹寒。
译文: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
注释:¹锦衾:丝绸被子。衾:被子。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zhǐ)¹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译文:画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样深,要渡过,难,回忆往日,只好把两人以前来往的旧书信翻来看,不知何时再见,一起携手进入长安。
注释:¹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huànshā··xiānggènglòucán--wéizhuāng

xiānggènglòucánshāngxīnmíngyuèpínglángànxiǎngjūnjǐnqīnhán

zhǐchǐhuàtángshēnshìhǎiláiwéijiùshūkànshíxiéshǒuzhǎng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