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生男,豚酒庆亲戚。桑弧射四方,言有四方役。
古人重生男,豚酒庆亲戚。桑弧射四方,言有四方役。
奉璋比德性,堕地要膂力。如何晋公子,安乐忘所适。
奉璋比德性,堕地要膂力。如何晋公子,安乐忘所适。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¹真诚意外奇²
译文:我们不曾见面就早已知道姓名,这次意外相聚让我格外惊奇。
注释:¹良会:美好的会见。²意外奇:指两人意外相聚。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译文:你的才华一定会长久流传,我有幸晚年见到你也不算晚了。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苏堤¹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²鬓有丝³
译文:二月的苏堤涨着春水,我曾像杜牧一般风流,如今却已鬓边生白。
注释:¹苏堤:在杭州西湖中。传为北宋元丰年间苏轼于杭州任职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故名。²杜牧三生:杜牧,晚唐著名诗人,风流多才,比喻袁枚。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³鬓有丝:鬓发花白。此年袁枚六十三岁。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一个西湖一才子¹,此来端²不枉³游资。
译文:一赏西湖一见你,不枉费我这里游玩啊。
注释:¹才子:指袁枚。²端:真正。³枉:白费。

  首联写诗人与袁枚不期而遇。“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诗人与袁枚知交已久,这次相遇正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而自己的欢快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赞叹袁枚卓越的才华,必将流传永久,因而自己有幸于晚年得见这位名高一代的诗人也并不嫌太晚。“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此时赵翼五十三岁,袁枚已六十三岁,所以称老,而这次会面又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更有诗情画意。

  颈联写二月西湖涨春水,苏堤沉浸在春光之中。“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在此景中,风流如杜牧的袁枚此时鬓边已有了白发。这两句形象地再现出当日两位诗人见面时的情景。“望湖楼下水如天”,那浩淼无际的水势正如二月的眷光,不仅充溢于天地之间,而且也漾溢在诗人的心头。眼前这位两鬓花白而风流倜傥的才子便是自己心仪已久的随园主人,怎不使诗人欣慰,所以说西湖与袁枚一样足以令他觉得不虚此行,甚至连游程的花费电不冤枉了。

  尾联将西湖和袁枚系为一体,点明诗人喜悦心情。“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将西湖与袁枚联系在一起,非常浅切,却别开生面,“不枉游资”云云虽语带戏谑,却也体现了袁、赵二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这一次的聚会是欢愉的,在两位诗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袁枚也有诗记载此事,中有“西湖天为两人生”之句,表现了同样轻快戏谑的笔调。

  赵翼的诗明白清通,追求一种朴实平易的美感,如这一首通篇没有僻字涩句,也不用浓艳的词藻、艰深的典故,冲口而出,然不乏佳句。“才可”二句意在称扬袁枚的才华出众,然也带出白首相逢的情景,“苏堤”二句于通篇议论之中插入形象的描绘,令景物与人融合无间,都于平淡中含有深味,令人难忘。赵翼诗的另一特点是诙谐幽默,如此首中“老犹得见未嫌迟”等诸句中都显然有一种风趣的精神,或表现旷达的胸襟,或抒写真率的友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91
2、 郑春山.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4491

西yuánzicáizèng--zhào

céngshímiànzǎoxiāngzhīliánghuìzhēnchéngwài

cáichuánnéngyǒulǎoyóujiànwèixiánchí

èryuèchūnshuǐsānshēngbìnyǒu

西cáiziláiduānwǎngyóu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唯)
日长篱(lí)¹无人过,惟有蜻(qīng)(tíng)蛱蝶飞。(惟 通:唯)
译文: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释:¹篱落:篱笆。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shítiányuánxìng ·èrshí

fànchéng sòngdài 

méijīnhuángxìngféi màihuāxuěbáicàihuā 
chángluòrénguò wéiyǒuqīngtíngjiádiéfēi  (wéitōng wéi )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不用悲秋¹,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diàn)²。总作空花³观。
译文:现在身强力壮,发那悲秋的哀叹干什么。无论在村外的江边,都要像看待“空花”一样。
注释:¹悲愁:悲叹秋天来临。²海甸:近海地区。此处指郊外。³空花:即空华。虚幻之花,比喻妄念。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雪飞乱。空有年年雁。
尚想横汾(fén)¹,村菊纷相半。楼船远。白雪²飞乱。空有年年雁(yàn)
译文:还在想济汾河横中流的情景,兰菊纷纷各半。楼船远去,白雪纷飞,唯有年年飞来的大雁。
注释:¹横汾:此词的后半阕的“横汾”、“村菊”、“楼船”、“雁”等,均为汉武帝《秋风辞》所有。“横汾”取“济汾河,横中流”之意。²白雪:此指白色的浪花。别本作“白云”。

  重阳必登高。文人登高,难免要寄托秋天的情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好像成了一种传统。苏轼针对这种情绪,词一开始就说:“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这一惊人之语,是针对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中“老去悲秋强自宽”和“明年此会知谁健”而发的。杜甫诗的意思是:人已老大,在秋天更容易产生悲哀的情绪,今天我们在一起聚会,只是勉强宽慰自己而已,明年重九再举行宴会,还不知谁健在呢?杜甫作此诗时仅49岁,还不到叹老悲衰的年龄,但他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里,又因上疏救房瑁,被目为房瑁死党,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此对前途悲观,情绪低沉。苏轼同情杜甫的处境,但不同意他悲观失望的情绪。苏轼一生也不得志,在党争激烈的宋代,因政见与旧党和新党均不合,既得罪了新党,又得罪了旧党。先被新党捏造罪名,抓进监狱,长达半年之久,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现又被旧党排斥在外,在杭州做个太守。对这一切,他都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对待之。

  下片“尚想横汾,村菊纷相半”。“横汾”、“村菊”,事出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村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秋风辞》是汉武帝“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宴,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乐府诗集》卷八十四引《汉武帝故事》)此诗笔力雄健,表现了一代英主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泛舟中流,与群臣饮宴的欢乐景象。“尚想”二字,透露出苏轼对汉武帝那种具有冲破秋天的肃杀氛围而俯仰天地的气概,抱有向往之情。但汉武帝毕竟随着历史的长河而去了,留给后人的只有“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这两句用汉武帝《秋风辞》首二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及唐李峤《汾阴行》:“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而略有变化,流露出对汉武帝高吟《秋风辞》之事沦为历史陈迹的叹惋。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悲秋”与众不同的看法,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调子,实在可贵。他用自己潜心佛老所获得的不随物悲喜的思想和超脱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沾沾自喜,从而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走过人生中的坑坑坎坎。这在恶浊的封建秩序下,具有相对的进步意义。在表现方法上,或翻用古诗,或引用古事,并用“尚想”、“空有”等字,化实为虚,还能融佛理于浅显明白的语言之中,都是值得称道的。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386-388页

diǎnjiàngchún··gēngzhòngjiǔzàiyòngqiányùn--shì

yòngbēiqiūjīnniánshēnjiànháigāoyànjiāngcūnhǎidiānzǒngzuòkōnghuāguān

shàngxiǎnghéngfénlánfēnxiāngbànlóuchuányuǎnbáixuěfēiluànkōngyǒuniánniányàn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译文: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译文: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译文: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译文: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译文: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昴。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昴(mǎo)
译文: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译文: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译文: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译文: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译文: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译文: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译文: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译文: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
2、 《书立方》编委会编著 .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重庆出版社 ,2011年9月 :69-71 .

wàngyuèsānshǒu ·sān

 tángdài 

nányuèpèizhūniǎo zhìbǎiwáng 
lǐnglíng hóng鸿dòngbànyánfāng 
bāngjiāyòngdiǎn zàifēixīnxiāng 
xúnshǒuliáo yǒujīnwáng 
àishìwǎng xíngmàiyuèxiāoxiāng 
juéchū yàngzhōuqīngguāngpáng 
zhùróngfēngzūn fēngfēngmǎo 
gàicháo zhēngchángxiāngwàng 
gōngwénwèirén qúnxiānjiāáoxiáng 
yǒushífēng sǎnfēngfēishuāng 
qiānxiànxiū wèixiázhàngchónggāng 
guīláimìngjià xiūtáng 
sāntànwènzhǔ zànhuáng 
shēngrěnshuāi shénjiàngxiáng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译文:边塞的号角吹奏着《梅花三弄》,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白雁西风紫塞¹,皂(zào)²落日黄沙。
译文:北方边塞西风烈烈,大雁高飞,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皂雕盘旋飞翔。
注释:¹紫塞:北方边塞。²皂雕:亦作“皂鵰”。亦作“皁雕”。亦作“皁鵰”。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汉使牧羊旌(jīng)¹,阏(yān)²上马琵琶。
译文:白使苏武拄着大白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
注释:¹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²阏氐:这里指王昭君。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梦里身回云阙(què),觉来泪满天涯。
译文: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白家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泪洒天涯。

dūnhuáng--yángshèn

jiǎoshēngchuīchèméihuāyúnyáojiēqínxiá

báiyàn西fēngsāizàodiāoluòhuángshā

hàn使shǐyángjīngjiéèshàng

mèngshēnhuíyúnquējuéláilèimǎnt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