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枝固是转相寻,数叶何劳便米侵。恶梗强鞭穿地遍,秋风偏要飒幽林。
枯枝固是转相寻,数叶何劳便米侵。恶梗强鞭穿地遍,秋风偏要飒幽林。

fēngzhúèr--wèi

zhīshìzhuǎnxiāngxúnshùláo便biànqīnègěngqiángbiān穿chuānbiànqiūfēngpiānyàoyōulín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¹。泪²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泪¹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²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译文: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怕郎猜道,奴¹面不如花面好。云鬓(bìn)²斜簪(zān),徒³要教郎比并⁴看。泪¹奴:作者自称。²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³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这里当指前者。⁴比并:对比。
译文: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我这就将花插在云鬓间,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花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216-1217 .
2、 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523-524 .
3、 刘长贺 .宋代诗词典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 :608-609 .

jiǎnlánhuā ·màihuādànshàng

qīngzhào sòngdài 

màihuādànshàng mǎizhīchūnfǎng lèirǎnqīngyún yóudàitóngxiáxiǎohén 
lángcāidào miànhuāmiànhǎo yúnbìnxiézān yàojiàolángbìngkàn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匡庐¹奇秀,甲²天下山。山北曰曰香炉,曰北寺曰遗爱寺。介³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曰腋(yè),作为草堂。
译文: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的寺庙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注释:¹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²甲:居第一。名词作动词。³介:处于两者之中。⁴面曰腋寺:对山傍寺。腋,两腋在人身旁,古引申为“傍”。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明年¹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yǒu)²,广袤(mào)³丰杀,一称(chèn)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cú)也;敞南甍(méng),纳阳日,虞(yú)¹⁰(qí)¹¹也。木斫(zhuó)¹²而已,不加丹;墙圬(wū)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¹³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译文: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漆琴一张,和儒、释、道书籍各三两卷。
注释:¹明年:第二年。²牖:窗户。³广袤:土地的长和宽。这里指面积大小。⁴丰杀:增减。⁵一称心力:全与自己的愿望和财力相称。⁶洞:洞开。⁷阴风:北风。⁸徂暑:盛暑。⁹敞南甍:把南屋造得很高敞。甍,屋脊。¹⁰虞:防范。¹¹祁寒:严寒。¹²斫:砍削。¹³幂:覆盖。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nì)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yǒu),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tuí)然嗒(tà)²,不知其然而然。
译文: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注释:¹睨:斜看。²嗒然:物我两忘貌。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覶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自问其故, 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¹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²池多山竹野卉(huì)³,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jiá)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niǎo)叶蔓,骈(pián)(yì)¹⁰,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dié)(nì)¹¹,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¹²,就以烹燀(chǎn)¹³,好事者见,可以¹⁴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yú)¹⁵,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zhú)¹⁶声。堂西倚北崖右趾(zhǐ),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fēi)¹⁷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jù)¹⁸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曰雪。阴晴显晦¹⁹,昏旦含吐²⁰,千变万状,不可殚(dān)²¹纪。覶(luó)²²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zé)²³,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jīn)²⁴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²⁵,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²⁶,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译文:自问其缘故,回答说: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积约十丈,中间有平台,是平地面积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比平台大一倍。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之围,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长枝条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一样竖立,像车盖一样张开,盘曲伸展如龙蛇游走。古松下多灌木丛,茑罗枝叶蔓生,互相纠结交织,互相承接遮盖,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凭借高崖积石作为假山,在空凹处卡进小土堆和土块,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就这飞泉和植茗来烹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终日不去。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草堂的西边,靠近北面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脉管一样分出水流,细水从上流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连接不断像成串的珍珠,细微水点飘散的样子像雨露一般,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随风远去。那附近望得见、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唉!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间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张竹席,而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自负之态。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草堂周围的美景纷至沓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接触什么样的景物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名儒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虽然与我现在相距久远,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也是因为这庐山的美景啊!
注释:¹轮广:纵横。南北为轮,东西为广。²环:环绕。³卉:花草。⁴戛:摩,摩挲。⁵幢: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以羽毛为饰。⁶萝茑:女萝和茑,都是寄生草。⁷骈:并列。⁸织:交织。⁹承:托着。¹⁰翳:遮盖。¹¹垤堄:积土成堆。¹²植茗:种植茶树。¹³燀:烧煮。¹⁴可以:可以借此。¹⁵泻阶隅:冲到台阶的角落里。¹⁶筑:古代打击的弦乐器。¹⁷霏微:细雨飘散的样子。¹⁸杖屦:扶杖步行。¹⁹显晦:明亮和昏暗。²⁰含吐:出现和隐没。²¹殚:尽。²²覶缕:原委本末,此指细说。²³华一箦:置备一张华美的竹席。²⁴骄矜:骄傲自得。²⁵物至致知:谓各种景物纷至眼前,使人有所感受而增长智慧。²⁶永、远、宗、雷辈十八人:指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兄弟和著名隐士宗炳、雷次宗等人。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shěn)¹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²,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zhé)覆篑(kuì)³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jiǎn),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jī),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huáng)宁处。待予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译文:更何况我想,从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或者红色的大厦,只要在居所住上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少许土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山水的癖好已经到了如此无可救药的地步。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过我为闲散的官职所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累,时去时回,没有闲暇安宁地住下来。等到哪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任期满了,外出做官还是在家不仕,都能顺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发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证人。
注释:¹矧:况且。²白屋:指贫苦人家的屋子。³篑:土筐。⁴蹇剥:均为《易经》卦名。此指遭受挫折。⁵来佐江郡:指任江州司马。⁶优容:宽容,宽待。⁷冗员:闲散多余的官员。⁸未遑宁处:没有闲暇安稳地居住。⁹岁秩:规定的任职年限,犹任期。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¹之,因为(wéi)²《草堂记》。
译文: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大德凑、朗、满、慧、坚等二十二人,准备了斋食摆设了茶果点心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注释:¹落:落成。这里指庆贺落成。²因为:于是创作。

  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白居易来电此地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最终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他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作者下了决心,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文章从修建庐山草堂的缘起入手,首先具体介绍草堂的建筑情况及堂中因陋就简、朴素高雅的陈设;然后转入对草堂四周迷人景色的铺写,以空间方位的转换为序,细致地描写了方池平台、山竹野卉、飞泉悬瀑、杂木异草等;又从景物说到自己恬静安适的心情,表达自己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愿望。全文语言清丽,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的癖好,并注入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来和位置。“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草堂建在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其境胜绝”,作者又以“甲庐山”称誉。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之美,写出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深情迷恋。

  第二段写草堂的设置。草堂格局简单:“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堂内陈设朴素古雅,听其自然:“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这显示了作者的爱好与志趣。

  第三、四两段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作者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还有竹树云石等点缀,令人从早到晚欣赏不尽。他身体舒适,精神和畅。为烘托草堂主人之乐,作者又通过自问自答,对草堂周围附近的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绘。接着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点,加上早晚天气的变化,景物时隐时现,有声有色,气象万千。于此,作者用“故云甲庐山者”一句收束,转入议论,抒发物我两忘的情怀,回应上文“俄而物诱气随”二句,显出构思的精妙。

  第五段正面记叙对山水的爱好和希望终老草堂的心情。悒郁不平之气寄于言外,意蕴深远,富有艺术魅力。作者又为未来生活构思出一幅“出处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图景,宣称要“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最后一段附记移居、庆贺及作记等事,虽是“记”体散文通有的格式,却透露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趣。

  全文写景生动,叙事简洁,层次清楚,旨趣隽永。“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014-1017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¹
译文: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注释:¹“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译文: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回柏¹村闾(lǘ)²间,十室八九贫。
译文: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注释:¹回柏:遍柏。²村闾: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北风利如剑,布絮(xù)不蔽身。
译文: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唯烧蒿(hāo)(jí)¹火,愁坐夜待晨。
译文: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注释:¹蒿棘: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乃知大寒岁,农者¹尤苦辛²
译文: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注释:¹农者:种田的人。²苦辛:痛苦酸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¹我当²此日³,草堂掩门
译文: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注释:¹顾:可是。²当:值,在。³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⁴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⁵深:隐藏。⁶掩门:闭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hè)(qiú)¹覆絁(shī)²,坐卧有馀温。
译文: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注释:¹褐裘:布面的皮袍子。²絁被:绵绸被子。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lǒng)亩勤¹
译文: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注释:¹垄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念彼¹²可愧,自问是何人³
译文: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注释:¹彼:指农民。²深:甚。³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柏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cūnhán

bái tángdài 

niánshíèryuè xuěfēnfēn 
zhúbǎijiēdòng kuàngmín 
huíguāncūnjiān shíshìjiǔpín 
běifēngjiàn shēn 
wéishāohāohuǒ chóuzuòdàichén 
nǎizhīhánsuì nóngzhěyóuxīn 
dāng cǎotángshēnyǎnmén 
qiúshībèi zuòyǒuwēn 
xìngmiǎndòng yòulǒngqín 
niànshēnkuì wènshìrén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少时犹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译文: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
注释:¹犹:还,尚且。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共把十千¹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²
译文: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
注释:¹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²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闲征¹雅令²³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xián)
译文: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注释:¹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²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³穷:寻根究源。⁴经史:满腹的经论才学。⁵清吟:清雅的吟唱诗句。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酝 一作:酿)
更待菊黄¹家酝(yùn)²熟,共君一醉一陶(táo)³。(酝 一作:酿)
译文: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注释:¹菊黄:指菊花盛开的时候,通常指重阳节。²家酝:家中自己酿的酒。³陶然:形容闲适欢乐的样子。

  此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体现出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读者联想到诗人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他们两人都生于同一年,已经快六十六岁,按虚岁来算快六十七岁了,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彼此都感慨万千。朋友的衰颜老态,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怜惜对方也就是怜惜他们自己。在这无言的凝视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

  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二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这首诗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蕴藏了他们对人生愁苦、世事艰难的深刻感受和体验,表现了这两位有着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深厚友情。此诗蕴藉深厚,句外有意,将深情以清语出之,把内心的痛苦忧烦用闲适语道出,加强了抒情效果。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此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体现出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读者联想到诗人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他们两人都生于同一年,已经快六十六岁,按虚岁来算快六十七岁了,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彼此都感慨万千。朋友的衰颜老态,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怜惜对方也就是怜惜他们自己。在这无言的凝视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

  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二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这首诗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蕴藏了他们对人生愁苦、世事艰难的深刻感受和体验,表现了这两位有着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深厚友情。此诗蕴藉深厚,句外有意,将深情以清语出之,把内心的痛苦忧烦用闲适语道出,加强了抒情效果。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徐传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2-913
2、 尹建国.经典诗文三百篇(高中版上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9-221
3、 范令璋.四库精华 集部(下).南宁市: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922

mèngjiǔxiányǐnqiěyuēhòu

bái tángdài 

shàoshíyóuyōushēng lǎohòushuínéngjiǔqián 
gòngshíqiāndǒu xiāngkànshíqiànsānnián 
xiánzhēnglìngqióngjīngshǐ zuìtīngqīngyínshēngguǎnxián 
gèngdàihuángjiāyùnshú gòngjūnzuìtáorán  (yùnzuò niàng )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岁将暮,时既昏¹。寒风积²,愁云³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¹⁰。俄而微霰(xiàn)¹¹¹²,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¹³,咏南山于周雅¹⁴。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¹⁵,骋子妍辞¹⁶,侔(móu)¹⁷色揣¹⁸¹⁹,为寡人²⁰赋之。”
译文:时值年底,天色已晚,寒风郁积,愁云不散。梁王心中不快,出游兔园。准备下盛宴美酒,聚集起好友宾朋,召来邹阳,请来枚乘;司马相如最后赶到,在宾客之右坐定。片刻功夫,微霰飘零,密雪降下,梁王高歌《北风》之曲,吟咏《南山》之篇。又把简札送给司马相如,说:“运用您高妙的文思,发挥您华丽的辞采,将眼前景色,为我如实描绘。”
注释:¹既昏:黄昏以后。既,已经。²积:郁积。³愁云:浓云阴郁,令人不乐,故称。⁴梁王:即汉梁孝王刘武,汉文帝之子,景帝同母弟,名武。封梁王,吴楚之乱中有大功,好宫室苑囿之乐。⁵兔园:梁王所建园林,又称梁园,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为游赏与延宾之所。⁶旨酒:甜美之好酒。⁷邹生:邹阳,汉临淄人,能文善辩,曾作《狱中上梁王书》。⁸枚叟:枚乘。大赋作家,《七发》有开风气之作用。⁹相如: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¹⁰右:最尊贵的位置。古代以右为上。¹¹霰:下雪时的小冰粒。¹²零:稀疏的飘落。¹³歌北风于卫诗:吟诵《诗经·邶风·北风》诗中“北风其凉,雨雪其雾”之句。¹⁴咏南山于周雅:《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上天同云,雨雪雾雾”之句。¹⁵秘思:深邃之思。¹⁶妍辞:华美的文辞。¹⁷侔:等的意思。¹⁸揣:即量。¹⁹称:好。²⁰寡人:帝、王自称,唐代以后则只有皇帝可称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表示自谦。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qūn)¹而揖。曰:臣闻雪宫²建于东国,雪山³峙于西域。岐(qí)发咏于来思,姬满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¹⁰以幽兰俪¹¹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¹²则表沴(lì)¹³于阴德¹⁴。雪之时义¹⁵远矣哉!请言其始。
译文:相如听罢,离席而起,恭恭敬敬,上前施礼,说:“我听说雪宫建立在东方的齐国,雪山峙立在遥远的西域,姬昌曾吟咏‘今我来矣,雨雪霏霏’的诗句,姬满也曾高唱《黄竹》之歌。《曹风·蜉蝣》曾将麻衣与雪比色,楚辞中宋玉也曾弹奏《幽兰》、《白雪》之曲。雪厚满尺是丰年之兆,若深达一丈则弊大于利。由此看来,雪之时义可谓远矣。请允许我先从其开始谈起。
注释:¹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²雪宫:战国时齐国宫殿。³雪山:指祁连山和天山。⁴岐昌:岐山姬昌。周朝兴盛于岐山,周文王是周朝建立者。岐:周朝发源地。昌:周文王。⁵来思:《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旧说是文王发兵抵抗猃狁保卫国家而作。⁶姬满:周穆王,周昭王之子。⁷申:重,反复的意思。⁸黄竹:古歌名。⁹曹风:《诗经·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以麻衣比雪色。¹⁰楚谣:《幽兰》和《白雪》并列,都是楚国古代名曲。¹¹俪:伉俪、并列。¹²袤丈:八尺到一丈。如果降雪太深则是阴德太盛而属于灾害。¹³沴:气不和而产生的病。¹⁴阴德:古人认为雪属于阴,雪下得过大,也会带来祸害。此处或指女主当权之灾。¹⁵时义:应时之义。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揜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¹。焦溪²涸,汤谷³。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jìn),裸壤垂缯(zēng)¹⁰。于是河海生云,朔(shuò)¹¹飞沙。连氛累霭(ǎi)¹²,揜(yǎn)日韬(tāo)¹³。霰淅(xī)(lì)而先集,雪纷糅(róu)¹⁴而遂多。
译文:至于严冬降临,寒气上升,焦溪干涸,汤谷结冰,火井已灭,温泉冷冻,沸潭不涌,热风难兴,北门涂隙,裸人着衣。于是河海产生乌云,大漠扬起飞沙,云气连绵,重叠密布,掩盖了太阳,遮蔽了霞光。冰粒淅沥,从天而降。白雪纷糅,多而且广。
注释:¹玄律穷,严气升:十二月律一个周期结束,严寒之气上升,指冬至。冬至为全年日照时间最短,阴气最重的一天。玄:天。律:运行之规律。玄律,则谓天地自然之变化规律,此处指四时更替,冬天到来。严气:冬天严寒的天气。²焦溪:神话传说中的水名。³汤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出之所。焦溪、汤谷,都为极热之处。⁴凝:结冰。⁵火井:《博物志》记载:临邛火井,诸葛亮往视,后火转盛,以盆贮水煮之,得盐。后人以火投井,火即灭,至今不燃。又据传说:西河郡鸿门县亦有火井祠,火从地出。古书记载蜀中多火井,即天然气井。⁶沸潭:传说有潭水常年沸腾,郦元《水经注》记载说生的食物投到潭中,一会儿便熟了。⁷风:李善注曰:“在南海外,常有火风,夏日则蒸,杀其过鸟也。”⁸北户墐扉:北窗户都要堵上涂泥。北户:朝北开的窗户。墐扉:用泥土涂塞门窗缝隙。墐:刷涂。⁹裸壤:即裸国,古传说中国名,其人不穿衣服。此处当指炎热地带。¹⁰垂缯:用缯做衣服御寒。缯:丝织品总名。¹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¹²连氛累霭:指云气连绵不断重重叠叠。霭:云气。¹³揜日韬霞:将日光和彩霞也都遮掩收藏起来。形容雪大。揜:同“掩”,捕取,袭取。这里是覆盖的意思。韬:掩藏。¹⁴纷糅:纷乱的样子。糅:糅杂。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fēn)(yūn)¹萧索²。蔼(ǎi)³浮浮,瀌(biāo)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méng)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pián)¹⁰于墀(chí)(wǔ)¹¹,末萦盈¹²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guī)¹³,亦遇圆而成璧¹⁴。眄(miǎn)(xí)¹⁵则万顷同缟(gǎo)¹⁶,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chóng)¹⁷,逵似连璐¹⁸。庭列瑶阶¹⁹,林挺²⁰琼树²¹,皓²²鹤夺鲜,白鹇(xián)²³失素²⁴,纨袖惭冶²⁵,玉颜²⁶掩姱(kuā)²⁷
译文:大略可言当时情状:漫天飞扬,交错不断,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朦朦胧胧,飘飘荡荡,漫无边际,纷纷扬扬;连续飞舞,洒落人间,徘徊不定,委积眼前,开始时,沿着屋脊而覆盖了栋宇,到最后,透过帘幕进入房室,起初轻盈回旋于阶下,后来飘舞萦绕于帷席,既可以随方物成为玉圭,又能够随圆物成为玉璧。俯看原野则万顷如同缟素,仰瞻山岭则千峰一片洁白。在这时,楼台如厚厚的玉璧,大路如串起美玉。庭前的台阶似用瑶制成,林中挺立着玉树琼枝。洁白的仙鹤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鲜艳的白鹇也消逝了从前的素质,美女惭愧于自己的妖冶,玉颜也显不出平常的容姿。
注释:¹氛氲:蔚盛的样子。²萧索:疏散的样子。³蔼蔼:盛貌。⁴瀌瀌弈弈:形容雨雪非常大。⁵联翩:指雪连续飞舞的样子。⁶委积:堆积。⁷缘:顺着。⁸甍:屋脊。⁹冒栋:覆盖屋梁。¹⁰便娟:美好的样子,形容雪的回旋飘落。¹¹墀庑:台阶和走廊。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¹²萦盈:回旋的样子。¹³因方而为圭:雪遇到方形物体便成为方形,如同洁白的圭。因:依靠,根据。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用的玉器,上圆下方,为一长条形。故赋以“方”比“圭”。¹⁴遇圆而成璧:雪落在圆形的器物上,就堆积成圆形,像璧似的。璧:平圆的玉。¹⁵眄隰:看低湿之处。眄:斜视。隰:低湿地。¹⁶缟:白色丝织品。¹⁷重璧:古台名。¹⁸逵似连璐:大道如同美玉连缀而成。逵:四通八达的路。连璐:成串的玉。¹⁹瑶阶:积雪的石阶。²⁰挺:直立。²¹琼树:玉树。²²皓:洁白。²³白鹇:鸟名。雄的背为白色。²⁴素:白色的绢,此处比喻白雪。²⁵冶:艳丽。²⁶纨袖、玉颜:都指美人。²⁶姱:美好。意谓白雪使美人自惭形秽。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积素未亏¹,白日朝鲜²,烂兮若烛龙³,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yú),粲(càn)兮若冯夷,剖蚌(bàng)列明珠¹⁰。至夫缤纷¹¹繁骛(wù)¹²之貌,皓皔(hàn)(jiǎo)¹³之仪¹⁴。回散萦积之势¹⁵,飞聚凝曜¹⁶之奇¹⁷,固展转¹⁸而无穷,嗟(jiē)难得¹⁹而备知²⁰
译文:至于积雪未化,阳光鲜艳,就如同烛龙衔耀照昆山一般辉煌;等到(雪稍融化)冰柱悬挂,依檐承隅,就如同河伯开蚌列珍珠那样灿烂。至于那缤纷飞舞的样子,明亮皎洁的仪态,回旋疏散、萦绕聚积的气势,风吹之下,忽散忽聚,晶莹闪烁的奇景,本自展转不定,变化无穷,令人嗟叹,难以尽知。
注释:¹积素未亏:即积雪未化。素:白色的绢。²白日朝鲜:雪在朝阳照耀下呈现一片鲜艳。朝鲜:非常鲜明光亮。³烛龙:传说中的钟山之神,又名烛阴。 ⁴昆山:即昆仑山,以产玉而著称。⁵尔其:至于。⁶流滴垂冰:水滴流注下垂成冰柱。⁷缘溜承隅:顺着溜水或者墙角下流。缘溜:顺着屋檐下流水的小沟。承隅:落在屋角下面。承:使承受,即流入、注满之意。隅:屋角。⁸粲:鲜明美好的样子。⁹冯夷:上古人物,渡河溺死,后为河伯。¹⁰剖蚌列明珠:剖蚌求珠。蚌:软体动物,体内产珍珠。¹¹缤纷:错杂的样子。¹²繁骛:乱飞的样子。¹³皓皔曒洁:洁白鲜明。曒洁:同“皎洁”。¹⁴仪:姿态。¹⁵回散萦积之势:时而回旋疏散,时而萦绕聚积的态势。¹⁶飞聚凝曜:指风吹积雪,在阳光下分合变化状态。¹⁷奇:奇观。¹⁸展转:即“辗转”,反复不定。¹⁹难得:不能。²⁰备知:全部知晓。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若乃申¹娱玩²之无已³,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yíng)而转响,月承幌(huǎng)而通晖。酌(zhuó)湘吴之醇(chún)(zhòu),御狐貉(hé)¹⁰之兼衣¹¹。对庭鹍(kūn)¹²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¹³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¹⁴。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¹⁵而同归。
译文:至于反复娱人,欣赏不止,夜深幽静之时,令人多所怀想,风吹楹柱,呼啸作声,月上帷帐,内外通明。斟出湘吴美酒,披上狐貉皮衣,欣赏庭中鹍鸡的双双起舞,仰瞻云中大雁的孤单独飞, 踏着交积的霜雪,怜惜离枝的落叶。想的是千里之外的知己,希望能与其携手同归。”
注释:¹申:同“伸”,重复。²玩:赏玩。³已:停止。⁴楹:即屋柱。⁵幌:帷帐。⁶酌:斟酒。⁷湘吴:湘、吴均美酒产地。用湘州酃(líng)湖(在今湖南省衡阳县东水做的酒名酃酒。吴兴乌程县有若下酒,味极甘美。⁸醇酎:精致酿造的美酒。⁹御:穿。¹⁰狐貉:高级裘皮。貉:即“狗獾”,形似狐,皮可制衣。¹¹兼衣:双层的高级衣服。¹²鹍:即鹍鸡。鸟名,黄白色。¹³践:踩踏。¹⁴枝叶之相违:树叶凋落,故谓树叶离开树枝。¹⁵接手:携手。本句暗用《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诗句。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
邹阳闻之,懑(mèn)¹心服。有怀妍唱²,敬接末曲³。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wò),援(qǐ)(qīn)兮坐芳褥(rù)。燎¹⁰熏炉¹¹兮炳¹²明烛,酌桂酒¹³兮扬¹⁴清曲。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¹⁵,朱颜酡(tuó)¹⁶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¹⁷枕,念解佩而褫(chǐ)(shēn)¹⁸。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¹⁹。君宁²⁰见阶上之白雪,岂²¹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yì)²²吟玩,抚览扼腕²³。顾谓枚叔²⁴,起而为乱²⁵,乱曰:
译文:邹阳闻听之后,自愧弗如,内心叹服,对相如所赋非常感动,恭恭敬敬,乃欲赋之,于是站起身来,续作积雪之歌,歌辞说:“携佳人遮御重帷,拿过绮衾安坐芳缛。烧好熏炉点燃明烛,斟上桂酒奏起清曲。”继续写出白雪之歌,歌辞说:又“乐曲已奏美酒已陈,朱颜红酡希望相亲,放下帷帐接近衾枕,解下环佩脱衣就寝。怨恨年岁飞快地流逝,感伤此后相会无因,谁人曾见阶上的白雪,阳春三月依旧长存。”歌唱完毕,梁王才反复体会,吟咏玩味,看完之后,激动不已,回过头来,看了一下枚乘,枚乘会意,续作尾声。尾声说:
注释:¹懑然:惭愧的样子。²有怀妍唱:司马相如的《雪赋》引发了邹阳对雪的感思。妍唱:美丽的歌曲,此指司马相如《雪赋》。³末曲:对自己歌曲的谦称。⁴乃作:于是就站起来。作:站。⁵披:此处作“围裹”解。⁶重幄:多重帷帐。⁷援:倚靠。⁸衾:大被。⁹褥:布垫子。¹⁰燎:烧。¹¹薰炉:熏香之炉。¹²炳:点亮。¹³桂酒:即桂花酒。¹⁴扬:高奏。¹⁵陈:陈列。¹⁶酡:喝酒脸上泛出红色来。¹⁷昵:亲近。¹⁸解佩而褫绅:解下玉佩并脱去腰带。褫:夺、解除。绅:宽大的衣带。¹⁹无因:没有机缘、机会。²⁰宁:难道。²¹岂:哪里。²²寻绎:理出头绪。²³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这里表示思虑、叹惜的情绪。²⁴顾谓枚叔:回头招呼枚乘。²⁵起而为乱:站起来作最后的总结辞。乱: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文字称乱,此处指后者。
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白羽虽白,质¹²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³。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¹⁰象,任¹¹地班¹²形。素因遇¹³立,污¹⁴随染成。纵心皓然¹⁵,何虑何营¹⁶
译文:尾声说:“皎洁的羽毛虽然白,质地不坚还又轻;晶莹的玉石虽然白,不过徒自守坚贞;都不如今日这白雪,随时节降下又融化,漆黑的夜幕来遮盖,不能掩藏它的皎洁,明亮的太阳升起后,也不顽强表现自己的气节。气节并非我的美名,也从来不是我的坚贞,我随着乌云来升降,听从风吹任飘零。随物展示原情状,任地显现自身形。洁白本随机遇立,玷污亦由浸染成,开阔心胸坦荡荡,无虑无求任西东。”
注释:¹质:质地。²以:语助词。³空守贞兮:徒劳地守着坚贞啊。⁴未若:不如。⁵因时兴灭:这句是说随着自然季节的变化而兴起寂灭。⁶玄阴:暗夜。⁷凝:凝结。⁸昧:隐藏。⁹值:逢、碰上。¹⁰赋:赋予、形成。¹¹任:因,凭。¹²班:分发。¹³遇:机遇。¹⁴污:相染污。¹⁵皓然:犹“浩然”,广阔自由的样子。¹⁶何虑何营:指没有什么事物值得忧虑和追求。

  《雪赋》是一篇清新婉丽的赋作,采用汉人假设主客陈说事物的方式,以梁王为主,司马相如、邹阳、枚乘为宾,引出作赋的设辞,描绘雪这一大自然的奇观。开篇写下雪之前寒云四起,气氛冷肃的场景。中间写雪景的一节。最后以几支咏雪之歌作为结束,引发出人生无常之感。此赋沿用了汉赋中假设主客的形式,从酝酿降雪写到雪霁天晴,展现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全篇文采飞扬,用典繁雅,创造出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在艺术方面,全篇气势磅礴,语言清丽,境界开阔,充分展示了骈赋华丽铺排的艺术技巧。虽然写景时采用铺张描写的手法,但因为有顺序,冲淡了咏物赋常有的那种臃肿、板滞的弊病。此赋也有典故堆砌太多的缺点,略显生硬,这是因为时代风气影响而带来的艺术瑕疵。

  开篇先写了降雪前的天气,“寒风积,愁云繁”,又写了雪花逐渐落下,从“微霰零”到“密雪下”的过程。作者假设主客,分别是梁王和他的臣子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等人,这几位皆是辞赋大家。梁王命令司马相如以雪作赋,由此开启下文,多方面地描写雪这一自然奇观。

  作者先借司马相如之口写雪之“义”。司马相如引用一系列与雪有关的典故,以说明雪历来都能得到人们的关注,将古人对雪吟诗作赋的雅事一一道来。多个典故均以“雪”为媒介,或隐喻先贤与民同乐的喜悦,或表达厌战思乡的情感,或解释君臣相处之道,或抒发哀民寒冻之苦,说明在不同情境和心境影响下,人们面对同样的降雪会生出不同的感触,就如司马相如所言:“雪之时义远矣哉!”下雪可谓一件意义深远的事,能让人生出无限感慨,而本文主旨,也是对雪发表各种议论。

  其后,司马相如又分别描绘雪落前的情况和落雪时的胜状。天气已经非常寒冷,“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江河溪流大都已经结冰,天空中阴霾密布,暗淡无光。这阴冷灰暗的情景,预兆着一场大雪的到来。果然,没过多久,“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从“其为状也,散漫交错”到“剖蚌列明珠”,把下雪时的场景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雪花最初“蔼蔼浮浮”,呈星星点点的零散之态,然后渐渐变大,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四处飞扬,后来“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渐渐堆积,最后大雪纷飞,洒落到大地山川的所有角度,顷刻间整个世界银装素裹,美到极致,晴雪耀目,冻雪垂冰,更是美轮美奂。

  在这段描写中,雪之貌美、仪稚、妖娆、奇特尽数体现于字里行间。雪景如此优美,自然引人入胜。接下来,作者又借司马相如之口,罗列了多种赏雪的方式,以及由此触发的不同情感:有人在幽静的夜里赏雪,有人在飒飒的风中赏雪,有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赏雪,还有人赏雪时饮着美酒,穿着皮衣,也有人在鹃鸟和孤雁的悲鸣声中赏雪。不同的场景,不免触发赏雪人的不同心情:“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触景生情,将浓厚的情感融入美丽的雪景,使文章更显得血肉丰满,情深意切。

  文章首段已提到,陪同梁王宴饮赏雪的,除了司马相如,还“召邹生,延枚叟”。邹阳继司马相如之后,发表了自己的赏雪之感,创作了《积雪之歌》和《白雪之歌》,描写了诸多赏心悦目之物,如佳人、重幄、绮衾、明烛等能给人带来视觉美感,义如芳褥、熏香能带来嗅觉享受,又如对绕梁乐曲的描写,则是听觉的盛宴。但是,对这一番良辰美景的赞美中,还寄托着“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的感慨。“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一句道出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就像阶上的白雪,不管多么晶莹剔透,在温暖的阳春时节终会融化。从赏雪引申出生活感悟,并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令人震撼。

  最后概括全篇的乱语部分,文中的另一人物枚乘登场。枚乘将白雪与白羽、白玉作比较:白羽虽白却轻薄,白玉虽白却不融,都不能与“因时兴灭”的白雪相媲美。月亮隐藏起来,不能掩盖白雪的皎洁;日光照耀下,白雪依然不改气节。枚乘盛赞白雪的品质:不在乎虚无缥缈的声誉,不追求矫饰浮夸的品格,随云升降,伴风飘零,遇到什么事物就能依附它化作什么形象,遇到干净的东西就保持洁白,遇到污秽的事物就变得浑浊。在枚乘的描述下,白雪拥有了生命和灵性,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

  从司马相如客观描摹雪景,到邹阳赏雪抒情,再到枚乘借雪说理,谢惠连通过历史人物代言,并赋予每个人不同任务,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出了雪的特点。此赋语言接近诗化,在内涵方面又折射出佛玄观点,可谓文质兼备。在此赋之后,咏物小赋的涉及领域得以扩展,小赋的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对古代文学体裁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资料:
1、 白雪,李倩.古文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第280页

xuě

xièhuìlián nánběicháo 

    suìjiāng shíhūn hánfēng chóuyúnfán liángwángyuè yóuyuán nǎizhìzhǐjiǔ mìngbīnyǒu zhàozōushēng yánméisǒu xiāngzhì zhīyòu éérwēixiànlíng xuěxià wángnǎiběifēngwèishī yǒngnánshānzhōu shòujiǎn yuē  chōu chěngyán móuchuāichèn wèiguǎrénzhī  

    xiāngshìér qūnxúnér yuē chénwénxuěgōngjiàndōngguó xuěshānzhì西 chāngyǒnglái mǎnshēn huángzhú   cáofēng  chǔyáoyōulán yíngchǐchéngruìfēngnián màozhàngbiǎoyīn xuězhīshíyuǎnzāi qǐngyánshǐ 

    ruònǎixuánqióng yánshēng jiāo yángníng huǒjǐngmiè wēnquánbīng fèitányǒng yánfēngxīng běijìnfēi luǒrǎngchuízēng shìhǎishēngyún shuòfēishā liánfēnlěiǎi yǎntāoxiá xiànérxiān xuěfēnróuérsuìduō 

    wèizhuàng sǎnmànjiāocuò fēnyūnxiāosuǒ ǎiǎi biāobiāo liánpiānfēi páihuáiwěi shǐyuánméngérmàodòng zhōngkāiliánér chūpián便juānchí yíngyíngwéi yīnfāngérwèiguī yuánérchéng miǎnwànqǐngtónggǎo zhānshānqiānyánbái shìtáichóng kuílián tínglièyáojiē líntǐngqióngshù hàoduóxiān báixiánshī wánxiùcán yányǎnkuā 

    ruònǎiwèikuī báicháoxiān lànruòzhúlóng xiányào耀zhàokūnshān ěrliúchuíbīng yuánliùchéng cànruòpíng pōubànglièmíngzhū zhìbīnfēnfánzhīmào hàohànjiǎojiézhī huísǎnyíngzhīshì fēiníngyàozhī zhǎnzhuǎnérqióng jiēnánérbèizhī 

    ruònǎishēnwánzhī yōujìngérduōhuái怀 fēngchùyíngérzhuǎnxiǎng yuèchénghuǎngértōnghuī zhuóxiāngzhīchúnzhòu zhījiān duìtíngkūnzhīshuāng zhānyúnyànzhīfēi jiànshuāngxuězhījiāo liánzhīzhīxiāngwéi chíyáoqiān yuànjiēshǒuértóngguī 

    zōuyángwénzhī mènránxīn yǒuhuái怀yánchàng jìngjiē shìnǎizuòérxuězhī yuē xiéjiārénchóng yuánqīnzuòfāng liáoxūnbǐngmíngzhú zhuóguìjiǔyángqīng yòuxiěérwèibáixuězhī yuē yángjiǔchén zhūyántuóqīn yuànwéizhěn niànjiěpèiérchǐshēn yuànniánsuìzhī shānghòuhuìzhīyīn jūnnìngjiànjiēshàngzhībáixuě xiānyào耀yángchūn  wángnǎixúnyínwán lǎnèwàn wèiméishū érwèiluàn luànyuē 

    báisuībái zhìqīng báisuībái kōngshǒuzhēn wèiruòxuě yīnshíxīngmiè xuányīnníngmèijié tàiyángyào耀jié jiémíng jiézhēn píngyúnshēngjiàng cóngfēngpiāolíng zhíxiàng rènbānxíng yīn suírǎnchéng zòngxīnhàorán y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