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子天下士,十年知汝名。相思黄歇浦,相见赵佗城。
伯子天下士,十年知汝名。相思黄歇浦,相见赵佗城。
落日秋山色,寒涛大海声。九边田牧计,击楫送君行。
落日秋山色,寒涛大海声。九边田牧计,击楫送君行。

zèngzhāngchún--qiūféngjiǎ

zitiānxiàshìshíniánzhīmíngxiānghuángxiēxiāngjiànzhàotuóchéng

luòqiūshānhántāohǎishēngjiǔbiāntiánsòngjūnxíng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1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得念珠¹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kān)²中者、荫树趺坐³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lián)、荷策、瓶钵(bō)、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suān)(ní)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sù),梵(fàn)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译文:得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核桃)圆得就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诵经的,有拄着禅之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阴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坐而指天话地讨论(佛法)的,有坦胸曲拳的,有前趋后顾的。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种。(这些刻画里)蒲团,竹笠,茶盒,挑东西的木之,(化缘用的)瓶钵,经卷等等物件都有,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之类动物在中间错杂交坐。乍一看去,不很清楚,(但是)窗明几净;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而佛像很古奥,有的禅衣上织绣着绮丽的纹饰,有的穿着褐色的袈裟,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
注释:¹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²龛:供奉神位、佛像等的小阁子。³趺坐:指佛教徒盘腿端坐,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⁴袒跣:脱袜赤足。⁵荷:拿,持。⁶具:具备。这里是“有;存在”的意思。⁷至:名词,极致;极点。
我则见赤焰焰长空喷火,怎能勾白茫茫平地生波!望一番云雨来,空几个雷霆过,只落得焦煿煿煮海煎河。料着这露水珠儿有几多,也难与俺相如救渴。
我则¹见赤焰焰²长空喷火,怎能勾白茫茫³平地生波!望一番云雨来,空几个雷霆过,只落得焦煿(bó)煮海煎河。料着这露水珠儿有几多,也难与俺相如救渴。
译文:我只见阳光灼热,犹如天空在喷发烈火般的炙热,什么时候才能让田地泛起白茫茫的水波!盼望着来一番云雨,可只是空打了几个雷,只落得十分干燥如同煮海煎河。料想着有多少小水滴,也难以让司马相如缓解消渴。

  此曲首句展现了作者亲历、亲见的旱情。“赤焰焰长空喷火”,这是包括作者在内的每一个受灾人的切肤之感。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每个人的内心都在呼唤着何时能有降甘霖之时,以及盼望着"白茫茫平地生波"。正当灾民们满怀期待地凝望着天空,不断祈祷时,忽然天边出现了让人欣喜的“一番云雨”。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只是“空几个雷霆过”,干打雷不下雨,人们白白欢喜一场,心情重又自云端跌至谷底。"焦煿煿煮海煎河" 这一描写,不仅展示了干旱更加严重的状况,也深刻反映了人们失望和痛苦的真实状态。这段文字传递出了灾难中人们的盼望、挫折以及心情的沉浮。

  曲的最后两句写作者在饱尝旱灾之苦后的感慨与想象。通过引用司马相如的事例,作者生动地表达了哪怕是微小的细雨都难以缓解干旱之苦,不能将人们从严峻的处境中拯救出来。写到这里,可以较为深刻地体会到,让作者忧虑和焦虑所困扰的,不仅仅是一场干旱灾害,更是那些贫穷百姓在社会环境中的困境。在这场天灾的描写与反思中,不仅有作者对民众疾苦的深切感受,还包含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状况的忧虑和担心,可谓是真情流露。整个曲调情感真挚,表达直接,通过反复使用叠字形容词,增强了文字的生动表现力。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主编.明清散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336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极目离离¹,遍地濛(méng)濛,官桥野塘。正杏腮低亚,添他旖(yǐ)(nǐ)²;柳丝浅拂,益尔轻飏。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³
注释:¹离离:繁茂貌。²旖旎:繁盛,轻盈柔顺。³“鹅黄”句:指菜花之娇嫩。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此词咏菜花,并未明言“菜花”,却处处把菜花写得明丽鲜艳,婀娜多姿,贴切而又传神。上片描绘旖旎春光,大地美景。先写杏腮低亚,柳丝浅拂,作为衬托,再写菜花“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下片写其娇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此花娇处,能使观里夭桃断肠。结句更渲染出春光无限。全词工丽别致,曲尽其妙,鲜艳明媚,含蓄蕴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今宵看碧霄(xiāo)¹,牵牛织女渡河桥。
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注释:¹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¹
译文: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¹几万条:比喻多。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参考资料:
1、 言鼎编著,古诗文诵读,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7,第58页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皇皇¹者华²,于彼原隰(xí)³。駪(shēn)征夫,每怀靡(mí)
译文:那一枝枝灿烂明艳的鲜花,盛开在广袤的原野湿地上。策马疾驰的使者和小吏们,每每想起还有不周到地方。
注释:¹皇皇:犹言煌煌,形容光彩甚盛。²华:即花。³原隰:原野上高平之处为原,低湿之处为隰。⁴駪駪:众多疾行貌。⁵征夫:这里指使臣及其属从。⁶靡及:不及,无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驹(jū),六辔(pèi)¹如濡(rú)²。载³驰载驱,周(yuán)(zī)(zōu)
译文:我骑乘着雄壮的骏马良驹,手里的六条马缰柔韧有光。鞭策着马儿驰骋在大路上,在民间遍访那治国的良方。
注释:¹六辔:古代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中两骖马的内辔,系在轼前不用,故称六辔。²如濡:新鲜有光泽貌。³载:语助词。⁴周:遍。⁵爰:于。⁶咨诹: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骐(qí)¹,六辔如丝²。载驰载驱,周爰咨谋³
译文:我骑乘着雄壮的青黑骏马,六条马缰犹如素丝般滑柔。鞭策着马儿驰骋在乡野上,跑遍民间博采治国的良谋。
注释:¹骐:青黑色的马。²如丝:指辔缰有丝的光彩和韧度。³咨谋:与“咨诹”同义。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骆(luò)¹,六辔沃若²。载驰载驱,周爰咨(zī)³
译文:我骑乘着雄壮的黑鬃白马 ,六条马缰闪耀着鲜艳光泽。鞭策着马儿驰骋在大路上,遍访民间搜求治国的善策。
注释:¹骆:白身黑鬣的马。²沃若:光泽盛貌。³咨度:与“咨诹”同义。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我马维骃(yīn)¹,六辔既均²。载驰载驱,周爰咨(zī)³
译文:我骑乘着雄壮的黑白花马,六条马缰收放得自如协调。鞭策着马儿驰骋在乡野上,跑遍民间询访治国的大道。
注释:¹駰:杂色的马。²均:协调。³咨询:与“咨诹”同义。

  “君教使臣”乃此诗之原旨。使臣秉承国君之明命,重任在身,故必须以咨周善道,广询博访。上以宣国家之明德,下以辅助自己之不足,以期达成使命,因而“咨访”实为使臣之大务。而在出使之际,君之教使臣者,正在于广询博访。使臣在奉使途中,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常懔懔于心,怀有“靡及”之感,更是忠于职守、忠于明命的表现。《小雅·皇皇者华》这首诗,正是从这两方面著笔歌咏的。

  诗的首章,先阐明君教使臣之旨,诗人说:“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诗意委婉而寄意深长,既以慰使臣行道的辛苦,又戒其必须忠于使命,常以“靡及”自警。从措词来看,是婉而多讽,而用意则是非常庄重。至于君教使臣之具体内容为何,则于诗的第二章至第五章中,用使臣口气,反覆表达,以见使臣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时以忠贞自守。

  第二章原诗云:“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前三句皆为使臣自道其出使在征途上的情况,第四句“周爰咨诹”,始表明“博访广询,多方求贤”之义,亦即“君教使臣”的主要内容,而为“每怀靡及”句中使臣所怀思的主旨。三章至五章的诗意,与二章全同,特因叶韵关系,在语词上作了改变:“我马维驹,六辔如濡”、“我马维骆,六辔沃若”、“我马维駰,六辔既均”。此数语,皆以道使臣在奉使途中威仪之盛。因车有四马,故章次亦叠至四次。二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三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谋”,以及四章、五章之“周爰咨度”,“周爰咨询”,其意义皆为“遍于咨询”,亦即“广询博访”之义。由此表明使臣之在征途、无时无刻不以君命为念,则使臣之敬奉使命,可想而知。明此义,则知此诗中之“每怀靡及”、“周爰咨诹”两句,乃全诗关键所在。

  综观此诗,倘使无首章“每怀靡及”之语,则二章以下之“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周爰咨度”等语,意义皆不明显,亦不见有君教使臣之义。倘无二章以下“周爰咨诹”诸语之反覆见意,则使臣奉命“每怀靡及”殷殷之意,更无由表现。故此诗艺术特点之一,是前后各章,互相辉映、照顾周密。特点之二是:诗的语言气象开朗,生动蓬勃。首章以“皇皇者华”起兴,落响超迈,命意笼罩全诗。二章以次,语词变动,错落有致,命义相近而不显其重复,语音协调,可诵性甚强。特点之三是用意恳切,不论君之教使臣,以至使臣对国家明命之反应,字里行间,都非常感人。君之使臣以敬,臣之受命以庄,这虽是古语,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21-323

huánghuángzhěhuā

míng xiānqín 

huánghuángzhěhuā yuán shēnshēnzhēng měihuái怀 
wéi liùpèi zàichízài zhōuyuánzōu 
wéi liùpèi zàichízài zhōuyuánmóu 
wéiluò liùpèiruò zàichízài zhōuyuánduó 
wéiyīn liùpèijūn zàichízài zhōuyuánx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