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秋色净朝晖,极目登临未拟归。羽士曾闻辽鹤语,征人又见塞鸿飞。
山城秋色净朝晖,极目登临未拟归。羽士曾闻辽鹤语,征人又见塞鸿飞。
西流二水玻瓈合,南去千峰紫翠围。如此山川良不恶,休文何事不胜衣。
西流二水玻瓈合,南去千峰紫翠围。如此山川良不恶,休文何事不胜衣。

dōngyángyǒnglóu--zhàomèng

shānchéngqiūjìngcháohuīdēnglínwèiguīshìcéngwénliáozhēngrényòujiànsāi鸿hóngfēi

西liúèrshuǐnánqiānfēngcuìwéishānchuānliángèxiūwénshìshèng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4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有客¹²投笔³,无憀(liáo)独上城。
译文:虽然已经从军入幕也只是徒劳无为,生活是这般无聊,我只有独自登上高城。
注释:¹有客: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²虚:徒劳,枉自,白白地。³投笔:投笔从戎的省语。⁴无憀:即无聊,空虚、无所依托的样子。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沙禽¹失侣远,江树著²阴轻。
译文:看沙洲上的禽鸟因失去伴侣而翘首远望,江边的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的阴影。
注释:¹沙禽:停留在沙洲上的水鸟。²著:附着。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边遽(jù)¹(qǐ)²天讨³,军须竭地征
译文:边境的征伐一直拖延未能取胜,可繁重的军需赋税已把地方榨得民穷财尽。
注释:¹遽: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车。²稽:迟延。³天讨:朝廷对入侵者的征讨,此指对西北边地党项族的征讨。⁴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贾生¹游刃极²,作赋又论兵。
译文:唉,可叹那贾谊空有游刃有余的韬略,纵然成天作赋论兵也不过是虚度光阴。
注释:¹贾生:指西汉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²游刃极: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首联“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感叹自己无所事事,因“上城”远眺,拟消散心中之“无憀”。“虚”字极佳,将投笔从戎的心事勾起。“独”字传神,万般无奈独上城楼。

  颔联“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写望中景色,失伴的鸟,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暗影,景语即情语,这些景色是凄清空落的,这一切也压在诗人的心头。

  颈联“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由景物转入议论时事,诗人慨叹讨寇不力而军需赋税苛繁弄得民穷财尽。就算目睹国势动乱,自己纵有韬略,也不过是虚度光阴。国事维艰,这一联给读者以喘不过气来的重压。

  尾联“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宕开一笔,只言才智足以匡国的贾谊被弃之不用。由此上溯首句“虚投笔”之语,一个心忧国事、渴望报效国家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一联情感愤激,极写诗人心中的苦闷。

  诗人登城眺远,写景抒怀,以抒发其壮志难酬的苦闷,写得情景交融,含而不露,颇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113页
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257页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陶诗¹只采黄金实²,郢(yǐng)³新传白雪英。
译文:陶渊明诗中只是采黄菊的黄精。郢都歌曲中新传唱阳春白雪的白雪白英。
注释:马郎中:即前水部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是马郎中的诗。¹陶诗:东晋诗人陶渊明之诗。²黄金实:指菊白。陶渊明爱菊,诗中多有对菊白的赞美。³郢曲:郢是战国时楚国都城,郢城中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等歌曲。此借《白雪歌》引出白菊之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素色¹不同篱(lí)下发,繁白疑自月中生。
译文:白色不同于黄在篱笆墙下发展,繁盛的白白繁白好像从月亮银水中出生。
注释:¹素色:白色。素:白。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浮杯小摘¹开云母²,带露全移缀(zhuì)水精³
译文:分开来仔细观看,它晶莹剔透,如同云母一样玲珑。从整体上观察,那洁白纯净的白瓣上带着一串串透明的露珠,如水晶般明亮。
注释:¹小摘:喻白未盛开。²云母:谓白似白云母。³水精:即石英。此形容菊上露珠之晶莹。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偏称¹含香²五字客,从兹得地³始芳荣。
译文:偏偏称心的五字诗人客对您含着鸡舌香的郎官来称赞,您如这白菊白从此得地就开始欣欣向荣了!
注释:¹称:适合。²含香:鸡舌香,即丁香。³得地:犹得所。

  菊白历来是诗人笔下的爱物。东晋陶洲明就以爱菊闻名。尤其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更抬高了菊白的“身价”。不过人们赏菊,多数人喜欢黄色的金菊。而不大喜欢寒素的白菊。唐人也是如此。刘禹锡就在诗中写过当时“家家菊尽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虽有夸张。但却反映出大多数人的嗜好,因为“白白冷淡无人爱”(白居易《白牡丹》)。而李商隐这首诗则专为白菊写照,极言其美。

  诗一开头便写道:“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实”即白。晋代潘尼《秋菊赋》中就有“真人采其实白”之句。“英”也指菊白。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的诗句。“郢曲”与“白雪”都是用典。宋玉《砖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楚国都城)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园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诗人觉得东晋陶渊明在他有关菊白的诗作中只写黄菊,不写白菊,似乎不大公平(其实不是不写白菊,我国汉魏及两晋还没有培育出白菊),所以马郎中移栽白菊,并以白菊赋诗,真是难能可贵,其诗作如同《阳春白雪》之曲那般高雅,和者盖寡啊!

  接下去,诗人便着力刻画白菊之美。三、四两句:“素色不同篱下发,繁白疑自月中生”,主要刻画白菊之色,而“移”字也随手带出。就色而言,白菊冰肌雪骨,如白玉琢成,似秋霜初降,确实不同于篱下生长出来的黄菊。它那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白朵似乎是从月宫生长出寿的,哪是人世间的凡白俗卉呢?

  五、六两句又一分一合更细致地描写白菊:“浮杯小摘开云母,部露全移缀水晶。”“小摘”是分开来看,“全移”是合观一体。此处诗人采取他贯用的写作手法,绕开描至对象本身,别出心裁,以他物出之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舛巧”。(《文心雕龙·神思》),如果直相描写白菊本身容易直白无味,所以诗人便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之亡者以喻白菊,浮杯小摘,即分开来帝细观看,它晶莹剔透。如同云母一样玲珑。再“带露全移”,从整体上观察,那洁白纯净的白瓣上带着一串串透明的露珠,真如水晶一般明亮这一联笔法精妙,极尽白菊之态。

  七、八两句:“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方荣。”着重赞扬马郎中其人及其移植白菊之事。清人陆昆曾评论这两句诗的时候就说:“含香句,谓白与人称。一经郎中移植,便庆得地。而芳荣自此始矣。”(《李义山诗集注》)。“含香”与“五字客”都是用典。《汉旧仪》中说:在汉代,尚书郎奏事于光明殿。而殿中用胡粉涂墙壁,尚书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即今丁香),伏其下奏事。”另据《世说新语》所载,魏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虞松写完后上呈,却不合景王之意,让他再行决定。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更改,心想此事,面带难色,当时钟会见之便拿过来看,为他改定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再送景王之时,景王惊问虞松,虞松吐实之后,景王叹道:“如此大才,应予重用。”此处“含香”与“五字客”是赞扬马郎中其人。白菊为大多数人所不赏,却遇到马郎中这样如钟会一样文采风流的知音,生得其地,也可以一显芳荣了。

  这首诗句新意关。表现在:诗人写白菊之色不从白菊本身着笔,而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之。先是疑白菊生自月中。后又用云母水晶来比方。新颖别致,翻空出奇,同时本诗又使用了一些典故,美不胜收。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39页
2、 靖宇.唐诗多用途 多功能辞典:辽海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78-79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扬舲(líng)¹万里,笑当年底事²,中分南北。须信³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chá)何处狂客!
译文:我放船于万里黄河,当年多么可笑,这道流水不知何以竟被看成是划分南北的界线!不用说,我平生做梦也没有梦到过这里,如今却真的来游历了。沿着官河摇曳着几株老柳,萧索的古道映照着一片残阳。风停了,可是波涛依旧汹涌不息。岸上的村民看见我们,该会惊讶地问:哪来的这些狂放客人,竟兴高采烈在河上泛舟呢!
注释:壶中天:词牌名,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沈尧道:名钦,字尧道,号秋江。曾子敬:名遇,字子敬,又字心传。¹舲:有窗的小船。²底事:何事,为什么,犹“为甚”。³须信:须知。⁴官河:官府组织开凿的人工河。⁵野人:借指河边的土著居民。⁶槎:筏也,即木排竹排。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迎面落叶萧萧¹,水流沙共远²,都无行迹³。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yāo)云去,银浦(pǔ)横空碧。扣舷歌,海蟾(chán)飞上孤白。
译文:萧萧的落叶迎面飞来,河水卷着黄沙一起向远方流去,渐渐地远近再也看不见一个行人的踪影。衰败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气里绿得更深了,只有一只闲鸥企立在那里。高高的浊浪仿佛挟着天空一起浮动,蜿蜒的山岭好像招呼着云朵奔腾南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银河横亘天际。我们叩击着船舱引吭高歌。一曲方终,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孤单凄白。
注释:¹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²水流沙共远:河水挟裹着黄沙流向远方。³都无行迹:完全没有人迹。⁴银浦:银汉,即天河也。⁵扣舷歌:一边歌咏,一边叩击船帮以为节拍。⁶断:歇,终了。

  这是一首描写古黄河的词,表现了古黄河雄壮而又苍凉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秋夜渡河的美丽图画,并借以抒写国家兴亡之情怀。意境壮阔,情感深沉。

  “扬舲万里”,乃化用《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句意,一开头就流露出对万里征发的消极情绪。接着“笑当年”两句蕴含了一种“山河破碎”之感。昔人曾经感叹长江把南北隔开,作者在这里是借长江而言黄河,因为黄河的气派堪与长江相比。作者借“追昔”(六朝时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方)而“抚今”:当年的金(金亡后是蒙古)与南宋对峙,犹有南北并列之势,而今却连这种形势都不复存在了。因此作者选用了一个“笑”字。“笑”,本是喜悦的字眼,这里却是无可奈何的苦笑,表达了作者那种不可言状的复杂感情。这两句看似发问,实则却是“大局已定”“无力回天”的哀叹。

  “须信”两句开始接触“正题”。作者是生在江南锦绣之乡的贵公子,以前是做梦都梦不到这块荒凉的地方,然而现实却偏偏迫使他长途跋涉至此,所以“游历”云云,乃是自欺欺人的遁词——世上不存在这种满怀凄凉的“游历”。作者和同行的沈尧道、曾子敬等人的心情并不相同,他们或许是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企求得到提拔,而作者则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在心,所以虽然王命在身,不得不行,然而内心是苦闷的。因此面对着“中分南北”的古黄河,作者不由要发出痛楚的声音来。

  “老柳”三句写出了一个“南人”眼中的黄河面目:“老”“古”,极写其古老;“风定波犹直”,极写其水流之峻急,如昔人所谓“急湍甚箭”。这里是写实,也体现出词人心中的警动。

  “野人”两句,借言河边的土著居民带着诧异惊讶的语气向这群旅行者发问。“泛槎”原有一个典故,旧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人某年八月从海上乘浮槎竟误达天河。这儿以天河比黄河,这是借当地居民的惊讶来反衬此行的出乎常情之外以及路途跋涉的艰辛。

  上片主要写情,以情带出景;下片则主要写景,而以景带出情。过片“迎面”三句极写黄河气象之萧疏空阔,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之境相似,而“艰难苦恨”之情也就隐寓其中了。

  “衰草”两句,写出了时值深秋,北地早寒,放眼望去,一派衰草凄迷之状。这和“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南国秋光大异其趣。“唯有闲鸥独立”,既是写眼前实景(寥廓的河面上唯见孤鸥闲立),又暗露心中之意(茫茫世间只有沙鸥才是自由的,人却不能独立自主)。

  “浪挟”三句写黄河一带的壮阔气象,实是警策。当年苏轼曾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描绘长江的惊心动魄,而在这幅壮丽的画面上“推出”了周瑜这样雄姿英发、儒雅风流的人物;张炎此处也用苍凉悲壮的笔触写出了黄河的惊涛骇浪,却在这种意境中流露出自己迷惘的心绪。

  最后写到“扣舷”两句,作者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他万感交集,百哀横生,禁不住敲击着船舷狂歌浩叹起来。而尾句“海蟾飞上孤白”,更是以海上飞月的下半夜奇绝光景来衬出自己孤寂难禁的痛苦心情。

  此词在写作上的“词风”问题颇受注意。本来,张炎是一个祖述周邦彦、姜白石词风的婉约派词人。然而,此时此地,他的遭遇和心情却发生了巨变。他在这里,写的是“渡(黄)河”,而不是“游(西)湖”,无论是写情写景,都带有古黄河那种苍劲寂寥的风味。所以,此词更似东坡、稼轩之词风,在张炎词中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93-2295

zhōngtiān··huángshěnyáodàocéngzijìngtóng--zhāngyán

yánglíngwànxiàodāngniánshìzhōngfēnnánběixìnpíngshēngmèngdàoquèxiàngérjīnyóulǎoliǔguānxiéyángdàofēngdìngyóuzhírénjīngwènfàncháchùkuáng

yíngmiànluòxiāoxiāoshuǐliúshāgòngyuǎndōuxíngshuāicǎoqiūgèng绿wéiyǒuxiánōulàngxiétiānshānyāoyúnyínhéngkōngkòuxiánduànhǎichánfēishàngbái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从山门¹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jì)²。山僧曰:“此瀑声也。”
译文: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注释: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¹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²悸:害怕。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¹²,度石罅(xià)³,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fú)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chè)¹⁰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译文: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注释:¹疾:快。²趋:走。³罅:裂缝。⁴见,同“现”。⁵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⁶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⁷郛:古代城的外城墙。此处为名词用如状语,指像城墙环绕一样。⁸掉:摇动。⁹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¹⁰掣折:转折。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游人坐欹(qī)¹岩下望,以²面受沫³,乍若披丝,虚空皆纬(wěi),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译文: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注释:¹欹:倾斜。²以:用。³沫:水雾。⁴乍:突然。⁵纬:编织物的横线。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¹,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xiāo)²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³,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译文: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注释:¹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²魈:山中的鬼怪。³谛观:仔细看。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吟蛩(qióng)¹鸣蜩(tiáo)²引兴长,玉簪(zān)³花落野塘香。
注释:¹蛩:蟋蟀。²蜩:蝉。³玉簪:花名。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这是一首新颖别致的抒情小诗。肃杀悲凉的秋色,凄清哀怨的蟋蟀和鸣蝉声,不知引发了多少诗人心中的惆怅。岳飞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使多少人闻之而潸然泪下。但是,周密却反其意而用之,由此引发出许多兴致。洁白如玉的玉簪花,虽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火红的色彩,却有郁馥的缕缕幽香,即使花落野塘,却没有“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喟叹,而给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闲情逸致。因而,诗人笔锋陡转,画出了一幅《荷塘夕照图》的写意画:夕阳照在像伞一样的荷叶上,鱼儿在荷叶的保护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其间蕴含着多少诗情画意。所以诗人忍不住要发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的赞叹,并劝一劝园主,千万不要把秋荷的枯叶折掉,从而破坏了这一和谐宁静的幽境。虽然以“伞”喻荷并非周密首创,《楚辞》中早有“荷盖”遮雨之喻,但“遮阳伞”之喻,“算是小小翻新”,钱钟书先生言之有理。

西chéngfèi

zhōu sòngdài 

yínqióngmíngtiáoyǐnxìngcháng zānhuāluòtángxiāng 
yuánwēngqiūzhé liúyóugàiy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