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芙容开,寂莫岁云晚。
公来无与同,念我百里远。
寒飙吟空林,白日下重巘。
兴尽还独归,挑灯古囊满。
山园芙容开,寂莫岁云晚。
公来无与同,念我百里远。
寒飙吟空林,白日下重巘。
兴尽还独归,挑灯古囊满。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
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
饮处交飞玉斝,游时倒把金鞭。风飐九衢榆叶动,簇青钱。
饮处交山玉斝(jiǎ)¹,游时倒把金鞭。风飐(zhǎn)九衢(qú)²榆叶动,簇(cù)青钱³
注释:¹玉斝:古代酒器。²九衢:形容草木枝茎茂密交错。³青钱:形容榆叶。

chūnguānghǎo··huā--ōuyángjiǒng

huāliǔyáoyānyànyángtiānshānyīnghónglànyīngqiān

yǐnchùjiāofēijiǎyóushídàojīnbiānfēngzhǎnjiǔdòngqīngqián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君不见鞲(gōu)¹上鹰,一饱即飞掣(chè)²
译文:先生,你不见那放鹰人臂套上的鹰, 一旦吃饱后就迅速飞去。
注释:¹鞲:放鹰人所著的臂衣。²飞掣:犹飞去。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焉能作堂上燕¹,衔泥附炎热。
译文:怎么能作那厅堂上的燕子, 只知衔泥为自己筑巢去依附时贵的权势之家。
注释:¹燕:比喻小人。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野人旷荡无靦(miǎn)¹,岂可久在王侯间。
译文:我这个人生性心胸开阔不受约束,缺少一副厚脸皮, 怎么可以久处在王侯权贵之中呢?
注释:¹靦颜:犹厚颜。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未试囊(náng)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¹山。
译文:我没有尝试过从盛物的袋子里取出美玉而服食之的方法,明天暂且进入蓝田山去试一试吧。
注释:¹蓝田:山名,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出玉。

xíng--

jūnjiàngōushàngyīngbǎofēichè

yānnéngzuòtángshàngyànxiányán

rénkuàngdàngtiǎnyánjiǔzàiwánghóujiān

wèishìnángzhōngcānmíngcháoqiělántiánshān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¹重。
译文:虽然新人娇媚如花,娇气可宠,但是旧人就像美玉一样端庄稳重。
注释:¹由来:从发生到现在。
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
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¹
译文:要知道花性飘扬的人不稳重,而美玉是由内而外的冰清玉洁,始终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注释:¹移:改变。
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
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
译文:夫人当初也是新人,只是今天尚且变成了旧人而已;而今天的新人,明天还有变成旧人的时候。
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请看陈后¹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译文:你看:当初陈皇后受宠时是住在皇上为她建造的金屋中,可是后来成了旧人,珠帘结满蜘蛛网,孤寂下半生。
注释:¹陈后:孝武陈皇后阿娇。

yuànqíng

bái tángdài 

xīnrěnhuāsuīchǒng rényóuláizhòng 
huāxìngpiāoyángchí xīnjiǎojiézhōng 
rénxīnjīnshàng háijiànxīnrényǒushí 
qǐngkànchénhòuhuángjīn zhūliánshēngwǎng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一轮飞镜¹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líng)²,洗秋空银汉³无山,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suō)。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yān),不醉如何?
译文:那一轮悬挂高空的明镜,是谁打磨的呢?它照遍了整个山河。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水洗过般的明净夜空里,银河平静无波。此夜的月光,较平常更盛,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桂树的影子在舞动。我不由得引吭高歌,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何不纵情一醉?
注释: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¹飞镜:比喻中秋之月。²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³银汉:天河。⁴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⁵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⁶嫦娥:传说中月官里的仙女。⁷恹恹:精神萎靡的样子。

  月亮因其朦胧、晦暗、可阐释性强,历来是文人墨客们乐于歌颂的对象。这一看上去单调、简明的意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和形象。清夜良辰,对月兴叹,文学家们往往会敏锐地觉察到月亮的圆缺不定,同时感到自身的渺小。这时,不同的境遇和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抒发。这首双调《折桂令·中秋》即是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这首散曲作者着力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格外的澄澈空灵。通过对澄澈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异常清幽宁静的意境与氛围,最后才以对嫦娥发问的形式,抒发了中秋之夜,意欲一醉方休的情致。而其结构则是触景生情,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转、合融一,用典不露痕迹。凡此皆别具一格。

  首句“一轮飞镜谁磨”即是写月。天空中这一轮飞镜般的明月,是谁将它打磨得这般圆滑清亮?比喻和语言虽简单,但不失优雅。这一句反问好像作者在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人与月相望后,发出的轻声探问。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明亮的月光仿佛照彻了乾坤大地,印透了大好河山。这句紧承上句反问而来,写“飞镜”的实际效果,也是作者直观感受的延伸。张养浩没有直视月亮的光芒,而是描绘它遍洒在大地、河川、山林上之后的效果。月光与日光不同,不会给人强烈、充满穿透力的印象。月光是阴柔、幽媚之美的代表,“照彻”“印透”是月光无孔不人的渗透、无声无息的轻抚。

  “玉露泠冷,洗秋空银汉无山,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四句,写秋夜里清澈透亮的白露,被此时特有的中秋明月映衬得更加洁白、优美。透明的清白色遍洒在整个秋夜的天空里,洗净了平日银河山浪般的星光。中秋之夜的月,较平常更盛,所以说“比常夜清光更多”。月光通透、明达,照在了庭院中的桂树上。澹澹清夜,树影婆娑,明月清光,相与无碍,共同构成了一幅幽静、空灵的图画。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最后四句又是反问。作者引吭高歌,对月起舞,只想问问那月中的嫦娥,这般良夜美景,如此动人心弦,此时此地,何不纵情一醉?这四句表现作者月夜赏景中澎湃的情感。嫦娥是明月的代表,也是美丽和孤独的象征。

  张养浩自叹不如嫦娥一样,可以长生长在,看尽世间浮华。但他可以亲身体验人间苦辣酸甜,因此又比嫦娥幸福。这种现世世界的情感与自然世界的永恒之间的矛盾,又一次激起了作者无限悲伤的情绪,所以说“不醉如何”。

  总体来说,《折桂令》一曲所描写的月亮既不同于“秦时明月汉时关”,又不同于“月有阴晴圆缺”,更不同于“对影成三人”,但又确确实实继承了先辈文人对月这一意象的阐释,独具空灵、幽远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 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416-417.

zhéguìlìng ·zhōngqiū

zhāngyǎnghào yuándài 

lúnfēijìngshuí zhàochèqiánkūn yìntòushān línglíng qiūkōngyínhàn chángqīngguānggèngduō jìnàiguìyǐngsuō lǎogāo wèiwènchángé liángyānyān zuì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凤吹从上得,龙宫连外城。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
缅怀崆峒¹事,须继箫管声。
注释:¹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域中¹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注释:¹域中:寰宇之间;国中。
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屈己由济物,尧心¹岂所荣。
注释:¹尧心:谓圣君的心愿、抱负。

fèngshèngzhìzhōngyuánfèngjìng--cuīyuánhàn

miàodàofēiběnshuōshūchéngmíng

shèngrényàohuàqúnshēng

fèngchuīcóngshàngyuànlónggōngliánwàichéng

huāmánlièhòu殿diànyúnchēzhùqiántíng

sōngzhúhánxīnqiūxuānchuāngyǒuqīng

miǎn怀huáikōngdòngshìxiāoguǎnshēng

xiāngjìngdōuwàngyángèngjīng

zhōngxìnchēngtiānxiànǎiwèiqīng

yóuyáoxīnsuǒr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