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路梅英飞雪粉。临水人家,先得春光嫩。楼底杏花楼外影。墙东柳线墙西恨。
撷翠揉红何处问。暖入眉峰,已作伤春困。归路月痕弯一寸。芳心只为东风损。
满路梅英飞雪粉。临水人家,先得春光嫩。楼底杏花楼外影。墙东柳线墙西恨。
撷翠揉红何处问。暖入眉峰,已作伤春困。归路月痕弯一寸。芳心只为东风损。
程垓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1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
(yàng)舟雪浪映花颜¹,徐福²携将竟不还。
注释:¹花颜:指徐福东渡时携带的三千名漂亮的童男童女。²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游方术士。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tān)¹
注释:¹武陵滩: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秦朝时徐福东渡的典故为题材,肯定了徐福躲乱避祸的明智抉择,但是批判了徐福采用蒙骗移民的手段才达到目的,不像桃花源中的隐士一样自然而然的归隐。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xié)¹(xiáo)²(miǎn)³之阻,当秦陇之襟(jīn)喉,而赵魏之走集,当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⁴。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译文: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崤山、渑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必争之地。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受战争。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
注释:¹挟:拥有。²崤:崤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³渑: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⁴受兵:遭战争之苦。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¹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²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róu)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xiè),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pǔ)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译文: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注释:¹开馆列第:营建公馆府邸。²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国时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且天下之治乱,候¹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²哉?
译文: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
注释:¹候:征兆。²徒然:白白地。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唐之末路是已 一作:矣)
呜呼!公卿(qīng)大夫方进于朝¹,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²,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唐之末路是已 一作:矣)
译文: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
注释:¹进于朝:被朝廷提拔任用。²治忽:治世和乱世。
全文从洛阳处天下的险要写起——洛阳居于中原,依仗崤、渑之险峻,是秦、陇、赵、魏问的要道,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强调洛阳的盛衰是天下治乱的标志。第二层以唐朝贞观、开元之间高官贵族兴建千余所公卿名园的史实,论述“园圃的兴废是洛阳盛衰的标志”,最后更进一步推论“园圃的兴废是天下治乱的标志”。

shūluòyángmíngyuánhòu

fēi sòngdài 

    luòyángchǔtiānxiàzhīzhōng xiéxiáomiǎnzhī dāngqínlǒngzhījīnhóu érzhàowèizhīzǒu gàifāngzhēngzhī tiānxiàdāngshì yǒushì luòyángxiānshòubīng chángyuē  luòyángzhīshèngshuāi tiānxiàzhìluànzhīhòu  

    fāngtángzhēnguàn kāiyuánzhījiān gōngqīngguìkāiguǎnlièdōngzhě hàoqiānyǒu luàn zhī chítángzhúshù bīngchēróujiàn fèiérwéiqiū gāotíngxiè yānhuǒfénliáo huàérwéihuījìn tángmièérgòngwáng chǔ chángyuē  yuánzhīfèixīng luòyángshèngshuāizhīhòu  

    qiětiānxiàzhīzhìluàn hòuluòyángzhīshèngshuāiérzhī luòyángzhīshèngshuāi hòuyuánzhīfèixīngér  míngyuán zhīzuò ránzāi 

     gōngqīngfāngjìncháo fàngzhīwéi érwàngtiānxiàzhīzhì tuì退xiǎng  tángzhīshì  (tángzhīshìzuò  )

朝来行药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朝来行药¹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译文:今早为散发药性而漫步池塘边,久病竟不知池上风景已是深秋。
注释:¹行药:服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一树木犀(xī)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译文:满树木犀花都献给了昨夜的雨,清淡花香随落花移到菊花枝头。

chíshàng--zhàoshīxiù

cháoláixíngyàoxiàngqiūchíchíshàngqiūshēnbìngzhī

shùgōngqīngxiāngzàihuāzhī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有客常同止¹,取舍²(miǎo)异境³
译文: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
注释:¹同止:在一起,同一处。²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³邈异境:境界截然不同。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译文: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¹
译文: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
注释:¹领:领会,理解。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规规¹一何愚,兀(wù)²(chā)³若颖
译文: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
注释:¹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²兀傲:倔强而有锋芒。³差:比较,尚,略。⁴颖:才能秀出,聪敏。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寄言酣中客¹,日没烛当秉。
译文: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注释:¹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

yǐnjiǔ ·shísā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yǒuchángtóngzhǐ shěmiǎojìng 
shìchángzuì zhōngniánxǐng 
xǐngzuìháixiāngxiào yánlǐng 
guīguī àochàruòyǐng 
yánhānzhōng zhúdāngbǐng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时霎(shà)¹清明,载花²不过西园³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译文:清明转眼就过了,赏花不忍经过西园。春日枝头发出新芽,一片嫩绿之色,春意浓浓。正是春天驻足停留的地方。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调名取自江淹的“明珠点绛唇”诗句。¹时霎:霎时。²载花:指所遇的苏姬载,载,设置,引申为相遇;花,以花喻人,暗指心上人苏姬。³西园:吴文英在苏州时的故居。⁴嫩阴:春日枝头发出新芽,一片嫩绿之色。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燕嫩重来¹,往事东流去。征衫²³。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译文:故地重游,往事滔滔如东流之水。收藏的行役之衫,还留有伊人针线的痕迹。幕春时节的风雨寒意袭人。泪因旧寒而起,絮因风而起,风吹絮落又如春在坠泪。
注释:¹燕嫩重来:指故地重游。²征衫:行役之衫。表行人倦客身份。³贮:收藏。⁴风帘絮:化用周邦彦《瑞龙吟》“断肠院落,一帘飞絮”。

  这是一首怀念苏州去姬之词。以西园为载体,以燕嫩为喻,描述了词人在清明时节重过西园时的所见、所忆、所感。其中,上片写现实中含回忆,实中有虚;下片继写今朝,实笔写深情。全词用字遣辞清空晓畅,淡雅静穆而情致深沉。

  上阙从现实入笔,叹惋昔日与苏姬相聚,现已离别之苦情。昔日清明佳节,两人相聚于苏州西园的绿树阴中。“清明”点明相聚的时令,“西园”相聚的地点,词人在苏州的故居。发端二句十一字,交待了相聚的人事、地点、时间,可谓言简意赅。“嫩阴绿树”以白描手法,写出西园的景物。“嫩”“绿”二字极平易,但勾画了环境的清幽恬静,极富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与苏姬相聚时的喜悦情怀。然而“不过”二字,转笔到现在,人已去,又值清明之时,虽然现在西园还是“嫩阴绿树”,“正是留春处”,但“春留”人不留,伤感悲戚无以名状。

  下阙紧承上片,继续感慨爱姫已远去天涯,此时此刻即使“燕嫩重来”也已人去楼空,往事不复存在。“燕嫩重来”亦暗指词人今归时依然是春日,然而这春天,似乎再没有令人欣喜的“嫩阴绿树”,再没有“留春”的西园美景;此时此刻,只感到一缕缕寒意袭人,一团团飞絮愁煞人,此情此景让词人泪满征衫。结句以飞絮飘飘缭人心乱的艺术形象,突出了“断肠”之情。

  全词情致缠绵、委婉,用语清新优美,浑然天成,在运意遣词上的虚实结合,景物描写上静景“嫩阴绿树”、动景“燕嫩重来”和“风帘絮”交织,满蕴情思。其中,“嫩阴绿树”化静为动,赋予绿树蓬勃生机,意象幽美恬静;“风帘絮”化动为静,在柳絮飘飞之后,便是一派静穆的意境。同时,此词风格清疏流快,这与全词未举僻典、未用险丽之词有关,也与章法的上片今中含昔、下片言今日的脉络井井有关,还与在转接提顿处用虚字勾勒呼应以显明其意有关,如“正是春留处”的“正是”一词。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01:第325页

diǎnjiàngchún ·shíshàqīngmíng

wényīng sòngdài 

shíshàqīngmíng zàihuāguò西yuán nènyīn绿shù zhèngshìchūnliúchù 
yànchónglái wǎngshìdōngliú zhēngshānzhù jiùhán lèishī湿fēng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