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楼压城城跨野,黄河逶迤避条华。
飞楼压城城跨野,黄河逶迤避条华。
城南鸟道拱高岩,入谷车箱不容马。
城南鸟道拱高岩,入谷车箱不容马。
解鞍初步石苔青,细泉鸣遶竹间亭。
解鞍初步石苔青,细泉鸣遶竹间亭。
肩舆直上十八折,维以采丝双巨緪。
肩舆直上十八折,维以采丝双巨緪。
我行枉矢复蛇蹙,三步一呼劳我仆。
我行枉矢复蛇蹙,三步一呼劳我仆。
前旌已作鹤穿云,后队方如蚁缘木。
前旌已作鹤穿云,后队方如蚁缘木。
千条倒涧淙大壑,百丈层冰冻垂瀑。
千条倒涧淙大壑,百丈层冰冻垂瀑。
无云而云苍翠横,无风而风{乔亢}{虛亢}声。
无云而云苍翠横,无风而风{乔亢}{虛亢}声。
崖穷东转路忽平,长杨老柏森成城。
崖穷东转路忽平,长杨老柏森成城。
朱栏碧砌上窈冥,莲花三峰只对面。
朱栏碧砌上窈冥,莲花三峰只对面。
仙人玉女如相迎,却临北岭望吾郭。
仙人玉女如相迎,却临北岭望吾郭。
万瓦一垤令人惊,孔侯翛然顾我语。
万瓦一垤令人惊,孔侯翛然顾我语。
高真之居隔风雨,下视人寰如此许。
高真之居隔风雨,下视人寰如此许。
此中岂但蛮触微,千古纷争几是非。
此中岂但蛮触微,千古纷争几是非。
我言人处世,此见释氏义。
我言人处世,此见释氏义。
人食地上谷,足固不离地。
人食地上谷,足固不离地。
我今正在阿堵中,与君安得生两翅。
我今正在阿堵中,与君安得生两翅。
却忆隋文驾六龙,意比姬满朝河宗。
却忆隋文驾六龙,意比姬满朝河宗。
当时万骑留山麓,登临已卷长江东。
当时万骑留山麓,登临已卷长江东。
翠微宫里亦如此,依然古殿对乔松。
翠微宫里亦如此,依然古殿对乔松。
何况山中携妓裴御史,犹唱当时霜月空。
何况山中携妓裴御史,犹唱当时霜月空。
与君江南厌山水,香垆双剑俱梦中。
与君江南厌山水,香垆双剑俱梦中。
异乡同宦对绝景,令我不指东飞鸿。
异乡同宦对绝景,令我不指东飞鸿。
立戒兵厨酿春酒,要看雪尽山花红。
立戒兵厨酿春酒,要看雪尽山花红。
不须堕泪似羊守,且可骑马同山公。
不须堕泪似羊守,且可骑马同山公。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虎丘¹八月半,土著流寓²、士夫眷(juàn)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³(luán)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xī)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¹⁰、申文定¹¹祠,下至试剑石¹²、一二山门,皆铺毡(zhān)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náo)(bó)¹³,渔阳掺(càn)(zhuā)¹⁴,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¹⁵”同场大曲¹⁶,蹲踏¹⁷和锣丝竹肉声¹⁸,不辨拍煞¹⁹。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²⁰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sè)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qù)²¹,不杂蚊虻(méng)。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jiè)²²,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²³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²⁴非苏州,焉讨²⁵识者²⁶
译文:虎丘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人和客居苏州的人、士大夫及其亲眷家属女乐和歌姬、青楼的名妓和老鸨戏婆、民间的少妇和寻常人家的好女儿、小孩子和妖治的美少年以及浪子恶少、清客和帮闲、奴仆和骗子之类的人,全都聚集在虎丘这个地方。上从生公门、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第一道山门和第二道山门,都铺上了毛毡。人们席地而坐,登到高处远眺,大雁就像落在沙滩上,云霞铺在江面上一样。天黑了月亮升上来,鼓吹弹唱的地方有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锣鼓敲起来,渔阳鼙鼓响起来,如天翻地覆,像轰隆的雷声和鼎镬沸腾的水一样,连呼唤喊叫都听不见。晚上八九点钟,鼓声和铙声渐渐停歇下来,管弦乐器却越来越繁杂起兴,夹杂着歌唱的声音,都唱“锦帆开,澄湖万顷”的同声合唱的大曲子,众人的嘈杂声、锣声、丝竹之声和歌唱之声,分不清节奏节拍。到了深夜,人群渐渐散去,士大夫及其家眷亲属都乘船戏水嬉闹,每一桌酒席都竞相歌唱,人人都争相献上自己的一技之长,南方和北方的风格交杂在一起,管乐器和弦乐器更迭相奏,听的人刚刚才辨别出字句歌词,马上就开始品评鉴赏了。二更天的时候人声安静下来,管弦之乐也屏息而止,只有一缕洞箫之声,哀怨青涩又清丽缠绵,与歌唱的声音相和,这样的音乐尚且还有三四处,更迭着演奏和唱。到了三更天,月亮孤寂地挂在天际,空气肃寒,人声静寂,连蚊子牛虻的嘈杂声都消失不见了。有一名男子登场,高高地坐着石头上,没有箫和节拍的伴奏,声音一开始像游丝般发出来,忽然声音像石头崩裂、穿透云霄般强烈,抑扬顿挫,一个字个字地唱起来。听者旋即体会到歌声细微之处的美妙,心动神摇,心血似乎为之枯竭,不敢鼓掌喝彩,只有一个劲地点头。然而这个时候还有一百几十个人像大雁行列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坐着,如果不是在苏州,哪里还能看到如此景象啊!
注释:¹虎丘:山名,在苏州阊门外山塘街,相传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为名胜古迹荟集之地。²土著流寓:指本地居民和寓居于此地的人。³崽子:男孩。⁴娈童:以色相获宠的美貌男子。⁵游冶恶少:指浪荡子弟。⁶走空:骗子。⁷生公台:即生公讲台。相传这里曾是晋朝高僧竺道生讲佛经的地方。⁸千人石:又名千人坐,位于虎丘的一块巨石,可以容纳千人同坐,因此得名。⁹鹤涧:在虎丘山后面,唐代一位道士曾于此处养鹤,所以得名。¹⁰剑池:在千人石北面的崖壁下,传说是吴王阖闾同其鱼肠宝剑共葬之地。¹¹申文定:即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谥号文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官员,官至内阁首辅,著有《赐闲堂集》。¹²试剑石:位于上虎丘路上的一块巨石,中间有道裂痕,传说是吴王试剑劈开的。¹³十番铙钹:通常称为十番锣鼓,民间的组合乐器,以吹打乐器为主。¹⁴渔阳掺挝:鼓曲名。庾信《夜听捣衣》诗中“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¹⁵锦帆开,澄湖万顷:出自《浣纱记》,第十四出《打围》中的《普天乐》曲有“锦帆开,牙墙动。”第三十出《采莲》的《念奴娇序》曲中有“澄湖万顷、见花攒锦绣,平铺十里红妆。”¹⁶同场大曲:指多人同时演唱的大曲子。¹⁷蹲踏:又叫“蹲沓”、“噂杳”,形容各种声音集聚在一起,嘈杂纷纭。¹⁸丝竹肉声:指管弦乐器和人歌唱的声音。¹⁹拍煞:节拍煞尾,泛指声音旋律的节奏。²⁰藻鉴:品评赏鉴。²¹寂阒:寂静无声。²²针芥:形容细小之物。²³雁比:形容排列有序。²⁴使:假使,如果。²⁵讨:求。²⁶识者:谓知音。

  张岱之笔,犹如摄影机镜头,把虎丘中秋的情景尽收眼底。

  文章首写赴会。袁宏道当年已把游人写得纷错如织,曾谓“倾城阖户,连臂而至”,“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张岱则把倾城而出的各色人及千人石至山门的各个地点也一一点示出来。如果说袁文是散文式的铺叙,张文则是多种镜头的叠映,使簇拥纷错之状,更加立体地映现出来。

  次写初更。初夜时,这里是一番热闹景象,四方游人初集,唯有锣鼓吹打,才足以表达兴奋之情,及至更定,开始演唱,但因人物错杂,雅俗不分,大家都只以自娱为乐,所以无论吹弹歌唱,总是选择“锦帆开”“澄湖万里”之类热闹的合唱曲。在行家张岱看来,真是“丝竹肉声,不辨拍煞”,这似乎是为那种天真可爱所逗乐,又像是因那种幼稚浅俗而微微摇头。更深时,凑热闹的游客渐次散离,留下的是真正的听众,都在耐心地品尝管弦伴奏中的南北曲的清唱。

  继写二鼓。经过竞争汰选,只留下三四人,由一缕洞箫伴托着演唱。其特点是一片静穆,只有深于昆曲雅致的听众在等待最后的优胜者上台。

  终写三鼓。被认为最有水平的演唱者当于此时登台献艺,故而特别引人注目。袁文与张文都以饱含深意的笔调写出一段极优美的文字。先看袁文:“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主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这是诗人的感知,引譬取喻,以文字的形象音韵感人。再看张文:“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这是行家的体悟,析微通幽,字字切中肯綮,将真确的理性分析如盐入水般地融进生动形象的表述之中。昆曲清唱到了明末,极其繁缛柔曼,一字三折,声多字少,一般人无法听懂唱词,而行家则乐此不疲,自得“曲高和寡”之趣。张岱以为,演艺到了令人“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的情境,是为极境矣。此时,表演者与观众的神情契合无间,却又不知其所以然,八个字传写出了那种不可言传的意境。至此,读者亦“不敢击节,惟有点头”了。

  文章以戏曲行家的那种晰毛辨发功夫,在袁宏道的《虎丘》之后百尺竿头更进一尺,至妙至绝。

  文章反映了广大群众对社会交际的需求和对艺术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民间演出水平的高妙和群众组织社会活动的非凡能力。既写出少数“寻入针芥”的曲迷的品味,也写出“雷轰鼎沸”的群众大场面。既写出“演者”的踊跃献艺,也写出“听者”的心理活动。这里的“听者”首先就是老于此道的作者本人。正因为他作为“听者”始终活动在当时的情境中,而且又以一名行家里手的身份,有条不紊地剖析、描述,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曲会的胜迹中去,又鬼使神差般地把读者引入当时那些曲迷的心理中去,与他们一起呼吸,一起观摩,一起凝神于微妙的艺术之中。

参考资料:
1、 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历代小品大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6:704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huàn)¹山市²,邑(yì)³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yǔ)与同年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¹⁰近中无此禅院¹¹。无何¹²,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¹³,始悟¹⁴为山市。未几¹⁵,高垣(yuán)(pì)(nì)¹⁶,连亘¹⁷六七里,居然城郭¹⁸矣。中有楼若者¹⁹,堂若者²⁰,坊若者²¹,历历在目²²,以²³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²⁴,城市依稀²⁵而已。既而²⁶风定天清,一切乌有²⁷,惟危楼²⁸一座,直接²⁹(xiāo)³⁰。楼五架,窗扉³¹³²洞开³³;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几年也难得见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接着,风停了,天空又变得晴朗起来,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楼那边的天空。
注释:¹奂山: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²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³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⁴然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然,但是。数年,许多年。恒,经常。⁵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⁶同年:共事的年或志同道合的友年。⁷饮:喝酒。⁸青冥: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⁹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¹⁰念:想。¹¹禅院:佛寺。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¹²无何:不久,不一会儿。¹³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飞甍:两端翘起的房脊。甍,房脊。¹⁴始悟:才明白。始:才,悟:明白。¹⁵未几: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¹⁶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¹⁷连亘:连绵不断。¹⁸居然城郭:竟然变成一座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市。¹⁹中有楼若者:其中有的像楼。²⁰堂若者:有的像厅堂。堂,厅堂。²¹坊若者:有的像牌坊。坊,街巷、店铺。²²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²³以:用。²⁴莽莽然:一片迷茫的样子。莽莽,一片迷茫。²⁵依稀:隐隐约约。²⁶既而:不久。²⁷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虚幻,不存在。乌,同“无”。²⁸危楼:高楼。危,高。²⁹直接:连接。³⁰霄汉:云霄与天河。³¹窗扉:窗户。³²皆:都。³³洞开:敞开。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¹。又其上,则黯然缥(piāo)(miǎo)²,不可计其层次矣。而³楼上年往来屑(xiè),或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如拳如豆,遂¹⁰不可见。
译文: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仅仅如星星一般大小;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往来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注释:¹裁如星点:才像星星那么小。裁,通“才”,仅仅。²黯然缥缈: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黯然,昏暗的样子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又作“飘渺”。³而:然后。⁴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⁵或:有的年。⁶凭:靠着。⁷不一状:形态不一。⁸逾时:过了一会儿。⁹倏忽:突然。¹⁰遂:终于。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年烟市肆¹,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店铺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注释:¹年烟市肆:年家和集市。市肆,集市。肆,店铺。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初生阶段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发展阶段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高潮阶段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时间的变化: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景致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消失

  消退阶段

  景象全部消失,山市景象结束。作者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一句话相呼应,给山市增加了神秘感。

  主题思想

  《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1、悬是作者笔锋一转“然数年恒不一见”,又给山市增添了一些神秘的气氛,读者的好奇心被强烈的激发了。

  融情入景

  以情衬景。作者在描写时,是通过孙禹年及其朋友的眼睛来描写山市奇景的。孙禹年在与朋友饮酒时,忽然看见远处奂山山峰上出现了隐隐约约的高耸的“孤塔”,他们不禁“相顾而疑”,因为此处根本就没有寺院,哪来的孤塔呢?这种强烈的惊奇、迷惑的情绪,既是对离奇的山市景色一种烘托,又是感染读者的一种媒介。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融入了这种情绪,一步步吸引读者,去揭开山市的秘密。文中伴随着惊异的情绪波动,层层展开描写,使山市的每一景物,每一次变幻都给人以新奇的感觉。接着,“孤塔”旁又出现了数十所华丽的宫殿,直到此时,作者才点明了“始悟为山市”。孙某及其朋友由“惊疑”而“悟”。伴随着“悟”而来的应该是轻松、释然的心情,集中精神观赏难得一见的山市奇观。

  楼上各色人的活动,细腻地点染了楼中人物的姿态和神韵。如果说,前面是以粗、虚、略的笔法勾勒了城市的概貌,写起来气势飞动的话,那么后面则是以细、实、详的笔墨,具体描绘了山市中的一楼一景,一人一态,写得极有情味,这样的描写,我们不只是看到了“山市”里的高楼、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了“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同时,也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实感。同时,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与玩味的空间。

  动静互变

  山市景象变幻不定,作者着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变化,在短短的一百字中,将其描写的生动、形象、令人拍案叫绝。

  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¹(bìn)丝何。
译文:满眼望去青山依依,只是没有闲情游过。镜中的我已经鬓发苍白,满心无奈又能如何呢?
注释:书怀:书写胸中的感怀。¹无那:无奈,没有办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只言旋¹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译文:少时忙碌,原想着到老了就轻松自在,哪知现在人到中年,才发现尘事更多。
注释:¹旋:很快。

  这首诗抒发了年华易老的感慨,并将人到中年的独特人生体验巧妙地表达出来。

  前两句咏叹韶光易逝。眼前的满眼青山既是实指,更是指人生旅途中经历的种种美好风景。美景不能饱览贪看,暗示着人生有着许多错过或不得不错过的遗憾,这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以下三句写为何如此怅惘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岁月催人老,一是人生多事。第二句写自己还没有充分领略人生,再看镜中已是鬓角如霜雪。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写自己如何白头,而是用无奈的语气写对鬓丝变白无可奈何。“无那”、“何”并未实指,也未明言,不出现“白”、“霜”、“雪”等字眼,却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既体现了岁月的不可抗拒,给人以浓厚的岁月沧桑之感,又充分表现了自己年华飞逝而功业未就的怅惘。

  后两句展现复杂情怀。自己只以为很快就会老去,那时就可以清闲下来无事可做了,没想到就要到四十岁了,各种杂事反倒更多了。要知道,人一旦到了中年,人生阅历已经非常丰富,可以说人生大多数滋味都已经尝过了,胸中百味杂陈但又不容易说得清楚。而此时也是事业鼎盛的时候,往往要同时面对各种杂事冗事,穷于应付。这两句就将这种中年人普遍怀有的复杂心情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呼应了开头。

参考资料:
1、 天骄诗词网.书怀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群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
阳春¹无不长成²,草木群类³,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大立一何(qióng)。四时舍我¹⁰驱驰¹¹,今我隐约¹²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¹³,忽如¹⁴飞鸟栖(qī)¹⁵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¹⁶
译文:春天里一切都生长繁盛。随着秋风吹起,花草树木纷纷飘零,只剩下孤零零的茎。春夏秋冬迅速更替,时光飞驰般地抛我而去,为什么我还要隐居苦熬贫穷?人生天地之间,就像鸟儿栖息枯枝,难以久停,为什么我还要隐居苦熬贫穷?
注释:¹阳春:阳光普照的春天。²长成:生长而成。³群类:各种类别。各种生物。⁴零落:凋谢。衰颓败落。⁵何:何其,多么。⁶翩翩:飞行轻快貌。行动轻疾貌。迅速飞去。⁷一何:为何;多么。⁸茕:孤大,无兄弟。茕茕孑立。⁹四时:一日的朝昼夕夜。四季。¹⁰舍我:舍弃我。¹¹驱驰:策马快跑。飞快离去。¹²隐约:隐身守约。¹³天壤间:天地见。¹⁴忽如:忽然像。¹⁵栖:栖息。¹⁶欲何为:想做什么。
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冬被貂鼲温暖,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自苦,我将欲何为?不及君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上有沧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
适君¹身体所服²,何不恣(zì)³口腹所尝?冬被貂鼲(hún)温暖,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¹⁰自苦¹¹,我将欲何为¹²?不及¹³¹⁴少壮之时,乘坚车¹⁵、策肥马良¹⁶。上有沧浪之天¹⁷,今我难得久来视¹⁸。下有蠕(rú)¹⁹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²⁰。何不恣意²¹遨游²²,从君²³所喜²⁴
译文:合你身的衣服,何不尽量去穿?合你口味的食物,何不尽量去吃?冬天穿上温暖的貂皮大衣,夏天就该穿上轻薄凉爽的罗裳。坚守苦行,自己苦自己,为的是那桩?何不趁你年轻力壮的时候,骑肥壮的骏马乘坚固的车?上有青青的天空我难得久久仰望,下有蠕动的大地,我难得在上面行走徜徉。何不任凭你的喜好,尽情的遨游欢畅!
注释:¹适君:适合或适应君主或君子。²所服:所穿服衣物。³恣君:放纵君主或君子。⁴口腹:口和腹,嘴和肚子。⁵所尝:所品尝美味。⁶被:披。覆盖。⁷貂鼲:貂皮和灰鼠皮。鼲,鼠的一种,体小,背部灰色,腹部白色,尾毛蓬松。毛皮柔软如绒,可作衣物。俗称“灰鼠”。汉典解为‘即貂。古以貂为鼠类动物,故称’。⁸当服:应当穿服。⁹绮罗: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绮,有文彩的丝织品。罗,轻纱,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¹⁰行力:竭力执行。身体力行。¹¹自苦:自找苦吃。自己苦自己。¹²我将欲何为:我要做什么。¹³不及:赶不上;来不及。不如;比不上。¹⁴君:君王,君子。¹⁵坚车:坚固的马车。好车。¹⁶策肥马良:鞭策肥壮之马,马匹精良。¹⁷仓浪之天:苍天。仓浪,苍白的波浪。汉典为‘青绿色。仓,通“苍”’。¹⁸久来视:久来视察。¹⁹蠕蠕:蠕动貌。昆虫爬动的样子。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²⁰久来履:久来履踏。²¹恣意:放纵,肆意。²²遨游:漫游;游历。游乐;嬉游。²³从君:顺从君王或君子。²⁴所喜:所喜欢的。
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卬?悲丽乎壮观,白如积雪,利若秋霜。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御左右,奈何致福祥?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有墨阳,苗山之铤,羊头之钢。知名前代,咸自谓丽且美,曾不如君剑良绮难忘。
带我宝剑。今尔¹何为²自低卬³?悲丽乎壮观,白如积雪,利若秋霜。驳犀标首,玉琢中央¹⁰。帝王所服¹¹,辟除¹²凶殃¹³。御¹⁴左右¹⁵,奈何¹⁶¹⁷福祥¹⁸?吴¹⁹之辟闾²⁰,越²¹之步光²²,楚²³之龙泉²⁴,韩²⁵有墨阳²⁶,苗山²⁷之铤(dìng)²⁸,羊头²⁹之钢。知名前代³⁰,咸³¹自谓³²丽且美³³,曾不如³⁴君剑³⁵良绮³⁶难忘。
译文:佩戴起我的宝剑,现在你为什么上下摇晃?啊,宝剑端正又壮观,白得像积雪,寒光似秋霜。驳犀的骨角做柄头,白玉镶嵌在柄中央。帝王把它来佩戴,可以辟凶除祸殃。用它指挥左右大臣,可以带来幸福吉祥。吴国的辟闾,越国的步光,楚国的龙泉,韩国的墨阳,苗山出产的铜铁,羊头山出产的钢,都闻名前代,自称精美无双,可都不如你的宝剑,实在美好,令人难忘。
注释:¹尔:你。²何为:为何。做什么。³低卬:低头仰望。汉典解为‘忽高忽低;时起时伏。卬,通“昂”’。⁴悲丽:悲凉华丽。⁵壮观:看起来雄壮。增添雄伟宏壮的气象。⁶秋霜:秋日的霜。喻剑。⁷驳犀:亦作“驳犀”。斑犀。驳,毛色斑驳不纯。驳犀剑,用驳犀牛角做剑首的宝剑。剑首,指剑柄上的头端护手。⁸标首:用作剑首的标识。⁹玉琢:用玉雕刻成。镶玉。¹⁰中央:剑柄的中央。¹¹服:佩带,使用。¹²辟除:避除。¹³凶殃:凶煞祸殃。¹⁴御:御使。驱使。统治。¹⁵左右:左右人等。¹⁶奈何:怎么,为何。如何。¹⁷致:导致。¹⁸福祥:幸福吉祥。¹⁹吴:吴国。吴地。²⁰辟闾:古剑名。吴国的名剑。杨倞注:“或曰辟闾,即湛卢也。”²¹越:越国。越地。²²步光:古宝剑名。越国的有名长剑。²³楚:楚国。楚地。²⁴龙泉:龙泉剑。宝剑名。即龙渊。²⁵韩:韩国。韩地。²⁶墨阳:地名,其地产剑,因以名剑。²⁷苗山:地名。²⁸铤:未经冶铸的铜铁。铜锭。箭铤。《注》箭足入稾中者也。箭头装入箭干的部分。²⁹羊头:三棱形的箭镞。³⁰知名前代:前代就有名。³¹咸:都。³²自谓:自称。³³丽且美:华丽并且美好。³⁴曾不如:竟不如。曾,竟,简直,还。³⁵君剑:君王的剑。君子的剑。³⁶绮:华丽,美丽。精妙,精美。
冠青云之崔嵬,纤罗为缨,饰以翠翰,既美且轻。表容仪,俯仰垂光荣。宋之章甫,齐之高冠,亦自谓美,盖何足观?
¹青云²之崔(cuī)(wéi)³,纤罗为缨,饰以翠翰(hàn),既美且轻。表容仪,俯仰垂光荣。宋¹⁰之章甫¹¹,齐¹²之高冠¹³,亦自谓美¹⁴,盖¹⁵何足¹⁶¹⁷
译文:头戴高高的冠冕,细软的绮罗作帽带,美丽的鸟羽插在两边,真是既轻巧又美观。用它打扮你的仪表和容颜,一举一动都生辉增光。宋国的章甫帽,齐国的高山冠,也都自称美丽无比,可是与你的美冠一比又有什么值得看?
注释:¹冠:戴帽。²青云:青云冠。古代一种高高的冠帽。³崔嵬:高耸貌;高大貌。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⁴纤罗:纤细透气有稀孔的丝织品。⁵缨:冠缨。《说文》缨,冠系也。⁶翠翰:翠鸟的羽毛。碧色的翅羽。翰,长而坚硬的羽毛。⁷表:表示。表现。⁸俯仰:俯首仰头。⁹垂光荣:垂范光荣。¹⁰宋:南朝宋。¹¹章甫:商代的一种高冠帽。南朝宋因袭之。¹²齐:齐国。齐地。南朝齐。¹³高冠:一种高高的官帽。¹⁴亦自谓美:也自称为美。¹⁵盖:大概。¹⁶何足:哪里足以。犹言哪里值得。¹⁷观:观看。
排金铺,坐玉堂。风尘不起,天气清凉。奏桓瑟,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酌桂酒,脍鲤鲂。与佳人期为乐康。前奉玉卮,为我行觞。
排金铺¹,坐玉堂²。风尘不起,天气清凉。奏桓瑟³,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¹⁰。酌¹¹桂酒¹²,脍(kuài)¹³鲤鲂(fáng)¹⁴。与佳人期¹⁵为乐康¹⁶。前奉¹⁷玉卮(zhī)¹⁸,为我行觞(shāng)¹⁹
译文:推开镶金的大门,坐在白玉殿堂上,风儿不起,尘土不扬,空气新鲜又清爽。走起齐国的琴瑟,跳起赵国的舞蹈,歌女轻声曼唱,声和音律协宫商。悦耳动听感人心,回肠荡气婉转悠扬。饮的是佳酿桂花酒,吃的是美味鱼丝香,与美人相聚多欢畅。美人上前捧玉杯,为我敬酒祝安康。
注释:¹金铺:金饰的铺首。金饰的铺榻。²玉堂:玉石装饰的厅堂。³桓瑟:齐桓公的古瑟。齐国的古瑟。⁴赵倡:赵国的倡优。赵国的舞妓。⁵女娥:美女仙娥。娥皇和女英的并称。⁶长歌:放声高歌。乐府的长歌行。⁷声协:声音协同。⁸宫商: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泛指音乐、乐曲。泛指音律。⁹感心动耳:感应内心激动耳音。¹⁰荡气回肠:荡漾的真气回转在肝肠。一种陶醉人的气氛回荡在情绪和感觉中。形容文词、音乐等感人至深。¹¹酌:斟酌。斟酒。¹²桂酒:桂花酒。¹³鲙:同“脍”。细切肉。鱼鲙。鱼细切作的肴馔。即鳓鱼。又名快鱼。¹⁴鲤鲂:鲤鱼。鲂鱼,与鳊鱼相似,银灰色,腹部隆起,生活在淡水中。¹⁵期:约期。期会。¹⁶乐康:安乐康泰。¹⁷前奉:前面奉上。¹⁸玉卮:玉质的酒卮。卮,没有底座一放就洒的酒碗,劝酒用。¹⁹行觞:犹行酒。谓依次敬酒。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¹。为乐²常苦迟³,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译文:今日的欢乐不能够忘,人生的乐趣还没享尽。人们行乐常常抱怨太晚,岁月流逝就像飞去一样。为什么自己找苦受,使我心里忧愁悲伤?
注释:¹未央:未到中央。无边无际。²为乐:行乐。作乐。³苦迟:苦于太迟。⁴忽若:忽然像。恍若,好像。⁵何为:做什么。为啥。⁶自苦:自找苦吃。自己苦自己。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译文:担子虽小却挑着无限风光,白白红红的花朵,每样花都很好。卖花人每日穿街过巷,巷东家、巷西家四处吆喝。
注释:昭君怨:本调四十字,前后阕相同。第一、二、三句,正与﹝如梦令﹞句法相同;惟﹝如梦令﹞第三句不用韵,此则换用平韵。第四句三字,即协平韵,句法为仄平平,不可移易。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huán)¹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译文:帘外好声声高叫,帘内丫鬟进去禀报。询问着女主人:买梅花还是买桃花好?
注释:¹鸦鬟:丫环。

  上片以“担子挑春虽小“起笔,花担虽小.怕挑起的却是整个春天。接下来笔锋好转.不写春天.而把目光投向担子里的花儿,那白白红红的花就是春天的象征。第二句“卖过巷东家,巷西家”以不免重复的方式写出了卖花人走街串巷的情形,通过文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卖花人那熟悉而又悠长的叫卖声在曲折而深幽的老巷里回荡。

  下片紧接着写这叫卖声穿帘入户’被帘里的丫环听到,问道小姐"买梅花?买桃花?”

  在春雨过后的早提,俏丽的小丫环倚在窗边等待着这卖花的好声声吆喝。此刻地正迫不及待的回报着主人:卖花的已在门外了。她们等的岂只是那些花,俨然是春天的到来。最后以"买梅花?买桃花?"这样好个菏单的问句收尾.既让我们再次回咏起担花郎担子中的白白红红的花,又让我们不禁去猜想,主人家到底是想要悔花还是桃花呢?没等揭晓答案.整首词就戛然而止了,留下好丝回味。

  整首词作并不长,却为我们描绘 了好个鲜活的情景剧:在好个春雨后的早晨,卖花郎挑着红红白白的好担花,就象挑起了按个春天好样.走街串巷。他悠长的叫卖声在深幽的空巷中起伏。然后镜头好转,好个俏丽活泼的丫环出现了,她迫不及待的问主人要梅花还是要桃花?还没等主人回答.幕布便拉上了。这其中有人物、有声音、有色彩、有对话,让人过目难忘。此外,全词最大的特色在于以平实的生活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生活中最常见、最生动、最真实的好幕,因而显得明具好格。

zhāojūnyuàn··dānzitiāochūnsuīxiǎo--jiǎngjié

dānzitiāochūnsuīxiǎobáibáihónghóngdōuhǎomàiguòxiàngdōngjiāxiàng西jiā

liánwàishēngshēngjiàoliánhuánbàowèndàomǎiméihuāmǎitáo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