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初捻¹霜纨(wán)²生怅望³。隔叶莺(yīng)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yōng)一似(xiǎng)。双纹翠簟(diàn)铺寒浪
译文: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
注释:¹捻:用手指轻轻拿起。²霜纨:指洁白纨扇。³怅望:惆怅、怨恨。⁴秦娥:指年轻貌美女子。⁵慵:懒。⁶一似:即一响,短暂的时问。⁷双纹翠簟:织有成双花纹的翠簟。簟,竹制凉席。⁸寒浪:即指簟纹。竹席清凉,花纹起伏如浪,故称“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雨罢苹风¹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²新月上³。弯环正是愁眉样。
译文:夏雨初霁,掠过苹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注释:¹苹风:掠过蓣草的微风。²绿云:指蓝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乌发。此句即“新月斜贴绿云上”。³上:缓缓爬上。⁴弯环:弯弯如环之月亮。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又名《黄金缕》、《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捻”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

  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

  “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

  “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

  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宛敏灏 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08 第1版:第246页

diéliànhuā··chūniǎnshuāngwánshēngchàngwàng--yàndào

chūniǎnshuāngwánshēngchàngwàngyīngshēngshìxuéqínéchàngshuìxǐngláiyōngxiǎngshuāngwéncuìdiànhánlàng

píngfēngchuīzhǎngmàimàihuālèiliǎnhóngxiāngxiàngxiétiē绿yúnxīnyuèshàngwānhuánzhèngshìchóuméiyàng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zé)¹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qiáo)²
译文:大片江山都处于战火之中,百姓们又如何能谋得安稳幸福的生活?
注释:¹泽国:水乡。²樵苏:樵:砍柴。苏:割草。指日常生计。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译文:请君千万别再提封侯的事了,这个功名背后不知道得沾染多少将士的鲜血!

hàisuìgǎnshì

cáosōng tángdài 

guójiāngshānzhàn shēngmínqiáo 
píngjūnhuàfēnghóushì jiànggōngchéngwàn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于阗(tián)¹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译文:于阗的采花人,大言不惭说:花儿都相似。
注释:¹于阗:汉代西域城国。故址在今新疆和田一带。这里泛指塞外胡地。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明妃¹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xiū)死。
译文:等到明妃王昭君一旦西入胡地,胡中的美女都要羞死,大愧不如。
注释:¹明妃:即王昭君。汉代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晋朝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一知汉地多名姝(shū)¹,胡中无花可方比。
译文:才知道汉族美女多多,胡中无花可与比拟。
注释:¹名姝:即美女。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丹青¹能令丑者妍(yán),无盐²³在深宫里。
译文:丹青画画,能令丑者美丽,像那个无盐丑女反而选入宫里。
注释:¹丹青:谓颜料可以把丑女画成美人。丹青,绘画用的矿物颜料。²无盐:谓丑女反而能在王宫里作王后。无盐,古代著名丑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³翻:反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自古¹妒蛾眉²,胡沙埋皓(hào)齿³
译文:自古红颜妒蛾眉,皓齿美人白白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
注释:¹自古:谓自古以来,美人皆遭嫉妒。²娥眉:蚕蛾的触须细而弯,故用以喻女子之眉。娥眉、皓齿,借代美人。³胡沙埋皓齿:指昭君出塞和亲事。

  此诗借美人遭嫉,埋没胡沙,丑女受宠,立为后妃媸妍颠倒的现象,喻有才之士遭嫉贬斥,无能之辈反被重用。

  全诗可分两段。前六句叙事,用铺垫的手法写明妃的美貌。后四句议论,指出媸妍颠倒的不合理现象,为太白自叹遭谗被斥。

  诗人以极深的爱慕之情赞扬了王昭君之美丽:以人比花,花人相似;以汉地、胡地对比,则“胡中美女多羞死”,“胡中无花可方比”。“胡中美女多羞死”及“胡中无花可方比”两句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偏见,但这里为的是强调昭君之美,且诗的落脚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下文:即象王昭君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本应让她去其相称的去处,可是事情恰恰相反,却被恶人陷害,“埋没胡沙”,像战国时齐国无盐地方的丑女(名钟离春)那样丑陋,竟至“翻在深宫”。所以诗人又以极为愤怒之情,谴责了妍丑不分、黑白倒置那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黑白倒置、有才华的人受气,诗人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因此,诗中所鸣的不平,在极大程度上也是诗人个人怀抱的抒发。

  当时宦官、军阀以及朋党,无不是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他们毫无人格,毫无人性,排斥异己,压制有才能的人。诗人李白就是被排挤、被压制的一个。诗末“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两句,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强烈愤慨。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52页-第53页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英雄¹立马起沙陀(tuó)²,奈此朱梁³(bá)(hù)何。
译文:起自沙陀的横刀立马的英雄李克用,却奈何不得飞扬跋扈的朱梁。
注释:三垂冈:地名,在今山西屯留县东南。后唐李存勖曾在此设伏兵破后梁,解潞州(唐以后治上党,今长治市)之围。¹英雄:指李克用,沙陀人。其父朱邪赤心因参加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赐姓名为李国昌。李克用率沙陀军帮助唐朝军队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²沙陀:古代部落名,此处指李克用。唐宪宗时,沙陀部酋长朱邪执宜内附,其子赤心以功赐姓李,名国昌。国昌子克用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晋王。³朱梁:朱温(全忠),初从黄巢起义,后归朝廷,以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梁王。唐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废昭宣帝自立,是为后梁太祖。⁴跋扈:骄横,强暴。这里指朱温废帝自立事。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只手¹难扶唐社稷(jì)²,连城³犹扈晋山河
译文:一个人的力量虽然难扶李唐王朝,却依旧拥踞着连城的三晋山河。
注释:¹只手:比喻一个人的力量。²社稷:土神和谷神,代称国家。³连城:指连接成片的城池。⁴晋山河:指李克用据有的今山西一带。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风云帐下奇儿¹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译文:风云帐下大业可承的奇儿(李存勖)已在,鼓角灯前悲喜交集的老泪犹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¹
译文:三垂冈畔萧瑟凄清,人们虽然仍在唱着陆机所作的《百年歌》,而昔日的英雄已永远逝去了。
注释:¹百年歌:西晋文学家陆机仿照乐府诗所作的一篇10段诗作,每段表现10年,逐段描述了人从出生走向百年的生命情景,70岁时转入悲凉,写尽了人之将逝之际的衰迈凄怆,后世多被配乐传唱。

  中国古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歌,其中咏史诗所占的比例不大;而在咏史诗中,写战争而且令人过目难忘的,比例就更小。而严遂成这首七律,写的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多的五代的一次典型战役。三垂冈之战,使李存勖最终占有上党,把三晋大地作为稳固后方,进而兵下太行,逐鹿中原。

  这首诗不仅以战争为题材,而且写了父子两代英雄。唐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李克用从代北沙陀族少数民族中崛起,一生征伐,创立了"连城犹拥晋山河"的基业。在他身后,李存勖父死子继,又是一生征讨,消灭后梁政权,统一中原,建立后唐。古代封建史家,是把这二人视为英雄父子的。而严遂成的这首诗,正是以李克用父子的史事为蓝本的。毛泽东是中国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英雄,对于古代的非凡人物特别是军事奇才的业绩,他都了如指掌。这首为李克用父子而发的诗篇,自然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

  就诗歌本身而言,此诗自是佳构。前人称严遂成“长于咏古,人以诗史目之”,“格高调响,逼近唐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二句,更是神来之笔,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予人世沧桑之感。称之为"奇诗",并不为过。正因为此诗颇具优长,所以才获得诗名远播中外的毛泽东的青睐。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
招提凭¹高冈,疏散连草莽²
译文:太平寺靠着高高的山冈,周围都是山林草丛。
注释:太平寺:故址在秦州(今甘肃天水)附近。寺内有泉一眼,今寺院已毁,而泉水依然。¹凭:靠着。²草莽:草丛。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译文:清泉从枯柳根下涌出,已被世人汲引了很久。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石间见海眼¹,天畔萦(yíng)水府²
译文:岩石间的泉眼清晰可见,这云天之处竟有水府环流。
注释:¹海眼:古人以为泉水从地下通海,故称泉眼为海眼。²水府:传说为海中龙王的府邸,在海的最深处。
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
广深丈尺间,宴息¹敢轻侮²
译文:泉石的深广虽在丈尺之间,而且寂静安闲,但是人们怎敢对它轻慢?
注释:¹宴息:休息。宴:通“晏”。²轻侮:轻视,怠慢。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
青白二小蛇,幽姿¹可时睹。
译文:池中生有青白两条小蛇,那幽隠之姿可以时时看见。
注释:¹幽姿:幽雅的姿态。
如丝气或上,烂熳为云雨。
如丝气或上,烂熳¹为云雨。
译文:它们时而吐出一串如丝的气泡,令人想象一旦成龙便可兴云作雨。
注释:¹烂熳:焕发,散布。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译文:此山从上到下岩石遍布,凿井实属不易。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取供十方¹僧,香美胜牛乳。
译文:这眼泉水可以取供十方众僧,水味香美超过了牛奶。
注释:¹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
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
北风起寒文¹,弱藻(zǎo)²舒翠缕³
译文:北风吹起了寒冷的波纹,纤细的水藻舒开了翠缕。
注释:¹文:纹理。指水波纹。²弱藻:柔软的水草。³翠缕:缕缕青翠。
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明涵¹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译文:明亮的泉水倒映着游客的净衣,细碎的涟漪摇荡着秋林的妙影。
注释:¹明涵:清泉中的倒影。
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
何当宅¹下流²,馀润通药圃(pǔ)
译文:如何才能筑宅于其下,让它的余泽流进我的药圃?
注释:¹宅:动词,盖房子。²下流:下游。
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三春湿黄精¹,一食生毛羽²
译文:三春佳季滋润黄精生长发育,一经服食便可羽化成仙呢!
注释:¹黄精:又名黄芝,多年生草本,根如嫩姜,入药。道家以为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可以轻身延年。²生毛羽:道家认为成仙之后可以生羽飞升。

  这首诗赞叹太平寺泉眼的神异、泉水的明净及环境的幽美,表示要在这里卜居,服食修炼,以成正果。全诗可分四段,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突出了太平寺泉的神奇以及泉水的清与美。

  此诗首二句写太平寺的环境,地处高冈,可见不在秦州城内。次二句以根枯衬泉活,岁古显流长。这有如八大山人作画,能于苦涩处见生机,古简处见笔力,细味之始觉其妙。“石间见海眼”,唐人赞山泉古井的神异多谓能通海,当然不一定真通海,这么想这么说,带有神秘感,有助于加强艺术感染力。“天畔萦水府”,见泉眼在寺旁地势较高处。接着写泉眼的神异。“青白”四句写得的确很美,这不是因为对“青白二小蛇”刻画得如何典型,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中,这是两条龙的化身。这想象是美的。通过这美的想象,不仅写出了泉眼清澈、蛇游气冒的实景,展现了“潜虬媚幽姿”(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意境,也藉以一舒胸中抑郁之气。“山头”四句谓山地多石,凿井为难,幸有此味美色清的泉水供十方僧众饮用。“北风”二句写实景平平,“明涵”二句写倒影绝妙。泉水明净,客衣可鉴;涟漪荡影,野趣宜人。山泉既如此可羡,这就难怪诗人动卜居之念、生羽化之想了:“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39-44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