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城池飒已空,阳台云雨过无踪。
楚国城池飒已空,阳台云雨过无踪。
何人更有襄王梦,寂寂巫山十二重。
何人更有襄王梦,寂寂巫山十二重。

yǒngshǐshīyángtái--céng

chǔguóchéngchíkōngyángtáiyúnguòzōng

réngèngyǒuxiāngwángmèngshānshíèrzhòng

胡曾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 1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云笼月,风弄铁¹,两般儿²助人凄切³。剔(tī)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xū)一声吹灭。
译文:月亮被层云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凉凄切。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又长叹一声,想把灯吹灭,不再写了。
注释: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¹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即檐马,悬挂在檐前的铁片,风一吹互相撞击发声。²两般儿:指“云笼月”和“风弄铁。”³凄切:十分伤感。⁴剔银灯:挑灯芯。银灯,即锡灯。因其色白而通称银灯。⁵吁气:叹气。

  元散曲表现思妇的凄苦,往往设身处地,曲尽其致。这首小令,就有着这种熨帖细微的特点,其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意境绝妙。

  起首两句,写云层遮住月亮,夜风将檐前铁马吹得叮当作响。前者为色,造成昏暗惨淡的效果;后者为声,增添了凄清孤寂的况味,所以接下去说“两般儿助人凄切”。用一个“助”字,说明曲中的思妇凄切已久。这“两般儿”已足以设画出凄凉的环境,从而烘托出人物的境遇及心情。

  思妇对这“两般儿”如此敏感,是因为她独守长夜。这种凄切的况味难以忍受,亟须排遣,于是就有了四、五两句的情节。灯盖里的灯草快燃尽了,思妇将它剔亮——这也说明她在黑夜中确实已挨守了好多时候。剔亮银灯的目的,是为了将心中的思情同眼前的悲苦写在信上,好寄给远方的丈夫。却不料一声长叹,无意间竟把灯吹灭了。这两句针线细密:“剔银灯”回应“云笼月”,云蔽月暗,光线昏淡,加上银灯又不争气,灯焰将尽,故需要“剔”;而“长吁气”则暗接“风弄铁”,窗外的风儿足以掀弄铁马,毕竟还未能影响室内的银灯,如今居然“一声吹灭”,足见长吁的强烈。这个小小的片段,既出人意外,又使人觉得极为真实;女主人公的心事和愁情虽没有写成,却一清二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个结尾堪称出色。灯到底吹灭与否,作者未明言说破,或是故意不说破,这就使读者自然去想象曲子中之女主人公欲吹不忍,不吹又于心难平的矛盾心理和复杂表情,揣摩诗句所包含的爱恨交织的情韵。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的诗理。

  《彩笔情辞》载卢挚的《寿阳曲·夜忆》四首,其中之一与此曲仅有少量不同,全文是:“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两作孰先孰后不易确定,不过末句是“一声吹灭”比“把灯吹灭”更有韵味。又《乐府群玉》有钟嗣成《清江引·情三首》,其一曰:“夜长怎生得睡着,万感着怀抱。伴人瘦影儿,唯有孤灯照。长吁气一声吹灭了。”钟嗣成是元晚期作家,其末句构思无疑是受了此曲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刘益国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46-247

寿shòuyáng··yúnlóngyuè--zhìyuǎn

yúnlóngyuèfēngnòngtiěliǎngbānérzhùrénqièyíndēngjiāngxīnshìxiězhǎngshēngchuīmiè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¹高。
译文:荒凉的山寺里和尚很少,蜿蜒的小路愈盘愈高。
注释:山寺: 即秦州麦积山瑞应寺。¹细路:登山小路。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shè)¹眠石竹²,鹦(yīng)(wǔ)啄金桃³
译文:麝香在石竹丛里安睡,鹦鹉悠闲地啄食金桃。
注释:¹麝香:鹿属。本名麝香鹿,俗名香麝,其腹部阴囊旁有香腺,其分泌物香气极浓,因名香麝。²石竹:属石竹科,多年生草本,丛生有节,高一二尺,夏日开花,色有深红、浅红、白色等。³金桃:即黄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乱水¹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译文:乱流的溪水行人可以趟过,悬崖上建构的屋宇十分牢靠。
注释:¹乱水:山中泉水,纵横乱流,可涉足而过的叫乱水。水一作“石”。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上方¹重阁(gé)晚,百里见秋毫²
译文:登上山顶的高阁天色已晚,百里之外还能望见飞鸟的毫毛。
注释:¹上方:指僧之方丈,在山顶。²秋毫: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比喻细微之物。秋一作“纤”。

  首联先写眼前近景:麦积山寺剩下不多的僧人;再写野眺远景:麦积山的形状和曲折盘旋的小道。由近及远,天然工巧,十分精绝。

  领联一个“眠”,出了麝香鸟的疲倦;一个“啄”,出了鹦鹉的贪馋。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色彩明丽。虽值秋季,但字里行间跃动着春天的旋律,给人心理上一种愉悦的美感。

  首联和领联描述了战乱对山寺的影响。僧人或参战,或逃跑,已所剩无几。而麝香、鹦鹉却怡然自得,不知人间变故。

  颈联写游人登上麦积山,要通过山峡上纵横流淌的涓涓溪流。“悬崖”句,仇兆鳌引《玉堂闲话》云:“麦积山,梯空架险而上,其间千房万室,悬空蹑虚,即‘悬崖置屋牢’也。”这两句写出了麦积山的险峻和诗人的兴致。

  尾联接近傍晚,诗人登上了麦积山,看到了山顶上重重叠叠的楼阁台榭,山寺的长老就住在那里。凭槛远眺,那百里远的景物尽收眼底。

  这首五言律诗,每句都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综览全诗,不但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而且描摹景物近景远景相互配合,使全诗的意境明丽悠远,读之令人赏心悦目。这首诗的宝贵不只在为我们展现了极为优美的如画山水,更宝贵的是为后人记录了当时在秦地数量很多的麝和鹦鹉的事实。麝因有珍贵的麝香,鹦鹉因美丽而能学人言,长期遭致滥捕滥杀,在这一地区相继灭绝了。高远得接近仙境的寺庙尚且如此,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就更难以言表了。

参考资料:
1、 胡淼.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第399页
2、 赵错.心谷响起的回音: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第106页

shān--

cánsēngshǎoshānyuángāo

shèxiāngmiánshízhúyīngzhuójīntáo

luànshuǐtōngrénguòxuánzhìláo

shàngfāngzhòngwǎnbǎijiànqiūháo

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醉后不堪仍吊古。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
姑苏台¹上乌啼曙,剩霸业²,今如许³。醉后不堪仍吊古。月中杨柳,水边醉阁,犹自教歌舞。
译文:落日中,姑苏台上乌鸦悲鸣。那些野心勃勃的江山事业,如今又在哪里?一场醉后来凭吊古今。月色下的杨柳,水边的楼台阁榭,还有那些学习歌舞的女孩子们。
注释:¹姑苏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阖闾或夫差所筑。²霸业: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事业。³今如许:现在成了这个样子。⁴不堪:不能承受。⁵吊古:凭吊往古之事教歌舞:教女孩子们演习歌舞。
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螿语。
野花开遍真娘墓¹,绝代红颜²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³,一抔(póu)黄土,十里寒螿(jiāng)语。
译文:真娘的墓前开满了野花,绝代美女从此消失了,就如同朝露一样。怎么才能不白白的虚度光阴,多少年后成为写诗的题材,那怕是一座孤坟,只有坟里的寒螀相伴。
注释:¹真娘墓:在今江苏苏州虎丘。真娘:唐代名妓。²绝代红颜:举世无双的美女。³诗料:写诗的素材。⁴一抔黄土:指坟墓。⁵寒螀:寒蝉。

  此词上片写吴王阖闾姑苏台,下片写唐代名妓真娘墓。前者象征王者霸业,后者象征红颜朝露。何谓“犹自教歌舞”,这是出自《吴越春秋》。阖闾“欲兴兵戈以诛暴楚”,“霸天下而威诸侯”,乃将“善为兵法,辟隐深居”的孙武请入宫中,操练兵法,并听从伍子胥“兵者凶事,不可空试”的诤言,忍痛让孙武将操练中不听将令的二名宠姬处斩。夫差则相反,“昼假官于姑胥之台”,醒来请太宰喜解梦,竟听信其“乐府鼓声”、“宫女悦乐琴瑟和”之类谗言,愈益纵欲荒淫。如用今天的话来说,阖闾不爱红妆爱武将,以姑苏台为练兵场的不肖子夫差却只爱红妆弃开装,姑苏台成了纵情声色的歌舞场。

  然而,王国维主张“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君王枉把平陈业,换得雷塘数亩田”。如同隋炀帝最后只换得数亩葬身之地,吴王阖闾的霸业也仅留下一座荒废的姑苏台。故词云“醉后不堪仍吊古”。反之,真娘虽沦落风尘,其墓上却开遍野花,赢得了多少骚人墨客为之吟诗,洒下同情之泪。“千秋诗料,一抷黄土”,这就是“通古今而观之”的诗人之眼里的又一个“人间”。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2006:74-79
2、 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383

qīngàn··táishàngshǔ--wángguówéi

táishàngshǔshèngjīnzuìhòukānréngdiàoyuèzhōngyángliǔshuǐbiānlóuyóujiào

huākāibiànzhēnniángjuédàihóngyánwěicháosuànshìrénshēngyíngchùqiānqiūshīliàopóuhuángshíhánjiāng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君泛仙槎(chá)¹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²杯盘深夜语。冥冥³四月黄梅雨。
译文:您乘一叶小舟远渡碧海去上任。今后想念您,我的一片思念之情将追随您到那天涯海角。今日我匆忙准备下粗陋酒食与君道别,我们相谈直到深夜,而此时正是四月梅雨时节窗外雨未歇。
注释:横州:今广西横县。别名槎城、槎江。¹槎:木筏。²草草:匆忙仓促的样子。³冥冥:昏暗。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莫拾¹明珠并翠羽²。但使邦人³,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piān)翩举。
译文:您到了横州啊,要让让横州百姓能像敬爱慈母一样爱戴您。等到百姓生活安康,您政绩斐然,希望看到您神采奕奕、衣袂翩翩来朝拜天子。
注释:¹拾:收敛,收集。²明珠并翠羽:泛指珍贵的饰物。这里指钱财。³邦人:横州百姓。⁴按堵:安居;安定。⁵朝天:朝见天子。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hàn)墨场中老伏波¹,菩提坊²里病维摩。
注释:¹伏波:汉朝名将马援,封伏波将军,年六十二,还骑马据鞍顾盼,以示可用。²菩提坊:传说释迦牟尼成佛的地方。菩提:和尚。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闭门觅(mì)句陈无己¹,对客挥毫秦少游²
注释:¹陈无己:陈师道,时为秘书省正字。²秦少游:秦观,高邮人,善词能诗,“苏门四学士”之一。时已病死于藤州(今广西藤县)。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第一首写羁留地的萧条冷落,近而感慨一生多桀,累受挫折。前半用典,说自己是个文坛老将,也像个庙里的病和尚。马援的“常恐不得死国事”,很合作者心事。后半首即景抒情。鸥鹭之典前面已经见过,诗人无法归隐之心明矣。第四句化用陈咏“隔岸水牛浮鼻渡”,诗人改“渡”为“过”,变得更准确、生动些。

  第二首是悼念秦观,怀念陈师道的诗。一、三句写陈师道,二、四句写秦观。诗人抓住两位朋友创作时的不同表现的细节,描写出他们不同的风度,一个闭门觅句,其艰辛可知;一个对客挥毫,其潇洒可见。一静一动,一隐一豪,各有特色,而其才干超群自是想象中事。但可悲的是他们有才却不受器重,一个沉沦下僚,一个客死荒远。

bìngjīngjiāngtíngshì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hànchángzhōnglǎo fāngbìngwéi 
jìnrénshuǐōu shíyǒuguīniúguò 

ménchén duìhuīháoqínshàoyóu 
zhèngzhīwēnbǎowèi 西fēngchuīlèiténg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