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乱英雄百战馀,孔明方此乐耕锄。
世乱英雄百战馀,孔明方此乐耕锄。
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
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

yǒngshǐshīnányáng--céng

shìluànyīngxióngbǎizhànkǒngmíngfānggēngchú

shǔwángchuísānzhēngxiānshēngchūjiù

胡曾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 1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¹
译文:杜牧司勋的字是牧之,一首《杜秋娘诗》就像清秋一样高远清新。
注释:¹杜秋诗:指杜牧的《杜秋娘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前身应是梁江总¹,名总还曾字总持。
译文:前身应该是梁代的名诗人江总吧,因为江总也是以“总持”为字以“总”为名。
注释:¹江总: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仕梁、陈、隋三朝。因得名于梁。故诗称“梁江总”。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心铁¹已从²干镆(mò)³利,鬓(bìn)丝休叹雪霜垂。
译文:心如铁石般坚定,胸存甲兵锋利就像干将莫邪剑刃,纵然鬓丝如霜雪垂肩也不必去伤叹悲吟。
注释:¹心铁:指胸中自有武略。²已从:已共。³干镆:干将、莫邪。传说春秋时吴人干将及妻莫邪善铸宝剑,所铸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汉江¹远吊西江²水,羊祜³韦丹尽有碑。
译文:像杜预远吊羊祜那样凭吊西江的韦丹,撰写的韦丹碑文将和羊祜碑一样永留丹青。
注释:¹汉江:本指杜预。杜预曾任襄阳太守,襄阳地处汉江之滨。又因杜预是杜牧远祖,所以“汉江”又转指杜牧。²西江:即江西,借指韦丹。他曾任江西观察使,很有政绩,死后杜牧奉诏撰韦丹碑。诗原注:“时杜奉诏撰韦碑。”³羊祜:晋人,任荆州都督,得江汉民心,死后百姓为他立碑,据说看到此碑的人都会流泪,杜预称之为堕泪碑。

  这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秋娘诗》称赞杜牧文才,继而赞其武略,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杜牧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这首诗构思精巧而不纤弱,气势非常轻快流畅,音调非常谐适流畅,全诗极富杜牧的清扬的特色,又具有李商隐蕴藉的风格。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写杜牧的官职、名、字和诗作,语言轻快跳脱,很富诗情。《杜秋娘诗》这首诗叙述杜秋娘沦落的悲惨遭际,抒写自己对世事无常、士林升沉荣悴的感慨,所谓“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诗为杜牧刻意精心之作,颇能代表杜牧诗“刻意伤春复伤别”之基调、诗也为李商隐所称赏,故以之作举。开头以此句笼罩全篇,定下了盛赞与劝勉的主题。

  “前身应是梁江杜,名杜还应字杜持”,从名字比拟,称颂杜牧的文才。江杜,唐代诗人多将其属于梁,连杜甫也有“远愧梁江杜,还家尚头黑”之句,所以李商隐拿他来比拟杜牧文才的超群和非凡。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这二句为理解全诗的关键。上句称赞杜牧的军事才略,下句则对他进行慰勉,不要为衰老而兴嗟叹。这里用干将、莫邪名剑作喻,赞颂他对国事时局的筹策,一为执政所用,即平刘稹,收回纥,所向披靡,极赞其军事韬略的正确,绝非仅仅是纸上谈兵。然而杜牧平生自负以文才武略,可谓志大才高,但却一直屈居下位,抑郁不得志,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慨是常常有的。他一则说“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即离独酌》),再则说“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飓落花风”(《题禅院》),所以李商隐则以积极的态度劝勉他勿再嗟叹。这里的意思不过是说,您杜牧的韬略已为世所用,且有功于国,如此,那又何必在意于您个人的遇与不遇,而为此叹老嗟卑呢!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二句叙述杜牧奉诏撰写韦丹碑文事。这两句是说,杜牧文才超凡,奉诏撰写的韦碑,必将如羊祜碑一样流传千古,不朽于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诗赞其文才,继而赞其武略,最后“杜见文章必传世”。至此,对杜牧的称赞达到极致,诗亦随即作结。诗人对杜牧的盛赞情真意切,实实在在,言之有“物”,绝无无聊文人虚妄浮夸之嫌,因而,劝勉也就格外有力。

  这首诗用思极为精巧,第一句用两“牧”字,第二句用两“秋”字,第四句用两“杜”字,第七句用两“江”字,五六两句用“铁”和“干镆”、 “丝”和“雪霜”重叠,第八句又用两人名字重叠,通篇只第三句一句单行,构思精巧而不纤弱,气势非常轻快流畅,音调非常谐适流畅。全诗极富杜牧的清扬的特色,又具有自己蕴藉的风格,调子既比较明快,又不失凝炼深沉豪迈之气,个中旨趣全由诗的格调和情感而出。纪昀对义山诗多有微,对此诗却尤为称道:“自成别调,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亦可谓中肯之辞。

  诗人的政治遭遇远比杜牧不幸得多,但却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他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

参考资料:
1、 安焕章.李商隐诗歌导读:广陵书社,2015:99-102
2、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08-1010

zèngxūnshísānyuánwài

shāngyǐn tángdài 

xūnzhī qīngqiūshǒuqiūshī 
qiánshēnyīngshìliángjiāngzǒng míngzǒngháicéngzǒngchí 
xīntiěcónggàn bìnxiūtànxuěshuāngchuí 
hànjiāngyuǎndiào西jiāngshuǐ yángwéidānjìnyǒubēi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chán)¹影挂潇湘²。黄陵庙³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译文: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注释:¹银蟾:月亮。²潇湘:潇水和湘水合称,均在湖南境内。³黄陵庙:即湘妃祠,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⁴高唐:楚国台观名。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岸泊渔灯风飐(zhǎn)¹,白蘋(pín)²远散浓香。灵娥³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译文: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蘋飘散着浓浓的香风。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注释:¹风飐碎:指风吹渔灯,灯光或明或暗,点点碎碎。飐,风吹颤动。²白蘋:水中浮草。³灵娥:即湘灵。湘灵即湘妃。⁴韵清商:音调哀怨,是清商怨曲。⁵朱弦:瑟弦的美称。

  毛文锡这首《临江仙》,取材于江湘女神传说,但表现的内容实是一种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胧感伤,主题与词题是若即若离,恰好反映了从唐词多缘题而赋到后来去题已远之间的过渡。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起笔词境就颇可玩味。时当秋夕,地则楚湘。从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时间绵延,带有一种迷惘的意昧,词一发端,似已暗逗出一点《楚辞》的幽韵。“黄陵庙侧水茫茫”。接上来这一句,便点染出幽怨迷离之致。写黄陵庙,点追求怨慕之意,而黄陵庙侧八百里洞庭烟水茫茫境界的拓开,则是此意的进一步谊染。“楚江红树,烟雨隔高唐”。词境又从洞庭湖溯长江直推向三峡。楚江红树,隐然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的意味。而烟雨高唐,又暗引出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传说: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高唐赋》),襄王梦遇神女,实则“欢情未接”,以至于“惆怅垂涕”(均见《神女赋》)。这与二妃追舜不及实无二致。句中下一“隔”字,则词人心神追慕之不遇,哀怨可感。连用两个传说,可见词人并非著意一咏某一传说本身,而是为了突出表现追求不遇的伤感。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水上渔火飐碎。已使人目迷。夜里萍香浓,愈撩人心乱。上片写黄陵茫茫、高台烟雨,见得词人神魂追求之不已。过片插写这段空景,暗示追求之不遇,足见迫求之难。变幻的词境,层层增添起怨慕的意味。“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历尽希慕追求,神女这才终于若隐若现出来了。鼓瑟的灵峨,自应是黄陵二妃,但又可视为高唐神女。而且同境既展开于从湖湘至江汉的广袤楚天,意境有似《诗·汉广》中“不可求思”的汉上游女,《楚辞·湘君》中“吹参差兮谁思”的湘夫人,她们都是楚地传说中被追求而终不可得的女性。灵娥鼓清商之乐,韵律清越,使词人希慕愈不可止。虽说朱弦俨然可闻,则神女也应宛然可见,但云散天碧。“曲终人不见”,终归于虚,终归于一分失落感。结尾写碧天长,不仅示意鼓瑟之音袅袅不绝,而且也意味着词人之心魂从失落感中上升,意味着希慕追求的无已。

  此词构思确有新意。它杂揉黄陵二妃与高唐神女的传说造境,表现的是一种希冀追求而终不可得的要眇含思。由潇湘而洞庭而高唐的神游,象征着词人希慕追求而终归于失落的心态。若隐若现、可遇而不可即的灵娥,不必指实为某一传说中的神女,而应是词人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女性或人生理想的化身。题材虽缘取调名。但实是发抒己意。与《花间集》中一些徒事摹写神女故实的词相比,便显出命意上的个性,体现了词的演进。同时,此词风格清越,也有别于《花间集》中他词之秾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233-234 .

línjiāngxiān··chánshēngjǐnluòxiéyáng--máowén

chánshēngjǐnluòxiéyángyínchányǐngguàxiāoxiānghuánglíngmiàoshuǐmángmángchǔshānhóngshùyāngāotáng

àndēngfēngzhǎnsuìbáipíngyuǎnsànnóngxiānglíngéyùnqīngshāngzhūxiánqièyúnsàntiānzhǎng

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
八月凉风天气晶¹,万里无云河汉²明。
译文:仲秋之夜,风清气爽,在万里无云的高朗星空中,那条横贯中天的银河,显得分外明亮。
注释:明河:即银河,天河。¹晶:一作“清”。²河汉:指银河。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译文:日暮时分,它出现在“南楼”上空,清澈浅显;清晨,它斜挂在“西山”之上,似纵却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洛阳城阙(què)¹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译文:洛阳城中高大的宫殿直抵云霄,长长的银河照临宫室。
注释:¹城阙:原指城门两边的望楼。此泛指京城的宫殿。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复道¹连甍(méng)²共蔽亏,画堂琼户³特相宜。
译文:因为天桥和屋脊的遮蔽,却看不见完整的银河,只有在别的精美的居室中观看,才最为相宜。
注释:¹复道:天桥。²甍:屋脊。³琼户:饰玉的门户。形容华美的居室。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晶帘外转逶迤。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晶帘外转逶迤。
译文:银河的光洒在帐幔上,仿佛天上的水流淌到了人间;走到水晶帘外观望,银河更加明亮。
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
(zhuō)¹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
译文:这银河像一条纯洁白绢,从东城一直连接着辽远的南郊。
注释:¹倬:广阔。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译文:远戍南郊的征人一去不归,今晚什么人在捣寒衣。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¹边一雁飞。
译文:那在鸳鸯机上的女子,从萤光中抬头看到了银河,勾起对征人的思念,一只孤雁飞过鹊桥,哀鸣声声。
注释:¹乌鹊桥:即鹊桥。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
译文:思妇的离愁难以平息,她痴痴地坐望天河,默念征人,直到银河渐渐地隐没在晓天之中。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译文:银河似乎懂得舒卷屈伸之道,在渐晓之时任由浮云的遮蔽,毫不吝惜地将光辉让给那晓月,悄然隐去。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chá)¹一问津。
译文:如此美好的明河可望而不可亲,我希望能乘槎到天上去追寻。
注释:¹乘槎: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楂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¹
译文:还要拿织女支承织布机的石头,回访成都卖卜人。
注释:¹成都卖卜人:西汉严君平,曾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蜀人敬爱。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亦省作“成都卜”。

  关于《明河篇》这首诗有个典故。《唐诗纪事》载:“之问求为北门学士,天后不许,故此篇有乘槎访卜之语。后见其诗,谓崔融曰:‘吾非不知其才,但以其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这条记载虽颇类小说家言,似未必可靠,但这首诗中的确蕴含着某种怨愤情绪。诗人以神奇瑰丽的笔调,咏赞了秋夜银河的美好,在扑朔迷离的氛围中,抒写了天上、人间的离愁别恨。全诗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流溢出凄迷、伤感的情调,隐隐透露出志不得扬的怅惘。

  开头四句,以写景河笔。这里的“南楼”“西山”借用了两个典故。《世说新语·容止》载:“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另《世说新语·简傲》载:“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抒发自己希望像魏晋名士那样,纵情山水的心愿,寄寓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短短的四句诗中,先是以风凉、气清和万里无云,来衬托河汉的“明”;接着,把银河比作一条清浅的河流,还赋予它以“纵复横”的动势,使之更显清莹可爱,而典故的运用,使诗意更为深厚,所抒之情更加含蓄、婉转。

  接着八句,诗人描绘在洛阳城中观看明河的情景。在这八句中,诗人以“画堂琼户”“云母帐”“水晶帘”等华美的辞藻,使各种富丽堂皇的景象接连呈现,既表现了帝都特有的风物,也与明澈的银河相映照,在一片柔光中,给帝都蒙上了一层朦胧、幽深而又神秘的色彩,使天上、人间连为一体。作者是富有创造力的宫廷诗人。他在诗中出色地运用了河的比喻:云母帐前反射的月光变成“泛滥”的“河水”。

  接着诗人在以下的八句中,想象在银河的映照下,“南陌”思妇对于征人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诗人从万户捣衣声中,想到了一去不归的征人,并进而想到了正在“鸳鸯机”上刺绣的女子。正在思妇思念征人时,一只孤雁正从牛郎、织女相会过的“乌鹊桥”边飞过,发出哀怨悲鸣,更使思妇的离愁难以平息,她痴痴地坐望天河,默念征人,直到银河渐渐地隐没。这明河似乎懂得舒卷屈伸、出处进退之道。《关尹子·三极》:“云之卷舒,禽之飞翔,皆在虚空中,所以变化无穷,圣人之道则然。”明河在黎明渐晓之时,任由浮云的遮蔽,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光辉让给那晓月的流光,悄然隐去;而思妇的眷怀之情,却无法停歇。这一段,是上文的转折和深入,它由单纯对明河的赞美,转入对人事的感叹,进一步把人间、天上融为一体。那捣衣之声与雁飞萤度相交织,冷清、凄切之感,无穷的相思之情,将伴着耿耿长河,无终无了。特别是诗人在“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两句中,赋予明河以人的崇高感情,使得它本来就美好的风彩更为美好。这里采用十分婉曲的手法,进一步赞美了明河,也为最后四句埋下了伏笔。

  最后四句,诗人以神话故事,作了精彩而又富有深意的收结。如此美好的明河“可望不可亲”,因此,诗人要到天上去。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有人乘槎而去。遇一丈夫牵牛而饮。遂问此是何处。牵牛人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按严是汉代术士)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又据《太平御览》卷八引刘义庆《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诗人把这两个故事糅合到一起,自然委婉地表明了自己执着地追求美好明河的强烈意愿。同时,诗情几经曲折,终于从地下跃升到了渺远的空中,天上、人间,到此合而为一,使诗歌充满了神奇、幽远的艺术魅力。自己终究希望离开那城阙阻障、复道蔽空的帝都洛阳,到自己向往的地方去,字里行间深深地隐含着诗人难以言喻的怨愤。令人目眩神迷的表象下,蕴含着诗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苦闷与忧愁,以及对于当时政治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虽然充满了典故和传统寓意,却仍然生动地描写出京城上空的银河景象。全诗疏密有致,摇曳生姿,既有跨越天上人间的宏大境界,又有对思妇之情的细致剖析。在结构上变化波澜,恰到好处地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如“复出东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不归”,“乌鹊桥边一雁飞。雁飞萤度愁难歇”,使得转接自然,气势流走。另外,全诗以散行为主,但却穿插了一些对句,如昏见晓河、云母水晶句,在自然中表现出精工,显得从容整练,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技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6-49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47-248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离家。
锦帐重重卷暮(mù)霞,屏(píng)¹曲曲斗红牙²,恨人³何事苦离家。
译文:卷起映照着晚霞的重重锦绣帐幔,在曲曲的屏风旁无聊地击打着拍板,失意者因为什么事离开了家。
注释:浣溪沙: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¹屏风:室内隔扇,以木为之,多有雕绘。²斗红牙:竞拍红牙演唱也。斗,此指竞相演奏。红牙,红木拍板,演奏时用以节乐。³恨人:失意抱恨者。此处作者自指。
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枕斗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¹衬残花²
译文:梦魂中也到不了所思念的人身边,一觉醒来太阳开始西斜快要落山了,满院的芳草衬托着残花。
注释:¹芳草:这里比喻远行的丈夫。²残花:暗喻因相思过度而憔悴不堪的女主人公。

  斗片写女主人公幽独的处境。起拍“锦帐”句暗示出她的寂寞,“重重”形象地揭示出她此时的心态。照应下片“扰斗”二句,从情节斗写她昼眠初起。“屏风”再一次生动地刻画出她因相思而失神的状态。“恨人”句点明斗文所有这些反常表现的原因。

  下片以抒写相思为主,兼写伤别。过拍“枕斗”句斗应起拍“锦帐”,以倒叙的写法,点出她的梦境,拓宽了本词的表现空间,并使词意错落有致。“觉来”句斗应“卷暮霞”三字。抒发了她百无聊赖、虚度光阴的感喟。“满庭”句情景兼美,极有境界,所言虽小,所指甚大,于景语之中将思夫与自伤自怜的情绪一笔收尽,隽永自然,不露痕迹。

  全词描绘一位被离别相思所苦的怨妇形象,以词中女主人公的口吻,描写了丈夫出行后她孤独、寂寞的心境,抒发了她对丈夫的刻骨相思。

参考资料:
1、 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152页
2、 (唐)李白等著;张志英译注.中华经典解读 唐诗宋词: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04:第188页

huànshā··jǐnzhàngzhòngzhòngjuǎnxiá--qínguān

jǐnzhàngzhòngzhòngjuǎnxiápíngfēngdòuhónghènrénshìjiā

zhěnshàngmènghúnfēijuéláihóngyòu西xiémǎntíngfāngcǎochèncánhuā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hān)¹日脚²紫烟³浮,妍(yán)破轻裘(qiú)。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译文:暖融融的阳光穿过飘浮的紫云落到平地,天气晴朗暖和,敞开了轻暖的皮衣。让人困倦的天气,沁人心脾的花香,就像正午的酣梦让人陶醉。
注释:萍乡:今江西萍乡市。小憩:短暂休息。¹酣酣:指太阳如醉。艳盛貌。²日脚:穿过云隙下射的日光。³紫烟:烟霞映日成紫色。⁴妍暖:晴朗暖和。⁵轻裘:轻暖的皮衣。⁶扶头:扶头酒的省称,指易醉之酒。此处指醉态。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春慵(yōng)¹恰似春塘水,一片縠(hú)²愁。溶溶泄(yì)³,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译文:春日的慵懒恰似池塘里水面上泛起的如丝丝缕缕春愁般的涟漪。碧水轻荡,东风柔软无力,水面像要皱起微波又像微波将被抹去。
注释:¹慵:困倦,懒得动懒。²縠纹:縠,有皱纹的纱类丝织品。³溶溶泄泄:春水荡漾的样子。舒缓貌,弛缓之意也。也有文,把“泄泄”写为“曳曳(yè)”。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日脚”,云缝斜射到地面的日光。“紫烟”,映照日光的地表上升腾的水气。“酣酣”,其色调之深。这一句是写初春“乍晴”景色,抓住了主要特征:云彩、地气都显得特别活跃,云脚低垂,地气浮腾;日光也显得强烈了,“日脚”给人夺目的光亮;天气也暖和了,“酣酣”、“紫”的色调就给人以暖感。“妍暖”,和暖、轻暖。“轻裘”,薄袄。这时的温度也不是一下子升得很高,并不是带给人热的感觉,这种暖意首先是包裹在“轻裘”里的躯体感觉到了,它一阵阵地传了过来。这一句是写感觉。总之,这天气给人的是暖乎乎的感觉。

  “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天色”即天气。这天气叫人感到舒服,因而容易使人陶醉,加上暖乎乎的花香沁人心脾,更使人精神恍惚了。暖香与“冷香”对人的刺激确乎不同。“扶头”,本是指一种易使人醉的酒,也状醉态。“午梦扶头”就是午梦昏昏沉沉的样子。

  上阕是写乘舆道中的困乏,下阕写“小憩柳塘”。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这片”春慵“紧接”困“字”醉“字来,意脉很细。这里即景作比。”縠纹“,绉纱的细纹比喻水的波纹。这两句说:春慵就象春塘中那细小的波纹一样,叫人感到那么微妙,只觉得那丝丝的麻麻痒痒、阵阵的软软绵绵。这个”愁“字的味道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下面又进一步进行描写:”溶溶泄泄(yìyì),东风无力,欲皱还休。“”溶溶泄泄,水缓缓掠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墉水皱了;可你认真去看,又“风静縠纹平”(苏轼《临江仙》)了。这里写水波就是这种情形。这是比喻春慵的不可捉摸,又似曾可见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状态。这几句都是用比喻写春慵,把难以言状的困乏形容得如此具体、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真令人叹服。同时还要体会,这春水形象的本身又给人以美感。它那么温柔熨贴,它那么充溢、富于生命力,它那么细腻、明净,真叫人喜爱。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乐。春慵,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感觉,虽然在前人诗词里经常出现这字眼,但具体描写很少,苏轼(《水龙吟·杨花词》)借杨花写了女子的慵态,但没有这首词写得生动、细腻、充盈。此词用了许多贴切的词语天气给人的困乏感觉,又用了一系列比拟写感觉中的春慵,使人刻画如沐其中;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闻到了醉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柳塘小憩的恬美。

  沈际飞评道:“字字软温,着其气息即醉。”(《草堂诗余别集》引)确实不错。如此写生理现象,写感觉,应当说是文学描写的进步。

yǎnérmèi ·píngxiāngdàozhōngzhàqíngzhōngkùnshènxiǎoliǔtáng

fànchéng sòngdài 

píngxiāngdàozhōngzhàqíng zhōngkùnshèn xiǎoliǔtáng 

hānhānjiǎoyān yánnuǎnqīngqiú kùnréntiān zuìrénhuā mèngtóu 
chūnyōngqiàchūntángshuǐ piànwénchóu róngróngxièxiè dōngfēng zhòuhuánx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