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上芳樽惜别人,亭前斜日欲归轮。
伤心定是丹枫树,拂面空来紫陌尘。
岁月暗惊山色古,愁情长与草芽新。
何时此地回飞盖,寂寞栏干又一春。
亭上芳樽惜别人,亭前斜日欲归轮。
伤心定是丹枫树,拂面空来紫陌尘。
岁月暗惊山色古,愁情长与草芽新。
何时此地回飞盖,寂寞栏干又一春。
蔡襄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3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译文: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时候实现自己的抱负。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译文:只有征战沙场,才能建功立业,哪能空守着旧家园?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召募¹赴蓟(jì)²,军动不可留。
译文:今日正当招募将士,开赴蓟门。军队马上开拔出发,不可停留。
注释:¹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²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千金买马鞍(ān),百金装刀头。
译文:我花了千金买了马鞍,花了百金,装了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¹
译文:乡亲们为我送行,亲戚相拥,围在了道路四周。
注释:¹道周:即道边。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bān)¹居上列,酒酣(hān)²进庶(shù)³
译文:头花半白的长辈,位居上列,送行的筵席上,酣畅地饮着美酒,美食不断的送到桌上。
注释:¹斑白:头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²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³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少年别有赠¹,含笑看吴钩²
译文:少年我今日出征,与大家话别,说出了豪迈的赠言。一边说一边含笑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吴钩。
注释:¹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²吴钩进: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朝进东门营¹,暮上河阳桥²
译文: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注释:¹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²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落日照大旗¹,马鸣风萧萧。
译文: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注释:¹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平沙列万幕¹,部伍各见招。
译文: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注释:¹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译文: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悲笳(jiā)¹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译文: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注释:¹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huò)(piāo)(yáo)¹
译文: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注释:¹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古人重守边,今人¹重高勋(xūn)²
译文:古代的将军重视守卫边疆,如今的边将却只重高官厚禄。
注释:¹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²重高勋:即贪图功名。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gèn)¹长云。
译文:哪里料得到皇帝偏又好武,出征的军队绵亘不断,漫卷长空。
注释:¹亘:是绵亘不断。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¹孤军。
译文:当今全国既已统一,就没有出师必要,这样却还要孤军深入。
注释:¹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遂使¹(pí)²虎士,奋身勇³所闻
译文:使得战士们都是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注释:¹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²貔: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³勇,是勇往。⁴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拔剑击大荒¹,日收胡马群;
译文:在穷荒之地拔剑练习作战,每天征收成群的战马。
注释:¹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誓开玄冥(míng)¹北,持以奉吾君!
译文:将军发誓要开发极北的地方,对吾皇效忠心。
注释:¹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献凯日继踵,两蕃(fān)¹静无虞²
译文:捷报不断传来,其实是虚报邀赏,因为是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
注释:¹两蕃:是奚与契丹。²静无虞,本无寇警。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渔阳¹豪侠地,击鼓吹笙(shēng)(yú)
译文:渔阳郡尚武,多豪士侠客,此豪侠之地,成天鼓乐轰隆。
注释:¹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云帆转辽海¹,粳(jīng)稻来东吴²
译文: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
注释:¹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²来东吴,来自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yú)台躯。
译文:还有越罗与楚练,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主将¹位益崇,气骄凌上都²
译文:主将的地位更崇高,气焰更嚣张,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注释:¹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²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qú)
译文:边疆之人不敢议论,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¹
译文:我本来出身良家,懂得许多门道,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所以不敢跟从。
注释:¹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将骄益¹愁思²,身贵不足论。
译文: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
注释:¹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²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跃马¹二十年,恐辜(gū)明主恩。
译文: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
注释:¹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坐见¹幽州骑,长驱河洛昏²
译文: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
注释:¹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长驱,言其易。²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中夜间道归¹,故里但空村。
译文: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
注释:¹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恶名¹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译文: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注释:¹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后出塞五首》组诗叙写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自开元中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德宗时李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后出塞五首》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应募者形象。一无牵挂的汉子,乐意当兵吃粮。诗中提到相赠吴钩的“少年”,当属唐诗中常常写到的少年游侠一类人物。物以类聚,此诗主人公也应是这一类人物。组诗第一首系主人公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叙赴军途中情事,尚归美主将;第三首是诗人的议论;第四首则揭露蓟门主将的骄横;第五首则写逃离军旅的经过。此组诗的突出成就,便在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对此诗的赏析,便应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

  一度怀着功名万里雄心的军士后来逃归,其逃离的动机,诗中说得很清楚,是由于他在蓟门军中看到“主将”(当指安禄山)日益骄横、目中无君,而朝廷一味姑息养奸“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自己本为效忠国家而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不料却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因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诗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主人公赴边的目的就是追求“封侯”,“首章便作高兴语,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浦起龙)此人正是第三首所谓“重高勋”的“今人”、“奋身勇所闻”的“貔虎士”中的一员。“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也正属于这类人物的夸耀口吻。从第一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到第五首“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的表白,可见主人公求取功名封赏的思想是一贯的,并未发生何种转变。“古人重守边”六句,不能理解为诗中人思想的转变,而只能理解为诗人自己对时事的评议,或者说它们恰恰是诗人对笔下人物思想、行动的一种批判。说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还不够,应该说这是作者直接激扬文字,站出来表态。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在杜甫诗中原是并不罕见的。

  据《通典》称:“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竟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罗之战,云南渡沪之役,没入异域数十万人,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邪!”当时的边境战争,唐玄宗好战固然是一个原因;兵制的改变,也同样是个重要原因。府兵原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兵制,将帅不能拥兵自重,故唐朝前期没有武夫割据事件。而募兵之行,诚如李泌所说,应募兵士多是不事生产的亡命之徒,他们贪功重赏,形成军中好战心理。上自朝廷,下至士兵,互相影响,正是“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已一家,四夷但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对侵侮邻国的兴趣随战争的进行愈来愈浓厚,野心的将帅也就得到长成羽翼的机会。

  《后出塞五首》就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诗中主人公正是募兵制下一个应募兵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应募兵通常有的贪功恋战心理,又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为立功封爵而赴边,又为避叛逆的“恶名”而逃走。组诗在欢庆气氛中开头,凄凄凉凉地结尾,是一出个人命运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259-261页 .

hòuchūsàishǒu

 tángdài 

nánérshēngshìjiān zhuàngdāngfēnghóu 
zhànyǒugōng yānnéngshǒujiùqiū 
zhàomén jūndòngliú 
qiānjīnmǎiān bǎijīnzhuāngdāotóu 
sòngxíng qīnyōngdàozhōu 
bānbáishàngliè jiǔhānjìnshùxiū 
shàoniánbiéyǒuzèng hánxiàokàngōu 

zhāojìndōngményíng shàngyángqiáo 
luòzhào míngfēngxiāoxiāo 
píngshālièwàn jiànzhāo 
zhōngtiānxuánmíngyuè lìngyánliáo 
bēijiāshùshēngdòng zhuàngshìcǎnjiāo 
jièwènjiàngshuí kǒngshìhuòpiáoyáo 

rénzhòngshǒubiān jīnrénzhònggāoxūn 
zhīyīngxióngzhǔ chūshīgènchángyún 
liùjiā qiějūn 
suìshǐ使shì fènshēnyǒngsuǒwén 
jiànhuāng shōuqún 
shìkāixuánmíngběi chífèngjūn 

xiànkǎizhǒng liǎngfánjìng 
yángháoxiá chuīshēng 
yúnfānzhuǎnliáohǎi jīngdàoláidōng 
yuèluóchǔliàn zhàoyào耀tái 
zhǔjiàngwèichóng jiāolíngshàng 
biānréngǎn zhě 

běnliángjiā chūshīduōmén 
jiàngjiāochóu shēnguìlùn 
yuèèrshínián kǒngmíngzhǔēn 
zuòjiànyōuzhōu chángluòhūn 
zhōngjiāndàoguī dànkōngcūn 
èmíngxìngtuōmiǎn qiónglǎoérsūn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
愿子厉¹风规²,归来振³羽仪
译文:期待你更加严饬风范箴规,他日回朝廷重振纲纪威仪。
注释:毛永嘉:即毛喜(516—587),字伯武。为人方正不苟,直言敢谏,因得罪陈后主而放为永嘉内史。¹厉:磨炼,砥砺。²风规:节操、风范。³振:整肃。⁴羽仪:本指仪仗中以羽毛为装饰的旌旗之类,此指纲纪法度。
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jiē)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¹
译文:叹息我这老病之身,此一别恐将永诀。
注释:¹长离:长久离别,即永别。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
白马余来哭,黄泉我讵(jù)知。
译文:到时候你骑着白马来吊,我在黄泉下或难知晓。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lǒng)¹枝。
译文:徒劳你解下腰间的宝剑,空挂在我坟墓的枝头。
注释:¹陇头:即垄头,坟头。末二句用季札挂剑故事。

  这是作者别毛先归的留赠之作。

  全诗八句,分两层。前四句写生前,后四句写死后。第一层,一、二两句写对毛喜的勉励,希望他砥砺风骨,恪守规范,为乡梓树立典型,为士林作出表率;三、四两句写自己的慨叹,为自己老境颓唐,病魔困扰,今此一别。恐成永诀而感叹。粗粗一看,这前后两句似乎有些互不相关。实则后者正直承前者而来。其之所以要对毛喜讲一番发自肺腑的临别赠言,是由于自己老病侵寻,后会难期,这才语重心长,殷殷叮咛,表示对老友的厚望。

  第二层写死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设想,这种设想是从第一层意思中引申出来的。诗人说,如果我在生前不对你提出要求,那么我死之后,即使你敦重友谊,像后汉范式驾着素车白马赶来祭奠亡友张劭那样来凭吊我,可是我已葬身地下,怎还能知道些什么。即使你也像春秋时季札那样,没有忘怀徐国国余心爱其剑的事,仍然在路经徐国时将剑送去,可是徐余已经死了,只是徒劳无益地把剑空挂在墓前的树枝上罢了。

  全诗婉转蕴藉的情思,苍凉沉郁的格调,激越回荡的韵昧,读来令人伤怀。诗中用典浅近易解,如羽仪、白马、黄泉、挂剑等,或为世人所熟知,或为名作所习用,虽不注明出处,亦能联系上下文,从字面上获悉其用意所在。此种使事而不掉书袋、练句而不堆词藻的写法,确实值得称道。诗仅用字四十,一笔写下友谊的纯笃、身世的凄凉。其中“白马余来吊,黄泉我讵知”一联,系按流水格属对,意贯思邈,可见功力之深、构思之巧。

参考资料:
1、 王景霓 汤擎民 郑孟彤.汉魏六朝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233页
2、 原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刘学晔主编;吴峰,蔺瑞卿副主编.原阳县志 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04:第85页

biémáoyǒngjiā--líng

yuànzifēngguīguīláizhèn

jiējīnlǎobìngbiékōngzhǎng

báijūnláihuángquánzhī

láotuōbǎojiànkōngguàlǒngtóuzhī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回乐烽(fēng)¹前沙似雪,受降城²外月如霜(shuāng)。(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深秋白霜。
注释:¹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²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¹,一夜征人²³望乡。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注释:¹芦管:笛子。一作“芦笛”。²征人:戍边的将士。³尽:全。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720-721

shàngshòuxiángchéngwén

 tángdài 

huífēngqiánshāxuě shòuxiángchéngwàiyuèshuāng  (huífēngzuò huífēng )
zhīchùchuīguǎn zhēngrénjìnwàngxiāng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山色横侵¹(zhàn)²晕霞³,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tí)鸦。
译文: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
注释:¹横侵:纵横扩展。²蘸:原意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为以液体沾染他物。³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⁴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⁵寒花:寒冷天气开的花,但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菊花。⁶尚:尚有。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¹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²
译文: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袤的沙原。
注释:¹南望:是词句的省略语,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²平沙:广阔的沙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

  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

  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苏轼喟叹着说:“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梦惊之后贪婪地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不禁一阵空虚寂寞。此情此景,触目伤神,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层层递进,首尾相映。在时间安排上,起自傍晚,终至夜深,表示其思乡之念,悠悠绵长。故其情感自然质朴,又委婉曲折,含蕴丰富,可谓一唱三叹,真堪与杜甫名句“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的韵味相媲美。此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的情感抒发,也是与苏轼的淡漠名利的观念相一致。这与苏轼《南行集》诗中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初发嘉州》),及“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徬徨”。“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牛口见月》)的诗句情绪遥相呼应。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28-30

huànshā ·shānhéngqīnzhànyùnxiá

shì sòngdài 

shānhéngqīnzhànyùnxiá xiāngchuānfēngjìnghánhuā yuǎnlínsànshàng 
mèngdàoyuánduōshǎo jiǔxǐngnánwàngtiān yuèmíngqiānzhàopíngshā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冻云¹(xiāo)²遍岭,素雪³凝华
译文:夜晚严冬的阴云将山岭遮盖,清晨到处都是洁白的雪花。
注释:¹冻云:冬季天气寒冷,连云彩也好象冻结在一起。冻,一作“秋”。²宵:夜晚。³素雪:白雪。⁴晓:清晨,一作“晚”。⁵华:同“花”。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入牖(yǒu)¹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译文:雪片飘进窗户后变成细碎的粉末,迎风飘舞,忽东忽西。
注释:¹牖:窗户。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不妆¹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译文:没人梳妆却飘洒下香粉,没有树林却偏偏飘来鲜花。
注释:¹不妆:无人梳妆。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萦空¹惭夕照,破彩²³晨霞(xiá)
译文:雪花亮光照彻天空,使黯淡的夕阳残照感到羞惭,五彩缤纷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注释:¹萦空:指雪光照亮天空。萦,环绕。²破彩:使彩云破灭。³谢:雕落,衰败。⁴晨霞:朝霞。

  寒冷的天气里山林上空的云都好像被冻住了,洁白的冰雪凝聚了江山。 看似美丽的风景却是一碰即碎的画卷,好像被风吹斜了一半。天空到处飘散着雪花仿佛不需要化妆的大地也画上了浓妆,满山遍野的树都在尽情的用花瓣展现自己的美丽。望着天空上快落下的太阳自己有一丝愧疚,没有早上美丽的晨霞,也不会有黄昏邂逅的七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