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
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
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
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
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wénliùguānwèiguī

 tángdài 

rénnánjùn suǒzuòbēiqián 
běnmàiwénwéihuó fānlìngshìdàoxuán 
jīngfēishēnmàncǎo cuòlěngshūyān 
lǎoxiūlài guīláishěngzuìmián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乘运应须宅(zhái)八荒¹,男儿安在恋池隍(huáng)²
译文:男儿应该志存高远及时抓住时机,以四海为家,建功立业,怎能眷恋于故乡?
注释:汉祖庙:汉祖即汉高祖刘邦。此诗为作者游历刘邦故乡所作。¹宅八荒:以八荒为宅院,即四海为家,以天下为故乡。八荒:即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天下。²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这里指家乡,故乡。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君王自起新丰¹后,项羽²何曾在故乡。
译文:汉高祖自新丰起兵后直到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又何曾在家乡待过?
注释:¹新丰:沛丰邑,刘邦的发迹之处。²项羽:名籍,字羽,秦末反秦领袖,称“西楚霸王”。夺取关中后,因局限于“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而返回发迹地,故而丧失一大战略要地。后兵败,自刎于乌江。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早年间游历汉高祖故乡时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这一时期,李商隐初涉仕途,政治热情极高,尽管屡因朋党争斗而遭排斥打击,但并没有灰心丧气,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人在这里用了很鲜明的色调来赞誉汉高祖,并以项羽作陪衬突出了高祖建汉的恢弘气势。刘邦和项羽虽然都同为反秦义军的领袖人物,可最后的胜利还是不可避免地归了刘邦,这是一种王者之风的胜利,项羽大败垓下是历史的必然。全诗对汉高祖的崇羡之情溢于言表,并立志要效仿汉高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¹暗斑吟发²。倚担评花,认旗沽(gū)³,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bū)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译文:相逢让我如从梦中清醒,吴地的风尘暗淡了我的头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的娱乐依然历历在目。吹香弄碧的西湖,不仅有长堤外的柳树风情,还有那胜过梅花的月色。箫鼓动地,断桥上的游客人头簇动,画楫船舫,鳞次栉比。
注释: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上下片各六仄韵。兵后:指元兵攻破南宋都城杭州以后。归杭:指回到杭州。¹吴尘:吴地的风尘。²吟发:指词人的头发。³认旗沽酒:化用白居易《杭州春望》“青旗沽酒趁梨花”诗意。沽,买。⁴坡柳风情:用苏轼的典故。苏轼曾两度在杭州做官,在西湖中修建了一条长堤,把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两部分,并在长堤上种花植柳,建置桥亭,后来堤桥成市,歌舞鼎沸,成为西湖繁华热闹的场所。⁵逋梅月色:用林逋的典故。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¹,更招白鹭,一醉修江²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译文:回忆当时何止只有俊侣,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眼前国破家亡,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上次修水一醉,如今又要离别,请你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好的湖山景色,忍不住让人感叹啊!
注释:¹苍烟:苍茫的云雾。²修江:即修水,在今江西省境内。

  此词开篇写“相逢”,相逢应该有很多话可说,很多事可忆,然而是“唤醒京华梦”。在战后的京华梦,当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京华梦醒,“吴尘暗斑吟发”。这两句,饱含词人的沧桑之慨。以下作具体抒写。“倚担”三句,写了三件令人难以忘怀的趣事:一是“倚担评花”。宋代的风俗是人皆不戴花,而挑担卖花者亦众。当时倚靠花担,品评着各色鲜花,一种风流趣事。二是“认旗沽酒”。游兴既高,自当有美酒助兴,觅酒家畅饮,十分风流洒脱。三是“行歌奇迹”。一边游赏,一边吟诗,江山处处留足迹,也是风流闲雅。“吟吟”表明一切游乐情事都吟吟如昨。接着由杭州景色转写西湖胜景。“吹香弄碧”句先总写。作者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与香味,便已画出一幅花团成阵,绿树成行的绚丽春景图,吹、弄二字表意准确而形象,和煦的春风吹来阵阵香气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坡柳”典出自苏东坡。苏轼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长官,写出了古今传诵的吟咏西湖的名作,并曾于西湖筑堤名为“苏堤”。“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九亭”说的就是苏堤景色。“坡柳”依依,写苏堤风光旖旎,承上“弄碧”。林逋长住于西湖孤山,酷嗜梅花,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咏梅名篇。“逋梅”之典盖由其传出。词人在“吹香弄碧”的景物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使如画的西湖风光更富于浓郁的诗意,在柳树、梅花和月色中,都融进了诗人的精神与风度。“画鼓”二句由岸上转写水面。春游时人头簇动,画楫船坊,栉次鳞比,箫鼓动地。“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艺术概括。

  上片写杭州和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二字点明故事为回忆,表明一种时态。此后虽然江南之地,依旧景物宜人,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两句以一“甚”字领起怅怨之情油然而生。“却载”二字由“当时”写到眼前:在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以“却”字表明生活境遇的转折,“更”字则是推进一层。欣逢故人,举怀畅饮,追怀往事,然而转眼之间又要在长江边上分手了,留恋之情引发悲伤之感。以“又别”二字点题,并慨叹这次相聚何其短暂。“今回”三句,推想别后之事。词人推想“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的西湖胜景,在战后应还会依旧。在此一别,词人希望友人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摧雪”。“如此”二句看似平淡,却含有无限悲凉,蕴含着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这是一首内涵十分丰富的送别词,决非一般离情所能概括得了的。词人把依依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兴亡之叹熔铸于一炉,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10-2212

tiān··sòngtóngwèngtiānbīnghòuguīháng--zhān

xiāngfénghuànxǐngjīnghuámèngchénànbānyíndānpínghuārènjiǔxíngchuīxiāngnòngyǒuliǔfēngqíngméiyuèhuàhóngchuánmǎnchūnshuǐduànqiáo

dāngshíxiànjùnshénhuātiānyuèrénbèiyúnquèzàicāngyāngèngzhāobáizuìxiūjiāngyòubiéjīnhuízàizhéliǔ穿chuānshǎngméicuīxuěshānrěnjiàoréngèngshuō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yè)(yì)¹²露,岂不夙(sù)夜,谓³(háng)多露。
译文: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逃去?只怕露浓难行路。
注释:¹厌浥:潮湿。²行:道路。³谓:可能是畏之假借,意指害怕行道多露,与下文的“谁谓”的“谓”意不同;一说奈何。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雀无角(jiǎo)¹?何以穿我屋?谁谓女²无家³?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译文:谁说麻雀没有嘴?怎么啄穿我房屋?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抓我进官府?纵然抓我进官府,逼婚理由不充足!
注释:¹角:鸟喙。²女:同汝,你。³无家:没有成家、没有妻室。⁴速:招,致。⁵狱:案件、官司。⁶室家不足:要求成婚的理由不充足。家: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一说婆家。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yōng)¹?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sòng)²?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译文:谁说老鼠没牙齿?怎么打通我墙壁?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害我吃官司?即使让我吃官司,我也坚决不嫁你!
注释:¹墉:墙。²讼:诉讼。

  这首诗的主旨,从古至今,聚讼纷纭。《毛诗序》联系《甘棠》而理解为召伯之时,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而《韩诗外传》、《列女传·贞顺篇》却认为是申女许嫁之后,夫礼不备,虽讼不行的诗作,清龚橙《诗本谊》、吴闿生《诗义会通》等承袭此说。明朱谋玮《诗故》又以为是寡妇执节不贰之词,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以为是贫士却婚以远嫌之作。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是一个女子嫌弃夫家贫穷,不肯回家,被丈夫讼于官府而作;余冠英《诗经选》认为是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的家长对企图以打官司逼娶其女的强横男子的答复;陈子展《诗经直解》认为是一个女子拒绝与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重婚的诗歌。笔者认为余说近是,但诗中的主人公应是那位女子。

  首章首句“厌浥行露”起调气韵悲慨,使全诗笼覃在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中,暗示这位女性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抗争的过程也将相当曲折漫长,次二句“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文笔稍曲,诗意转深,婉转道出这位女子的坚定意志。次章用比兴方法说明,即使强暴者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用诉讼来胁迫自己,她也决不屈服。“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四句是正话反说,表示:雀虽有嘴而无穿我屋之理,你已有妻则无致我陷狱之理。委婉巧妙;而“虽速我狱,室家不足”两句则是正面表态,斩钉截铁,气概凛然。第三章谓:鼠虽有牙而无穿我墙之理,你已有妻则无使我遭诉讼之理,但你若欲陷我于诉讼,我也不会屈从你。句式复沓以重言之,使得感染力和说服力进一步加强。全诗风骨遒劲,格调高昂,从中读者不难体会到女性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爱情尊严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4-35页

háng

míng xiānqín 

háng  wèihángduō 
shuíwèiquèjiǎo chuān穿 shuíwèijiā  suī shìjiā 
shuíwèishǔ chuān穿yōng shuíwèijiā sòng suīsòng cóng 
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
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
译文: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文:它看上去瘦骨嶙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16-1017页

shīèrshísānshǒu ·

 tángdài 

fēifán fángxīngshìběnxīng 
xiàngqiánqiāoshòu yóudàitóngshēng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¹,一儿登瓮(wèng)²,足跌没水中。众皆³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¹庭:庭院。²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³皆:全,都。⁴弃去:逃走。⁵光:指司马光。⁶破:打开,打破。⁷迸:涌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