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卧嵩高云,云窗正寒夕。披裘忽生梦,似到空王宅。
昔卧嵩高云,云窗正寒夕。披裘忽生梦,似到空王宅。
峨天一峰立,栏楯横半壁。级倚绿巅差,关临赤霄辟。
峨天一峰立,栏楯横半壁。级倚绿巅差,关临赤霄辟。
扪虚陟孤峭,不翅千馀尺。叠掌望罘罳,分明袒肩释。
扪虚陟孤峭,不翅千馀尺。叠掌望罘罳,分明袒肩释。
凌香稽首罢,嘹哓□□□。高户乘北风,声号大波白。
凌香稽首罢,嘹哓□□□。高户乘北风,声号大波白。
光中目难送,定验方可觌。树细鸿蒙烟,岛疏零落碧。
光中目难送,定验方可觌。树细鸿蒙烟,岛疏零落碧。
须臾群籁入,空水相喷激。积浪亚寒堆,呀如斗危石。
须臾群籁入,空水相喷激。积浪亚寒堆,呀如斗危石。
跳音簇鞞鼓,溅沫交矛戟。鸟疾帆亦奔,纷纷助劲敌。
跳音簇鞞鼓,溅沫交矛戟。鸟疾帆亦奔,纷纷助劲敌。
思非水灵怒,即是饥龙擘。怯慑不敢前,荷襟汗沾霢.
思非水灵怒,即是饥龙擘。怯慑不敢前,荷襟汗沾霢.
回经定僧处,泉木光相射。岩磴云族栖,柖柯露华适。
回经定僧处,泉木光相射。岩磴云族栖,柖柯露华适。
逍遥得真趋,逦迤寻常迹。山腹贮孤亭,岚根四垂帟。
逍遥得真趋,逦迤寻常迹。山腹贮孤亭,岚根四垂帟。
谁题雪月句,乃是曹刘格。阆阙一枝琼,边楼数声笛。
谁题雪月句,乃是曹刘格。阆阙一枝琼,边楼数声笛。
吟高矍然起,若自苍旻掷。短烛堕馀花,圆蟾挂斜魄。
吟高矍然起,若自苍旻掷。短烛堕馀花,圆蟾挂斜魄。
自从神锡境,无处不登陟。忽上南徐山,心期豁而获。
自从神锡境,无处不登陟。忽上南徐山,心期豁而获。
岂伊烦恼骨,合到清凉域。暗得胡蝶身,幽期尽相识。
岂伊烦恼骨,合到清凉域。暗得胡蝶身,幽期尽相识。
奈何有名氏,未列金闺籍。翻惭丱顶童,得奉真如策。
奈何有名氏,未列金闺籍。翻惭丱顶童,得奉真如策。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mèngyóugānzàijīngkǒuběishānshàng--guīméng

sōnggāoyúnyúnchuāngzhènghánqiúshēngmèngshìdàokōngwángzhái

étiānfēnglándùnhéngbàn绿diānchàguānlínchìxiāo

ménzhìqiàochìqiānchǐdiézhǎngwàngfēnmíngtǎnjiānshì

língxiāngshǒuliáoxiāogāochéngběifēngshēnghàobái

guāngzhōngnánsòngdìngyànfāngshù鸿hóngméngyāndǎoshūlíngluò

qúnlàikōngshuǐxiāngpēnlànghánduīyadòuwēishí

tiàoyīnbǐngjiànjiāomáoniǎofānbēnfēnfēnzhùjìn

fēishuǐlíngshìlóngbāiqièshègǎnqiánjīnhànzhānmài..

huíjīngdìngsēngchùquánguāngxiāngshèyándèngyúnsháohuáshì

xiāoyáozhēnxúnchángshānzhùtínglángēnchuí

shuíxuěyuènǎishìcáoliúlángquēzhīqióngbiānlóushùshēng

yíngāojuéránruòcāngmínzhìduǎnzhúduòhuāyuánchánguàxié

cóngshénjìngchùdēngzhìshàngnánshānxīnhuōérhuò

fánnǎodàoqīngliángàndiéshēnyōujǐnxiāngshí

nàiyǒumíngshìwèilièjīnguīfāncánguàndǐngtóngfèngzhēn

yúntāochùfēngwàngháoguǎnyānnuòliáomèngzhōngyóuliúzhīwènchán

陆龟蒙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5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爱当垆¹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²,扫空眼底蓁筝。
译文:喜爱那对着酒垆的少年,将悠悠情思寄托于高雅的曲调之中。琵琶奏出春日百鸟鸣唱相和之音,白日里轩轩嚷嚷,夜里便沉寂下来,只有年老的凤凰独自哀鸣。都来到四根琴弦上,在旧谱和新声里,包容的意味无尽无穷。写出天然的音律,连眼底的蓁筝之音也望尘莫及。
注释:¹当垆:对着酒垆。²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落红¹。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²乍雨初晴。
译文:花瓣飘落,天气微暖,认真地听乐师演奏。想到了昭君出塞时的风冷苍凉,浔阳江头商人妇在月色夏的孤寂,好像醉了,却很清醒。偏爱安静的轩窗,一曲终了,明白了曲中的幽深情绪。今日相遇却不知将来在何处相见,下了一会的雨也停了,天气也晴了。
注释:¹落红:落花。²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即使在“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愈发凄楚。

  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听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真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唯其如此,他盛赞之为“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秦筝”之声可以比拟。而且认为不论“百喙春和”地烦人还是“群喧夜寂”地沙漠一片,有此琵琶曲“老凤孤鸣”就足够了。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的“寄”字,“似醉还醒”的“想”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坞¹里桃花庵(ān)²,桃花庵里桃花仙。
译文: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注释:¹桃花坞:坞为四面高,中间低的地方,今江苏省苏州市有地名“桃花坞”。²庵:屋舍也。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译文: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译文: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觉。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译文:日复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¹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译文: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
注释:¹鞠躬:恭敬谨慎的样子,表示屈从,屈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译文: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所在,而无财的人追寻的是酒盏和花枝。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译文: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译文:如果将清贫的生活与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人笑我忒疯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世人笑我忒(tuī)¹疯颠,我咲(xiào)世人看不穿。
译文: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
注释:¹忒:太。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记得五陵豪杰墓¹,无酒无花²锄作田。
译文: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注释:¹五陵豪杰墓: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附近,后人也用“五陵”指富贵人家聚居长安的地方。²无酒无花:指没有人前来祭祀,摆花祭酒是祭祀的礼俗。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译文:弘治乙丑年三月桃花庵的主人唐寅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版本一)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版本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下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酒醒只来花下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骚,我笑他人看不穿。
别人笑我忒风骚,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版本二)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版本二)

  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唐寅诗画得力处正在于此,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诗歌前四句是叙事,说自己是隐居于苏州桃花坞地区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卖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写照,这四句通过顶真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隐喻隐士,鲜明地刻画了一位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诗人与花为邻、以酒为友的生活,无论酒醒酒醉,始终不离开桃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时光流转、花开花落而初衷不改,这种对花与酒的执著正是对生命极度珍视的表现。

  下面四句直接点出自己的生活愿望:不愿低三下四追随富贵之门、宁愿老死花间,尽管富者有车尘马足的乐趣,贫者自可与酒盏和花枝结缘。通过对比,写出了贫者与富者两种不同的人生乐趣。

  接下去四句是议论,通过比较富贵和贫穷优缺点,深刻地揭示贫与富的辩证关系:表面上看富贵和贫穷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实际上富者车马劳顿,不如贫者悠闲自得,如果以车马劳顿的富贵来换取贫者的闲适自在,作者认为是不可取的,这种蔑视功名富贵的价值观在人人追求富贵的年代无异于石破天惊,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生的睿智选择,与富贵相连的必然是劳顿,钱可以买来享受却买不来闲适、诗意的人生,尽管贫穷却不失人生的乐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写照。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试举几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幽人自得寻芳兴,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桃花坞》)

  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题画廿四首其十五》)

  不难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慨情怀,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刘伶、嵇康,唐有“饮中八仙”,宋有东坡“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参考资料:
1、 姚国军主编. 中国经典诗词品鉴[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01.第189-191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01.第126-128页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¹,道是杏花不是。白白²与红红³,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líng)微醉。
译文:说它是梨花又不是梨花。说它是杏花它也不是杏花。花瓣白白又红红,难道是春风特有的情味?曾记得,曾记得,武陵渔人被陶醉。
注释:¹道是梨花不是:说它是梨花它又不是梨花,梨花是白色的,所以看到白色的桃花这样说。道,说。²白白:这里指白色的桃花。³红红:这里指红色的桃花。⁴东风:春风。⁵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县境。陶渊明《桃花源记》曾写到武陵渔者发现世外桃源的事,这里“武陵”也有世外桃源的意思。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也暗指它风韵别具一格,既有梨花之白,又有杏花之红,白中带红,如佳人冰雪肌肤微露红晕,有娇羞之态。 “白白”、“红红”两组叠字,简练、传神,使人如亲眼目睹红粉交错、繁花满枝的娇妍景致。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著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实在少此一笔不得。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结笔仍是空际著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记。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红白桃花,就是同树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诗:“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城倾国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

  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它纯然从空际著笔,空灵荡漾,不即不离,写出红白桃花之高标逸韵,境界愈推愈高远,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就艺术而言,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219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48页

mènglìng ·dàoshìhuāshì

yánruǐ sòngdài 

dàoshìhuāshì dàoshìxìnghuāshì 
báibáihónghóng biéshìdōngfēngqíngwèi 
céng céng rénzàilíngwēizuì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qú)¹
译文:趁着月色我吹着萧在石湖上游玩 ,荷花冷艳的香气在湖面上四处荡漾。
注释:¹芙蕖:荷花。
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贪寻旧日鸥边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译文:由于留恋拜访往日的好友,天色渐晚我只能留宿于此了,湖面上浓浓的晨露打湿了我船头的一些书籍。
注释:¹鸥边:指隐居。

qiūqīngfàn--yǎn

nòngyuèchuīxiāoguòshílěngxiāngyáodàng

tānxúnjiùōubiān宿湿shīchuántóushùzhóushū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¹
译文:世人皆爱种植桃李,都是在权贵世家的庭院里。
注释:¹金张门:指权贵世家。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pān)折争捷径,及此¹春风暄。
译文: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
注释:¹及此:这样。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译文: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译文: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译文:在桂花树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

桂花概括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文字记载,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出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吕氏春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称之为“物为美者,招摇之桂”。

  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桂花桂花

  唐张九龄赞美桂花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感遇》)李白在《咏桂》诗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诗人王绩的《春桂问答》也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刚劲凛然的美质,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颇具特色,“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木犀》)。龙涎取自抹香鲸,是极为名贵的香料,可是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

桂花树与月亮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多少岁月过去了,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芳香浓郁。每逢中秋这天,吴刚才被获准休息,所以,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毛泽东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便源于这一典故。

  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如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皮日休则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桂花的由来,他说:“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他觉得,偌大一个月宫,只有一株桂树,未免太冷清了,于是大胆建议:“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东城桂》)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关于桂花树的名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与明月、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

桂花寓意

  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却香冠群芳,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

桂花是荣誉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唐温庭筠在欣闻朋友及第高中时发出感慨:“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钟先辈》)元代文人郑德辉在《王粲登楼》中则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由于“蟾宫折桂”寓意着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栽种桂花。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许多古桂树。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汉桂”,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手种植,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开花时金黄一片,香飘数里;还有桂林市东郊唐家里村的“唐桂”,也是千年古桂树了。 在古希腊神话中,“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桂”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从1815年开始,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早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来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在我国广西、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如今,“月中仙品”的桂花已成为供市民观赏的著名花卉,尤其在西安的街道、广场中引进和栽植了许多桂花名品,为古城又添美景,真可谓是“广寒月中桂,香飘入万家”。

yǒngguì

bái tángdài 

shìrénzhòngtáo jiēzàijīnzhāngmén 
pānzhézhēngjiéjìng chūnfēngxuān 
zhāotiānshuāngxià róngyào耀nánjiǔcún 
ānzhīnánshānguì 绿chuífānggēn 
qīngyīntuō shùjūny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