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都在浙河湾,尘土消沉景象闲。百里油盆镜湖水,
越州都在浙河湾,尘土消沉景象闲。百里油盆镜湖水,
千峰钿朵会稽山。军城楼阁随高下,禹庙烟霞自往还。
千峰钿朵会稽山。军城楼阁随高下,禹庙烟霞自往还。
想得玉郎乘画舸,几回明月坠云间。
想得玉郎乘画舸,几回明月坠云间。

sòngwángshílángyóushànzhōng--yuánzhěn

yuèzhōudōuzàizhèwānchénxiāochénjǐngxiàngxiánbǎiyóupénjìngshuǐ

qiānfēngdiànduǒhuìshānjūnchénglóusuígāoxiàmiàoyānxiáwǎnghái

xiǎnglángchénghuàhuímíngyuèzhuìyúnjiān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州词。
昔读韦公¹集,固多滁(chú)州词。
译文:从前阅读韦应物先生的集子,有许多在滁州写的诗句。
注释:¹韦公:指中唐诗人韦应物(737-789),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三卫郎,吏部员外郎,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官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十卷。以田园山水诗著称。
烂熳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烂熳¹写风土²,下上穷幽奇³
译文:他以焕发的文采描绘当地风土,上下求索,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注释:¹烂熳:焕发,此指文采焕发。²风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³穷幽奇:谓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君今熳此郡,名与前人驰。
译文:你如今来主管这个州郡,诗名正好跟韦先生并驾齐驱。
君才比江海,浩浩观无涯。
君才比¹江海,浩浩观无涯。
译文:你的才情像江海一样浩渺,广阔得望不到边极。
注释:¹比:犹言“如”、“似”。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译文:落笔宛如高高扬起的船帆,十幅帆又被顺风吹得满满涨起。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译文:一开船就走一千里,只不过是顷刻须臾。
寻常行舟舻,傍岸撑牵疲。
寻常¹行舟舻(lú)²,傍岸撑牵疲。
译文:哪儿像普通人行舟,傍着河岸撑篙、牵缆费尽力气。
注释:¹寻常:指寻常人,一般人。²行舟舻:即行舟。舻,船。
有才苟如此,但恨不勇为。
有才苟如此,但恨¹不勇为²
译文:你的才情是那样高华绝世,只遗憾写作还不十分努力。
注释:¹恨:遗憾。²不勇为:谓欧公写作尚不够多。
仲尼著春秋,贬骨常苦笞。
仲尼¹著春秋²,贬骨常苦笞(chī)
译文:仲尼写成《春秋》一书,一字寓褒贬,宛若鞭打痛到骨髓里。
注释:¹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²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译文:后世每个朝代都有史书,善和恶毫无遗漏。
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君能切(qiè)体类¹,镜照嫫(mó)²与施³
译文:一一载入典籍你能洞察事物,分辨体式类别,就像明镜照出丑妇和美女。
注释:¹切体类:深入事物的体式、类别。²嫫:嫫母,古代传说中的丑女,黄帝时人。³施: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后常用作绝色美女的代称。
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直辞¹鬼胆惧,微文²奸魄³悲。
译文:刚直的言辞让鬼魅吓破了胆,深寓褒贬的诗句使奸人悲伤战栗。
注释:¹直辞:刚直的言辞。²微文:意含褒贬的文字。³奸魄:指奸佞之人。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译文:不去描写儿女的相思恋情,不去创作风花雪月的诗句。
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
唯存先王法¹,好丑无使疑。
译文:只须保存上古的礼法、准则,好坏是非不容混同一体。
注释:¹先王法:犹言上古的礼法、法则。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译文:哪儿会求取一时的声誉,应该期望千载以下的知己。
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此外有甘脆¹,可以奉亲慈²
译文:当地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奉养老母和亲戚。
注释:¹甘脆:美味的食物。²亲慈:指母亲。
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山蔬采笋蕨(jué)¹,野膳(shàn)²猎麏(jūn)³(mí)
译文:山中采摘来竹笋、蕨菜,想吃野味就把麋鹿猎取。
注释:¹蕨:菜名,嫩叶可食。又名拳菜、紫蕨。²野膳:犹言“野味”。膳,所食之物。³麏:兽名,指獐子。⁴麋:兽名,麋鹿,鹿类。
鲈脍古来美,枭炙今且推。
鲈脍(kuài)¹古来美,枭(xiāo)(zhì)²今且推³
译文:切细的鲈鱼自古就认为非常鲜美,如今且把烧熟的山禽肉当成美味。
注释:¹脍:细切为脍。²枭炙:泛指野禽肉。枭,猛禽,昼潜夜出,俗称猫头鹰。通“鸮”。炙,烧烤的肉。³推:推赏。
夏果亦琐细,一一旧颇窥。
夏果亦琐细¹,一一旧颇窥。
译文:夏天的果实又是那样繁多,每一种以前就很诱人食欲。
注释:¹细:谓种类繁多。
圆尖剥水实,青红摘林枝。
圆尖剥水实¹,青红²摘林枝。
译文:水中的菱藕之类有尖有圆,枝头果子有青有红在那树林里。
注释:¹水实:指菱藕之类。²青红:指桃、杏、梨等水果。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译文:这些东西足以提供宴饮的欢乐,使你能够安心居住在此地。
慎勿思北来,我言非狂痴。
慎勿¹思北来²,我言非狂痴。
译文:切莫一心想北归返回京都,我这番话并不是狂言痴语。
注释:¹慎勿:切勿。²北来:指返回京都。
洗虑当以净,洗垢当以脂。
洗虑当以净¹,洗垢(gòu)²当以脂³
译文:洗去尘俗的烦恼要用佛家的净水,膏脂才能够洗尽污秽油腻。
注释:¹净:指佛教所用净水,能洗去尘俗之虑。²垢:污秽。³脂:油脂。
此语同饮食,远寄入君脾。
此语同饮食¹,远寄入君脾。
译文:我说的话就如饮食一样重要,远远地寄上望你深深记在胸臆。
注释:¹饮食:意谓和饮食一样重要、不可缺少。

  这首诗先把欧公与唐代诗人韦应物相提并论。且盛赞欧公:“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然后就此生发,勉励欧公尽其才力写作诗文,以达到惩时救世的目的,从而光照千古。诗人还着重劝勉欧公安于滁州生活“慎勿思北来”,言外之意也就是望其坚持刚正的政治立场,而不要有丝毫妥协,用意十分深切。

  诗开篇借读韦应物诗集谈及对滁州的印象,实则借韦赞欧。接着“君才比江海”以下六句赞美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贡献。然而这样有才能的人士,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就像傍岸撑船一样,滁州毕竟地小,先生的才能是不能得到很好施展的。一个“恨”字包蕴了诗人对政坛变迁、朋友遭贬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是诗人对自身遭际的不平之鸣。

  接着诗人以孔子著《春秋》为例:“虽然孔子曾经遭受‘贬骨’、‘苦笞’之厄运,但历史是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坚持‘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的气节。”这实际上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勉励,商定二人要继续以文学作为斗争的武器,用诗歌的美刺传统,来干预现实,改造社会“人事极谀谄”的不良士风。由此可以见出梅尧臣的文学主张,他提倡不著空文,不谈风月,实际是儒家秉笔直言的直史精神,包含着诗人身在山林心在朝野的济世情怀。

  最后诗人郑重嘱咐朋友“慎勿思北来”,实际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一种回避。当前政治形势变化莫测,两人虽然不忘他们的政治理想,但如今还是暂避为好。满腔政治热情却迫于形势不得释放,兼济天下之志只得暂以明哲保身代之,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朋党论》所说:“君子以同道为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义,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其济。”这首诗正可证明此理。全诗侃侃而谈,毫无顾忌与保留,于义理则为高论,从艺术方面推求则嫌其拙直,略欠情韵。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4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72-73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
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
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chán)¹
注释:¹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
故向愁人满。招呼诗酒颠狂伴。
故向愁人满。招呼诗酒颠狂伴。
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
羽觞(shāng)到手判无算。浩歌箕(jī)(jù)¹巾聊岸²
注释:¹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随意而坐的姿态。²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
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¹
注释:¹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号玉川子。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表现了一种看透世事旷达不羁的精神。

  词作开首二句:“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词人这一年四十九岁,故曰“百年强半”,被排挤出朝廷,羁留南方达十三年之久,故曰“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临轩赏月,把酒观菊,本当是很惬意、快活时节,但却被抛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况,奸贼当道,金瓯残缺,匹夫之责,时常萦绕心怀。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多少的感慨与忧愤。“高秋”,谓秋高气爽之时,谢眺《奉和随王殿下》诗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句。“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幽怀”,指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指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这句本意是因“幽怀”而无心赏观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似句意不顺,这实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表现手法,后二句亦是如此写法。词人愁绪满怀,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与上句的“无理”,更深一个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辛弃疾的“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等。这都是一种看似无理,实则含有更深的理在的埋怨。

  下片词人转而抒写自己借酒茶解愁的情形。“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 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这里的“伴”,当指那些不畏权奸,主张抗金,遭到迫害,有志而不得伸的志同道和之友,当然也包括词题中的张伯麟。这几句词人用白描手法极写饮酒之狂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仍只好借酒来忘却心中的忧愤与不平。“羽觞”,指酒器,其状如雀鸟,左右形如两翼。他们喝了无数杯的酒,不仅放声高歌,还一扫文雅之态,箕踞而坐,并把头巾推向后脑露出前额。这是他们“颠狂”的具体写照。“箕踞”,形容两足前伸,以手据膝,如箕状,古时为傲慢不敬之容。这种放浪形骸的颠狂之态,实是内心忧愁极深的外在表现。末二句“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盌。”酒醒思茶,亦如饮酒一般,以浇胸中之块垒。“卢仝盌”,“盌”,同碗、椀,典出唐代诗人卢仝,卢仝号玉川子,善诗,亦喜饮茶。曾赋诗盛赞茶之妙用:“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走笔谢孟议寄新茶》)。这里用此典,词意是承前一贯而下,亦即卢仝诗中的“破孤闷”、散尽“生平不平事。”

  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或曲折传达,或正面抒写,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除的爱国诗人形象。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译文:高峻寒冷的钟山石首,与炎热至极的南方之路,地理位置差异,冷热悬殊,对比强烈。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译文:地位显赫的权贵,气焰直侵云汉;他们的余光气势逼人,熏灼寒门。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译文:超群出众的贤才是连续几代积累的结果,是需要牢固的根基的。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译文:姜太公一介平民,由于时世的机缘而大有作为。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译文:管仲本为一囚徒,却能帮助齐桓公建立伟大的覇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译文:人怎能永久活着呢?我年纪老了。感叹人生无常,只恐年岁迟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译文:有幸托此不肖之躯,应当像猛虎一样奋勇前驱。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译文:怎能困苦终生,与世俗同流合污呢。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译文:由于不拘小节,庸夫讥笑我的器度胸襟。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译文:吕望尚且无需敬慕,何况伯夷与叔齐呢。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译文:远送新交的朋友走后,赶回家中已是年终了。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译文:进门急着看心爱的儿子,却见妻妾对着别人哭泣。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译文:听说再一见不到儿子了,顿觉天昏地暗失去了光明。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译文:(家里人对我说:)孤零零的坟墓在西北方,儿子在病中经常想念您为什么迟迟不回来。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译文:提起长衣的下摆,疾走到坟墓旁,只见坟上长满了蓬蒿与野豌豆。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译文:儿子的白骨早己埋在地下,儿子的肌体早就化为尘土隨风飞扬。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译文:儿子还小时我离开了家,不认识父亲,现在来坟前悼念,难道孩子阴魂能知道我是谁吗?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译文:孤魂在无尽的黑暗里游荡,飘飘摇摇哪里有他的依靠?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译文:人生在世希望有子继承,他却先死了让我哀悼追丧。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译文:倒下去爬起来止不住我内心的伤痛,不觉得泪水已沾湿了衣裳。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译文:人生在世有天命,可怜他年纪幼小死的过早。

  这是孔融流传下来的《杂诗二首》,其一写远大的政治抱负,情辞慷慨;其二写丧子之悲痛,情致哀婉悲切,都有抒情色彩,极冨感染力。我们先来解释第一首。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二句:岩岩,高峻的样子。《诗经·鲁颂·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钟山,北海中的山,极寒冷的地方。赫赫,炎热。炎天,指南方。钟山为极寒之地,炎天为极热之地,两相对比,喻“世道炎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高峻寒冷的钟山石首,与炎热至极的南方之路,地理位置差异,冷热悬殊,对比强烈。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二句:高明,地位显赫气势灼人的权贵。曜(音耀),炫耀。云门,上接云汉的高门。远景,余光,余焰。景,日光。灼,烧灼,熏炙。寒素,门第低微的寒族。这两句是说,地位显赫的权贵,气焰直侵云汉;他们的余光气势逼人,熏灼寒门。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二句:昂昂,高超挺拔的样子。累世士,累积几代才出现的贤才。累世,连续几代。结根,扎根。此二句言超群出众的贤才是连续几代积累的结果,是需要牢固的根基的。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二句:吕望,太公望,姜姓,吕氏,名尚,号太公,又叫姜子牙。传说七十多岁被周文王发现,任为师,佐周灭商,因功封于齐。匹夫,平民百姓。世故,时世的缘故。此二句说,姜太公一介平民,由于时世的机缘而大有作为。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二句:管仲,春秋齐国人,名吾夷,先辅佐公子纠,公子纠与桓公争位失败后管仲被囚,经鮑叔牙举荐,受到桓公重用,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功祚,功勋业绩,指齐桓公的覇业。这两句是说,管仲本为一囚徒,却能帮助齐桓公建立伟大的覇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二句:年岁暮,岁月流逝。屈原《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 此二句是说,人怎能永久活着呢?我年纪老了。感叹人生无常,只恐年岁迟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二句:不肖,自谦之辞。猛虎步,像猛虎一样的步伐。比喻雄俊豪迈气概。这两句说,有幸托此不肖之躯,应当像猛虎一样奋勇前驱。

  “安能一苦身,与世同举厝” 二句:安能,怎能。一身,一辈子,一生一世。举厝(音措),举止行为。此二句意思是,怎能困苦终生,与世俗同流合污呢?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二句:小节,琐碎的亊情。庸夫,平庸的人。度,器量,胸怀。此谓由于不拘小节,庸夫讥笑我的器度胸襟。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二句:希,稀罕,敬慕。夷齐,商代孤竹国君之二子伯夷、叔齐,兄弟二人。相传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推位让国,逃奔西北周。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这是说吕望尚且无需敬慕,何况伯夷与叔齐呢?

  这是孔融《杂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是诗人以景托怀的励志之作。那么,这首诗是作者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呢?孔融是忠于汉室的,他素与曹操政见不合。他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常嘲讽曹操,曹操很恼火,但为了笼络人,只能隐忍,暗地里却示意与孔融有仇的郗虑弹劾孔融,使孔融被免职在家赋闲。然后曹操又写信给他,希望他与郗虑搞好关系,以后说话、做亊情不要那么浮华率意,要小心一点,谨慎一点。孔融回信说:不必。我现在已经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这样免职。此诗就是作于这一时期,抒写这样的心情。全诗20句,分三层:

  前4句是写景,写高峻寒冷的钟山,与炎热至极旳南方之路;地位显赫气势灼人的权贵,与门第低微的寒族,两相对比,喻世道之炎凉,实指曹操煊赫的威势。

  中间12句写诗人自己坚定不移的节操、抱负和志向。“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超群出众的贤才是连续几代积累的结果,只有像山川这样根基牢固的人才可以昂首于天地之间。这是孔融自喻,他是孔子20世孙,祖上世代为官,根基牢固,出身高贵。他打心眼里看不起宦官出身的曹操。但对曹操重视人才等策略还是比较佩服的。转下来引用“吕望”、“管仲”二人的亊跡,来说明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定能成就一番亊业。然后诗人发出感叹“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可惜我老了。但话锋一转,“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表明自己不服老,也不安于现状,立志要成就一番亊业。

  最后4句写支撑自己的气节和风骨。他对世俗很蔑视(“庸夫笑我度”),对于“吕望”尚不稀罕,对“夷齐”又何存仰慕呢?

  纵观全诗可以看出孔融的志气很高,因为不好直言,所以借史述怀,慷慨言志。通过描写地理位置的差异,高门寒族的悬殊,时势英雄的发迹等,揭示世亊无常,穷者能达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高傲疾世,一身正气的高洁品格。全诗笔力隽逸,苍劲悲凉,气骨凌人,体现了孔融诗文“以气为主”的特点。

  下面我们简单解释分析一下第二首。这第二首是写悼念幼子夭折的悲伤心情,诗歌以乐府的笔触,叙写了三个悲惨场景:

  首先,写从外归来,骤闻噩耗。“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远送新交的朋友走后,赶回家中已是年终了。进门急着看心爱的儿子,却见妻妾对着别人哭泣。听说再一见不到儿子了,顿觉天昏地暗失去了光明。“日已潜光辉” 以日光之没喻儿子之死。这里暗伏着做为一个父亲常年在外,儿子临死时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心中是多么悔恨!

  其次,是写赶往荒丘,面对孤坟。“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家里人对我说:)孤零零的坟墓在西北方,儿子在病中经常想念您为什么迟迟不回来。“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褰(音愆)裳,提起衣服的下摆。墟丘,指坟墓。提起长衣的下摆,疾走到坟墓旁,只见坟上长满了蓬蒿与野豌豆。蒿,篷蒿。薇,野豌豆。“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儿子的白骨早己埋在地下,儿子的肌体早就化为尘土隨风飞扬。“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儿子还小时我离开了家,不认识父亲,现在来坟前悼念,难道孩子阴魂能知道我是谁吗?“孤魂游穷暮,飘飖安所依?” 穷暮,长夜,指地下。孤魂在无尽的黑暗里游荡,飘飘摇摇哪里有他的依靠?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疼爱,不但在他活的时候疼寒疼暖,而且死后还放不下,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最后写哀叹人生,表达了子不识父、父亲失嗣的哀悼之情。“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俛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希,同“稀”,少也。人生在世希望有子继承,他却先死了让我哀悼追丧,倒下去爬起来止不住我内心的伤痛,不觉得泪水已沾湿了衣裳。人生在世有天命,可怜他年纪幼小死的过早。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写了诗人的丧子之痛,塑造了一个至哀无声的慈父形象,格调悲凉,情感浓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后世对此诗有许多中肯的评价。张玉谷《古诗赏析》:“伤子自伤,无不包括。”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亦述写与此诗同样的情景,沈德潜《古诗源》评曰:“少陵《奉先咏怀》,有‘入门闻号眺,幼子饥已卒’句,觉此更深可哀。” 这些评论都肯定了孔融诗歌的凄婉悲切的色彩,具有“建安风骨”的特征。

参考资料:
1、 张本一的新浪博客 孔融《杂诗二首》助读

shīèrshǒu--kǒngróng

yányánzhōngshānshǒuyántiān

gāomíngyàoyúnményuǎnjǐngzhuóhán

ángánglèishìshìjiégēnzàisuǒ

wànglǎogǒuwèiyīnshì

guǎnzhòngxiǎoqiúchénnéngjiàngōngzuò

rénshēngyǒuchángdànhuànniánsuì

xìngtuōxiàoqiědāngměng

ānnéngshēnshìtóngcuò

yóushènxiǎojiéyōngxiào

wàngshàng

yuǎnsòngxīnxíngsuìnǎiláiguī

ménwàngàiziqièxiàngrénbēi

wénzijiànqiánguānghuī

fénzài西běichángniànjūnláichí

qiānshangshàngqiūdànjiànhāowēi

báiguīhuángquánchéngchénfēi

shēngshíshíhòuzhīshuí

húnyóuqióngpiāoyáoānsuǒ

rénshēngěrniànzhuī

yǎngnèishāngxīnjuélèizhān

rénshēngyǒumìngdànhènshēng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醉之乡,去¹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²,无丘陵阪(bǎn)³;其气和平一揆(kuí),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biē)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译文:醉乡,不知道距离中国有几千里远,那里土地广阔无边,没有丘陵和险峻的高山大坡。气侯四季如春,没有阴晴寒暑的变化。风俗人情基本相同,没有城乡差别。那里的人非常诚实淳朴,没有爱憎喜怒之分。呼吸清风,溽饮甘露,不吃五谷杂粮。他们睡觉的时候舒缓自得,走路时从容不迫,与鸟兽鱼鳖居住在一起,不知道使用车、船等机巧器物。
注释:¹去:距离。²旷然无涯:广阔无边。³阪险:崎岖不平。⁴一揆:一个尺度。⁵精:精粹。⁶于于:舒缓自得貌。⁷徐徐:从容不迫貌。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丘,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昔者黄帝氏¹尝获游其都,归而杳(yǎo)²丧其天下,以为结绳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xī),弃甲子而逃,冀臻(zhēn)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jié),怒而升其糟丘¹⁰,阶级千仞¹¹,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¹²得志于世,乃命公旦¹³立酒人氏¹⁴之职,典司五齐¹⁵,拓(tuò)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¹⁶不用。下逮幽厉¹⁷,迄(qì)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ruǎn)(sì)¹⁸、陶渊明¹⁹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译文:很久很久以前,黄帝曾经得到机会,游览过醉乡的国都,回来以后,渺渺茫茫,好像丧失了天下一般,认为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天下也是不厚道的。往后,到了尧和舜时候,曾经准备了大量的美酒和粮食作为礼物,从姑射神人那儿借了一条道路,大概到了醉乡的边邻,因而他们都终身太平无事。夏禹和商汤创立法制,礼节繁缛,音乐复杂,与醉乡隔离了几十代。他们的大臣羲和,放弃了掌管天文历法的职责出逃,希望到达醉乡,结果迷失了道路,半途夭亡,于是天下便不得安宁。到了他们的末代子孙,夏桀和商纣一怒之下顺着千仞高的台阶,登上酒渣堆积的糟丘,向南方遥望,到底也没有看见醉乡。武王取得胜利以后,命令他的弟弟周公姬旦设立了酒人氏这一官职,掌管造酒,扩大疆域七千里,才仅仅与醉乡相通,所以四十多年无人犯法,各种刑罚搁置不用。往后到周幽王、周厉王,再往后到秦朝和汉朝,中国陷入了国破家亡的混乱状态,于是便与醉乡隔绝了,但臣民中得道的人往往有偷着去的。阮嗣宗、陶渊明等几十个人都游览过醉乡,终身没有回来,死后便埋葬在醉乡的土地上,中国便把他们当作了酒仙。
注释:¹黄帝氏:即黄帝。²杳然:深远,见不到影。³结绳:用绳子打结以记事,是文字产生前的一种帮助记忆的方法。相传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现今某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有用结绳法记事的。⁴尧舜:指唐尧和虞舜,古代传说中的贤良君主。⁵禹汤:指夏禹和商汤,夏代和商朝的开国贤君。⁶羲和:传说中掌天文历法的官吏,具体所指,说法不一。文中所言之羲和,应取《尚书·胤征》所载:夏朝仲康时代的羲和因沉于酒,昏迷天象,未能预报日食,仲康命人征伐治罪。⁷甲子:甲居十干的首位,子居十二支的首位。古人用干支依次相配以记日,后人主要用于记年。此处以甲子代指掌管天文历法的取位。⁸夭:本指夭折、短命,此处应解作道路断绝。⁹桀纣:指夏桀和商纣,夏代和商朝的末代昏君。升其糟丘,使酒糟堆成的小山越升越高,意谓酿酒极多。¹⁰糟丘:酒糟堆成的小山。¹¹阶级千仞:宫殿的台阶有一千仞那么高。阶级指台阶;仞,八尺为一仞。¹²武王:指周武王,西周的开国明君。¹³公旦:即周公旦。¹⁴酒人氏:《周札·冬官考工记》中有酒人氏之取,掌管限酒。¹⁵五齐: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称五齐。¹⁶刑措:指没有人犯法,刑法搁置不用。措,搁置。¹⁷幽厉:幽,指周幽王;厉,指周厉王。二王是西周的两个昏君:周幽王以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著于史;周厉王以不听召公劝谏、阻塞言路著于史。¹⁸阮嗣宗:阮籍,字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同被列人“竹林七贤"。他不愿做西晋司马氏的官,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有《阮嗣宗集》传世。¹⁹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因不满东晋士族把持政权,辞官归隐过躬耕生活。喜饮酒,长于诗文辞赋。
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xū)氏之国¹乎?何其淳寂²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译文:啊!醉乡的风俗,难道是古代的华胥国吗?为什么这样淳朴寂寥呢?我曾经游览过醉乡,所以为她写了这篇记。
注释:¹华胥氏之国:传说中的国名,用为梦境的代称。²淳寂:淳朴寂寥。

  古时的文人在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改变现实时,往往借虚幻的境界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王绩这篇文章借用神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塑造了“醉乡”这样一个“其气和平一揆”“其俗大同”的理想王国,其间“无爱憎喜怒”“刑措不用”,无为而治,常人难达其地,只有“爱道者”阮籍、陶潜等十数个“酒仙”,有幸“游于醉乡”。

  王绩曾在隋朝为官,年轻时,也有立功封侯的壮怀;入唐后,对新王朝不满,不久就弃官归隐。他仿效陶渊明、阮籍、刘伶诸人,纵情饮酒,蔑视礼法,以这种方式宣泄心中的块垒,企求精神的解脱。他把醉乡看作理想境界,就含有以醉态与现实抗争的意思。《新唐书·王绩传》言王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刘伶的《酒德颂》直接颂扬酒德,对陈说礼法的“贵介公子、缙绅处士”表示了极度的蔑视;王绩的《醉乡记》则宣扬醉乡功德,以嗜酒来麻醉自己,表露了逃避现实、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

  文中对醉乡的状写受到《老子》《庄子》中有关内容及陶渊明《桃花源记》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如同桃花源一样平旷开阔的自然环境,有如同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仙一般的居民,也有类似老子赞美的“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的生活习俗。作者把这些特征汇聚于笔下,创造出一个无是非纷争、无矛盾差异的境界,人归返于自然之中,呈现出与自然同样质朴率真的风尚。但值得注意的是,陶渊明作《桃花源记》,其记述重点完全在理想国自身,以桃花源没有压迫欺榨、人人平等的社会特征及其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显示出与现实的区别,表明对现实的否定;而此文虽然也创造了一个与世不同的境界,但作者对其描写却比较简单粗略,更多的篇幅则用于叙述古代各朝君王与醉乡的关系之上,其中有以不同方式与醉乡交往的黄帝、尧、舜和周武王,也有与醉乡隔绝的禹、汤、桀、纣以及幽、厉、秦、汉各代。这样,醉乡就不仅是理想的象征,也成为衡量评判现实社会的标准。

  显而易见,作者肯定的是与醉乡有交往的君王,而否定与醉乡隔绝的君王。他以这样的褒贬方式,进一步揭示了醉乡所象征的理想社会的思想内涵,而同时,也流露出他思想上存在的矛盾。他没有让历史上有贤君之称的禹、汤与醉乡发生联系,原因是“禹汤立法,礼繁乐杂”,这表明他把醉乡与封建礼法相对立,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礼法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他的褒贬又基本符合儒家的传统标准。他肯定了周武王的政绩,赞美周武王统治的社会“四十年刑措不用”,说明他并非笼统地一概反对封建礼法,因为西周恰恰是孔子最推崇的朝代,复辟周礼是孔子孜孜以求的目标,历代封建统治者也把西周视作礼法制度最完美的典范。他更渴求的不是取消封建礼法,而是祈求一个合其心意的贤君。他的不满产生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当他以一种特殊形式表示与现实的对抗时,思想深处并没有真正背离儒道的基本原则。

  他写到在与醉乡隔断的朝代,总有爱道者私至醉乡,而自己也得以游历醉乡。显然,他是把阮籍、陶渊明引为同调,同时也暗示自己所处的正是不能与醉乡相通的朝代。他以醉乡对抗封建礼法,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把能与醉乡相通者称为“爱道者”,以与丧乱的时代相对立,说明他终究还是把封建之道作为立身准则,并非真是醉乡之人。

  这篇文章以醉名乡,所举的人和事都与酒有关联,如夏桀与糟丘,黄帝立酒人氏之职,阮籍、陶渊明的酣饮等。这些都有史可查,巧用于文中,自然而富有趣味,足见构思的精妙。在用字上,也很见作者的苦心,如写与醉乡的关系,禹汤用“隔”,桀纣用“不见”,幽厉等则用“绝”,用字的差异表明作者对他们的贬抑程度的不同,他对后两者的态度显然比对禹汤更为严厉。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上 第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801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去去¹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译文:绝别的时间越久对你的思念越深,思念你你也不能来了。
注释:五古:五言古诗的简称。每句五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可以换韵,不像五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易昌陶:名咏畦,湖南衡山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与毛泽东同班。1915年3月病死家中。毛泽东在致湘生信中说:“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诗,乞为斧正。”¹去去:越去越远,表示决绝的意思。汉代《别诗》四首(旧作苏武诗)其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愁杀¹芳年²友,悲叹有馀哀³
译文:愁坏了你年轻的朋友,悲伤感叹多么痛苦。
注释:¹愁杀:愁死了。唐代张说《邺都引》诗:“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²芳年:美好的年华,指少年青春。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³余哀:很多的哀痛。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衡阳雁声彻¹,湘滨²春溜³
译文:衡阳来的飞燕叫声清澈,湘江的春水回旋流淌。
注释:¹衡阳雁声彻: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不过此峰。雁声响彻衡阳,比喻思友悲叹的深切。衡阳是易昌陶的家乡。²湘滨:湘江水边。³春溜:即春水。溜,小股水流。⁴回:旋转。《荀子·制士》:“水深而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感物念所欢,踯(zhí)(zhú)南城隈(wēi)¹
译文:看到这些景物想起我所喜欢的人,在南城边来回走动。
注释:¹踯躅南城隈:踯躅,徘徊不前。南城隈,南城墙弯曲处。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城隈草萋萋,涔(cén)¹侵双题²
译文:城边茂盛的春草好像我们离别之情,流下的眼泪浸湿了前额。
注释:¹涔泪:不断流下的泪。(落泪不止)江淹《杂体诗》:"芳尘未歇席,岑泪犹在袂"。²双题:全额。谢惠连《捣衣诗》:“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采采馀孤景¹,日落衡云西²
译文:只有我一人鲜明的身影,远望红日落在衡山积云的西边。
注释:¹采采馀孤景:采采,丰盛貌,众多而鲜明。《诗经·蜉蝣》二章:“蜉蝣之翼,采采衣服。”馀,剩下。孤景(yǐng颖),孤影,这里指作者。“景”通“影”。²日落衡云西:衡云,衡山上的云烟。衡山在长沙之南,这里“衡”指长沙之西属衡山七十二峰的岳麓山。(沆漾)犹汪洋,水深广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澒溶沆漾,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
方期¹(hàng)²游,零落匪所思³
译文:正是在汪洋里游泳的年华,你死去了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注释:¹方期:正当……日期,正在……时候。²沆漾: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指水深且广的样子。³零落匪所思:零落,这里以草木凋零比喻人的死去。匪所思:没有想到的事情。匪,同非。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永诀¹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译文:从现在开始永别了,惊动了半夜的公鸡。
注释:¹永诀:永别。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gāo)¹
译文:公鸡一声叫,叫声响遍东边的高地上。
注释:¹汗漫东皋上:汗漫,本义是漫无边际,这里指漫步。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rǎn)¹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译文:看见你慢慢地走来了,咱们互相握手,热泪充满眼眶。
注释:¹冉冉:慢慢,徐徐。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关山蹇(jiǎn)骥足¹,飞飙(biāo)²拂灵帐³
译文:俊逸的人在征途上很不顺利,急速的暴风吹拂亡友的帐子。
注释:¹关山蹇骥足:关山,关隘和山顶,指征人所在的边塞之地。晋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蹇,困苦,不顺利。屈原《九章·哀郢》:“蹇侘傺而含感。”骥足,千里马的脚,比喻俊逸的人才。关隘山川阻碍良马的奔跑。²飞飚:急速的暴风。³灵帐:遮灵柩的帐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我怀郁如焚¹,放歌²倚列嶂。
译文:我心里忧愁又痛苦,依靠群山尽情歌唱。
注释:¹忧如焚:忧愁又痛苦。²放歌:尽情高声地唱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列嶂¹青且茜(qiàn)²,愿言试长剑。
译文:群山长满青色的茜草,我愿意在山下与你交谈练习长剑的志愿。
注释:¹列嶂:群山。²茜:深红色。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译文:东海中有日本侵略者,北方山水边界有又恨又怨的沙皇俄国。
注释:岛夷:古代指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民族。这里借指日本。北山尽仇怨:北方群山间有仇视我们的国家,这里指沙皇俄国。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荡涤(dí)¹谁氏子,安得²辞浮贱³
译文:清除侵略者依靠谁家的子弟,怎能推辞自己出身低下贫贱而不杀敌报国呢?
注释:¹荡涤:清除。²安得:怎能。³浮贱:轻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¹
译文:钟子期竞过早的死去了,俞伯牙从此也不弹琴了。
注释:¹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吕氏春秋·本味》称,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了,完全懂得伯牙琴曲的意境。钟子期死,伯牙碎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琴绝最伤情,朱华¹春不荣。
译文:琴弦断了是伤感情的,红花春天都不开了。
注释:¹朱华:红花。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译文:以后的日子是很长的,我同谁共度一生呢?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jīng)¹
译文:望着灵柩进献一杯酒,凄凉地看着灵柩前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幡。
注释:¹铭旌:灵柩前的旗幡。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hóng)¹
译文:我在失意中用什么寄托呢?就是那深深的接天的江水。
注释:¹泓:水深的样子,这里以“水一泓”比喻深情。

  这首诗是易昌陶病逝后,诗人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这首诗歌诗人抄录在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的信中,该诗最早发表在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泽东早期文稿》。

  该诗篇幅较长,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表现了无限的悲痛之情。易昌陶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同班最要好的同学,所以当听到易昌陶病死家中,毛泽东特别悲痛,并引起无限思念。

  第二层,写怀念亡友,抒发浓厚的友谊。“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毛泽东感物思人,站在过去和易昌陶经常漫步的湘江边,徘徊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毛泽东在思念之中进入梦境,在公鸡高叫声中,易昌陶徐徐走来,二人高兴地握手,热泪盈眶,相对无言。“冉冉,’写出亡灵的轻飘,‘望”写出毛泽东的高兴之情。“涨”字,形象地再现了热泪盈眶的情景。

  第三层:“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悼念亡友,抒发了杀敌报国之情。诗人在梦醒之后,感叹人生总有不顺利的时候,像易昌陶这样德才兼备、充满救国之志的人,命运却不佳,诗人以歌当哭,放声歌唱,倾吐难以忍受的悲痛之情。在回忆死者的同时,又对生者提出希望,要克服那种认为出身低贱的思想,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勇敢地去抵御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

  第四层:“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悼念亡友,表达了战斗不息之情。这层作者以俞伯牙失去钟子期而摔琴作喻,说明自己与易昌陶是知音,以及失去知音好友无以言状的痛苦心情。紧接着,用高昂的斗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把哀思寄托在长流不断的江水之上。言外之意,就是以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战斗中,实现死者的生前愿望。

  该诗悼亡与言志相交融是其思想内容的显著特征。既是悼念亡友、寄托哀思之作,也是抒壮怀、言远志之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显示青年毛泽东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参考资料:
1、 毛主席 等.《毛主席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55-56页
2、 王玉孝 .《毛泽东诗词》.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第45-46页

 ·wǎnchāngtáo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jūnshēn jūnjūnlái 
chóushāfāngniányǒu bēitànyǒuāi 
héngyángyànshēngchè xiāngbīnchūnliùhuí 
gǎnniànsuǒhuān zhízhúnánchéngwēi 
chéngwēicǎo cénlèiqīnshuāng 
cǎicǎijǐng luòhéngyún西 
fānghàngyàngyóu língluòfěisuǒ 
yǒngjuécóngjīnshǐ jīngmíng 
míngshēngchàng hànmàndōnggāoshàng 
rǎnrǎnwàngjūnlái shǒuzhūkuàngzhàng 
guānshānjiǎn fēibiāolíngzhàng 
huái怀fén fànglièzhàng 
lièzhàngqīngqiěqiàn yuànyánshìchángjiàn 
dōnghǎiyǒudǎo běishānjìnchóuyuàn 
dàngshuíshì ānjiàn 
jìngzǎowáng qíncóngjué 
qínjuézuìshāngqíng zhūhuáchūnróng 
hòuláiyǒuqiān shuígòngpíngshēng 
wànglíngjiànbēijiǔ cǎndànkànmíngjīng 
chóuchàngzhōng jiāngtiānshuǐ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