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览古一徜徉,空听渔浦笛。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览古一徜徉,空听渔浦笛。

yǐngshàngrénnánshíyǒngtiěwèngchéng--méiyáochén

qiànjiāngwèichízēngshānwèi

tiěwèngjiānjīnchéngfēisuǒ

qiáncháojīngsàngluàncéngshìqīngfēng

lǎnchángyángkōngtīng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孤城¹漏未残,徒侣²(fú)征鞍(ān)
译文:远处的城市逐渐的稀疏但还没有从视野中完全消失,同伴轻抚马鞍前行。
注释:¹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²徒侣:同伴;朋辈。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洛北去游远,淮(huái)南归梦¹(lán)
译文:从洛阳出发远游,过了淮南后归乡之梦愈发强烈。
注释:¹归梦:归乡之梦。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晓灯回壁暗,晴雪¹卷帘²寒。
译文:清晨太阳初升屋内的墙壁依然是暗的,天晴后满地的积雪向卷起门帘的屋里散发着寒气。
注释:¹晴雪:天晴后的积雪。²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强尽主人酒,出门¹行路难²
译文:饮完主人的践行酒,再次出发前面依然路途艰难。
注释:¹出门:外出。²行路难: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liúzèngyǎnshīzhǔrén--hún

chénglòuwèicánzhēngān

luòběiyóuyuǎnhuáinánguīmènglán

xiǎodēnghuíànqíngxuějuǎnliánhán

qiángjǐnzhǔrénjiǔchūménxíngnán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水积春塘晚,阴交¹夏木繁。
译文:晚春雨后,池塘积水深深,草木繁茂枝丫纵横交错。
注释:¹阴交:私下交结。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舟船如野渡¹,篱落²似江村。
译文:荒落之处几只小船散乱的停放着,篱笆疏散好像是一个小小江村。
注释:¹野渡: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²篱落:篱笆。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译文:闲静下来时就坐在席子上弹弹琴,家里酒窖的门一打开顿时香气扑鼻。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yōng)¹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译文:整日困倦无所事事,只能不时地逗弄不懂事的小孙子。
注释:¹慵闲:慵懒闲适。

chíshàngzǎoxià

bái tángdài 

shuǐchūntángwǎn yīnjiāoxiàfán 
zhōuchuán luòjiǎngcūn 
jìngqínchuáng xiāngkāijiǔmén 
yōngxiánshì shínòngxiǎojiāosūn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yù)¹彼晨风²,郁³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qīn)。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译文:傍晚光景小鹰隼疾飞掠过,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忧心忡忡满怀担心。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注释:¹鴥:鸟疾飞的样子。²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³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⁴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⁵如何:奈何,怎么办。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忧有苞(bāo)¹(lì)²,隰(xí)³有六驳(bó)。未见君子,忧心靡(mǐ)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译文:高高的忧上有茂密的栎树,洼地里梓树榆树繁茂成荫。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满怀悒郁忧心如焚。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注释:¹苞:丛生的样子。²栎:树名。³隰:低洼湿地。⁴六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忧有苞棣(dì)¹,隰有树²(suì)³。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译文:高高的忧上有茂密的唐棣,洼地里生长着如云的忧梨。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迹,内心里忧心忡忡如醉如痴。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早忘了我啊没有丝毫记忆!
注释:¹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²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³檖:忧梨。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意表达得相当蕴藉。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颙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chénfēng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chénfēng běilín wèijiànjūn yōuxīnqīnqīn  wàngshíduō 
shānyǒubāo yǒuliù wèijiànjūn yōuxīn  wàngshíduō 
shānyǒubāo yǒushùsuì wèijiànjūn yōuxīnzuì  wàngshíduō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译文:北来的粮船未到,近来米贵如珍珠,半月不知饱和醉,这肚子好萧条好清苦。
注释: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fán)¹吾。
译文:好在明天是祭灶日,难得这年末岁尾,东家宰鸡,烤肉,备酒,定会饷我祭肉醉一回。
注释:¹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
这首诗写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起句写北方船只不到,儋州米价贵了起来,有“米珠薪桂”之慨。儋州当时耕种落后,产米很少,苏轼《和陶劝农六首》小序说:“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杭稻,不足于食。”所以“北船不到”,米价高涨是必然的。次句写在上述情况下,诗人半月不得醉饱,这也是实况,参看他在儋州的其他诗作可知。后二句写第二天是东邻祭灶之日,他们和诗人感情极好,会以祭品相饷。膰,本义为祭肉,这里作动词用,指送祭灶品,即送“只鸡斗酒”。“只鸡斗酒”,语出曹操《祭桥玄文》,切合祭品,用典精当。上二句写诗人自己的窘况,也写儋州的环境;后二句写诗人对邻人的信赖,从一件具体小事侧面反映他和儋州人民感情的深厚。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是以直截之笔写真率之怀。它直写诗人的渴酒思肉,直写对邻人送酒肉的期待,毫不掩饰,毫不做作,正如纪昀所评的“真得好”。诗写求酒肉,又写得这样真而不鄙。是否不鄙,就要看其“全人”,有待于“知人论世”了。
参考资料:
1、 陈祥耀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9-460
2、 韩林元.历代名人谪琼诗选注.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20-21

zòngsānshǒu ·sān

shì sòngdài 

běichuándàozhū zuìbǎoxiāotiáobànyuè 
míngdōngjiāzhīzào zhīdǒujiǔdìngfán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红蓼(liǎo)¹花香夹岸稠(chóu),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²好追游。
译文:红蓼花开,夹岸香浓。绿波春水,向东流去。此时正好坐着小船,在江上愉快地遨赏。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¹红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夏秋季开花,花浅红色。也称水蓼。²舫:船。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渔父酒醒重拨棹(zhào)¹,鸳鸯飞去却²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译文:渔翁酒醒,又再划舟前行。鸳鸯被惊飞去。屡屡回头而望。一杯在手,便解开紧锁的双眉,销尽愁绪。
注释:¹棹:划船的桨。²却:还。

  夹岸红蓼丛生,四望但见满目繁花掩映,空气里也飘散着浓郁芳香,而相伴遥遥东去的一湾春水,碧波澄澈,正好供轻舫小舟追游嬉戏。上阕以三组连贯递进的景象,分就冷暖色调的视觉对比、波声人语的听觉感触和水气花香的嗅觉把握里,多角度地描绘出一幅春日行乐图,轻快明丽,洋溢着蓬勃生机与清朗气息。

  下阕则将笔势转注于江上风光。过片谓渔父酒醒后,顿时发觉离归程已远,连忙重新拨桨返回,原来他先时酣饮沉睡,一任船儿随波飘流。不过,对此并未明写,而是通过富于暗示性的动作,由回溯追想完成。在这个空白处,假不写之写,充分体达其悠闲适意的生涯。下面再由人及鸟,续写棹动水响际,惊飞了双双栖憩的鸳鸯,忽地振翅远去,却又相互回头照看。这句表现鸳鸯神态极生动,它们的自然生理特征并具有社会人事内容的启迪性,这样便从容推出结拍,收束全篇:“一杯销尽两眉愁!”“愁”什么呢,或许是韶华易逝人生短促的伤感,对于远方恋人的眷念与离别的悲哀,某种理想境界执着而无望的追求,甚至是闲愁,一抹难以言说也不必说清的淡淡怅惘迷离情绪。总之,它烟雾般缭绕在心头,推诿不去。但一杯在手,便得释然,直觉跟前这花鸟水云无不欣欣然通合天机,与人相亲相近,又何不且乐现时的阳春美景,而拘拘自苦若是,念及此,就尽销愁颜了。

  这首小词,似乎顺手写来,无须著力,却清丽畅朗,颇具天然之趣。

参考资料:
1、 田军 马奕 绿冰,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17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