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晴晓过绵州,两蜀人思惠爱稠。去路旌麾朝日下,驾空桥栈接云头。
关山晴晓过绵州,两蜀人思惠爱稠。去路旌麾朝日下,驾空桥栈接云头。
初观妙句离怀释,似酌清泉渴恙瘳。孤绪摇摇更东望,西楼千尺止三休。
初观妙句离怀释,似酌清泉渴恙瘳。孤绪摇摇更东望,西楼千尺止三休。

jiāodàihángōngjiàngduānmíngbiéhòujiàn--zhàobiàn

guānshānqíngxiǎoguòmiánzhōuliǎngshǔrénhuìàichóujīnghuīcháoxiàjiàkōngqiáozhànjiēyúntóu

chūguānmiào怀huáishìshìzhuóqīngquányàngchōuyáoyáogèngdōngwàng西lóuqiānchǐzhǐsānxiū

赵抃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碧海¹无波,瑶(yáo)²有路。思量³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译文: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合高水远何处寻。
注释:¹碧海:传说中的海名。²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³思量:考虑;忖度。⁴意中人:心中所眷恋或属意的人。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qǐ)¹凝尘,香闺²掩雾。红笺(jiān)³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译文: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注释:¹绮席: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²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³红笺:红色笺纸。⁵附:带去。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赋性“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像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这样的一首词。

  此词写别情。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楚辞·离骚》有瑶台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说要往海上仙山,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时“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山长水阔知何处”,同一意境。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最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还是失之显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中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另一首《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结笔的妙处正相同,都是以景结情。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侧重“轻别”,有其“个性”;它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婉转含蓄,不脱晏殊词的特点;而结笔为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

参考资料:
1、 陈祥耀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32-433

suōxíng ·hǎi

yànshū sòngdài 

hǎi yáotáiyǒu liángbiàn便shuāngfēi dāngshíqīngbiézhōngrén shānchángshuǐyuǎnzhīchù 
níngchén xiāngguīyǎn hóngjiānxiǎopíngshuí gāolóujìnhuánghūn tóngshàngxiāoxiāo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lǐ)¹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译文:澧水桥西边的小路弯弯曲曲,太阳升得很高了还没有走到你家里。
注释:¹澧水:指唐代澧州城,又叫兰江、佩浦,湖南的四大河流之一,流经澧县、安乡后注入洞庭湖。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zhǐ)壳花¹
译文:村园的门巷多么相似,春风里处处都盛开着枳壳花。
注释:¹枳壳花:枳树的花。

  “澧水桥西小路斜”,扣紧诗题,展开情节。“澧水桥西”交代诗题中的“城”,是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澧水”就从城旁流过。句中省略了主人公的动作,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我们,诗人已经出了城,过了桥,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乡间小路上。

  “日高犹未到君家”,紧承上句,表现他访友途中的心情。“日高”两个字,写出旅人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奔波和焦急。诗人赶路时间之长、行程之远,连同他不辞劳顿地彳亍在乡间小路上的情景,都浓缩在“日高”二字中,足见诗人用字的精炼。接着又用了“犹未”二字,更把他会友急切的心情突出地刻画了出来。

  全诗已写了一半,还没有涉及友人的住所,似乎有点让人着急。接下去最后两句:“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依然没有提到“君家”,而是一味地表现进入友人居住的村庄后,一边寻访,一边张望的所见、所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惑:访城西友人别墅,是不是拟错了题。

  原来诗人注意的是一座座带有围篱庭院的村舍,连同它们座落其中的一条条村巷,想从中寻到友人的别墅,可是,它们形状如此相似,竟然象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多相似”,并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包含了观察、判断,甚至还充满了新奇和惊讶。这意味着作者是初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农村,并且是初次拜访这位深居农村的友人。他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也不知道“友人别墅”的确切位置。从“多相似”的感叹声中,还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和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

  虽然由于寻友心切,首先注意的是“门巷”,可是张望之中,一个新的发现又吸引了他的视线:真美啊!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

  不知是春风催发了枳花的生机,还是枳花增浓了春意。久居城市的作者,在访友过程中,意外地欣赏到这种自然脱俗的村野风光,自然会被它所吸引。

  三、四两句写得曲折而有层次,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微妙转换:由新奇、迷惘变成惊叹、赞美。一种从未领略过的郊园春景展现在他眼前,使他忘掉了一切—他陶然心醉了,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友人和他的别墅,而是从那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中,从那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可以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而且,在这投影之中,它包含了作者对别墅主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的赞赏。

  这首诗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诗人没有象其他访友篇什那样,把主要笔墨花在描写抵达友人居处后的见闻上,也没有渲染好友相逢时的情景。在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压根儿没有露面,他的别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直接描写,诗人写到踏进友人村庄寻访就戛然而止,然而,就从这个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中,也能想象到这位友人的风采。这种写法清新别致,更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栾睿.唐宋诗词名篇精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1:第284页

chéng西fǎng访yǒurénbiéshù

yōngtáo tángdài 

shuǐqiáo西xiǎoxié gāoyóuwèidàojūnjiā 
cūnyuánménxiàngduōxiāng chùchùchūnfēngzhǐhuā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¹于中²,形³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译文:品德低下的人私下里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之后便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殊不知,别人看他,就像能看见他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不苟,规行矩步。
注释:¹诚:实际。²中:心中。³形:动词用法,暴露,显露。⁴慎其独:独,指独处。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要谨慎不苟,规行矩步。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登高怅望八公山¹,琪树丹崖未可攀²
译文:来到高处怅然地想起那八公山,那里尽是琪树丹崖我却未能登攀。
注释:¹八公山:在安徽寿县北郊,淮南王刘安的宾客中有苏飞、李尚等八人,号称“八公”,八公山因此得名。这八公被后人附会为神仙,所以八公山也染上了神秘色彩。²琪树丹崖未可攀:琪本是美玉,琪树、丹崖,这里都是指仙山上的树木山崖,因为八公山有神秘色彩,因而吴伟业可以这么写。说“未可攀”,是讲自己无缘像八公那样成为神仙。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¹
译文:不再希冀遇上黄石这样的人物,获得平定天下的本事,仅是希望留住青春永不老。
注释:¹好将鸿宝驻朱颜:《汉书·刘向传》说淮南王刘安有所谓《枕中鸿宝苑秘书》,讲驱使鬼神和炼制黄金的法术。驻,停留,留住,“驻朱颜”就是保持青春而不老死。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拾九还。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yóu)¹拾九还²
译文:我这一生所亏欠的只是一死而已,人世间哪里去找可以起死回生的九转还丹啊。
注释:¹繇:通“由”。²九还:九还丹,道教徒所说经过九次锻炼的仙丹。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译文:我本是淮南王的旧日鸡犬,叹当年不随着升仙却落在人间。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中,首句交待出地点和事件,地点为八公山。 “ 琪树丹崖未可攀”作者登高帐望,想起刘安的白日飞升,但仙境渺茫,想而不可及,心中无限渺茫。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作者借用黄石公赠张良的《太公兵法》的典故和淮南王珍藏记载神仙方术的《枕中鸿宝苑秘书》的故事,表示自己既不像张良那样建立功勋,也不像传说中的刘安一样日月飞升,长生不老。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诉出自己心中的苦楚,“浮生所欠止一死”说明了自己在明朝灭亡之后,苟且偷生,而今天蒙受身仕两朝的耻辱,这种苦不堪言的言语,可见他痛不欲生,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不能自拔。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作者悲痛、哭骂之中夹杂着深沉的忏悔,不由得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震动。

  此诗感情真挚沉重,作者自己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内心的哀怨、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国家紧密的相联在一起,无疑使他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直到生命临终一刻,他对欠“债”一事仍然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要求死后殓以僧装,墓前立一圆石,只写“诗人吴梅村之墓”。他不屑在墓碑上写明官衔,只愿以诗人自称,在这背后,隐藏着难言之隐。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下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773-774.

guòhuáiyīnyǒugǎn ·èr

wěi qīngdài 

dēnggāochàngwànggōngshān shùdānwèipān 
xiǎngyīnhuángshí hǎojiānghóng鸿bǎozhùzhūyán 
shēngsuǒqiànzhǐ chénshìyóushíjiǔhuán 
běnhuáiwángjiùquǎn suíxiānluòrénjiān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sà)¹霜飘鸳瓦²,翠幕³轻寒微透,长(cháng)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cháng)淹残粉面。鸾辂(lù)¹⁰音尘远。
译文:深秋的冷风吹动了鸳鸯瓦上的霜花,冷风吹过绿色的帷幕,吹到陈阿娇的身上,微微带着寒意,静悄悄的长门宫一直锁着大门,满院子的晚秋景色。眼看着盛开的菊花,(想起了这是登高的时节),重阳节时却独自在长门宫内落泪,泪水常常透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听到皇帝的鸾车铃声离长门宫都很远。
注释:¹飒飒:象声词,指风声。²鸳瓦:鸳鸯瓦,即成双成对的瓦。³翠幕:绿色的帷幕,指陈阿娇的床帐。⁴长门:长门宫,即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所居之宫。⁵深锁:紧紧的锁住。⁶满庭:长门宫的庭院。⁷重阳:重阳节,乃是农历的九月九日。⁸长是:经常是。⁹淹残粉面:泪水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¹⁰鸾辂:鸾车,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tì)¹(wán)²。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niǎn)³,陡(dǒu)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译文:无限的幽怨与悔恨,只能向纨扇倾诉。当初还怪罪我拒绝与他同坐一辆马车,却突然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宫中第一美女,却是昭阳殿里的赵飞燕。
注释:¹殢:困扰,纠缠不清。²纨扇:是一种细绢所制的团扇。³辇:皇帝所乘坐的车子。⁴陡顿:猝然变化。⁵今来:如今。⁶昭阳飞燕:昭阳,指昭阳宫;飞燕,指赵飞燕。因赵飞燕居于昭阳宫,因此称为昭阳飞燕。

  词的上阕讲述了陈皇后失宠而幽禁于长门宫的故事。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层层铺陈,渲染气氛。并通过有特定内涵的意象暗示出宫怨的主题。

  词由霜落声起笔,以“飒飒”的风声来反衬环境的静寂,以“霜飘”暗示时令已是秋季,天天渐渐寒凉。接下来用造景设色之法,围绕着“静寂”和“寒凉”,写了轻寒微透的“翠幕”,写了深深闭锁, 悄无声息的长门,写了“秋色将晚”的庭院。经过一番铺陈,满纸的凄清,满纸的冷寂,“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明写被重阳冷雨“淹残粉面"的菊,实写重阳佳节被如珠的泪水“淹残粉面"的人。大概是觉得继续说下去则言之太远了,难以收束,于是用“鸾辂”句又收回到陈皇后事,举重若轻。

  词的下阕讲述了赵飞燕谗害班倢伃而独得成帝宠幸的故事,另避蹊径,在对比中显美丑。

  换头处的“无限幽恨"承上启下,“寄情空殢纨扇”则暗示了这位失宠的妃嫔是班婕妤,她失宠于汉成帝后,曾作《怨歌行》诗以纨扇自比,书写遭遗弃的哀怨之情,柳永认为班婕妤遭受冷落的原因是“辞辇”,是不肯阿顺君王,德行笃厚如班婕妤者,最后也只能让位于“自微贱兴,逾越札制”的赵飞燕,“宫中第一妖娆”的赵飞燕, 词中的“陡顿”、“第一妖娆”、“却道”等词语也表达了词人心底对这种现象的嘲讽。

  善于将用事与时景相结合造成悲怆气势,是本词的最大特点。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版:19-20

dòubǎihuā··shuāngpiāoyuān--liǔyǒng

shuāngpiāoyuāncuìqīnghánwēitòuzhǎngménshēnsuǒqiāoqiāomǎntíngqiūjiāngwǎnyǎnkànruǐzhòngyánglèiluòzhūzhǎngshìyāncánfěnmiànluányīnchényuǎn

xiànyōuhènqíngkōngwánshànyīngshìwángdāngchūguàiqièniǎndǒudùnjīnláigōngzhōngyāoráoquèdàozhāoyángfēiy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