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城中,章台街里,有个豪富杨姑。道庵创置,与子不尘居。燕处逍遥快乐,戴云包、酷好清虚。阴德积,怜贫爱老,设狱祭魂孤。环墙修十座,衣餐独赡,三处安厨。寿长年,出自道力相扶。腊月下旬有二,与真人、降诞无殊。功行累,将来定是,跨鹤赴仙都。
京兆城中,章台街里,有个豪富杨姑。道庵创置,与子不尘居。燕处逍遥快乐,戴云包、酷好清虚。阴德积,怜贫爱老,设狱祭魂孤。环墙修十座,衣餐独赡,三处安厨。寿长年,出自道力相扶。腊月下旬有二,与真人、降诞无殊。功行累,将来定是,跨鹤赴仙都。

mǎntíngfāngzèngzhàoxiānshēngpéngyíngsànrén--

jīngzhàochéngzhōngzhāngtáijiēyǒuháoyángdàoānchuàngzhìzichényànchùxiāoyáokuàidàiyúnbāohǎoqīngyīnliánpínàilǎoshèhúnhuánqiángxiūshízuòcānshànsānchùānchú寿shòuzhǎngniánchūdàoxiāngyuèxiàxúnyǒuèrzhēnrénjiàngdànshūgōngxínglèijiāngláidìngshìkuàxiāndōu

马钰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7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译文:夕阳从层层叠叠的山岭处落下,山中的景色逗引着我寻幽探美。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兰径薰幽珮(pèi)¹,槐庭落暗金。
译文:长满兰花的小路,处处飘香,香薰幽珮;长着槐树的小院洒满落日斑驳的疏影。
注释:¹幽珮:幽兰连缀而成的佩饰。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译文:山谷幽静,犹觉得径声格外之响,月色深深,洒满空旷山峦。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一遣(qiǎn)(fán)¹累,唯馀松桂心。
译文:一扫官场束缚的劳累苦痛,只剩下一颗向往大自然的高洁之心。
注释:¹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之志,也表达了诗人想摆脱官场束缚意欲退隐的心情。

  这首诗首联点明题旨,总写月夜下游山。夕阳西沉,作者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暇,到山间寻幽探幽。颔联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中的寂静幽深,二、三联写景,描写十分细腻,对仗特别工致。落日的余晖仿佛是点点滴滴的黄金,玉佩散落在幽暗的兰径、槐庭之中,空山静谷,寂寞无声,只有深深的月色伴随着阵阵山径;前三联描绘游山所见所闻,“兰径”、“槐庭、“静谷”、“空山",加上“幽佩”、“暗金"、“径声”“月色”,组成了一幅傍晚山中纯静、空明、幽雅、清丽的图画。

  面对这样悦人的山色,诗人于尾联卒章显志,情不自禁地抒发了挣脱樊笼,寄迹山林的情怀,显得贴切自然。“樊笼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表明对官场、俗世的厌倦,“松桂心”(陶渊明“复得返自然”)表明对自然的喜好,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揭示了“诗心”,主旨凸显。

  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

xiàyóushānjiātóngxiàshào

luòbīnwáng tángdài 

fǎnzhàoxiàcéngcén wàixiázhāoxún 
lánjìngxūnyōupèi huáitíngluòànjīn 
jìngfēngshēngchè shānkōngyuèshēn 
qiǎnfánlǒnglěi wéisōngguìxīn 
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从石首¹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青山²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yíng)回山中,故帆樯(qiáng)³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rú)耳。
译文:从石首到岳阳,湘江水平如镜,山峰像青色田螺一样,我们在船中透过窗户怎么也看不够。最奇特的是墨山延绵只有三十里,船走了两天,总共二百多里,还在山下盘旋。太阳早上从山上升起,傍晚落下,早晚霞光都辉映一处。只因为江水在山中环绕,所以船绕着山行驶,虽然走得很快,却只觉得慢啊。
注释:¹石首:今湖北省石首市,靠长江。²青山:在湖北省石首市与湖南省交界处。³帆樯:指船只。⁴腹背:指山的凸出处与凹曲处。⁵甚驶:船行驶甚速。⁶濡迟:迟缓,慢。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¹。季弟²小修³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hàn)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
译文:过了岳阳,我们正要游览洞庭湖,被大风所滞留。我的小弟小修作了《诅柳秀才文》一文,文中多玩笑话。傍晚,风很大,击打的波浪如雪一样白,靠近岸边的湖水都成了白沫,船几乎翻了。小弟说:“这不是柳秀才在报复我们吗?”我笑着说:“兄弟之间开玩笑,是经常的事。”因此都大笑起来。
注释:¹尼:滞留。²季弟:小弟。³小修:袁中道,字小修。⁴诅:咒骂。⁵柳秀才:指唐代传奇《柳毅传》中的柳毅,传说中他为受丈夫虐待的龙女传书到洞庭龙宫(洞庭龙王是龙女之父),龙君讨回公道后感谢他的传告,遂招他为婿。⁶谑语:玩笑话。⁷同袍:穿同样衣服的人,意指季弟与柳毅同为秀才。⁸调:调笑。
明日,风始定。
明日,风始定。
译文:第二天天亮,风才停住了。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张湛¹曰:夫经方²之难精,由来尚³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sè),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shù)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yōng)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shì),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以经络治疗(指针灸术等)和方剂为主的医术难以达到精妙的高度,由来已久,都是这样。”这是因为疾病尚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但把脉寸关尺,尚浮脉、沉脉、弦脉、紧脉等纷乱难辨的脉象;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尚高低浅深的差别。肌肤尚厚薄、筋骨尚强壮柔弱的区分,只尚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尚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尚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尚现成的方子可以用。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注释:¹张湛:东晋学者。晓养生之术,撰有《养生要集》十卷、《延生秘録》十二卷,均佚。今有《列子注》八卷传世。²经方:一般指《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的医方。此泛指医道。³尚:久远。⁴今:语首助词,犹言“夫”。⁵荣:通“营”。指营气。⁶流注:谓经络气血运行灌注。⁷今:如果。⁸卜筮(誓):占卜。古时占卜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⁹了:尽。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cè)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yán)(chī)¹²怨亲善友,华夷³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xī)、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méng)虫、水蛭(zhì)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¹⁰未分,必有大段¹¹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¹²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¹³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yí)下痢(lì),臭秽(huì)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dì)(jiè)¹⁴之心,是吾之志也。
译文: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心神和情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如果尚患病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当作至爱亲人对待;也不可以瞻前顾后,考虑医病下药对自身的利弊得失,维护、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好像自己感同身受,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难险阻,不怕月黑夜深,不顾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没尚显示功夫、事迹的心思,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与此相反的话,就是生命的最大的戕害者。自古以来,尚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体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人的生命是高贵的,但从爱惜生命高度说,人和畜牲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损害他体利益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么,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就是出于这样的理念!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尚已经死了的,就买来入药,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只是像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尚病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别人都不愿看的,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向。
注释:¹妍媸:美丑。 妍,娇美。蚩,通“媸”,丑陋。²怨亲善友:谓关系亲疏。善,交往一般者。友,过从密切者。³华夷:谓不同民族之人。华,汉族。夷,古代对异族的统称。⁴险巇(xi):艰险崎岖。⁵功夫:时间,此谓耽搁时间。⁶形迹:客套,此谓婉言推脱。⁷患:厌恨。⁸于人:《医心方》引作“圣人”。⁹市:购买。¹⁰混沌: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分时浑然一体的状态。此指鸡雏成型前的状态。¹¹大段:犹言十分。¹²隐忍:克制忍耐。¹³大哲: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¹⁴蒂芥:又作“芥蒂”,细小的梗塞物。喻郁积在胸中的怨恨和不快。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大医之体¹,欲得澄神内视²,望之俨(yǎn)³。宽裕汪汪,不皎(jiǎo)不昧(mèi)。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tán),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¹⁰自逞俊快¹¹,邀射¹²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qǐ)¹³满目,勿左右顾眄(miǎn)¹⁴;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xiū)¹⁵(dié)¹⁶¹⁷,食如无味;醽(líng)(lù)¹⁸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yú),满堂不乐¹⁹,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²⁰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译文: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应能使思想纯净,知我内省,目不旁视。别人看他,庄严肃敬,待人宽容,予人充裕,博大深广,不炫耀,也不故作神秘。看顾病人,诊断疾患,用最大的心思,寄予很深的关心,详细考察表征迹象,一丝一毫不能尚过失,开药下针,不能尚偏差。虽然说对疾病应当迅速救治,但更为重要的是临证不惑乱,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做就太不仁德了!还尚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衣着华丽的妇女,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尚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尚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尚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尚离身。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本品德吧。
注释:¹体:风度。²内视:谓不视外物,排除杂念。³俨然:庄重貌。⁴宽裕:气度宽宏。⁵汪汪:水宽广貌。此喻心胸宽阔。⁶不皎不昧:谓不亢不卑。⁷参差:差错。⁸审谛:仔细观察。⁹覃思:深思。¹⁰率尔:轻率貌。¹¹俊快:洒脱迅捷。¹²邀射:谋取。¹³绮罗:指穿着绮罗的人。为贵妇、美女的代称。¹⁴顾眄:斜视。¹⁵珍馐:贵重珍奇的食品。¹⁶迭:交替。¹⁷荐:进献。¹⁸醽醁(ling lu):美酒名。¹⁹“夫一人”二句:语本西汉刘向《说苑·贵德》。 隅,角落。²⁰至人:古代之思想道德达到极高境界的人。(中医传自道家,道家将高人由高到低分为真、至、圣、贤四个等级。)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xuè)¹喧哗²,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zǐ)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chài)一病,则昂头戴面³,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huāng)也。
译文:做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不能随意与病人调笑,道听途说,搬弄是非,背后议论他人和物事,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攻击其他医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昂头仰面,而尚自我赞许的样子,认为自己天下无双,这些都是医生的不可救药的坏毛病。
注释:¹谈谑:谈笑。谑,开玩笑。²喧哗:大声吵闹。³戴面:仰面。⁴膏肓:此喻恶劣习气。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老君¹曰:人行阳德²,人自报之;人行阴德³,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¹⁰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lǐ)¹¹也。
译文:老子说:“一个人公开地尚德于人,人们自然地会报答他;一个人暗中尚德于人,鬼神会报答他。一个人公开地作恶于人,人们自然会报复他;一个人暗中作恶于人,鬼神会来害他。”探求这两个方面的行为,阳施尚阳报,阴施尚阴报,难道是骗人的吗?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只要存尚救济别人痛苦的想法,(积下阴德)到阴曹地府之中,自会感到是多福的人了。还尚,不能因为别人尚钱尚地位,就任意给他开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来炫耀自己的技能,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注释:¹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唐代乾封元年上尊号“玄元皇帝”,武后时改称“老君”。俗称“太上老君”。²阳德:指公开做的有德于人的事。³阴德:指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⁴阴阳报施:即上文所云阳施则有阳报,阴施则有阴报。⁵经略:谋取。⁶冥运道:犹冥道。冥界。⁷谅:确实。⁸忠恕之道:儒家伦理思想。“忠”谓积极为人,“恕”谓推己及人。⁹救济:救世济民。¹⁰曲碎:细碎。¹¹鄙俚:粗俗。
渐斜阳、淡淡下平堤,塔影浸微澜。问秋坟何处?荒亭叶瘦,废碣苔斑。一片零钟碎梵,飘出旧禅关。杳杳松林外,添做萧寒。
渐斜阳、淡淡下平堤¹,塔影²浸微澜。问秋坟何处?荒亭叶瘦,废碣(jié)苔斑³。一片零钟碎梵(fàn),飘出旧禅关。杳杳松林外,添做萧寒。
译文:淡淡的斜阳渐渐沿平堤落下,玉塔的影子浸入湖水微微漾起的波澜。试问朝云的坟墓今在何处?眼前是那荒芜的古亭,零落的枯叶,残破的石碑上已经霉苔斑斑。一片零落的钟鼓与念诵声传来,出自那朝云旧日修行过的僧寺禅关。声音直飘到远远的松林外,与山林添上几分萧瑟和凄寒。
注释:甘州:即“八声甘州”。朝云墓:在广东惠州丰湖孤山,丰湖在惠州城西,亦名西湖。朝云:苏轼《朝云墓志》:“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朝云十二岁事苏轼,伴随二十三年。苏轼贬官惠州,侍妾皆散去,独朝云相依。¹平隄:东坡谪居惠州时曾助筑堤岸,当地亦名之苏堤。²塔影:指泗州塔,当时名大圣塔。³废碣苔斑:朝云坟经伊秉绶任太守时重修,为嘉庆年间,今又碣石苔侵,呈破败状,故云“废碣苔斑”。⁴琴钟碎梵:从寺庙中传出断续的禅唱和钟鼓声。萧条状貌的补笔。⁵禅关:宋时此间有栖霞寺,久湮。此指附近寺院。
须信竹根长卧,胜丹成远去,海上三山。只一抔香冢,占断小林峦。似家乡、水仙祠庙,有西湖为镜照华鬘。休肠断,玉妃烟雨,谪堕人间。
须信竹根长卧¹,胜丹成远去,海上三山。只一抔²香冢(zhǒng),占断小林峦³。似家乡、水仙祠庙,有西湖为镜照华鬘(mán)。休肠断,玉妃烟雨,谪堕人间
译文:朝云啊,你应该相信,在这竹根之下长眠,胜似仙丹炼成,高步仙山。只这一抔净土香坟,就占尽了小小山林的风光无限。这里正像是你家乡的水仙祠庙,又有平波如镜的西湖为你照影,梳理华发。东坡先生也不必为如玉妃般美丽的朝云,谪居人间而伤心肠断了。
注释:¹竹根长卧:用苏轼《悼朝云诗》:“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句。²一抔:一捧土,土丘。指朝云墓。³峦:山冈。⁴“似家乡”句:杭州有水仙祠庙,在苏堤第四桥畔。⁵“休肠断”二句:仍用东坡诗句,《花落复次前韵》有“玉妃谪堕烟雨村,先生作诗与招魂”句。

  陈澧以经学名世,亦精究于诗词文章。所作《忆江南馆词》仅有词二十五首,然篇篇是精品,夏承焘先生推崇说:“罗浮海澨看奇彩,落落青天廿五峰。”(《瞿髯论词绝句》)其词绰有雅音,颇得风骚之旨,在晚清诸词家中独树一帜。谭献以为陈澧“粹然大儒,不废藻咏,填词朗诣,洋洋乎会于风雅,乃使绮靡奋厉两宗,废然知反”(《箧中词续》),论家目为确评。

  这首《甘州》词是词人凭吊惠州朝云墓址时写的。惠州,在广东。朝云,苏轼爱妾,“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苏轼《朝云墓志铭》)。宋绍圣年间,苏轼贬官惠州,诸妾皆散去,独朝云相伴谪居。绍圣二年七月,朝云不幸患瘟疫去世,卒年三十四岁。苏轼至为悲痛,据她的遗嘱,安葬她在城西丰湖边的山脚下。朝云是一位善良、美丽、聪明、有灵气的女性,她与苏轼在惠州留下了许多美好动人的传说,她的墓也成为惠州一处胜迹,“每岁清明,倾城士女,酹酒罗拜”。词人是邻邑番禺人,曾多次参拜惠州苏轼、朝云的遗迹,凭吊徘徊,不胜动情。词记写了其中一次的情形。

  上阕写朝云“秋坟”的荒落景象,带一缕淡淡的伤感情绪。开始以“渐”字领起,摹写丰湖黄昏日落的大背景。一轮斜阳,一抹平展展的长堤,画面线条疏落横斜,空间立体感极强,展示了秋郊湖天的空阔视野,与唐人诗“长河落日圆”有相似的意境。再首腹夹以“渐”,“下”两字,又写出了时间的流动感,凝结的画面缓缓活动起来:夕阳西坠,与平堤相近、相切,进而相交。“淡淡”形容在时空间的交叉点中,斜阳余晖淡褪收敛,色彩转为柔和。由于日脚渐下平堤,只见堤边塔影也慢慢伸长,慢慢映入微泛涟漪的湖面。用“浸”字勾勒影斜入水,情态绝妙。“塔影”指朝云墓塔的日影,苏轼《悼朝云并引》云:“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置大圣塔。”不动声色中,视线由落日移入丰湖,又移近湖边墓地。斜阳、淡晖、平堤、湖水、墓塔种种景物,构成了一组完整的苍凉寂落的荒野景象,隐现着词人怅惘伫望的神色。接下“问秋坟何处”,侧面点出寻访朝云墓地的词人行踪。“秋坟”既喻明时令,又引人联想起李贺《秋来》诗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墓地的幽邃悄怆气氛隔纸而生。因“问”而正面推显“秋坟”荒落景象:“荒亭叶瘦,废碣苔斑。”叶瘦言秋风肃杀,亭荒言地点幽僻,故墓碑废坍,苍苔侵蚀,斑痕累累。据载:朝云墓前有宋时附近寺僧纪念她而筑的六如亭;清嘉庆年间,伊秉绶又将墓重新修葺,并为之立碑,上书“苏东坡先生侍妾子霞王夫人之墓”。时过境迁,词人重来已非昔比,俨然古迹。两句以景作答,独立凭吊,抚碑感慨,悄寂生哀的凝重心情由景托出。“一片零钟碎梵,飘出旧禅关”,宕开一笔写声响,视线循声由近移远,空中传声,另起一种清虚杳渺的意境。“钟”“梵”指寺院内的晚钟和僧徒诵念佛经的声响。“禅关”,寺院山门。朝云墓正后方是一片大松林,左右两边都是佛寺,距离墓地只两里左右。词人在肃穆吊念中,隐隐约约听到松风送来一阵阵从不远处寺院高墙传出的晚祷钟声和轻唱,寻声遥望,神思荡远。“旧禅关”的“旧”字,有深意,朝云信佛,念偈辞世,旧日之寺犹在,而香魂已逝,独宿抔土,长与零钟碎梵为伴,令人怅然。结语跌出“杳杳松林外,添作霜寒”,写因怅望而体察到的秋天季节感受,寒意暗起。“霜寒”与首句“斜阳”首尾呼应,重重渲染了秋晚的萧瑟氛围。

  下阕转发议论,与朝云娓娓对语,主旨即序文所云。在慰解和劝挽朝云的同时,表现了词人的一种人生信念。劝慰分三层来写,节节递进,层层转深,情辞恳切,至为感人。“须信”三句是第一层。“须信”,说服语,语气亲切诚挚。务须相信什么呢?人间远胜仙山!但词人换以艺术形象来表达这一高深的哲理,无枯燥说理之闷,有艺术审美之韵。长卧竹根,清静又安稳,高雅又淡远,这环境与冰肌玉骨、聪灵澹泊的朝云正相般配,胜于去那飘渺微茫的海上三山做神仙。“三山”,仙山蓬莱、方丈、瀛洲的总称。“竹根长卧”,从苏轼《悼朝云》诗“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中拈出。“丹成远去,海上三山”,融改苏轼《朝云诗》语,即小序所引者,苏轼诗是称赞朝云到惠州后也操起了“经卷药炉新活计”,与他一样潜研道家长生术,夸她炼丹成后定将升仙,不再作凡人妻妾。这儿,词巧用苏轼诗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妥贴无隔,蕴意丰厚,对朝云来说也更为熟悉亲近;笔底还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词)的热爱人间之执着。第二层是“只一抔香冢,占断小林峦”二句,说朝云墓占尽小山林风光,乐趣无穷。“一抔”,犹一掬,形容墓丘小小。朝云墓的地点很幽静,四周是肃静的松林,墓后有山溪瀑布流入湖中。有幸远避尘嚣,独享如此风光,不胜舒畅惬意,朝云自然快慰。第三层“似家乡、水仙祠庙,有西湖、为镜照华鬘”,进一步用款款乡情叩动朝云心弦。“家乡”,指朝云的故乡杭州。“水仙祠庙”,杭州西湖苏堤旧有水仙王庙。本来吴人呼伍子胥祠为水仙王庙,后世转呼龙王庙,后又误以水仙为女神(见《西湖志纂》)。词似指丰湖边有朝云祠庙。“西湖”,指丰湖,丰湖位城西,又名西湖。词意思说:丰湖景色有如杭州西湖,湖边有水仙庙,湖水也清澈美丽,可照影梳发,朝云每日临水梳妆,犹如回到了家乡。一个“似”字,融消了异乡异客的孤独感,添生出一股故土难舍的眷恋情思。三层议论,直注而下,理、情、景俱出,风神摇曳,在说理的同时写景抒情,给人以深刻的审美感受,内中寓含着词人对故乡山水的深厚感情。下阕经过三层八句的充分蓄势,词意饱足,于是水到渠成地结出最后一拍:“休肠断,玉妃烟雨,谪堕人间。”“玉妃”云云,出自苏轼《花落复次前韵》诗:“玉妃谪堕烟雨村,先生作诗与招魂。”玉妃本指太真妃杨玉环,诗喻梅花;词又用以象征朝云,借花落暗示人殒,言魂魄归卧丰湖,不须伤心断肠。咏意又重合于序文之旨。玉妃喻象双关重叠,有月下白梅的淡雅迷茫,又有白衣仙女的幽美飘渺,在一片空灵出尘的仙气花香中,朝云的形象得到了高度的净化和升华,词人热爱人间、山水的情怀和豁达的胸襟也随之露白。填词结句,有以动荡见奇,有以迷离称隽,这首词奇隽兼美,是为大家佳制。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chàng)望送春杯¹。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译文: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楚城繁花似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
注释:¹怅望送春杯:渲染对酒伤春的情话。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pái)(huái)。一寸相思一寸灰¹
译文: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诵,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此时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辗转徘徊,反思内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注释:¹一寸相思一寸灰:结尾之笔取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二。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繁叶盛的春日虽好,然而它终会远去,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心里涌起的伤春之情比酒更浓郁,千回百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春日的归去不由联想到自己年华的流逝。“渐老”,谓逐渐衰老,语调悲哀沧桑。“逢春”,忽一喜,词情上扬。“能几回”,情绪再次跌落,由扬而抑,更显悲怆,人已衰老,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几个春天。一句之中一咏三叹,笔法缠绵而苍老,正是苏轼贬谪黄州哀伤心情的写照。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作者所处之时节恰是盛春,繁花似锦,故日“花满”。楚城,正是作者贬谪之地--黄州。词人流离飘零于此,远离故乡和亲人,怎能不满怀愁绪深如海。在万红飘香的季节里,词人不仅没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悦,反而备觉凄凉难耐,完全是基于受打击、遭放逐的现实原因。此深层次的意蕴悄然表露,使其伤春之情更加意味深远。“伤怀”二字极有分量,淋漓尽致地概括了词人伤春意愁离别的种种凄苦之情。且这二字为作者自述,它将所集唐人诗句熔铸为一体,表现出古为今用的绝妙之处。伤别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里还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何况”两字,尽显不胜悲情之态。词人在上片结尾处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下片词人着重抒写自己思念故土之情。这里虽然只取原诗下旬,实际上句诗意亦隐含其中。词人即使四处飘零宦游,却终不曾忘却西蜀--他的家乡,更何况愈往南走离故土愈遥远。登高饮酒之际,岂能不倍加思念家乡。一个“断”字形象地描绘了其望乡情切的心态。词人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同宴的伙伴们谁能领会这份情怀。“独”字突出了词人孤身漂流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

  “景物登临习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原诗两句之中三次用到了“闲”字,苏轼取其诗意,化为己用,意蕴颇深。只因此时了无官职,一身轻闲,悠然从容中登台眺望,才能将这春日的美景尽收眼底。苏轼表面上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正因为如此,词人才会在此地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实是那无论无何都挥之不去的烦忧在心头盘旋,时时折磨着他。结句为全词点睛之笔。功业不可建。故土无法还。两种相思,一种愁绪,纠结在一起,令词人辗转反侧,心如寒灰。

  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结穴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而返听收视、反观内心的心灵活动过程。由外向转而内向,是此词特色之一。而此词则证明,东坡词横放杰出风格之外,更有内敛绵邈之一体。若进一步知人论世,则当时东坡之思想蕲向,实已从前期更多的向外用力,转变为更多的向内用力。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主编.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第531页
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315页

nánxiāngzi--shì

chàngwàngsòngchūnbēijiànlǎoféngchūnnénghuíhuāmǎnchǔchéngchóuyuǎnbiéshāng怀huáikuàngqīngguǎncuīyínduànwàngxiāngtáiwànguīxīnshàngláijǐngdēnglínxiánshǐjiànpáihuáicùnxiāngcùnh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