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岩壑洞天遥,楼结青霞傍斗杓。呼吸可能通帝座,啸歌犹听和鸾箫。
朱明岩壑洞天遥,楼结青霞傍斗杓。呼吸可能通帝座,啸歌犹听和鸾箫。
上清缥缈无今古,下界苍茫自暮朝。不用登高誇作赋,游仙须奏白云谣。
上清缥缈无今古,下界苍茫自暮朝。不用登高誇作赋,游仙须奏白云谣。
邓云霄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13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吾兄诗酒继陶君¹,试宰中都天下闻。
译文:你继承陶渊明的遗风,诗酒治理县政,管理中都的业绩天下传闻。
注释:¹陶君:指陶渊明。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译文:你在东楼喜开连枝兄弟的送别酒宴,我马上就要在南陌发愁,为我们的分别而悲哀。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城隅(yú)¹(lù)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译文:江城的渌水在秋日的照耀下更加明媚,海上青山却遮隔着暮云。
注释:¹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译文:咱们今夜大醉一场,留下夜月的明媚月光,明天再放手,可惜的是,我这只孤雁不得不离开雁群分飞了。

biézhōngdōumíngxiōng--bái

xiōngshījiǔtáojūnshìzǎizhōngdōutiānxiàwéndōnglóufèngliánzhīhuì

nánchóuwèiluòfēnchéngshuǐmíngqiūhǎishàngqīngshānyún

zuìliúyuèyànxíngzhōngduànqún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译文:腊月的微风里已经微微有了些许春意,因时而动拄着拐杖散步路过邻家。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¹
译文:看到邻家的柴门里面炊烟袅袅,野外水边耕牛的脚印重重叠叠。
注释:¹水滨:岸边。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¹未动是闲人。
译文:体弱多病需要的只有药物,没有徭役征召所以赋闲在家。
注释:¹差科:指差役和赋税。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¹新。
译文:今天邻居送了我腊八粥,越发觉出江边小村春的气息。
注释:¹节物:季节物象。

shíèryuèzhì西cūn

yóu sòngdài 

yuèfēngchūn shíyīnsànguòlín 
cǎoyāncháimén niúchóngchóngshuǐbīn 
duōbìngsuǒwéiyào chàwèidòngshìxiánrén 
jīnzhāozhōugèngxiāngkuì gèngjuéjiāngcūnjiéxīn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灿灿萱(xuān)草花,罗生北堂下。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译文: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译文: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抬头仰望高高的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xuān ·

wángmiǎn yuándài 

càncànxuāncǎohuā luóshēngběitángxià 
nánfēngchuīxīn yáoyáowèishuí 
ménqíng yóuxíng 
gānzhǐshū yīnwèn 
tóuwàngyúnlín kuìtīnghuìniǎo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高标¹跨苍穹²,烈风³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zī)百忧。
译文:慈恩寺塔高超出穹庐似的青天之外,强劲的风吹得没有休止的时候。假若没有心胸开阔之人的胸怀,登上此楼反而会触景生情,生出许多忧愁。
注释:¹高标:指慈恩寺塔。标:高耸之物。²苍穹:青天。穹:一作“天”。³烈风:大而猛的风。⁴休:停息。⁵旷士:旷达出世的人。旷:一作“壮”。⁶兹:此。翻:反而。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非教¹力,足²可追冥(míng)³。仰穿龙蛇窟(kū),始出枝撑
译文:登上慈恩寺塔极目远驰,方知佛教的威力之大,足可以构思佳作,探寻胜境。仰面穿过弯曲的磴道,方才走出支木交错的暗处,终于登上顶层。
注释:¹非教:佛祖释迪牟尼说法时常借形非以教人,故佛教又有非教之称。佛塔即是佛教的非征。²足:一作“立”。³冥搜:即探幽。⁴龙蛇窟:形容塔内磴道的弯曲和狭窄。⁵出:一作“惊”。⁶枝撑:指塔中交错的支柱。⁷幽:幽暗。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七星¹在北户²,河汉³声西流。羲(xī)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译文:夜间在塔上仰观北斗七星好像在塔的北窗口,耳边仿佛听到银河的水声向西流动。白日登塔仰视天空,那羲和鞭赶太阳迅速西进,秋神少昊给人间带来了清秋。
注释:¹七星: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²北户:一作“户北”。 ³河汉:银河。⁴羲和: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⁵鞭白日:言日行之快,如鞭促赶。⁶少昊:古代神话中司秋之神。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秦山¹忽破碎²,泾(jīng)³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译文:俯看终南诸山忽若破碎成块,泾渭之水清浊也难以分辨。从上往下一眼望去,只是一片空蒙,哪还能辨出那里是都城长安呢?
注释:¹秦山:指长安以南的终南山,山为秦岭山脉一部分,故云秦山。²破碎:终南诸峰,大小错综,登高眺望,山峦如破碎。³泾渭:泾水和渭水。⁴不可求:难辨清浊。⁵但:只是。⁶一气:一片朦胧不清的样子。⁷焉能:怎能。⁸皇州:京城长安。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回首叫虞(yú)(shùn)¹,苍梧²云正愁。惜哉瑶池饮³,日晏(yàn)昆仑丘。
译文: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虞舜的寝陵苍梧之地正生起一片愁云。痛惜啊!当年穆王与王母在昆仑瑶池饮酒作乐,竟然喝到夜幕降临到昆仑山头。
注释:¹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²苍梧:这里用以比拟葬唐太宗的昭陵。³饮:一作“燕”。⁴晏:晚。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黄鹄(hú)¹去不息²,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³,各有稻粱谋
译文:黄鹄不停地一个个远走高飞,哀哀鸣叫不止,不知前去投向何方。你们看那些追阳逐暖的群雁,各自有着谋取稻梁的术算。
注释:¹黄鹄:即天鹅,善飞,一举千里。²去不息:远走高飞。³随阳雁:雁为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称。此喻趋炎附势者。⁴稻粱谋:本指禽鸟觅取食物的方法,此喻小人谋取利禄的打算。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诗一开头就出语奇突,气概不凡。不说高塔而说高标,使人想起左思《蜀都赋》中“阳鸟回翼乎高标”句所描绘的直插天穹的树梢,又使人想起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句所形容的高耸入云的峰顶。这里借“高标”极言塔高。不说苍天而说“苍穹”,即勾画出天像穹窿形。用一“跨”字,正和“苍穹”紧联。天是穹窿形的,所以就可“跨”在上面。这样夸张地写高还嫌不够,又引出“烈风”来衬托。风“烈”而且“无时休”,更见塔之极高。“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二句委婉言怀,不无愤世之慨。诗人不说受不了烈风的狂吹而引起百忧,而是推开一步,说他自己不如旷达之士那么清逸风雅,登塔俯视神州,百感交集,心中翻滚起无穷无尽的忧虑。当时唐王朝表面上还是歌舞升平,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对烈风而生百忧,正是感触到这种政治危机所在。忧深虑远,为其他诸公之作所不能企及。

  接下去四句,抛开“百忧”,另起波澜,转而对寺塔建筑进行描绘。“方知”承“登兹”,细针密线,衔接紧凑。非教即佛教,佛教用形非来教人,故称“非教”。“冥搜”,意谓在高远幽深中探索,这里有冥思和想非的意思。“追”即“追攀”。由于塔是崇拜佛教的产物,这里塔便成了佛教力量的非征。“方知非教力,足可追冥搜”二句,极赞寺塔建筑的奇伟宏雄,极言其巧夺天工,尽人间想非之妙。写到这里,又用惊人之笔,点明登塔,突出塔之奇险。“仰穿龙蛇窟”,沿着狭窄、曲折而幽深的阶梯向上攀登,如同穿过龙蛇的洞穴;“始出枝撑幽”,绕过塔内犬牙交错的幽暗梁栏,攀到塔的顶层,方才豁然开朗。此二句既照应“高标”,又引出塔顶远眺,行文自然而严谨。

  诗人站在塔的最高层,宛如置身天宫仙阙。“七星在北户”,他眼前仿佛看到北斗七星在北窗外闪烁;“河汉声西流”,耳边似乎响着银河水向西流淌的声音。银河既无水又无声,这里把它比作人间的河,引出水声,曲喻奇妙。二句写的是想非中的夜景。接着转过来写登临时的黄昏景色。“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交代时间是黄昏,时令是秋季。羲和是驾驶日车的神,相传他赶着六条龙拉着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跑。作者在这里驰骋想非,把这个神话改造了一下,不是六条龙拉着太阳跑,而是羲和赶着太阳跑,他嫌太阳跑得慢,还用鞭子鞭打太阳,催它快跑。少昊,传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主管秋天的神,他正在推行秋令,掌管着人间秋色。这两句点出登临正值清秋日暮的特定时分,为下面触景抒情酝酿了气氛。

  接下去写俯视所见,从而引起感慨,是全篇重点。“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诗人结合登塔所见来写,在写景中有所寄托。在平地上从终南山和秦岭望过去,只看到秦山青苍的一片,而在塔上远眺,则群山大小相杂,高低起伏,大地好像被切成许多碎块。泾水浊,渭水清,然而从塔上望去分不清哪是泾水,哪是渭水,清浊混淆了。再看皇州(即首都长安),只看到朦胧一片。这四句写黄昏景非,却又另有含意,道出了山河破碎,清浊不分,京都朦胧,政治昏暗。这正和“百忧”呼应。《资治通鉴》:“(天宝十一载)上(玄宗)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会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杜甫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有百忧的感慨。

  以下八句是感事。正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危机四伏,所以追思唐太宗时代。“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塔在长安东南区,上文俯视长安是面向西北,诗人南望苍梧,所以要“回首”。唐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所以称虞舜。舜葬苍梧,比太宗的昭陵。云正愁,写昭陵上空的云仿佛也在为唐朝的政治昏乱发愁。一个“叫”字,正写出杜甫对太宗政治清明时代的深切怀念。下二句追昔,引出抚今:“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瑶池饮,这里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饮宴,过着荒淫的生活。日晏结合日落,比喻唐朝将陷入危乱。这就同秦山破碎四句呼应,申述所怀百忧。正由于玄宗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李排抑贤能,所以“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贤能的人才一个接一个地受到排斥,只好离开朝廷,像黄鹄那样哀叫而无处可以投奔。最后,诗人愤慨地写道:“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指斥那样趋炎附势的人,就像随着太阳温暖转徙的候鸟,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

  全诗有景有情,寓意深远。钱谦益认为此诗言天下将乱,宴乐不可以为常,这就说明了全篇旨意。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成为诗人前期创作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参考资料:
1、 周振甫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28-430

tóngzhūgōngdēngēn

 tángdài 

gāobiāokuàcāngqióng lièfēngshíxiū 
fēikuàngshìhuái怀 dēngfānbǎiyōu 
fāngzhīxiàngjiào zhuīmíngsōu 
yǎngchuān穿lóngshé shǐchūzhīchēngyōu 
xīngzàiběi hànshēng西liú 
biānbái shàohàoxíngqīngqiū 
qínshānsuì jīngwèiqiú 
shìdàn yānnéngbiànhuángzhōu 
huíshǒujiàoshùn cāngyúnzhèngchóu 
zāiyáochíyǐn yànkūnlúnqiū 
huáng āimíngsuǒtóu 
jūnkànsuíyángyàn yǒudàoliángmóu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
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
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
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
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
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
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
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
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
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
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
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
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
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
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
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
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
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吴大帝孙权葬蒋陵,亦称孙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钟山(亦称蒋山)南麓。此诗系作者行经蒋陵凭吊吴亡而作。

  吴末帝孙皓肆行暴虐,直弄得国将不国。公元265年(甘露元年)徙都武昌,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公元266年(宝鼎元年)又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十二月,又还都建业。据《汉晋春秋》载:“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皓徙武昌,遣使者发民掘荆州界大臣名家冢与山冈连者以厌之。既闻(施)但反,自以为徙土得计也。使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以厌前气。”(《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这就是诗开头所说的:“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神器”者,帝位也,政权也。吴国的统治岌岌可危,孙皓的帝位摇摇欲坠。这种江河日下的形势,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起吴国开基创业时的情形。想当年,汉室陵夷,群雄逐鹿,捷足先登,遂成三国鼎立之势。“掎鹿”,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汉书·叙传上》也说:“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颜师古注:“掎,偏持其足也。”《汉书·蒯通传》更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后遂以“逐鹿”喻争帝位、争天下。“逐兔”,同“逐鹿”。《后汉书·袁绍传》引沮授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要争得天下,就必须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夺取胜利。这就是所谓的“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而在汉末群雄逐鹿的斗争中,孙坚父子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猛锐冠世,志陵中夏,被封为吴侯,割据江东。但大业未就,即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孙策临死时,将弟弟孙权叫到跟前,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孙权继承父兄遗志,洪规远略,砥砺奋发,“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陆机《辨亡论上》)三国鼎立,孙吴居一,而孙权就谋略功业而言,实远胜刘备。“伯道”,即霸道。“呼吸”、“叱咤”,极力形容孙氏父子的英姿雄风。《易·革》云:“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疏曰:“上六居革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润色鸿业,如豹文之蔚缛。”豹变之略,虎视之威,正是对“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的赞词。“坐断东南”的孙权,以他的雄才大略,北拒曹魏南下之师,西挫蜀汉东犯之众,使两方都不敢小视东吴。据史载,公元222年(黄武元年),刘备率师伐吴,东吴大将陆逊率军迎敌,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招
  降俘虏蜀兵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最后绝命于永安宫。“长蛇衄巴汉”即指此。“长蛇”,有谓指吴而言,并引《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为证,其实不然。这里的“长蛇”,非指吴,而是指蜀汉。陆机《辨亡论下》云:“故刘氏之伐,陆公(逊)喻之长蛇,其势然也。”可以为证。“骥马绝淮淝”,则指曹魏而言。据史载,公元224年(黄武三年)旧历九月,“魏文帝出广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乃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注引干宝《晋纪》云:“魏文帝之在广陵,吴人大骇,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至于江乘,车以木桢,衣以苇席,加采饰焉,一夕而成。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所以陆机说:“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摧锋,势衄财匮,而吴藐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峙而立。”(《辨亡论上》)孙权不愧为聪明仁智雄略之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吴国逐渐强大。所谓“交战无内御”,即指内部团结一致对外而言;所谓“重门岂外扉”,即指吴国疆土广大而言。

  由“逐兔争先捷”到“重门岂外扉”十句,作者极力渲染吴主之英明雄武,吴国之强大巩固,有声有色,气势磅礴。而到“成功举已弃”,陡地一转,以极精炼的语言写出吴之由盛而衰的转变,功败垂成,其关键就在孙皓时期。“凶德愎而违”,即指孙皓而言。“愎违”,愎谏违卜的省称,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由于晋惠公背施无亲,意气用事,不纳谏言,不听卜辞,终于招致失败,被秦国俘掳。晋大夫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孙皓同晋惠公一样,刚愎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终于导致吴国的灭亡,使父祖基业毁于一旦。正如皓从弟孙秀说的那样:“昔讨逆(指孙策)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二句,就是具体描写孙皓穷迫归降时的情景。“水龙”,系指晋朝的水军。晋武帝谋伐吴,遂令益州刺史王浚于蜀大造船舰,准备东伐。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阿童为王浚小字。晋征南大将军羊祜以为伐吴必藉上流之势,故借谣言而表荐王浚为龙骧将军,留监梁益诸军事。王浚在蜀大造舟船,木片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江中木片以呈孙皓,并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而孙皓不听。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旧历三月,王浚率舟师东下,直抵吴都建业之石头,孙皓惊恐失措,面缚舆榇而降,举家西迁,送至洛阳,赐号归命侯。这就是所谓“青盖乃西归”。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据干宝《晋纪》载:“陆抗之克步阐,皓意张大,乃使尚广筮并天下,遇《同人》之《颐》,对曰:‘吉。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故皓不修其政,而恒有窥上国之志。”(《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庚子岁,即太康元年。原来孙皓狂妄地以为他会灭晋而入洛阳的,想不到反做了亡国之君,被押送洛阳。

  以上十六句,历述吴之盛衰兴亡,不啻一篇《辨亡论》,故偏重史实的叙述。此下十句,则就吴亡抒发个人的感慨。作者行经孙氏陵,距离吴亡已二百多年,年深日久,风蚀雨淋,墓碑上的文字已被苔藓侵蚀得难以辨认,荆棘丛生,几至吴大帝陵的位置也难以确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有飞莺在山间悲鸣,淡月在空中残照,陵墓中的一切陪葬品大概已不复存在了。念昔日之叱咤江左,睹今日之寂寞荒凉,不能不使人伤感。吴汝纶说:“此殆伤齐亡之作,黍离麦秀之思也。”(《古诗钞》卷五)其实,凭今吊古伤心泪,不必定指哪一家。前事之失,后事之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苟能如此,亦已足矣!

xíngjīngsūnshìlíng--xùn

zàilínglíngyànshénruò

zhúzhēngxiānjié鹿jìngyīn

kāidàochìzhàyǎnjiāng

bàobiànfēnlüèshìróngwēi

zhǎngshéhànjuéhuáiféi

jiāozhànnèizhòngménwàifēi

chénggōngxiōngérwéi

shuǐlóngdōngqīnggàinǎi西guī

qièláiyǒngjiǔniándàiāiwēiwēi

táishíwénjīngfénshīshìfēi

shānyīngkōngshǔxiǎnglǒngyuèqiūhuī

yínhǎizhōnglàngjīnhuìfēi

jīnwàngwàngzhān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