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快阁心先快,红日半檐秋雨晴。
未登快阁心先快,红日半檐秋雨晴。
宇宙无边万山立,云烟不动八窗明。
宇宙无边万山立,云烟不动八窗明。
飞来一鹤天相近,过尽千帆江自横。
飞来一鹤天相近,过尽千帆江自横。
借问金华老仙伯,几人无忝入诗盟。
借问金华老仙伯,几人无忝入诗盟。
戴复古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5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蘼芜春思远。采芳馨愁贻,黛痕深敛。薄命怜花,倚东风罗袖,泪珠偷泫。瞑入西园,容易又、林禽声变。那得相思,付与青苹,自随蓬转。
(mí)(wú)春思远¹。采芳馨愁贻(yí)²,黛痕深敛(liǎn)³。薄命怜花,倚东风罗袖,泪珠偷泫。瞑入西园,容易又、林禽声变。那得相思,付与青苹,自随蓬转
译文:由蘼芜引发的怀春思绪缠绵悠远,采下芬芳的花草,却因不知赠与何人而愁思百结眉黛深锁。可怜这同样薄命的花朵,依托着春风的罗袖,沾满了悄悄滴下的泪深。暮色染过西园,转眼间林鸟的鸣声又变得喧闹了。哪里能够相思,只能将命运交给青青的浮萍,任它伴随着蓬草流转飘零。
注释:¹蘼芜春思远:指息夫人对故夫息君的眷念,呼应《息夫人不言赋》中“想蘼芜之不见”文意。蘼芜,一种香草,即离骚中寓高洁品质的江离。蘼芜春思典出东汉乐府诗《上山采靡芜》,此诗描述一个弃妇上山采靡芜,下山时偶遇前夫并回忆往事的情境,表达新人不如故人的感慨。春思,被春景触发的相思。²采芳馨愁贻:化用屈原《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文意,承接上句文意。芳馨即“蘼芜”一类香草。愁贻,因为不知赠与何人而留下哀愁,即“春思”的结果。³黛痕深敛:愁眉不展。黛,一种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⁴薄命怜花三句:用王维《息夫人》“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时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诗意。泫,水珠滴落。⁵瞑:日暮,暮色。⁶林禽声变:形容林鸟声喧,春季来临。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意。⁷那得相思三句:形容身不由己,根本没有相思的权利。青苹、蓬转,浮萍与蓬草,都是随风水流转,去向不能自主之物。
惆怅罗衾扪遍。便梦隔欢期,旧恩还恋。芳意回环,认鸳机锦字,断肠缄怨。缕缕丝丝,拚袅尽、香心残篆。漫想歌翻璧月,临春夜满。
惆怅罗衾(qīn)(mén)遍。便梦隔欢期,旧恩还恋¹。芳意回环,认鸳机锦字,断肠缄(jiān)²。缕缕丝丝,拚(pīn)袅尽、香心残篆(zhuàn)³。漫想歌翻璧月,临春夜满
译文:满怀惆怅地抚遍了绮罗被褥,即使与故夫的欢会只能在梦中,也还是眷恋这份旧日的恩情。置身于芬芳的氛围中,辨认着鸳鸯机上织成的锦字,封存着断肠的哀思。那篆香丝丝缕缕,拼命地升腾殆尽了,只剩下烧残的芳心。徒然想起当年璧月迷人的光彩在歌声中舞动,夜夜都洒遍了春日的楼阁。
注释:¹惆怅罗衾扪遍三句:形容息夫人夜中抚被,思念与前夫旧日情爱。化用施绍莘《闺思》“扪着衾窝旧赠香,可怜幽馥在空床”诗意与纳兰性德《浪淘沙》“暗忆欢期原是梦,梦也须留”词意。扪,抚摸。²芳意回环三句:锦字,意为寄托相思的书信,用苏蕙织锦典故。据《晋书·列女传》载,东晋女诗人苏蕙的丈夫窦滔因罪被徙流沙,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寄托离思。缄,封闭。此指给写好的书信封口。缄字双关,除封信封外,还指闭口不言,与《息夫人不言赋》中“难夺三缄之志”呼应。³香心残篆:烧残的盘香,既指息夫人因相思彻夜难眠,又象征她因相思而摧残的心。⁴漫想歌翻璧月二句:指息夫人回忆在息国时夫妻情好的华美情境。用陈后主与嫔妃欢爱典故。陈后主诗中有“壁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句。原诗相传是赞美张贵妃、孔贵嫔的容色的。临春,既指恰逢春季,又指陈后主为所爱嫔妃所建的临春阁。

  这首词借刻画“息夫人”而抒写难言之痛。据《左传》庄公十四年载: “楚子灭楚以息妫(规gu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 ‘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前人对这一位被迫改事二夫而又缄口不言的女性寄予了很大的同情。以“息夫人”为内容的诗文也为数不少。如王维的《息夫人》诗,白敏中的《息夫人不言赋》。但以此为词却不多见。张仲炘(字次珊)在读过白敏中《息夫人不言赋》后,写了一首《三姝媚》,并要王鹏运和词。王即用同调同韵,写了这首词。“继声”,“盍各”,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继声”,讲的是音韵相继、相同。“盍各”,讲的是内容上各抒己见。《论语·公冶长》: “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 ” “盍”,盍不的合音字。

  这首词侧重刻画“息夫人”的形象,并深刻揭示其心理活动。开篇三句写“息夫人”的表情: “蘼芜春思远,采芳馨愁贻,黛痕深敛。”首句用古诗“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诗意,交待她再嫁的身份和内心的矛盾,使人物一出场便进入脚色。因贯穿这首古诗的主题是 “新人不如故”,所以内心的斗争异常强烈。这一句为全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蘼芜”,香草。“芳馨”,芳香。《楚辞·九歌·湘君》: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愁贻”,留下忧愁。本为采摘香草而外出登山,结果采回的却是忧愁,因为她想到了故夫。首先从“黛痕深敛”这方面表现出来了。“薄命怜花,倚东风罗袖,泪珠偷泫。” 王维《息夫人》: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三句由此化出。看花流泪,“怜花”亦复自怜。杜甫《 春望 》“感时花溅泪。” 《佳人》: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泫”,泫然出涕,形容泪珠下落。“偷泫”,背地里偷偷流泪。从“黛痕深敛”到“泪珠偷泫”,情感深入一层,表情与动作也层层加深,渐入内里。于此,词人反将笔墨宕开,通过景物与季节变化烘托内心活动:“暝入西园,容易又、林禽声变。”“暝”,暮色,象征时光的转移。“西园”,原指汉武帝的御园,这里泛指一般园林。苏轼《水龙吟》: “恨西园落红难缀。”史达祖《绮罗香》: “惊粉重,蝶宿西园。” “林禽声变” ,林,指树木;禽,指鸟雀。春季来临,林木绿色渐浓,鸟雀的啼声也有明显变化。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几句暗示,春天来临,不仅没有给“息夫人”带来什么欢愉,反而更加添她的新愁。“那得相思,付与青苹, 自随蓬转。”此三句对上作补充,写为相思所苦,无法排遣。

  上片写白昼的相思,下片写入夜的苦恋。“惆怅罗衾扪遍。便梦隔欢期,旧思还恋。”第一句把“惆怅”之情与“罗衾扪遍”的动作联系在一起,通过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衾”,被子。“扪”,摸抚。“欢期”、“旧思”,均指对前夫始终如一的情爱。“还恋”,加倍的说法。紧接着三句对此作形象的描绘:“芳意回环,认鸳机锦字,断肠缄怨。”“芳意”,即恋情。“鸳机”,织具。上官仪《八咏应制二首》:“方移花影入鸳机。”通过“回环”、“鸳机”、“锦字”,可以看出这三句用苏蕙为丈夫寄回文诗的典故,表达对前夫的情感。苏蕙为前秦女诗人,夫窦滔为秦州刺史,后因罪徙流沙,她昼夜思念,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窦滔。薛道衡《昔昔盐》:“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缄怨”,扣紧“息夫人不言”这一主题,亦即“外结舌而内结肠,先箝心而后箝口”之意。“缕缕丝丝,拚袅尽、香心残篆。”三句以“残篆”象征九曲回肠。“篆”,即篆香,盘香。宋洪刍《香谱》: “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而已。”“缕缕丝丝”以香烟缭绕,象征剪不断,理还乱的恋情,并取“思”与“丝”谐音加以暗示。“拚”,此处读翻,与“翻”通,飞起的样子。“拚袅”,即翻飞缭绕。秦观《减字木兰花》: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此用其意。“残”,象征息夫人由夜至明,直到篆香燃尽,一直遭受相思的熬煎。最后以“漫想歌翻璧月,临春夜满”作结。“漫想”,徒然回想。王沂孙《齐天乐·蝉》 : “漫想薰风,柳丝千万缕。”“璧月”,月圆如璧,多用以形容美人的容貌。《陈书》卷七载,陈后主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翻”,摹习曲调或演唱演奏。孟浩然《美人分香》:“舞学平阳态,歌翻子夜声。”这两句意为白白回忆当年月明之夜歌舞时的玉貌花容。

  可以看出,词人在同情“息夫人”刻画她的形象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描画了有口难言的艰难处境。诗云:“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小雅·裳裳者华》)本篇重点在刻画人物,突出其箝口不言的特点,艺术上是颇为成功的,用笔着意于四个侧面:一是外部表情,二是日常动作,三是内心活动,四是景物烘托。这四者打成一片,终于使“息夫人”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zūn)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diāo)蝉贵客¹,苑外麒(qí)麟高冢²,人世竟谁雄³?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译文:我饮酒不需要劝杯,反而担心酒杯空了。分别相离也是可恨的事情,这次的分别是那么的匆忙。酒席上美女贵宾云集,花园外豪富高门坟冢,人世间谁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门而去,千里外的风吹得花落。
注释:¹貂蝉贵客:这里实指当朝权贵王炎。貂蝉:即貂蝉冠,三公、亲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参加大朝时穿戴。²苑外麒麟高冢:意谓王炎划为当朝权贵,今已化为墓中异物。³人世竟谁雄:人世间到底谁能称雄呢?言外之意,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争权夺利呢!⁴千里落花风:因作者被召离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¹。余发种种如是,此事²付渠(qú)(nóng)³。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译文:三国魏明帝朝,刘放、孙资用事,朝臣多与交好。辛毗宁愿中谗不作三公也不屈节攀附。我发出种种的感慨,这些交心于你知道。只是感觉自己一生游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风花雪月,便是一事无成。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陛下赐予,希望皇帝能准许我离开回到山水之间。
注释:¹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此句典出《三国志》卷二五《魏书·辛毗传》:“明帝即位,进封颍乡侯,邑三百户。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于主,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尘:不然必有谤言。’毗正色曰: ‘主上虽未称聪明,不为闇劣。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有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者邪?’”²此事:指富贵之事。³渠侬:他们、别人。⁴湖海:湖海豪气。即豪放的意气。⁵毫发皆帝力:言自己的一丝一毫都是皇帝恩赐的。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根据词序,可知此词是为两件事而发。一是频繁的调任;二是朝廷内部的门户之争。而究其深致,词所要表现的,实是宦迹不定、人事掣肘使词人壮志难酬的牢骚不平之情。

  词的上片从眼前饯别之情切入,点出别恨匆匆的遗憾。但从其“正怕酒尊空”的心理活动来看,词人心中积郁的愁情,决不仅仅是离别僚友们的感情。这一起句,就有包藏万有之力,为下文的进一步抒发各种人生忧思立好了地步。“头上”三句,以旁观者的洞达,对争名争利而兴门户私计的朝廷政要作出讽刺,言纵使生前为“贵客”,死后立“高累”,终不能称雄一世。这是对兴门户争私利者的无情嘲笑和无比蔑视,而又以旷达的语气出之,显示出词人不同流俗的思想境界。因为有这样旷达的思想托底,在上片末句,词人就能以清丽飘逸的意境,表现出词人不虑俗情的潇洒放逸怀抱。“一笑”句,虽是借用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莲篙人”的语典,可是用典浑化无迹,直如冲口而出;“落花风”,将时令特征以丽辞写出;而“干里”的形容,则更使落花美景由宴前而宕开无际,由实返虚,合实与虚,使词境显得更为深邃、灵活、摇荡。从章法上讲,结句又将离隆兴而赴行都的词作“本事”作出了必要的交代。上片就这样,由开头的别恨匆匆转到无恨可遣,意路多变,笔法摇曳。

  下片首句,从小处说,是承接上片末句“出门去”而来,是写此番去朝廷为官的态度。从大处说,则词人之所以要考虑这个问题,是与上文所讽刺的朝廷政要兴门户私计的政治现状分不开的,所以是上文主旨的一个顺承和延展。在笔法上,词人借古讽今,以三国时代辛毗的耿直不阿,表明白己此去朝廷为官,早已准备好了像辛毗那样,宁愿不做高官、也不做曲附党私之徒的态度。这里的“孙刘辈”,应有所指下二句,以退为进,明看是写词人衰老憔悴之态,说任凭朝中权贵结党营私、大兴门户。实际上,这是对庸俗世风的有力抨击。究其含意,则稼轩之所以会如此衰老,都是因朝廷政要热衷于门户私汁、党派斗争,而对稼轩所向往的恢复大计则不仅不予理睬,反而对词人猜忌有加,频繁调动。全词开头词人“正怕酒尊空”即想要借酒挠愁的心理活动,在此也找到了部分解释。以下五句,看起来渐近颓唐萧瑟。词人这一生,除了湖海漂流、醉吟风月之外,根本无所建树。既然一切都由天子之力,词人真想乞求退休,归隐于镜湖东边的山水之中去。但反过来看,这里面却充满了爱国者的牢骚不平、悲愤与讽刺。因为词人的“此外百无功”,是由于生在这样一个不给机会的政治时代,处处受人掣肘之故。既然词人只手难挽狂澜,倒不如归隐林泉,以免受人倾轧。是对理想受阻的再一次纾愤,是对朝廷政治气氛的辛辣讽刺。这样的“反话”,也能显示出稼轩词气“勃部”、慷慨内敛的抒情风格。

  此词以旷达的风貌隐含悲愤讥刺之情,是稼轩词的本色。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 :中国书店 ,2006-01 :第105页-第109页 .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归心正似三春草¹。试著莱衣小。橘怀²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chēn)³文度、不归来。
译文:马中玉探母归心如三月春草之盛,像老莱子著小儿衣以取悦父母一样孝敬父亲;像三国吴人陆绩六岁见袁术时,悄悄怀揣三枚橘子,欲归送母亲;又像晋人王坦之不速归探父怀祖,父亲便要瞪眼发怒了。
注释:¹三春草:意谓探望母亲的归心如春草越来越盛。²橘怀:用陆绩怀橘故事来比喻马中玉孝敬父母。³瞋:瞪眼发怒。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禅心已断人间爱¹。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píng)²。看取灵光新赋³、有家风。
译文:我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看一下《灵光》新赋,颇有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注释:¹禅心已断人间爱:意谓自己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²笑论瓜葛一枰同:意谓不论什么关系都一视同仁。瓜葛:瓜、葛是两种蔓生的植物,蔓生纠结,比喻各种亲友关系。³灵光新赋:指王延寿作的《灵光殿赋》。

  上片赞颂友人马中玉对其父母的孝养之心:四句全部用典。“归心正似三月草”,化用孟郊《游子吟》诗事;“试着莱衣小”,乃选用《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之典;“橘怀几日向翁开”,是用《三国志·吴志·陆绩传》之故事;“怀祖已嗔文度、不归来”,乃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这些典故均附含马中玉性情之实际,贴切自然,启人联想,可以窥见词人的学识渊博和才艺出众。

  下片则叹息自己的心绪和情感,远不如友人马中玉的热烈积极:“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祖论瓜葛一秤同。”词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佛家的清静澄明,已浸透了他的心灵,消磨掉了炽热的情感,已不似马中玉这般执著于人间的诸般情爱了。所剩下的,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平交意指平淡之心。词篇在与友人的对比反差中,突出烘托了马中玉的孝亲个性和形象。末句:“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又回到用典的艺术方法上,它以后汉王延寿作《灵光殿赋》的才华横溢、卓然出众,再次补充赞美了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全词叠用事典,引喻譬类,意象复加地塑造了马中玉友人的高尚品格和丰满形象,堪称是词人“以才学为词”的典型之作。引譬用典,可使词章含蓄蕴藉,别造新境,烘云托月,虚实相生;然而,这首词典故过多,也往往形成词意晦涩,阻滞思路,不易霎时领会词旨的缺憾。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12-1114页

měirén··shù怀huái--shì

guīxīnzhèngshìsānchūncǎoshìzheláixiǎo怀huáixiàngwēngkāi怀huáichēnwénguīlái

chánxīnduànrénjiānàizhǐyǒupíngjiāozàixiàolùnguāpíngtóngkànlíngguāngxīnyǒujiāfēng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¹去。
译文:早上从紫禁城归来,傍晚从长安城东出门。
注释:¹青门:京城东门。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译文:不再谈城东里面的小路曲折等事,此行要去的地方是江南。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扬鞭(biān)(cù)¹车马,挥手辞亲故。
译文:车马备齐扬起鞭儿上路了,挥挥手向亲人和故乡告别。
注释:¹簇:聚集。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译文:我生来就没有固定的处所,只要是内心坦然的地方就是我的归宿。

chūchūchéngliúbié--bái

cháocóngjìnguīchūqīngményánchéngdōng便biànshìjiāngnányángbiānchēhuīshǒuqīnshēngběnxiāngxīnānshìguīchù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朝作轻寒暮作¹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译文: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
注释:壬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¹作:此处指天气变化。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春自古今¹
译文: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注释:¹“落花”二句:实即杜甫《春望》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意,作者偏从正面说出,以落花、啼鸟之无知,更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深愁远虑。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译文:故国的江山啊,徒然入梦,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龙蛇¹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chuàng)²客心。
译文: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伤我客子之心。
注释:¹龙蛇:比喻隐伏草野,带时而起的志士。²怆:悲伤。

  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后句,点出一个“愁”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是借喻,代指志士。“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rénqīngmíngzuò

jūn míngdài 

zhāozuòqīnghánzuòyīn chóuzhōngjuéchūnshēn 
luòhuāyǒulèiyīnfēng niǎoqíngjīn 
guójiāngshānmèngmèi zhōnghuárényòuxiāochén 
lóngshéhǎiguīsuǒ hánshíniánniánchuàng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