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檗供朝爨,须怜是苦辛。晓天窥落宿,谁识独醒人。
破檗供朝爨,须怜是苦辛。晓天窥落宿,谁识独醒人。
陆龟蒙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5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jiàn)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¹
译文:恬亭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绿树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青翠的山峦。
注释:¹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译文: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互相依偎。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译文:清静地游览才觉得心不累,幽静的地方有谁知道世上还有政务呢?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更待夜深同徙(xǐ)¹,秋风斜月钓船归。
译文:想着到了深夜还要再徘徊,然后在秋风中望着天上挂着的斜月坐着钓鱼船回去。
注释:¹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tàitiántí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iànlínshàng绿yīnwéi àngāocuìwēi 
luòduànqiáorén shuǐhányōushùniǎoxiāng 
qīngyóushǐjuéxīnlèi jìngchǔshuízhīshìyǒu 
gèngdàishēntóng qiūfēngxiéyuèdiàochuánguī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独坐南楼佳兴¹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译文:独自坐在南楼,南楼一片美好新奇的景象。青山绿水与南楼相伴。
注释: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¹佳兴:指雅兴。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共偏照渡江人。
译文:遥望分隔的浦岫,斜洒的光线照在渡江的人身上。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译文:悠闲地与欧鸟相伴,无事便独自一人带上钓竿闲坐垂钓。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只忆帝京¹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译文:只是想到帝京遥远不可及,萧瑟秋风下抚着琴,泪水便沾湿了巾。
注释:¹帝京:指帝都,京都。

wǎndēngjiānglóuyǒu怀huái--jiāyòu

zuònánlóujiāxìngxīnqīngshān绿shuǐgòngwèilínshuǎngyáofēnxiùxiéguāngpiānzhàojiāngrénxīnxiánōuniǎoshíxiāngjìnshìjiǎn竿gānqīnzhǐjīngdàoqiūqínnòngzhānjīn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劝君莫惜金缕(lǚ)¹,劝君惜²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译文: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注释:¹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²惜:珍惜。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花开堪(kān)¹折直须²折,莫待³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译文: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注释:¹堪:可以,能够。²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³莫待:不要等到。

  这首诗的含意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时光”这个词来概括。这原是一种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可是,它使 读者感到愿望单纯而强烈,使 人感到无比的震撼,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全诗每一句似乎都在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唆,回环不快不慢,形成优美的轻盈旋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出现了两次,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第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的意思是相反的,这就是重复中的一些变化,但是主要意思是不变的。“金缕衣”是非常贵重的衣物,却“劝君莫惜”,说明世间还 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自明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青春是非常宝贵的,一旦逝去是再也回不来的。一再“劝君”,用规劝的语气,情真意切,有很浓厚的歌味和娓娓道来的神韵。两句一个否定,一个肯定,否定前者是为了肯定后者,似分实合,虚实相生,形成了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旋律和节奏轻盈舒缓。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 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 ,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0-1391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27

jīn

qiūniáng tángdài 

quànjūnjīn quànjūnshàoniánshí  (zuò  )
huākāikānzhézhízhé dàihuākōngzhézhī  (huākāizuò yǒuhuā )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¹雨潇(xiāo)²江上村³,绿林豪客夜知闻
译文:这个小村子傍晚的时候风雨潇潇,遇到的绿林好汉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
注释:¹暮:一作“春”。²潇潇:象声词,形容雨声。³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⁴绿林豪客:指旧社会无法生活,聚集在一起劫富济贫的人。⁵知闻:即“久闻诗名”。一作“敲门”。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他时不用逃名姓¹,世上如今半是君。
译文:当年根本就不用隐遁荒野,如今的世上多半都是你们这样的绿林好汉啊。
注释:¹他时不用逃名姓:一作“他时不用相回避”,又作“相逢不必论相识”。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七七。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著,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

  这首诗的写作,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因此它寓庄于谐,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37-938页 .

jǐnglánshā宿

shè tángdài 

xiāoxiāojiāngshàngcūn 绿línháozhīwén 
shíyòngtáomíngxìng shìshàngjīnbànshìjūn 
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长笑蛇医¹一寸腹,衔冰吐雹²何时足。
注释:¹蛇医:即蛇蜴,类似大蜥蜴,旧说蛇蜴与兴风作雨的龙为亲家。²衔冰取雹:意为蛇医求雨应验。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苍鹅无罪亦可怜¹,斩颈横时不敢哭。
注释:¹苍鹅句:苍灰色的鹅无辜被杀,横在时中作为祈雪的供品。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¹踏阴轴。
注释:¹雷车:传说中雷神降雨时乘坐的天车。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前年太守为旱请¹,雨点随人如撒菽。
注释:¹前年太守句:指徐州前任太守傅钦之曾祷此泉得雨。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太守归国¹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²
注释:¹归国:回归京城。²淇园绿:显赫政绩的代名词。《诗经·卫风·淇奥》一诗是卫人歌颂政绩显赫、功德盖世、人品高尚、德才兼备的卫武公的诗,其中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句。淇园就建在淇奥。淇园因竹子名满天下,也被称为卫国竹园。
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
我今又复罹¹此旱,凛凛²疲民在沟渎。
注释:¹罹:遭受。²凛凛:惧怕的样子。渎:dú,水沟。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¹仍携王子渊²
注释:¹坐客:苏轼自注曰,钦之时客惟舒在矣。²王子渊:王褒,字子渊,西汉蜀郡资中(今四川资阳)人,是继司马相如之后的又一位汉赋名家,他的《洞箫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描写音乐的作品。
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悟慰华颠。
看草中和乐职¹颂,新声妙悟慰华颠²
注释:¹草中和乐职:《草中》和《乐职》两部乐曲。²华颠:白头,指高龄,年老;此作者自指。
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泣。
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¹泣。
注释:¹蛟: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不量吾所及。
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¹不量吾所及。
注释:¹险韵:同“怪词”,当指祷告词。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¹掀百蛰²
注释:¹春工:传说中春天之神。²掀百蛰:春雷惊醒各种冬眠的虫蛇。蛰,zh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的动物。
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仍贯笠。
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¹仍贯笠。
注释:¹汰辀:用力划船。辀,zhōu,车辕。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¹
注释:¹震失匙:震落手中的匙筋(筷子之类)。
作为徐州太守的苏轼,记述到雾猪泉祈雪的情景。也是一首次韵好友舒尧文的和诗。祈雪虽为迷信活动,说明作者当时思想的局限性,但也体现了苏轼的忧国忧民思想。

yùnshūyáowénxuězhūquán--shì

zhǎngxiàoshécùnxiánbīngbáoshí

cāngézuìliánzhǎnjǐnghéngpángǎn

zhīquánxiàyǒuzhūlóngzhěnléichēyīnzhóu

qiánniántàishǒuwèihànqǐngdiǎnsuírénshū

tàishǒuguīguólóngguīquánzhìjīnrényǒngyuán绿

jīnyòuhànlǐnlǐnmínzàigōu

quèxúnjiùkòushénquánzuòréngxiéwángziyuān

kàncǎozhōngzhísòngxīnshēngmiàowèihuádiān

xiǎoláiquánshàngdōngfēngshàngbīngzhūlǎojiāo

guàilóngfēixiǎnyùnliàngsuǒ

xíngkànxuěhòumáiniúshuíchūngōngxiānbǎizhé

shíháijièjūnshītàizhōuréngguàn

huīháoluòzhǐyánjīnglóngzàizhènshīsh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