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
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
我趣转卑师趣静,数峰秋雪一炉香。
我趣转卑师趣静,数峰秋雪一炉香。

zhòng访fǎnghuángshénchánzhě--zhèng

chūchényúnchánquè访fǎngzhīlángshìlǎoláng

zhuǎnbēishījìngshùfēngqiūxuěxiāng

郑谷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3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离愁 一作:离情)
绿杨芳草长亭路¹。年少抛人²容易去。楼头残梦³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离愁 一作:离情)
译文:在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年少的人总是能轻易的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残梦,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
注释:¹长亭路:送别的路。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²年少抛人:被年少之人抛弃。³残梦:未做完的梦。⁴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¹²成千万缕³。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译文: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那相思是没有尽头,永不停止。
注释:¹一寸:指愁肠。²还:已经。³千万缕:千丝万缕。比喻离恨无穷。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绿杨芳草长亭路”,上片起句写春景、别亭和去路,用以衬托人的感情。因为就是在这芳草连天、绿杨茂密的长亭外、古道边,那年少的游子与自己的心上人告别了。无边的“绿杨芳草”所描绘出的一派春光春景,给离别愁怨的抒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此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二句,极写相思之苦,哀怨之切。残梦依稀,钟鼓伤情;细雨迷蒙,离情更苦,这正是那被抛弃的真情的悲哀。这两句不仅有着音节对仗工整之妙,更表现了幽咽婉转的意境之美。缠绵含蓄的轻歌低叹,真切浑成的着意抒发,把暮春三月的细雨,五更的残梦,楼头离人花下的寂寞,连同所有的相思都勾连成一片,缥渺轻飏,茫茫无际。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此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潘君昭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39-440 .
2、 王友胜选注 .唐宋词选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4 :152 .
3、 高磊 张艳玲 .宋词鉴赏大典(上册) .北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2 :373 .

lóuchūn ·chūnhèn

yànshū sòngdài 

绿yángfāngcǎochángtíng niánshàopāorénróng lóutóucánmènggēngzhōng huāchóusānyuè  (chóuzuò qíng )
qíngduōqíng cùnhuánchéngqiānwàn tiānjiǎoyǒuqióngshí zhǐyǒuxiāngjìnchù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yùn)¹。明日潮²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chóng)³近。
译文:客人走后,灯火尽了,西楼挂着一轮淡月。钱塘江潮水涨潮没有定期。希望潮水的平稳安静,使友人的行生能够安祥稳当地停泊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城渡口上。
注释:¹晕:月亮周围的白色光带。²潮:指钱塘江潮水。³重城:指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又读重城,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一般泛指城市。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yùn)¹。莫学时流²³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译文:钱塘江水好像懂得了我这离去友人的“孤客”的苦闷心绪,一阵温暖平和的南风飘然而过。莫要用当今流行的势利眼光轻视那些多年遭受挫折的人。你我要勤向寄书问讯,钱塘上握别的不忘友谊的忠信誓言一定要遵守。
注释:¹南风句:意谓佳人弹琴而唱《南风》之诗,以解除恼怒颜色。²时流:当今流行的风气。³轻:轻视。⁴久困:多年困顿窘迫的人。⁵忠信:借用《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语意。

  上片“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写出词人内心的寂寥幽暗、孤独凄冷的深层感受。“西楼淡月凉生晕”句,可谓情景交汇,含蓄蕴藉。然其妙处却在移情于物,颇有“通感”技艺,月晕,此乃视觉意象;而“淡月”,已具有了某种心理因素,是感觉意象;“凉生晕”,由于月之残光而感到凉意,则纯属幻觉意象。视觉、感觉、幻觉的三种意象挪移,相辅相成地创造出一个凄凉孤寂的词境,从而强化了词人别去亲密友人的悲哀心绪。这种意象复加的艺术手法,原是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长期锤炼出的一种重要表现方法,它被词人娴熟地运用到这首词里,具有一种强烈的景情互补共生的作用,使词的意蕴显得愈加生动丰富了。下文“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又引出了词人对友人舟行前途的挂念。由于钱塘江潮水险恶,多覆行舟,词人祈祷着潮水的平稳安静,俾使友人的行舟能够安祥稳当地停泊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城渡口上,表现出词人对舟行友人的“一路平安”的祝福和期待。

  下片把视线集中到钱塘江水上,并把江水拟人化。“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意谓钱塘江水好像懂得了词人对友人离去的苦闷心绪,一阵温暖平和的南风飘然而过,预示着江面的平静,而与上片的“潮来稳”遥相呼应。于是,期待在此终成现实,友人的烦恼也为之一扫而空。“南风”,也可作《南风》之诗解,则可串讲为“佳人(友人)弹奏着养民的《南风》之诗乐,化解了心头的怨恨。”而后,“莫学时流轻久困”,是对时人说的,即不要用世俗的眼光,轻视苏秦当年作说客未成的临时大困吧。意谓自己与友人在政治上、事业上必会有后效。末二句“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是总揽别情归结到一句话:即不要忘记老朋友,别后要勤向寄书问讯,钱塘上握别的不忘友谊的忠信誓言一定要遵守。

  全词心物交融,情溢望中;章法奇妙,错落有致。此词是一首“送客词”,却不言送客当时的情景,反从“送客归来”的心理感受写起,愈显出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怀思情感。可谓逆向推波,出人意表。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76-1078页
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甘霖(lín)亭者,为前太守荆(jīng)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¹,岁²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chóu)³龟坼(chè),郡之人戚(qī)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gǎo),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cù)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译文:甘霖亭是为纪念前太守荆公求雨而建的。荆公任惠州太守的第二年,是壬戌年,从夏季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没有下雨,田地都龟裂了,郡里的人悲伤地说:“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获?”一个月不下雨称作“干旱”,两个月不下雨称作“亢旱”,三个月不下雨称作“枯槁”,枯槁就会没有年成,没有年成老百姓就没办法生活。太守荆公眉头紧锁说:“上天是愿意让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抛弃了老百姓,应该是太守不勤政爱民,实际上是上天抛弃太守啊!”
注释:¹明年:第二年。²岁:年。³田畴:田地。⁴龟坼:天旱土地裂开。⁵槁:枯干。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不优渥沾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xǐ)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yù)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¹,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chuò)²,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qí)³,自原野达于畎(quǎn),无不优渥沾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jīn)之能言者和之。
译文:于是太守思过自责,裁减扰民的政务,禁止酷刑,迁移市场。减少膳食,穿粗布衣服。撤去车盖,出门不坐车子。冒着烈日曝晒,从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几十里,向群神吁请。他的心里内疚,他的言辞伤感,他的脚又青又肿,他的身形面容显得憔悴。像这样整日施行,没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没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这才凉风渐起乌云密布,雨挟风势下得又大又多,从原野到耕地,全都下了齐脚深的雨水。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郡人平越太守张孟奇写了《甘霖之歌》,有文才的士绅们都来唱和。
注释:¹疻:殴伤。 ²不辍:不止;不绝。³祁祁:众多的样子。⁴畎亩:田间,田地。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niè)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guǒ)三月粮,叩阍(hūn)¹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shēn)饯公州中,挥涕(tì)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译文:没过多久,荆公由于朝廷考核优等当上了考功令,郡里的人悲伤地说:“百姓没有年成,依靠荆公才有了年成,百姓们盼望荆公就像盼望好的年成,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的父母官?”众人群聚奔走于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希望荆公能留下来。备办了三个月的粮食,前往朝廷申诉请求归还自己的好太守,不被允许。荆公离开的时候,一天就聚集了万余人,让公车停下来不能出发,两岸的老百姓互相挽着哭泣送到了百里之外。当时我陪同各位士绅在州府中为荆公饯行,挥泪告别。有首诗说:“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注释:¹叩阍:中国古代平民或案件当事人直接向皇帝申诉冤抑。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郡人乃鸠(jiū)¹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hǔ)。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lǘ)(yán)²,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译文:郡里的人们于是聚集工匠计算准备物料,在江边建造了甘霖亭。亭子建成,几十位父老到我家里请求说:“采伐石料修建亭子用来纪念太守的恩泽,很快就要建成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我说:“荆公为我们的百姓求来好雨,洒落在每户人家,润泽在每个人的心里,他求雨不只是一天,这是他的精诚所聚结,向天叩请而天应答了他,惠泽了百姓而百姓也感激他。”父老们在亭下徘徊,早晚一定前往祝祷。
注释:¹鸠工:指聚集工匠。 ²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译文:荆公的名字叫做之琦,是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科进士。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无事乌程县¹,蹉(cuō)(tuó)²岁月余。
译文:我百无聊赖地居住在乌程,虚度光阴,转眼又到了年终。
注释:校书:即校书郎,官名,掌管整理图书工作的。七兄:名不详,当时任校书郎。¹乌程县:在今浙江湖州吴兴南。作者家乡。²磋跎:光阴虚度。岁月余:岁晚、年终。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不知芸(yún)(gé)¹,寂寞竟何如²
译文:七兄啊,你在芸阁那样清冷的地方供职,不知你的寂寞该是怎样的情形?
注释:¹芸阁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芸阁”即秘书省,系朝廷藏书馆。因为芸香可辟纸蠢,故藏书馆称“芸台”或“芸阁”。²何如:是“如何”的倒置。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远水知仙棹(zhào)¹,寒星伴使车²
译文:滔滔的江水裹挟着你的仙舟远去,天上的寒星伴随着你的使车前行。
注释:¹仙棹:仙人所乘之船。这里指七兄所乘之船。棹:本摇船工具,船桨。常用来代指船。²寒星伴使车:过去传说天上有使星,伴着地上的使者。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因过大雷岸¹,莫忘几行书。
译文:你路过大雷岸时,不要忘记像鲍照一样,给我寄几个字,以告慰小妹的思念之情。
注释:¹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此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诗人百无聊赖、岁晚迟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为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作铺垫。颔联是写七兄的寂寞无聊,诗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现了对七兄的体贴和关怀。颈联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陆兼程,日夜赶路,凄寒孤独。思虑七兄,慰问舟车之苦,正体现了诗人对七兄的深情。尾联借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之典,写出了对七兄的叮嘱,表现了对七兄的无限关切之情,语淡而情深。这首诗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律诗起句尤难,“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杨载《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但作者却只从眼前心境说起,淡到几乎漫不经意:“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既非兴比,又非引事,甚至未点题,更谈不上“突兀高远”,发唱惊挺了。但“无事”加之“蹉跎”,自能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岁月余”三字除写时令(岁晚),还兼带些迟暮之感。两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对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导入。

  颔联点出“寂寞”,却又不是在说自家了。“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从七兄方面作想,为他的寂寞而耽忧,是何等体贴,何等多情呢。其实,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里写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隽永。对于前一联,承接自然,同时仍是漫不经意,连对仗都不讲求,可谓不事雕琢,“不求深远”。诗写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开头,其徐缓的节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无聊的气氛,以传相思深情。但对律诗来说,毕竟篇幅及半,进一步发展诗情的余地不多。

  颈联一出,上述担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高仲武赞云:“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这两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亦即“孤帆远影碧空尽”也,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汉代曾以“蓬莱”(神山,传说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芸阁”,故此称七兄所乘舟为“仙棹”,这样写来,景中又含一层向往之情。下句写陆程,写“星”曰“寒”,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使车”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寒星”、“远水”来概述旅途风光,写景简淡而意象高远。由于前四句全是情语,难免会有空疏之感,此联则入景,恰好补救。其对仗天然工致,既能与前文协调,又能以格律相约制,使全篇给人散而不散的感觉。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从乌程出发,沿江溯行,须经过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雷池一称大雷。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照妹鲍令晖是女诗人,兄妹有共同的文学爱好,所以他特将旅途所经所见山川风物精心描绘给她,兼有告慰远思之意。

  此诗结尾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个典故,而使诗意大大丰富。“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由于这样的“提示”,便使读者从蹉跎岁余、远水仙棹、寒星使车的吟咏联想到那名篇中关于岁暮旅途的描写:“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登大雷岸与妹书》)从而,更能具体深切地体会到“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的淡语中,原来包含深厚的骨肉关切之情。女诗人以令晖自况,借大雷岸作书事,寄兄妹相思之情,用典既精切又自然。

  “莫忘寄书”的告语,形出己之不能忘情;盼寄书言“几行”,意重而言轻。凡此种种,都使这个结尾既富于含蕴,又保持开篇就有的不刻意求深、“于有意无意得之”的风韵。

  这首诗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7-418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ruǐ)送行人。明朝紫凤¹朝天²路,十送重城³五碧云
译文:绿橘梢头尚有橘花未谢,好像要留下香蕊来送别行人。君要官职高升,明天就要进京朝拜皇上。升官进京是天祥人瑞的好事。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¹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²朝天:朝见帝王。³十送重城:意即十送楼城。⁴五碧云:五色彩云之意,多用以喻宫阙。
歌渐咽,酒初醺。尽将红泪湿湘裙。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
歌渐咽,酒初醺(xūn)。尽将红泪湿湘裙。赣(gàn)¹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²忆使君。
译文:歌声渐渐沙哑,喝了点小酒微微有点醉。感到悲伤,就尽情哭泣,任凭红色的泪水滴湿了黄色的衣裙。赣江西边从今天开始,明月与清风就在回忆着使君。
注释:¹赣江:江西省最大河流,注入鄱阳湖,长江中游重要支流。²明月清风:送者为自然界清高之物,其所忆念者自必为不俗之人。

  这是描写一个歌女送“使君”进京情景的作品。开篇点明时间是在春末,本是橘树花朵还未尽谢的自然现象,在送别人的眼中却仿佛橘树也有人的心意,刻意地留几朵花以挽留将要远行的人。接下去点明“使君”是要去往京城,且前程似锦,暗示“使君”是一定要走的,又进一步显出送别人的复杂心情,一方面她是为“使君”高兴的,也希望他能有个好前程;另一方面也确实不舍得让他远离自己。

  下片写饯行宴上,众人洒泪而别。因为难过,歌终于唱不下去了。有心事导致小酌几杯便有了醉意,大家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女子哭得泪水打湿了裙子。结尾二句表明心迹,将不会忘记“使君”,而那深深的思念,连赣江西畔的明月清风也会被沾染上的。

  全词借景物抒情,又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边送别图,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主编 陶尔夫 杨庆辰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晏欧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80页

zhètiān··绿shāotóudiǎnchūn--yàndào

绿shāotóudiǎnchūnshìliúxiāngruǐsòngxíngrénmíngcháofèngcháotiānshíèrzhòngchéngyún

jiànyànjiǔchūxūnjǐnjiānghónglèi湿shīxiāngqúngànjiāng西pàncóngjīnmíngyuèqīngfēng使shǐj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