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村郭见寒食,风光更着微雨遮。
鞦千闲垂愁稚子,杨柳半湿眠春鸦。
白社皆惊放狂客,青钱尽送沽酒家。
眼前不得醉消遣。争奈恼人红杏花。
寂寥村郭见寒食,风光更着微雨遮。
鞦千闲垂愁稚子,杨柳半湿眠春鸦。
白社皆惊放狂客,青钱尽送沽酒家。
眼前不得醉消遣。争奈恼人红杏花。
穆修

穆修

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徒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 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¹
译文:你我命运何其艰难,十年间转徙漂泊,居无定所,如那随风飘转的蓬草。
注释:¹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逐已过乱离中。
译文:国事艰难,战事不断,转眼间青逐已逝,再相逢都已是白发苍苍。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行人杳(yǎo)¹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译文:相聚短暂,月已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
注释:¹杳杳:犹渺茫。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译文:今日一别,天涯遥遥,汉水楚云相距万里,这无尽的伤感啊,如何能消?

  诗题《送李录事兄归襄邓》,李录事,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录事是官名,主要掌管总录众曹文簿,举善弹恶。襄邓,即襄州、邓州一带,唐时襄州、邓州均属襄州大都督府管辖这是一首抒情色彩十分浓郁的送别诗。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追述自己和李录事的不幸遭际,在追述当中,流露出人世沧桑的慨叹。刘长卿是中唐前期的诗人,他的生活时代跨越盛唐和中唐。青年和壮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所谓的开元、天宝“盛世”中度过的。但是处在“盛世”的他,却像一只孤苦无依的小鸟,“岁月蹉跎飞不尽,羽毛憔悴何人问!”(《小鸟篇上裴尹》)为了生计,他曾经四处奔波,这一时期,他积极活动,多次应举,却屡屡失败。安史乱后,他逃奔江南,在乱离之中,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大约到了肃宗至德三年,宰相崔涣“宣慰江南,兼知选举”,诗人才入仕途,被授为长州尉这样一个小官,这时诗人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入仕之后,生活应该稳定下来了吧,但是不久,诗人又连遭贬谪。这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定,而南方的地方军又时时兴兵,社会的动乱,人民的流离,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仕途上的坎坷遭际,在诗人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痕,这种创痕一旦触动,便会引起诗人内心的剧烈疼痛。因此当李录事与诗人天涯别离时,相同的遭际使诗人心中的郁积便倾泻而出了。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二句,语言朴素,明白易懂,但感情却极为强烈。天涯别离,诗人该有多少话要说啊! 可是从哪儿说起呢?诗人此时遭贬,身处逆境,很自然地就想起了自己十余年来的坎坷遭际。自己的平生是这样的痛苦,而友人也同样不幸,一腔哀情,难以自抑,便禁不住叹道:十多年来,你和我一样多灾多难,屡次举家迁徒,就像那断了根的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诗人用蓬草随风飘转作比,形象贴切,深刻揭示了诗人和友人在动乱年月里所受的飘零之苦。“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紧承首联,继续展开回忆。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诗人和友人都在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相见自然是很不容易的了,乱后相逢,当然也是十分意外的事,这样的相逢当然也使诗人和友人十分高兴; 两人总算在动乱中平安地活过来了。但在高兴之余,蓦然发现对方都已两鬓如霜了,又不禁相对叹息时光易逝,双方的青春已在战乱中悄然逝去了。

  这是一首赠友送别诗,诗人从追述二人的共同遭遇着笔,虽未直接言别,但追怀身世的悲愁中却已反衬出离别的痛苦; 同时也为整个诗篇定下了一个感伤的基调。

  诗的后四句转入对送别情事的抒写。“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对仗极为工整,而 “杳杳”、“萧萧”、“西月”、“北风”等词又构成了一幅悠远萧索的月夜送别图画,融情入景,凄怆感人。友人越走越远,而诗人却久久地注视着西边的月亮,追寻着友人远去的身影,送别归来,诗人行单影只,北风萧萧,归马嘶嘶长鸣,令人倍觉凄凉。“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汉水,即汉江,是长江的最长支流,源出于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东南流经陕西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在今武汉市入长江。李录事去襄邓一带,正是汉水流域,所以这里汉水也有代指友人所去的地方之意。从此以后,诗人和友人天各一方,相去万里,分别之后,也不知何时才能相会,离别之恨,无穷无尽,永难排遣! 诗人至此收束全诗,而悲苦之情,已足以催人泪下了。

  这首送别诗,风格平实坦易,对仗工稳整齐,全诗一气贯通,真挚感人。诗人通过离乱现实中的遭际反衬天涯别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和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所写的离乱之苦,反映了动乱现实中人们的痛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因而明代胡应麟在 《诗薮》 中曾称它为 “中唐妙唱”。

sòngshìxiōngguīxiāngdèng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shíniánduōnánjūntóng chùjiāzhúzhuǎnpéng 
báishǒuxiāngféngzhēngzhànhòu qīngchūnguòluànzhōng 
xíngrényǎoyǎokàn西yuè guīxiāoxiāoxiàngběifēng 
hànshuǐchǔyúnqiānwàn tiānbiéhènqióng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qú)¹
译文:趁着月色我吹着萧在石湖上游玩 ,荷花冷艳的香气在湖面上四处荡漾。
注释:¹芙蕖:荷花。
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贪寻旧日鸥边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译文:由于留恋拜访往日的好友,天色渐晚我只能留宿于此了,湖面上浓浓的晨露打湿了我船头的一些书籍。
注释:¹鸥边:指隐居。

qiūqīngfàn--yǎn

nòngyuèchuīxiāoguòshílěngxiāngyáodàng

tānxúnjiùōubiān宿湿shīchuántóushùzhóushū

百丈蔷薇枝,缭绕成洞房。
百丈蔷薇枝,缭绕成洞房。
译文:长长的蔷薇枝条缭绕穿插,织成一座幽深的洞房。
密叶翠帷重,秾花红锦张。
密叶翠帷(wéi)¹重,秾(nóng)²红锦张。
译文:繁茂的叶子像是厚重的翠色帷幔,繁盛艳丽的花朵像是铺开的锦缎。
注释:¹翠帷:翠色的帏帐。²秾花:繁盛艳丽的花朵。
对著玉局棋,遣此朱夏长。
对著玉局翠,遣此朱夏长。
译文:在花旁布下玉石的翠局,打发这炎夏的时光。
香云落衣袂,一月留余芳。
香云落衣袂(mèi)¹,一月留余芳。
译文:花瓣落在衣衫上,一个月都还残留着香味。
注释:¹衣袂:借指衣衫。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一为迁客¹去长沙²,西望长安不见家。
译文:被贬谪的人要远去长沙,日日西望长安方向也看不见家。
注释:¹迁客:被贬谪之人。²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¹五月落梅花²
译文: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
注释:¹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²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本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本首诗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49-350 .

shǐlángzhōngqīntīnghuánglóushàngchuī

bái tángdài 

wéiqiānchángshā 西wǎngchángānjiànjiā 
huánglóuzhōngchuī jiāngchéngyuèluòméihuā 
便恐东皇促驾回,小轩无事且衔杯。
便恐东皇促驾回,小轩无事且衔(xián)杯。
译文:我担心东皇催促着车马返回,这小屋里没什么事情可做,可以先端起酒杯愉快地喝一会儿。
不知何处桃花落,一片飞从屋角来。
不知何处桃花落,一片飞从屋角来。
译文:不知道桃花会飘落在什么地方,一片花瓣从屋角慢慢地飘来。

chūnjué--yóu

便biànkǒngdōnghuángjiàhuíxiǎoxuānshìqiěxiánbēi

zhīchùtáohuāluòpiànfēicóngjiǎo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