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轩无碍石,支径曲穿林。
竹密催山暮,松摇乱客吟。
琴书虚室冷,钟鼓净坊深。
谁谓溪坡远,能来杜与岑。
层轩无碍石,支径曲穿林。
竹密催山暮,松摇乱客吟。
琴书虚室冷,钟鼓净坊深。
谁谓溪坡远,能来杜与岑。
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8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译文:一片青绿色的松树,从远处山峰上移植过来。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译文: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引来云鹤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
日瘦阴还薄,风多响自重。
日瘦阴还初¹,风多响自重。
译文:阳光微弱,阴云迫近,寒风穿过松针簌簌作响,松树尤显庄重。
注释:¹日瘦阴还初:阳光暗淡,阴云迫近。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¹
译文:在寒冷的冬季坚挺不凋即足以傲世,何需有“大夫”的封号呢?
注释:¹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杭苇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笋将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
杭苇¹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zhǔ),又渡头人立。笋将²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péng)³小小,载一肩秋色。
注释:¹杭苇:苇原指草束,引申为小舟。 杭,通“航”。²笋将:语出《公羊传·文公十五年》:“笋将而来也。”笋,竹舆。³乌篷:小船,船篷竹编,漆成黑色,故称。
此词描写秋日旅行,舟行后乘舆,舆行后又乘舟,点染途中山水景物,遂觉无枯寂之色。“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情景俱佳,极富情致。全词写秋景而不落俗套,独具特色。

hǎoshìjìn··hángwěiàncáidēng--zhōuzhī

hángwěiàncáidēngxíngluànfēngcéngshípíngshāqiǎnzhǔyòutóurénsǔnjiāngyáomèngshàngqīngzhōuzhōuwěilànghuā湿shīqiàhǎopéngxiǎoxiǎozàijiānqiū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花丛¹冷眼²,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qīng)
译文:万花丛中过也只是冷眼相看,我很惋惜来寻找你来晚了。若是知道前世约定的人会出现。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等。此调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¹花丛:喻指成群的美女。²冷眼:既指目光冷漠,也暗示心情凄苦。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天然道代¹,不信相思浑不解²。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³
译文:就算是道代美人,也无法知道我的相思之情有多深。如果能解心中忧愁,我愿像韩凭一样,死后与你相守。
注释:¹道代:指道世美人。²浑不解:全不知道。³“定与”句:干宝《搜神记》载,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貌甚美,康王夺之。凭先为康王害,后自杀。何氏亦跳台而死,遗书愿与凭合葬,康王不许。虽两冢相望,然有大梓木生于两坟问,枝叶相交,有鸳鸯栖于树,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其声甚感人。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sì)¹(tiě)²孔阜(fù)³,六辔(pèi)在手。从之媚子,从从于狩
译文:四匹黑骏马并排嘶鸣高昂,秦公娴熟地收放六条丝缰。那些最得宠信的臣仆卫队,跟随他们的君王狩猎围场。
注释:¹驷:四马。²驖:毛色似铁的好马。³阜:肥硕。⁴辔:马缰。四马应有八条缰绳,由于中间两匹马的内侧两条辔绳系在御者前面的车杠上,所以只有六辔在手。⁵媚子:亲信、宠爱的人。⁶狩:冬猎。古代帝王打猎,四季各有专称。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¹²辰牡,辰³孔硕。从曰左之,舍则获。
译文:围场小吏放出应时的公鹿,只见鹿群是那样肥大美好。秦公兴奋地呼喊左转包抄,他搭弓放箭猎物应弦而倒!
注释:¹奉:猎人驱赶野兽以供射猎。²时:“是”的假借,这个。³辰:母鹿。⁴牡:从兽,古代祭祀皆用从兽。⁵硕:肥大。⁶左之:从左面射它。⁷舍:放、发。⁸拔:箭的尾部。放开箭的尾部,箭即被弓弦弹出。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游于北园¹,四马既闲²。輶(yóu)³车鸾(biāo),载猃(xiǎn)歇骄
译文:打猎尽兴后拐到北园游玩,那四匹马儿此刻尽享悠闲。车儿轻轻转啊鸾铃叮当响,车里载着有功劳的小猎犬。
注释:¹北园:秦君狩猎憩息的园囿。²闲:通娴,熟练。³輶:用于驱赶堵截野兽的轻便车。⁴鸾:通“銮”,铃。⁵镳:马衔铁。⁶猃:长嘴的猎狗。⁷歇骄:短嘴的猎狗。

  古代帝王狩猎场面极其宏伟,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都极尽铺叙描摹之能事,对此作了生动反映。从扬雄《长杨赋》中“今年猎长杨,……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嵎”也可窥见其规模之一斑。而《秦风·驷驖》之妙却全在以简驭繁,以少胜多,仅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即已写尽狩猎全过程,却同样使人觉得威武雄壮,韵味无穷。

  首章写将猎。取景从四匹高头大马切入,严整肃穆,蓄势待发,充满凝重的力度感。四马端端正正站着,只待一声令下,便拔蹄飞驰。镜头接着由马转移至控制着六根马缰绳的人。“六辔在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充满自信。这是赶车人,也即下句所谓的“媚子”之一,即秦襄公的宠臣。他还不是主角,只是“从公于狩”的一个陪衬。真正发号施令的是秦襄公。他带领一大批“媚子”,大规模出猎。此章虽只撷取一辆狩猎车的情景,而声势浩大又纪律严明的场面已可联想得之。驭马与驭天下,其理一贯,如后世白居易《授韦贯之工部尚书制》所云:“善御者,齐六辔;善理者,正六官。”所以此章通过层层反衬,暗写秦襄公治军治国有方。

  次章写正猎。管山林苑囿的狩猎官,接到开猎的命令后,急忙打开牢圈樊笼,将一群群养得肥肥的专供王家狩猎作靶子用的时令兽驱出,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围猎场面就自然映现在读者脑海。这虽然只是个铺垫,但角度很巧妙,令人从被猎对象想像狩猎盛况,避实就虚,别具一格。至于为什么单单驱出“牡”兽,那是因为当时祭祀用的牺牲以牡为贵,不用牝兽。在纷纭的围场中,诗作的镜头紧紧跟随着秦襄公,只见他吆喝一声:“射左边的那一只!”果然那肥兽应弦而倒。这足见秦襄公武艺不俗。当然,他狩猎的对象只是驯养的野兽,这与《郑风·大叔于田》中“襢裼暴虎”(赤膊空拳打老虎)的公子相比,不免有点虚浮和滑稽。但以王侯之尊,让他真正到深山老林与虎豹猛兽直接较量,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此诗的描写非常切合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诗只举秦襄公一隅,可谓抓住了牛鼻子,其余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自行想像补充。对于秦襄公,也只是摄取了一个刹那间的特写镜头,而略去其他枝节,叙事中有描写,笔法老练简洁。

  末章写猎后。猎后情景可写的很多,如猎物的丰盛,猎者的欣悦等,但都未免落入寻常窠臼。此诗的猎后视角独特,大有王者风范。诗写猎后即游于“北园”,按常理推测那北园与猎场应该是相通连同在一区的,并非要绕道另去一处游息。故首句既是场景的转换,突出了王家苑囿之广大,也是氛围的转折,由张而弛。一个“游”字意脉直贯篇末。前“狩”后“游”,互为补充,整个过程相当完整。次句又着眼于“驷驖”,与首章相呼应,而神态则迥异,此处的驷驖不再是筋脉怒张,高度紧张,而是马蹄得得,轻松悠闲。一个“闲”字语意双关,马是如此,人也如此。后两句又对“闲”字着意渲染。輶车是一种轻便车。《周礼·校人》:“田猎则帅驱逆之车。”驱逆之车即是輶车,其作用在于围驱猎物,供猎者缩小包围。猎后的輶车已不用急驶飞赶,因而马嚼上铃儿叮当,声韵悠扬,从听觉上给人悠闲愉悦之感。最妙的是末句的特写,那些猎时奋勇追捕猎物的各种猎狗都乘在輶车上休其足力。这一宠物受宠的镜头很有情趣,也很耐人寻绎,将先前的紧张与现时的休闲形成鲜明对照,使末章的“闲”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叙事取景高度浓缩,突出典型场景和人物,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瞬间和细节,因而虽只窥豹一斑,却能使人想见全豹,其艺术概括力很值得借鉴。《诗经》中写狩猎的名篇有二,即《郑风·大叔于田》与此篇,前者反复铺张,以繁见长,后者精要简约,以简著称,而这恰恰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手法。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42-245

tiě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tiěkǒng liùpèizàishǒu gōngzhīmèi cónggōngshòu 
fèngshíchén chénkǒngshuò gōngyuēzuǒzhī shěhuò 
yóuběiyuán xián yóuchēluánbiāo zǎixiǎnxiējiāo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¹
译文:到崆峒山访问道士来到了湖湘边, 我读了万卷诗书越读越感觉愚鲁。
注释:¹愚:痴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译文:踏破了铁鞋也寻不到的诗情灵感, 实践中得来竟全然不费什么功夫。

jué--xiàyuándǐng

kōngdòng访fǎngdàozhìxiāngwànjuǎnshīshūkànzhuǎn

tiěxiéchùláiquánfèig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