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无地种江蓠,看了衡山看九疑。
客路不堪还话别,侯门何处可题诗。
吟青罗带行离岸,唱白铜鞮过习池。
呼酒试浇征马足,绣台油幕有相知。
知君无地种江蓠,看了衡山看九疑。
客路不堪还话别,侯门何处可题诗。
吟青罗带行离岸,唱白铜鞮过习池。
呼酒试浇征马足,绣台油幕有相知。
乐雷发

乐雷发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 1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明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十年愁眼泪巴巴¹。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²明窗纱。楼上胡笳(jiā),塞上³胡笳。
译文:十年愁眼不开眼泪巴巴,今天思念家乡,明天思念家乡。一团明晃晃的燕月照在窗纱上,塞上又传来阵阵胡笳声。
注释:¹巴巴:形容心情迫切。²燕月:燕地之月,北方的月亮。³塞上:泛指北方。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玉人劝我酌(zhuó)流霞¹。急捻琵琶,缓捻(niǎn)²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³,莫寄梅花。
译文:玉人劝我斟酌美酒,手指快速搓转弹琵琶,慢搓转弹琵琶。此地一别后各奔天涯,想寄上一枝梅花,又不知梅花寄往何处。
注释:¹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名,泛指美酒。²捻:琵琶弹奏指法一种,用左手按弦在柱上左右捻动。³寄梅花:古人有折梅寄远,表示思念亲友的习俗。

  全词表现的是作者的家国之思。以“十年”开头,突出地显示出时间的悠长。词人将这悠长的时间背景与一双泪巴巴的愁眼迭印到一块,组成了一个耐人寻味、动人心魂的复合意象。古人有“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的名言,在这里,词人正是将他无限的愁怨与忧伤借这“阿睹”传达出来。使词作劈空而起,先声夺人,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今日思家”二句,解释十年愁眼不开的原因。“今日思家,明日思家”,则是十年来天天思家,却天天没有回去的希望。词人被这旷日累年、遥遥无期的乡思所折磨,愁苦之极,彻夜无眠,抬头所见,唯有“一团燕月”而已。常言道“月是故乡明”,词人特别点明是“燕月”,意在强调自己身在异乡异国的事实。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由月而念及故乡;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由月的运行而写出人的不眠。这首词写月,实兼以上二家之长,而一个“燕”字对渲染身居异乡敌国的凄伤情怀尤其有力。

  一团明晃晃的燕月已使词人愁上加愁。楼上、塞上却又传来阵阵胡笳声,真是“那堪更听边城角。边城角,又添烦恼,又添萧索”(《忆秦娥·风声恶》)。月是“燕”月,笳是“胡”笳,不眠之夜的所见所闻,都莫不勾起词人国破家亡、离乡别土的痛苦,将他的愁怨之情推向极限。

  上片前三句,从总体背景落笔,写十年间悠长的愁思;后三句从细节入手,写不眠之夜的痛苦。前者有如电影中的推镜头,展现的是时间流逝中的乡思之情;后者又象一个特写镜头,展现的是时间片断上的乡思之情。二者同古文中的互文手法一样,说明词人十年来夜夜不眠,时时对月,时时听胡笳。而燕月亏了又盈,胡笳天天如故,家国之思的痛苦却一天天在增加,如重山累迭,无穷无数,无尽无期。

  下片从“思家”转为怀人,先回忆离家时的情景。“流霞”泛指美酒。“玉人”不详确指,《忆秦娥》词中也有“玉人何处教吹箫,十年不见心如焦”句,当是实有其人。

  当初离别之时,“玉人”杯酒相劝,因为词人此去实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但遭此国难,他自知美酒的麻醉不足以解除心头的哀伤,所以只是与她默默相对,借着不成曲调的琵琶来抒发不堪言说的断肠意。“一从别后”便只有愁眼对月,枉自思念,正如《望江南》词中所说的“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归期未卜,相见无日,词人愁断肝肠。

  思念之极,终于想到寄上一枝梅花,以慰其孤凄之心,以表自己的思念之苦。然而一转念,却又是“莫寄梅花”,一则故国早已物是人非,梅花寄往何处,自己茫然不知;再则“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忆秦娥·马萧萧》),纵然知道寄往何处,又如何能寄去,何况即使寄到了,也只能为她增添愁闷和担忧,有何益处。这两句词,以平浅的语言将词人那种极其矛盾的心理刻画得非常细腻,实是心理描写的妙笔。

  全词抒写的虽是思家之情、怀人之意,却无不染上国破家亡的痛苦色彩。从那一双“愁眼”中,从那“弦弦掩抑”的“琶琵”声里,是不难体会到的。也正因为这样,词人的乡思就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更能打动人心。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 .《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 宋词观止 10 注释 解说 集评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1627页

jiǎnméi··怀huáijiù--wāngyuánliàng

shíniánchóuyǎnlèijīnjiāmíngjiātuányànyuèmíngchuāngshālóushàngjiāsāishàngjiā

rénquànzhuóliúxiániǎnhuǎnniǎncóngbiéhòutiānméihuāméihuā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浩劫¹因王造,平台²访古游。
译文:玉台观是滕王建造的,参观玉台观寻访古人的遗迹。
注释:¹浩劫:道家称宫观的阶层为浩刹。²平台:古迹名,在河南商丘东北。相传为春秋时宋国皇国父所筑。此处指玉台观。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彩云¹萧史²驻,文字鲁恭(gōng)³留。
译文:壁画上画有仙人萧史站在彩云之中,石碑上记得有滕王序文,有如鲁恭王在灵光殿留下的文字。
注释:¹彩云:指壁画上的云彩。²萧史:此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弄玉之夫萧史驻于云间事。³鲁恭:见杜甫《登兖州城楼》注。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宫阙(què)通群帝¹,乾坤²到十洲。
译文:玉台观雄伟高耸,直通五方天帝诸神;殿宇中的壁画画出了十洲仙界的仙灵。
注释:¹群帝:五方的天帝。²乾坤:代指玉台观的殿宇。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此山头 一作:北山头)
人传有笙(shēng)¹,时过此山头。(此山头 一作:北山头)
译文:人们传说听到笙鸣鹤叫,大概是晋人王子乔乘鹤飞过北山头。
注释:¹人传有笙鹤:传说中王子乔乘鹤飞升成仙的故事。

táiguàn

 tángdài 

hàojiéyīnwángzào píngtáifǎng访yóu 
cǎiyúnxiāoshǐzhù wéngōngliú 
gōngquètōngqún qiánkūndàoshízhōu 
rénchuányǒushēng shíguòshāntóu  shāntóuzuò běishāntóu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¹未出郡斋²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注释:¹使君:这里指州郡长官。²郡斋:州郡长官的居室或书房。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棹影斡波¹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注释:¹斡波:划水。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鼓声渐急标¹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注释:¹标:龙舟争夺的锦标。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¹
注释:¹桡:桨板。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¹心似烧。
注释:¹输岸一朋:岸上观赛的输方一伙人。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¹请书上。
注释:¹文身:刺花的身体。据说在肉身上刺刻花纹,下水可以免受蛟龙的伤害。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前四句“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交代节令、天气、环境,渲染赛前热闹的气氛。

  第五、六句写州郡长官前去观看竞渡。第七、八句用“罗衣”、“银钗”借代观看竞渡的女士,从味觉、视觉两方面形容观看比赛的人多。

  第九至第十八句描绘第一次竞渡的情景,所用比喻特别多,例如以:飞万剑:形容棹影上下翻飞的快捷,以“鼓声劈浪鸣千雷”比喻鼓声既响又急,以“目如瞬”形容龙目的生动,以“霹雳惊”形容坡上观众喊声突发、惊天动地,以“虹霓晕”形容锦标五彩缤纷,令人五花缭乱。

  第十九、二十句“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从参赛者和观赛者两个角度写竞渡双方的情绪,“两岸十舟五来往”写双方十艘船又比赛了五次,使竞渡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第二十三句“须臾戏罢各东西”中的“各东西”意思是塞外以后各自分开,第二十四句“竞脱文身请书上”的意思是刚赛完,输方不服,双方又脱了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

  最后四句是作者观看竞渡后的感慨,由竞渡者的互不相让联想到执政者的朋党之争。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仙客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予赋瀑布谣。
甲申¹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zhāi)仙客²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³,予赋瀑布谣。
译文:甲申年秋八月十六日夜晚,我梦见与仙客贯云石游览庐山,分别赋诗一首,贯云石写了《彭郎词》,我写了《瀑布谣》。
注释:庐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一名匡庐。¹甲申:即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²酸斋仙客:元代散曲家贯云石之号。³彭郎词:即《梦中贯酸斋彭郎词》:“番之湖兮云水杳,万顷晴波净如扫。相逢渔子问二姑,大姑不如小姑好。小姑昨夜妆束巧,新月半痕玉梳小。彭郎欲娶无良媒,飞向庐山寻五老。五老颓然不肯起,彭郎怒踢香炉倒。彭郎彭郎归去来,陶令门前烟树晓。”(陈衍辑《元诗纪事》卷四四)。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银河忽如瓠(hù)¹决,泻诸五老之峰²前。
译文:银河忽然像黄河决堤一样,在五老峰前倾泻而下。
注释:¹瓠子:黄河堤坝名,在今河南濮阳,汉武帝时曾决堤。²五老峰:在庐山东南,像五位老人并肩耸立,因此得名。
我疑天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我疑天孙¹织素练,素练脱轴(zhóu)垂青天。
译文:我怀疑是天上织女在织白绢,白绢离开织女衣袖从青天垂落下来。
注释:¹天孙:即织女,相传是玉帝的孙女。一作“天仙”。素:白色。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便欲手把并(bīng)州剪¹,剪取一幅玻璃烟。
译文:就想着手拿一把并州剪,剪下一幅玻璃烟雨。
注释:¹并州剪:锋利的剪刀。古时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生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亦可简称并刀、并剪等。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相逢云石子¹,有似捉月仙²
译文:恰好遇到了贯云石,他好像仙人李白一样。
注释:¹云石子:即贯云石。²捉月仙:这里指李白。洪迈《容斋随笔》载,李白酒醉泛舟,俯身去抓水中之月,溺水而死,后世称为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¹吸海枯桑田。
译文:他夜里无酒解渴,便骑着鲸背,把海水吸干,使大海变成桑田。
注释:¹骑鲸:骑鲸背遨游海上,李白曾自署为“海上骑鲸客”。相传李白骑着鲸鱼升天成仙。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¹倒挂清泠渊²
译文:海水居然化作十万丈瀑布像美玉彩虹般,倒挂在清澈的水潭上。
注释:¹玉虹:形容瀑布像美玉彩虹般。²清泠渊:清澈的水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诗家¹清景²在新春³,绿柳才黄半未匀⁵。
译文:为诗人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柳枝头刚刚露出几颗嫩黄的柳眼。
注释:¹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²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³新春:即早春。⁴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⁵匀:均匀,匀称。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若待上林¹花似锦(jǐn)²,出门俱(jù)³是看花人
译文:若是等到长安城中花开似锦之际,满城都是赏花郊游之人。
注释:¹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²锦:五色织成的绸绫。³俱:全,都。⁴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此诗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参考资料:
1、 麦晖.“莫待上林花似锦”——读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决策与信息,1999,12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38-739

chéngdōngzǎochūn

yángyuán tángdài 

shījiāqīngjǐngzàixīnchūn 绿liǔcáihuángbànwèiyún 
ruòdàishànglínhuājǐn chūménshìkànhuā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