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妾换初詶,将军蓦紫骝。飕飕只闻响,阵阵不禁秋。
爱妾换初詶,将军蓦紫骝。飕飕只闻响,阵阵不禁秋。
练影难长曳,房星易一流。路旁看不细,多是失回头。
练影难长曳,房星易一流。路旁看不细,多是失回头。

fēngqīngèr--wèi

àiqièhuànchūzhòujiāngjūnliúsōusōuzhǐwénxiǎngzhènzhènjìnqiū

liànyǐngnánzhǎngfángxīngliúpángkànduōshìshīhuítóu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¹颜容²十五余³
译文: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正当十五六的芳年容颜非常美丽。
注释:¹才可:恰好。²颜容:一作“容颜”。³十五余:十五六岁。梁简文帝《怨歌行》:“十五颇有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良人¹玉勒²乘骢(cōng)³,侍女金盘脍(kuài)鲤鱼
译文:她的丈夫骑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马具镶嵌着珍贵的美玉。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
注释:¹良人:古代妻对夫的尊称。²玉勒:玉饰的马衔。³骢马:青白色的马。⁴脍鲤鱼:切细的鲤鱼肉。脍:把鱼、肉切成薄片。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译文:她家彩绘朱漆的楼阁一幢幢遥遥相望,红桃绿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罗帷(wéi)¹送上七香车²,宝扇³迎归九华帐(zhàng)
译文:她乘坐的车子是用七种香木做成,绫罗的帷幔装在车上。仆从们举着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案的彩帐。
注释:¹罗帷:丝织的帘帐。²七香车:旧注以为以七种香木为车。³宝扇:古代贵妇出行时遮蔽之具,用鸟羽编成。⁴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狂夫¹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shē)²季伦³
译文:她的丈夫青春年少正得志,骄奢更胜过石季伦。
注释:¹狂夫:犹拙夫,古代妇女自称其夫的谦词。²剧:戏弄,意谓可轻视石崇。³季伦:晋石崇字季伦,家甚豪富。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自怜¹碧玉²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译文:他亲自教授心爱的姬妾学习舞蹈,名贵的珊瑚树随随便便就送给别人。
注释:¹怜:爱怜。²碧玉:《乐府诗集》以为刘宋汝南王妾名。这里指洛阳女儿。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春窗曙(shǔ)¹灭九微火²,九微片片³飞花琐
译文:他们彻夜寻欢作乐,窗上现出曙光才熄去灯火,灯花的碎屑片片落在雕镂的窗棱。
注释:¹曙:天明。²九微灯:汉武帝供王母使用的灯,这里指平常的灯火。³片片:指灯花。⁴花琐: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戏罢曾无¹²曲时,妆成祗(zhī)是熏(xūn)³坐。
译文:她成天嬉戏游玩,竟没有温习歌曲的空暇,打扮得整整齐齐,只是熏着香成天闲话。
注释:¹曾无:从无。²理:温习。³熏香:用香料熏衣服。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¹
译文:相识的全是城中的豪门大户,日夜来往的都是些贵戚之家。
注释:¹赵李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这里泛指贵戚之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谁怜越女¹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huàn)纱。
译文:有谁怜惜貌美如玉的越女,身处贫贱,只好在江头独自洗纱。
注释:¹越女:指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越,这里指今浙东。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小家女子一旦嫁给豪门阔少,便由贫贱之身一跃而为身价百倍的贵妇人,恃宠享乐。娇贵异常;而不遇之女,即使美颜如玉,亦不免终生沦于贫贱境地。此诗所写,盖为此而发,而其所蕴含的意义却超越了诗中所写事实本身,从而使这首诗的诗意具有了很大约外延性。或谓伤君子不遇,或谓讥刺依附权贵的封建官僚,或谓慨叹人生贵贱的偶然性,都能讲得通。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八句为第一部分,构成了这首诗的主体,塑造了因遇而骤得富贵的“洛阳女儿”这一艺术形象。开头两句对“洛阳女儿”略作介绍。以冷语发端,自含鄙夷之意。下面两句说她的丈夫骑着宝玉络头、毛色青白相间的高头大马,她的侍女为她献上满盈金盘的鲤鱼片。一为侧笔映衬,二为正面描写,一虚一买,“洛阳女儿”的身价和地位显示出来了。一个普通的小家女子,朝夕之间竟身价百倍,原因就是嫁给了一位颇有身份的“良人”。遇者则贵、不遇者则贩的人生感慨,暗暗含在其中。“画阁”以下四句,写“洛阳女儿”住在红桃绿柳竟相掩映的画阁朱楼,出门坐的是用罗帷遮护的七香车,回来的时候,用宝扇遮面,被接入九华帐里。至此,“洛阳女儿”的饮食起居已见一斑。“狂夫富贵在青春”到“不惜珊瑚持与人”,连续驱使典故,插入对其丈夫的描写;结构上照应上文“良人”一句,将诗意补足。其夫正当青春年华,身享荣华富贵,意气骄奢,甚于晋代巨富石崇;丈夫亲自教她跳舞,其怜爱之情,一如刘宋汝南王之干爱妾碧玉。“不惜珊瑚持与人”,用石崇与王恺斗富一事,将“良人”骄奢豪富之态现于纸上。这里所描写的是“狂夫”之相,但细玩诗意,却是借“狂夫”之相,以形“洛阳女儿”的娇贵之态,貌似游离实则还是为写“洛阳女儿”而驱使笔墨的。随后,顺接上面的“自怜碧玉亲教舞”句意,迤逦而下,正面描写“洛阳女儿”在九微灯约光晕里,在雕花的连环形窗下,通宵达旦,歌舞不休。这里特别点染了灯花燃尽而扑窗乱飞的一个细节,暗示“洛阳女儿”通宵沉醉于狂歌狂舞中,直到天亮,九微灯才熄灭,这里以九微灯入诗,无异是把“洛阳女儿”与王母同化为一体了,从而为“洛阳女儿”披上了一层高贵的外衣。其富贵之相,借典故婉然传出。“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写“洛阳女儿”戏乐已毕,无暇练习曲子;打扮好了,依炉熏香而坐。“坐”字,仿佛见其慵懒之态和空虚无聊的贵族生活。下面又拓开一层,写“洛阳女儿”出入贵戚之家,奔走权门之内,虽语不涉讽,但讽意存焉。

  诗的最后两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把笔锋猛地一转,描绘出一幅貌似孤立实则与上文融浃为一的越女浣纱的画面。美颇如玉的越国女子西施,在她未遇之时,身处贫贱地位,只好在江边漂洗罗纱。“谁怜”二字,一贯到底,造成快速的节奏和奔流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不遇者的深切同情。其中也不乏感愤不平之气。

  全诗描写了两种人物形象,一贵一贱,一奢靡,一穷困,各成独立的画面,却又相反相成地统一于全诗中。写法上,前一部分以繁笔铺张扬厉,穷形尽相;后一部分以简笔淡然点染,意到即止。一繁一简,繁简各宜。诗中有讽刺,有同情,有慨叹,而这又深深地隐蔽在文字背后。

参考资料:
1、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162-164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5-106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三):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6

luòyángérxíng

wángwéi tángdài 

luòyángérduìmén cáiyánróngshí 
liángrénchéngcōng shìjīnpánkuài 
huàzhūlóujìnxiāngwàng hóngtáo绿liǔchuíyánxiàng 
luówéisòngshàngxiāngchē bǎoshànyíngguījiǔhuázhàng 
kuángguìzàiqīngchūn jiāoshēlún 
liánqīnjiāo shānchírén 
chūnchuāngshǔmièjiǔwēihuǒ jiǔwēipiànpiànfēihuāsuǒ 
céngshí zhuāngchéngzhīshìxūnxiāngzuò 
chéngzhōngxiāngshíjìnfánhuá jīngguòzhàojiā 
shuíliányuèyán pínjiànjiāngtóuhuànshā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译文:我虽然不擅长书法 但是通晓书法的又没有人比的过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译文:我经常说:假如通晓书法的本意在于追求寄意,即使不经常学习书法也是可以的。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貌妍(yán)容有颦(pín)¹,璧(bì)美何妨橢(tuǒ)²
译文:佳人只要容貌靓丽应该容许有皱着眉头忧愁的时候;璧玉只要色质美貌,即使椭圆又有什么妨碍呢?
注释:¹貌妍容有颦:苏轼书法不计工拙,遭到当时一些士大夫的讽刺,黄庭坚辩道:“此又见其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²璧美何妨橢:璧玉只要色质美好,即使形状上不是很圆又有什么妨碍呢?璧是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椭圆便是有些不圆满,有缺憾。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ē)(nuó)
译文:端正庄重之中混合着流畅华美,坚强有力之中包含着轻盈柔美。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译文:我很喜欢这种风格,却每每自我调侃,想不到你也是这样看待我的。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书成辄(zhé)弃去,谬(miù)被旁人裹(guǒ)
译文:我平常书法创作完成以后就随手丢弃,却被他人包裹而去。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体势¹本阔略,结束²入细麽³
译文:形体结构﹑气势风格本来就疏放不拘束,笔势收束却能进入细微之处。
注释:¹体势:指字画的形体结构﹑气势风格。²结束:指字的笔势收束。³细麽:细微。麽,细小。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译文:你的诗也对我的书法大加推举,话语虽然诚恳,我却不敢承当。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笥(gǎn)
译文:近来,我又学习射箭,总是忧愁自己臂力不足。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译文:爱貌很多终究没有成就,如果技艺不精湛,即使多几种技艺又有什么用呢!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译文:什么时候能把这些都抛开,对万事都懒惰些啊。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¹
译文:我听说古代的书法原则是:一味骏快不如带点跛偃。
注释:¹守骏莫如跛:一味骏快不如带点跛偃,也就是藏巧于拙的意思。骏:迅速。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wéi)(é)¹
译文:世俗书法的毛病在于过于骄矜,总想在众人之中强行出头。
注释:¹嵬騀:高大。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钟张¹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译文:三国的锺繇、东汉的张芝早已被人们忘记了,我得这些说法,恐怕已不合时宜了。
注释:¹钟张:三国的钟繇、东汉的张芝,皆为古代书法家。

  这首诗意在说明书法重在“寓意”,不必死学古人,斤斤计较于“法度”。

  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把书法艺术作为写意、乐心、游息的一种手段,不计工拙,唯在自由挥洒耳。

  苏轼曾自我剖示道:“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这种追求自我精神的遨游,信手遣兴,不计工拙,也遭到当时一些士大夫的讽刺,有人说苏轼的书法多病笔,“作‘戈’多成病,又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等等。黄庭坚辩曰:“此又见其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苏轼提倡“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论书》)。胸中有浩然之气,便能发之于胸,应之以手,便能听笔之所至。苏轼的书艺神而化之,法意互得,无意于佳而自佳,达到自然天成的境界。

yóulùnshū

shì sòngdài 

suīshànshū xiǎoshū 
gǒunéngtōng chángwèixué 
màoyánróngyǒupín měifángtuǒ 
duānzhuāngliú gāngjiànhánēnuó 
hàozhīměi wèi 
shūchéngzhé miùbèipángrénguǒ 
shìběnkuòlüè jiéshù 
shījiàntuī zhòngwèigǎn 
ěrláiyòuxuéshè chóuguān 
duōhàojìngchéng jīngānyònghuǒ 
dāngjìnpíng wànshìlǎnduò 
wénshū shǒujùn 
shìjiāo zhòngzhōngqiángwéiě 
zhōngzhāngyuǎn shízuǒ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自。朱丝弦断知音少。
译文: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rǎn)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tīng)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¹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译文: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舞。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注释:¹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本词作于作者隐居信州(上饶)带湖别墅前期。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词人经常离开带湖去上饶的群山之中寻幽探胜,以开释愁怀,转移精力,然而独游山水时的幽寂空虚又使他时时跌回到更加孤独和失意的深渊中。此词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的产物。
上阕,写自己多年来受打击、受压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处境。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处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开头三句就化用屈原《离骚》与杜甫《佳人》诗意来表达自己与之相类的幽怨之怀。《离骚》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又云:“纫秋兰以为佩。”作者也满怀深情地采撷兰花为佩,以显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操守;《离骚》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佳人》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无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弃疾同样生活在一种国家不幸、小人横行的黑暗时代里。在那样的环境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们都遭到中伤毁谤,难于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洁,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就必然会遭到更大的打击和非难。因正直而遭打击,因遭打击而生“怨”,这只是上阕的第一层意思。

  因为,遭到群小打击,还不是最可悲的事。最可悲的是寻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抗战主张。这是处在那个不能发现人民力量的时代的一切爱国士大夫和将领们的共同悲剧。年辈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小重山》词的结尾感叹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用岳飞之意,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同样的怨抑之情。这是上阕的第二层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层意思。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抒写,作者不得志和无知音的悲剧性遭遇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词的下阕,承上阕牢骚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蕴进一步深化,感叹自己虚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下阕头一句,化用《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两句,意极沉痛。接下来“水满汀州,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结尾二句:“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可算全篇的最后一个层次。其用意在于呼应开篇“空谷无人”之境界,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可以看出,词人大醉之中唤起屈原来一起唱歌,表明人世无同调,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载冤魂,这显然是催人泪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载同悲的凄厉之歌。然而就连这幻想之中想求得异代知音共歌舞的场面最终也不能长久,在阵阵松风中,东方破晓,词人酒醒梦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现实世界中。词的最末一句以景结情,更加浓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满天星斗晓来收,万丈瑶台梦里游。
满天星斗晓¹来收,万丈瑶台²梦里游。
译文:满天的星斗到了拂晓时分都隐没了,我在梦中将那万丈瑶台游玩了个遍遍。
注释:¹晓:天刚亮。²瑶台: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物到岁寒偏耐看,一轩松竹不胜幽。
物到岁寒偏耐看,一轩松竹不胜幽。
译文:到了岁暮寒冬时总有许多耐看的事物,你看屋外的苍松和翠竹到这时才显示出了它们的独特之处。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久废南山田¹,叨陪²东阁贤³
译文:很久没有回家了,也没有打理自家的庄园,而在京城这长时间,看来自己也不配让贤士们天天陪我了。
注释:¹南山田:浩然在观山下的田园,因岘山在北郭林间之南,故称南山。²叨陪:吞陪。叨,谦词。全诗校:“一作谬。”³东阁贤:说的是汉武帝朝时的宰相公孙弘,在自家院墙的东面开了一个门,并专门建了房舍,供招揽的贤士居住,这也是成语“东阁待贤”的出处。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欲随平子¹去,犹未献甘泉²
译文:也想像张衡那样归田隐居。再最后一搏像扬雄那样,也写一篇赋自荐。
注释:¹平子:东汉张衡字平子,曾作《归田赋》。²甘泉:指扬雄的《甘泉赋》。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枕籍(jiè)¹琴书满,褰(qiān)²(wéi)³远岫(xiù)连。
译文:看着满床的书和琴,却仕途无门,撩开帷幔,只见远处群山相连。
注释:¹籍:全诗校“一作席。”陶渊明《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庾信《拟咏怀》“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²褰:揭起。³帷:幔。⁴岫:《尔雅·释山》“山有穴曰岫”。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译文:时间飞逝,仿佛觉得自己是昨天才来京城,突然听见庭中树上传来阵阵蝉鸣。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促织¹惊寒女,秋风感长(zhǎng)²
译文:蟋蟀的声音使感到天气寒意的女子一惊,习习秋风中,不但感到了寒意,更感叹年华的流逝。
注释:¹促织:蟋蟀,《易通·系卦》“蟋蟀之虫,随阴迎阳,居壁向外,促妇女织续女工。”²长年:年长者。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授衣¹当九月,无褐(hè)竟谁怜。
译文:织布制衣都完成了,可是诗人却没得穿,无人相怜。
注释:¹授衣:《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zhǎngānzhǔrén--mènghàorán

jiǔfèinánshāntiándāopéidōngxiánsuípíngziyóuwèixiàngānquán

zhěnqínshūmǎnqiānwéiyuǎnxiùliánláizuótíngshùmíngchán

zhījīnghánqiūfēnggǎnzhǎngniánshòudāngjiǔyuèjìngshuí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