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阳一髻左,道人三朵花。谁云只是你,安知不是我。
昙阳一髻左,道人三朵花。谁云只是你,安知不是我。
大海彻岸冰,小生没处躲。
大海彻岸冰,小生没处躲。

tányáng--wèi

tányángzuǒdàorénsānduǒhuāshuíyúnzhǐshìānzhīshì

hǎichèànbīngxiǎoshēngméichùduǒ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晴岚(lán)¹低楚甸(diàn),暖回²(yàn)³,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译文:晴日山中的薄雾低低地铺满南方的旷野,春的气息最早从雁鸿翅下透露,它们结成阵势从沙滩上腾空而去。骤然惊知春天已经来到眼前,询问什么起候,能逐渐地进入深山?鲜花碧草,舒卷开合,天公以最大的粉饰力装点着争艳斗华的春天。那千丝万缕的田头道旁的杨柳,嫩条渐抽渐长便可藏遮栖鸦。
注释:¹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²暖回:隐喻政治形势的突然转变。³雁翼:雁的两翅。⁴借问何时:询问什么时候。⁵委曲:曲折延伸。⁶妍华:指美艳,华丽。⁷陌头:路上;路旁。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kān)(jiē)¹。清江²东注,画舸(gě)³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lán)、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jiān)(jiā)。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译文:可叹!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装饰华美的游船向着京城──汴京进发。是酒宴已残,兴尽人散?还是愁那江风阵阵总是无休止地拍打翻卷着船头的旗尾,夕潮也汹涌而起溅湿了头上的乌纱?夜晚悬在江空上一弯弦月,乘坐的般只也慢慢巾近港湾驿站、泊入芦苇深处。沉怨无法排遣,面对着闪烁的银灯,一次次地把灯花剔下。
注释:¹堪嗟:感叹词。²清江:夷水,既可指清澈的江水,又可特指湖北省境内流入长江的一段江水。³画舸:装饰华美的游船。⁴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⁵乌纱:指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制成,始于东晋宫官著乌纱帢,后经改制,隋代时帝王、贵臣亦多戴之;至唐宋已行于民间,不论贵贱水驿:水中驿站。⁶蒹葭: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喻微贱。⁷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

  这是一首歌咏山水风光兼抒发离情的长调。

  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一开始便以曲笔点写春的消息,“暖回雁翼”的“回”字含使动意味,大雁是候鸟,春暧北去,秋寒南归,这温暖的使鸿雁结队北飞的气息,自然便是春天带来的。“骤惊春在眼,借问何起,委曲到山家”三句承前而起,下面几句则是从想象中回转,写眼前的初春景色。“渐渐可藏鸦”之句并无华丽词藻,但却极富想象,给人以流动的美感,并非真有藏鸦,而是“可”藏鸦。该句不仅使人读后如睹其景,而且似乎也使不讨人喜爱的乌鸦因为沾染到春天的气息,变得美丽。

  下片是对着面前的景事,抒发淡淡的闲情。起始便是一个嗟叹句“堪嗟”,接下去“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三句,仿佛是写词人正置身画船,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向着京城──汴京进发。“长安日下”一词是暗用前人句典,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唐王朝的都城在长安;古人将权力至高无上的君王比作中天之日,所以“日下”也指君王所居之处京都。不过此处“指长安日下”句,则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使用的是代称手法。“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句首的“愁”字与前面阕首的“堪嗟”二字相呼应因。“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仔细品味,这“愁”字的落脚便在“初弦月”上。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比喻人间的离合悲欢。尾句“沉恨处,起起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入眠的情况。词的上片,写景体物精细宛转,色泽鲜明,境界清新;下片叙事言情,疏宕宛转,细密圆美,情真意切 。整首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了词人在羁旅行役中由对春色由衷的喜爱到对命运艰难的孤愤之情 。

参考资料:
1、 韩秋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90页

jiāngyún··qínglánchǔdiān--zhōubāngyàn

qínglánchǔdiānnuǎnhuíyànzhènshìpíngshāzhòujīngchūnzàiyǎnjièwènshíwěidàoshānjiāxiāngyūnshèngfěnshìzhēngzuòyánhuáqiānwàntóuyángliǔjiànjiàncáng

kānjiēqīngjiāngdōngzhùhuà西liúzhǐzhǎngānxiàchóuyànlánfēngfānwěicháojiànshājīnxiāozhèngduìchūxiányuèbàngshuǐ驿shēnjiānjiāchénhènchùshíshídēnghuā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去年登高郪(qī)¹北,今日重在涪江²滨。
译文:去年重阳在郪县北登高,今日重阳依旧在涪江边度过。
注释:¹郪县:地名,在今四川三台县南郪江乡。²涪江:江名,在梓州(三台县)。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苦遭白发不相放¹,羞见黄江²无数新。
译文:发已愈白,苦于这岁月不饶人,羞于面对这新开的无数黄花。
注释:¹不相放:不饶人。²黄江:菊江。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世乱郁郁¹久为客,路难悠悠²常傍人。
译文:遭遇乱世,漂泊异乡,心中郁闷,生活无着,依靠他人只叹路难。
注释:¹郁郁:郁闷。²悠悠:忧思。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酒阑(lán)¹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²
译文:酒筵将尽,却忆起十年前的旧事,想起皇上在骊山时辇车出动,路上连灰尘都要清理干净,令人肠断。
注释:¹酒阑:酒筵将尽。²清路尘:辇出而清道。

jiǔ--

niándēnggāoxiànběijīnzhòngzàijiāngbīnzāobáixiāngfàng

xiūjiànhuánghuāshùxīnshìluànjiǔwèinányōuyōuchángbàngrén

jiǔlánquèshíniánshìchángduànshānqīngchén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gōng)¹相对百分空,京口²追随似梦中。
译文:把酒相对,依依话别,回首往昔,竟是百事成空,当年在京口结伴同游、互相酬唱的情景已如旧梦。
注释:务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字。¹觥船:载酒之船,或指代大型酒杯。²京口:今江苏镇江。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落纸云烟¹君似旧,盈似霜雪²我成翁。
译文:而今您挥毫染翰,云烟满纸,诗风雄健,仍不异昔日;我却早已白发盈巾,满头霜雪,变成皤然衰翁。
注释:¹落纸云烟:比喻运笔挥洒自如,文章气魄雄劲。²盈似霜雪:古人喜着头似,盈似霜雪,意为满头白发。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春来茗叶¹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译文:在这腊尽春回之际,梅花盛开,梢头已染成一片嫣红;待您到任时,春光明媚,白茶叶也该争先吐出芽叶为您洗尘接风。
注释:¹茗叶:茶叶,诗中指福建名茶乌龙茶系中的珍品白叶茶,原产于饶平县,被誉为“国宾茶”。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yū)¹(jīng)²上凌风³
译文:人们领略闽中的溪山之胜还要靠您的妙语佳句,希望您稍微绕点路,到我建造的凌风亭题诗揽胜。
注释:¹小迂:稍作迂回。迂:绕远。²旌节:古代使者所持之节。宋制,镇守一方的军政长官,得拥旌持节。³凌风:亭名,在福建建安,韩元吉有登凌风亭题名录。

  首句“觥船相对百分空”写觥船送别。在船上依依话别,对饮离杯,回首当年,真有百事成空之感。次句“京口追随似梦中”追忆京口旧游。当时陆游任镇江通判,恰好诗人来镇江省亲,两人同游金山,互相酬唱。一年后,诗人改任京官,又来镇江同游,与陆游有京口唱和一集,“道群居之乐,致离阔之思。”而诗人现在回想起来,往事竟像在梦中一样。这两句寄慨深沉,为全诗定了基调。

  “落纸云烟君似旧”一句称誉陆游,言他虽然入蜀多年,而诗风慷慨,挥毫染翰,满纸云烟,气魄雄劲,不殊昔日。“盈巾霜雪我成翁”则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雪,在国事艰虞之秋,未能多为国家宣劳,匡扶时局,现在已经成为老翁了。这两句分别写两人当前的情况,表达了彼此都有壮志未酬的感慨。

  接着五六两句,笔锋一转,借景抒情。“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诗人设想陆游到福建的时候,已是下一年的春天,那里的白叶茶,该争先吐出白色的芽叶了。而在此刻分手之际,已经腊尽春回,红梅好都已迎年开放一片嫣红了。这两句笔姿潇洒,深见诗人旷达的胸怀,不专为别情所牵恋;而情景交融,不落凡响。结尾两句“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再振一笔,以慰行人,并回映前文,有余音绕梁之妙。诗人和陆游在壮年的时候,都曾任官闽中,陆游开始做官的时候,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那时正当秦桧死后,陆游年三十四岁,诗人也曾任过建安守。彼此对闽中溪山之胜,是非常熟悉的。现在陆游再度任官福建,旧地重来,已经相隔二十年了。所以结笔前一句是希望友人把妙笔重新点染那里的溪山。诗人守建安的时候,曾登过那里的凌风亭,建安地近福州,所以在结句“小迂旌节上凌风”语意双关,希望陆游此去福州,不妨稍为迂回一下道路,登上凌风亭,一访那里的胜景,那么诗人虽然未能同行,也可以因友人访问自己的旧游地而一慰平生了。

  这首送别诗,从十几年前写到赴任以后,有感慨,但不颓唐,对未来有展望,但不虚发豪言,而且情感特别真挚。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第908页

sòngguānjiàncāng

hányuán sòngdài 

gōngchuánxiāngduìbǎifēnkōng jīngkǒuzhuīsuímèngzhōng 
luòzhǐyúnyānjūnjiù yíngjīnshuāngxuěchéngwēng 
chūnláimínghuánzhēngbái jìnméishāojìnfànghóng 
lǐnglüèshānmiào xiǎojīngjiéshànglíngfēng 
夜来匆匆饮散,欹枕背灯睡。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
夜来匆匆饮散,欹(qī)¹枕背灯睡。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mèi)²
译文:晚上喝过酒后匆忙地散场,我斜靠在枕头上,背对着灯,很快就入睡了。酒意渐渐消散,很容易醒来,窗户和帘子被风吹动,打断了我的梦境,我只得披着衣服重新起身,忧心忡忡,难以再次入眠。
注释:¹欹:斜靠着。²悄无寐:忧愁得睡不着。
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日许时、犹阻归计。甚况味。旅馆虚度残岁。想娇媚。那里独守鸳帏静,永漏迢迢,也应暗同此意。
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日许时¹、犹阻归计。甚况味²。旅馆虚度残岁。想娇媚。那里独守鸳(yuān)(wéi)静,永漏³(tiáo),也应暗同此意。
译文:追悔当初,与绣阁中的她话别得太容易了。距离回去的日子还有很长时间。就是在这样的境况和情感中,我在旅馆里虚度着年终岁末。我时常怀念着她娇美的面容。或许她也在静静的鸳鸯帷帐里孤守空房,夜深人静时,滴水的漏壶不停歇,夜晚漫长,她或许也和我一样心情如此。
注释:¹日许时:宋代熟语,还有很多时间。²况味:境况和情味。³永漏:夜长。⁴迢迢:悠长的样子。

mèngháijīngshídiào--liǔyǒng

láicōngcōngyǐnsànzhěnbèidēngshuìjiǔquánqīngzuìhúnxǐngfēngjiēliánlóngmèngduànzhòngqiāomèizhuīhuǐdāngchūxiùhuàbiétàiróngshíyóuguīshénkuàngwèiguǎncánsuìxiǎngjiāomèishǒuyuānwéijìngyǒnglòutiáotiáoyīngàntóng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老僧道机¹熟,默语心皆寂。
译文: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
注释:¹机:关键、要点。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去岁别舂(chōng)¹,沿流此投迹。
译文: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
注释:¹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室空无侍者,巾屦(jù)¹唯挂壁。
译文: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屛。
注释:¹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一饭不愿馀,跏(jīa)(fū)¹便终夕。
译文: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
注释:¹跏趺:佛教徒结跏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译文: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¹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译文: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注释:¹偶:谐合。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内容单一。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句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天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实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人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情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定执著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是少之又少。这就反映出诗人对老和尚的敬慕以及贬谪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情。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敬仰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痛欲罢不能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zèngjiānghuázhǎnglǎo--liǔzōngyuán

lǎosēngdàoshúxīnjiē

suìbiéchōnglíng沿yánliútóu

shìkōngshìzhějīnwéiguà

fànyuànjiā便biànzhōng

fēngchuāngshūzhúxiǎngjǐnghánsōng

ǒuānmǎntíngfāngc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