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逍遥自乐真,世閒何地可容身?碧桃秋月原无物,丽日祥风只爱春。
岂不逍遥自乐真,世閒何地可容身?碧桃秋月原无物,丽日祥风只爱春。
天上尽多知己友,尘中安得见心人。赤虬一跃蓬莱近,又恐丹邱有宿因。
天上尽多知己友,尘中安得见心人。赤虬一跃蓬莱近,又恐丹邱有宿因。

dàoshìchéntiānyǐnèr--xièfāng

xiāoyáozhēnshìxiánróngshēntáoqiūyuèyuánxiángfēngzhǐàichūn

tiānshàngjǐnduōzhīyǒuchénzhōngānjiànxīnrénchìqiúyuèpéngláijìnyòukǒngdānqiūyǒu宿yīn

谢枋得

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1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依依孤影,浑似梦、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有药难医花症。最忙时,那得功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娥眉不省。
依依孤影¹,浑似梦²、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³,有药难医花症。多忙时,那得功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shà)娥眉不省
译文:隐隐约约的,模模糊糊的,只觉得有一个身影的存在,简直像在作梦——有谁来唤醒我。柔弱娇美的鲜花,经常受到蝶嗔蜂怒,倍受摧残,纵使有对症良药也难治好花病。农忙季节,哪有工夫得闲,到了冬季,萧瑟凄凉,我还要自己点上瓦炉等丈夫回家。一直想尽情倾诉“浓愁”,但只能每天用泪洗脸,即使自己含冤死去,也没有人理解同情。
注释:薄幸:词牌名。此调为双调,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共一百零八字。上片第一、二、四、七、十句押韵,下片第三、六、九、十一句押韵,均押仄声韵。¹依依孤影:形容孤独,只有影子相伴。²浑似梦:完全像梦一样,指自己得疟疾后昏昏入睡的情况。³蝶嗔蜂怒:比喻家里人对她的病不但没有安慰,反加责骂。⁴花症:比喻自己害病。⁵自整红炉等:自己准备好红炉等候。整,准备好。红炉,红泥做的小火炉,借以抵御发病时的寒冷。⁶冤却蛾眉不省:指不了解自己因而受了冤屈。却,语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蛾眉,美好的妇女,这里是作者自指。省,了解,同情。
去过酉、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万转,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晚山如镜,小柴扉烟锁,佳人翠袖恹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
去过酉(yǒu)¹、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万转²,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³。晚山如镜,小柴扉(fēi)烟锁,佳人翠袖恹(yān)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⁸。
译文:疟疾每天总是在先于午时而发作,过了酉时才平息,偏偏放过了深更半夜。午时疟疾发作时,愁肠百结,千回万转,昏然欲睡又不得不起来操劳,仿佛听到孤雁在冬日残阳中哀鸣。夕照下的远山光明如镜,而近处暮霭笼罩着,户户柴门,我却在萎靡不振地受着疟疾的折磨。我盼望春天早一些回来,只怕东风不答应。
注释:¹酉: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²千回万转:疟疾是周期性地发冷发热的,这里是形容发冷发热的极端难受。³断鸿叫破残阳冷:这一句用“断”“破”“残”“冷”表现下午发病时的凄凉情况。断鸿,零落的雁声。叫破,叫煞,这是诗词中常用的词儿,如万俟雅言《梅花引》“寒鸦啼破西楼月”。⁴如镜:形容斜阳照耀。⁵紫扉:木条扎成的简陋的门。⁶翠袖恹恹病:指自己病弱。翠袖,指代妇女。杜甫《佳人》:“春寒翠袖薄。”恹恹,形容病弱。⁷春归望早:盼望早离苦境,早日病愈。⁸只恐东风未肯:只怕春风不肯早日回春。这里指自己病愈。

  这首词,就是以极大的悲痛,倾诉自己的不幸,揭露其恶婆、暴夫的冷酷无情。词的上片写自己得了疟疾后家中人不仅不照顾,反而加以责骂,因而自己受尽了冤屈;下片写自已疟疾病发的凄凉情况,疟疾发作时间长,重复感染而频繁发作。全词语言哀婉,感情沉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上片写词人患疟疾,卧病在床,无人关心,伤心落泪,反映了她孤独无援、悲痛欲绝的生活。开头三句,似一幅孤女卧病图:一位孤苦伶仃的女子,僵卧在病榻上,昏昏沉沉,无人理睬她,关怀她。“依依”,形容“孤影”,说明词人对人生的依恋和热望。“孤影”说明她受到家人的虐待,无人关心。“浑似梦”,形容她患疟疾,昏睡似梦中,神志不清,比喻贴切。接着“受多少”三句,就写词人生活上遭到的不幸,她受尽了许多欺凌和侮辱,,即使有药,也难治她内心的创伤。“蝶嗔蜂怒”,有象征之意,暗指词人的丈夫和婆婆对她的“嗔怒”凌辱,显得含蓄不露。词人显然把自己比作“花”,“花症”即指自己内心的创伤。“最忙时”两句,又写了词人操持家务的辛劳,她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病,给自己煎药。这最具体地说明她在家庭中处于被遗弃、被虐待的地位和不幸的命运。所以上片最后两句,就写出她的深忧和痛苦,她要倾诉“浓愁”,她只能每天用泪洗脸,她怨恨自己不被理解,无法沟通。这当然是婚姻的悲剧。这里用“浓愁”,用“滴干清泪”;用“诉尽”,不仅写出她的痛苦,也写出了她的抗争。

  下片继写受疟疾的折磨。开头四句,具体地写出疟疾发病的情况,疟疾病退去是在酉时之后,病发是在午时之前,偏却在更深夜长之时不发作。而这时,是最惹人左思右想,令人难以入睡。接着“正千回万转”三句,描写即使在疾病发过之后,身体非常虚弱,但仍要起身操劳家务,直到太阳西沉,很晚才歇。“千回万转”,描写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欲眠又起”,说明想睡觉,但为了干活,又不得不起身。“断鸿叫破残阳冷”,描写哀愁无人同情,现实冷酷。以大雁的哀鸣,残阳的冷酷,形象描绘出内心的悲苦,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山如镜”,描写在残阳夕照之下的青山明丽如画。“小柴扉烟锁,佳人翠袖恹恹病”描写词人生活在贫寒的家庭中,小小的柴条编的门,被暮霭笼罩着,她也像被关在牢笼之中,憔悴无力,病容满面。最后两句:“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集中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渴望和追求,但她清醒地认识到,她渴望的春天,是不会轻易地赐给她的。这两句用象征手法,“春”,象征美好的事物;“东风”,显然是一种恶势力的象征。

  这首词,写得如此婉曲、凄苦。既逼真地描绘了病魔对她的折磨,也控诉了这个罪恶家庭对她的非人待遇。语言通俗沉痛。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全清词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831-832.
2、 傅秋爽著. 涵韵集[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611-612.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野棠(táng)¹花落,又匆匆²过了,清明时节。刬(chàn)³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j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译文: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注释:¹野棠:野生的棠梨。²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³刬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⁴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⁵寒怯:形容才气或才力不足。⁶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⁷系马:指拴马。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闻道绮陌¹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²。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³明朝(zhāo),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译文: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时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注释:¹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²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³料得:预测到;估计到。⁴明朝:以后,将来。⁵尊:指酒器。⁶重见:重新相见,重新遇到。⁷华发:花白的头发。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

  此词上阙中:“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时屏寒怯。”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令人触景生情,萌生悲凉之情感。“又”字点出前次来此,也是之个季节。暗合于唐人崔护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梦”暗指旧游之梦,“一枕寒怯”之孤单又暗衬前回在此地的欢会之欢愉。果然,下边作者按捺不住对往事的追忆:“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之飞燕,在呢喃地向人诉说,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东坡《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却能翻出新意,颇有信手拈来之感。这五句,作者回忆往日惜别感伤此时不得复见笔落之处愁思可见,这隐隐含悲之语在其词作中少有。

  此词下阙则歇拍处意脉不断,承接上片回忆之感伤一气流注而入下片:“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绮陌”,犹言烟花巷。纤纤月出于帘底,指美人足,典出窅娘。极艳处,落笔却清雅脱俗,此亦稼轩之出众之处。至此可知此女是风尘女子。这里说不仅“飞燕”知之;向行人打听,也知确有此美人,但已不知去向了。惆怅更增,所以作者伤心地说:“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时山千叠。”上年惜别的旧恨,已如流水之难尽;此时重访不见的新恨更如乱山时叠,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边山多,将眼前景色信手拈来,作为妙喻。用意一唱三叹,造语一波三折,稼轩为词,达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觉无可言者,他都能尽情抒发。如镜里花难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从何说起。稼轩则又推进一层,造成了余意不尽的结尾:“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意思是:那时,想来她也该会吃惊地、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添了这多的白发啊!”只能如此罢了!

  全词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叹。这白头,既意味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饱含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真可谓百感交集。写到此,恋旧之情、身世之感已浑然不可分,大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的意味,实为借恋杯之酒,浇胸中感时伤事之块垒。因为有此一结,再返观全词,只觉得无处不悲凉。这结尾,也照应了开头的岁月如流,于是归结到萧萧华发上,就此顿住。

  辛词郁积如山,欲说还休。清真所为是笔触纤细、笔笔勾勒的工笔仕女图;稼轩作成的却是洒脱爽健、一挥而就的泼墨写意画。这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是词人个性与气质的差异而造成的。同时也能看出稼轩词作风格之独特,确实与众不同。

参考资料:
1、 张碧波选注.辛弃疾词选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年
2、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3-1494页
3、 王延梯著 .辛弃疾评传.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
4、 刘耕路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讲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niànjiāo ·shūdōngliúcūn

xīn sòngdài 

tánghuāluò yòucōngcōngguòle qīngmíngshíjié chàndōngfēngmèng zhěnyúnpínghánqiè ànchíshāng chuíyáng céngjīngbié lóukōngrén jiùyóufēiyànnéngshuō 
wéndàodōngtóu xíngrénchángjiàn liánxiānxiānyuè jiùhènchūnjiāngliúduàn xīnhènyúnshānqiāndié liàomíngzhāo zūnqiánchóngjiàn jìnghuānánzhé yīngjīngwèn jìnláiduōshǎohuá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译文:天空层层黑云低压着水面,又急又密的雨点敲打着叶片。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译文:两只水鹭被惊得振翼飞起,湖中荷叶被风吹得朝同一方向翻倒。
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空濛连双岸,萧飒(sà)¹入东轩。
译文:雨色朦胧,双岸模模糊糊,东边的小阁雨声响作。
注释:¹萧飒: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或拟¹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译文:是以我打算留宿湖中,将船停泊在寺门口。
注释:¹拟:计划;准备。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zhì)¹²蓬莱³,朝车回紫陌(mò)
译文:羽扇在蓬莱宫中收起,朝车从京城大道返回。
注释:¹雉扇:即“雉尾扇”,用野鸡毛做成的宫扇,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²合:闭合,收拢。³蓬莱:唐宫名,原名大明宫。⁴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⁵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¹宅。
译文:深院聚集着嘶鸣骏马,说要宴饮在王宫豪宅。
注释:¹金张:汉时金日磾(dī)、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燕娥¹²(zhī)³,低鬟(huán)若无力。
译文:燕地美女捧酒杯侍奉,发髻低垂似娇羞无力。
注释:¹燕娥:燕地的美女,指侍女。²奉:通“捧”。³卮酒:犹言杯酒。⁴低鬟:犹低首,低头。用以形容美女娇羞之态。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十户手胼(pián)(zhī)¹,凤凰钗一只。
译文:十户农民手脚磨出茧,只能挣来凤凰钗一只。
注释:¹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¹色。
译文:高楼上凭栏一同下望,日照罗衣华艳的颜色。
注释:¹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一作“罗绮”。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笑指负薪(xīn)¹人,不信生中国²
译文:嬉笑着手指砍柴的人,不信他们也生在中国。
注释:¹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²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这是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诗,主旨在于讽刺过着奢华生活的达官贵人们对于民生疾苦的惊人的无知。题目中用了一个“古”字,诗作中用了汉朝著名的官僚世族金、张两个大姓,都是以汉寓唐、借古事以写时事的意思。

  开头四句,不直接写人,但写了上朝的气派,下朝的喧闹。头两句写退朝,从皇帝与臣子两面写出:蓬莱宫中的仪仗已经收起来了,大路上滚动着朝罢归来的车子。三、四句写朝罢无事,便聚集到一起宴饮取乐。在开头这四句中,不直接写人,但有车马,有重门,又上朝,又宴饮,可以想见其中活动的人物既富且贵的气派,读者可以从中推想出身处其中的人过着多么奢华的生活。

  中间四句写宴饮席上的盛况。先通过写侍女的娇艳来写宴会的盛况。宴席上有侍女把酒侍候。“低鬟若无力”是极写捧酒美女娇羞婀娜的仪态。由“低鬟”,又写到鬟髻上凤凰花饰的金钗。再写出一个有强烈对比性的画面:“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胼胝”指手掌上磨成老茧。诗人仿佛指着金钗在说:“别看它小,那是十户人家辛勤劳动的血汗结晶啊!”这四句用笔十分干净:写宴席,只写了送酒的美女;写美女,除了表明她的身份,让她捧上酒器以外,只写了她低鬟时所见的那一支金钗。由金钗足以想见美女之燕雅,由捧酒美女之燕雅也就更可想见座客之燕贵与宴席之丰盛了。这种“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是运用得很成功的。

  末四句写宴罢后的消遣。酒醉饭饱,不免要游目骋怀一番。一个“齐”字,表明凭栏下视的是许多人。阳光下,他们的罗绮华服显得格外耀眼。当樵夫从燕楼附近经过时,贵官们带笑指点着议论起来,不相信国中竟然还有这样的穷苦百姓。最后这四句用空间上的燕低显示出富豪与百姓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将全诗推到了全新的境界,诗人在展示了这些上层官僚养尊处优的生活之后,又进而揭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极端空虚与愚昧无知。同时也能在其中看到作者的“一把辛酸泪”。

  在艺术上,这末四句也是全诗最有光彩的地方。诗人让人物现身说法,登台表演:让“手胼胝”的樵夫出现在画面上,让满座燕朋一齐涌向楼头。诗人唯恐艺术效果不佳,还布置了聚光灯──“日照”,让这一帮达官贵人们在光天化日下亮相、表演。在“日照”下,读者不仅见到了这些人耀眼的服饰,而且还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看透了他们卑劣的灵魂。

  《古宴曲》在艺术结构上达到了很燕的水平。作品以时间为主线,顺序写出朝罢赴宴、燕娥捧酒、登楼下视三个画面。同时又以空间为副线,由远及近写来。朝罢赴宴由远景转为近景,至燕娥捧酒进一步推成特写,然后又将镜头摇过,转换成登楼下视的画面。全诗以四句为一个单位,逐步推进,最后形成燕潮,以人物现身说法的轻快笔法完成了作品严肃的讽刺性的主题。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70-1271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天子居未央¹,妾(qiè)侍卷衣裳。
译文:天子身居未央宫,妻妾来收拾衣裳。
注释:¹未央:汉宫名。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顾无紫宫¹宠,敢拂黄金床。
译文:现在未得皇上在紫宫宠爱,怎敢拂坐黄金床?
注释:¹紫宫:帝王宫禁。这里借指天子。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水至亦不去¹,熊来尚可当²
译文:没有皇上的旨意,洪水来了也不敢乱走,如果皇上遇到危险,舍命也要保护皇上,就像博熊的冯婕妤一样。
注释:¹“水至”句:刘向《列女传·贞顺》:楚昭王出游,留妇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夫人曰:“王与宫人约,令召宫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行。”于是使返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²“熊来”句:《汉书·外戚传》:建昭(汉元帝年号)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婕妤对曰:“兽得人而至,妾恐熊至御座,故以身当之。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微身奉日月¹,飘若萤之光。
译文:卑微之身侍奉日月,轻飘若飞萤之光。
注释:¹日月:象征君王。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愿君采葑(fēng)¹,无以下体妨。
译文:愿君采撷葑菲草的时候,不因为它的根部难看而抛弃它的叶片。
注释:¹“愿君”句:意谓愿君王勿以自己身份身的低下,而忽视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乐府《杂曲歌辞》有《秦王卷衣》,言成阳春景及宫阙之美,秦王卷衣,以赠所欢也。李白的《秦女卷衣》,这首诗与《秦王卷衣》十分不同。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对爱情的看法,对爱情应该始终如一,不能因为彼此年老色衰而背弃对方。其实,在这首诗里,也隐含着李白自己的用世情怀,他希望为君王效力,不会因年老而放弃这一理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