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曲阳明洞里仙,馆坛残刻渺荒烟。挂冠神武真豪杰,不访三茅已是仙。
句曲阳明洞里仙,馆坛残刻渺荒烟。挂冠神武真豪杰,不访三茅已是仙。
猜您喜欢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西上太白峰¹,夕阳穷²登攀。
译文: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
注释:¹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山峰极高,常有积雪。²穷:尽。这里是到顶的意思。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¹与我语,为我开天关²
译文: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
注释:¹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这里喻指仙人。²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愿乘泠(líng)¹去,直出浮云间。
译文: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
注释:¹泠风:和风。轻微之风。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译文: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一别武功¹去,何时复更还?
译文: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注释:¹武功:古代武功县,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眉县全境和岐山南部。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诗的开头两句,就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李白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太白峰高矗入云,终年积雪,俗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势如此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准备。

  登高壮观,诗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诗人和星星之间的友谊十分亲切动人,富有人情味。李白一向热爱皎洁的明月和闪亮的星星,常常把它们人格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诗人好像在向明月这个知心朋友问候,共叙欢情。而在这首诗里,太白星则主动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诗人想象新颖活泼,富有情趣。在这里,李白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诗也描绘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却是用实写的手法,如《古风·其五》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蜀道难》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险峻雄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虽然是同一个描写对象,李白却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使读者有新颖之感。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又已打开,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泠风”就是清风的意思,这种形象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开阔。诗人飘飘然有出世的念头。“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这里用得灵活自然,并不显出斧凿痕迹。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两句的意境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些相似。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全诗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并不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他在诗中发问:“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这两句是说,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他回头望见武功,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深深地萦绕在诗人心头。在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时复更还?”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这首诗就带有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7-328 .

dēngtàibáifēng

bái tángdài 

西shàngtàibáifēng yángqióngdēngpān 
tàibái wèikāitiānguān 
yuànchénglíngfēng zhíchūyúnjiān 
shǒujìnyuè qiánxíngruòshān 
biégōng shígēnghuán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qū)¹黄河万里沙²,浪淘风簸(bǒ)³自天涯
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来。
注释:¹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²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³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⁴自天涯:来自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¹家。
译文: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¹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参考资料:
1、 郭亚丽.从《浪淘沙》九首看刘禹锡其人其诗[J].鸡西大学学报,2014,(7).

làngtáoshā ·

liú tángdài 

jiǔhuángwànshā làngtáofēngtiān 
jīnzhíshàngyín tóngdàoqiānniúzhījiā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¹,试有司,辄(zhé)²不利。遂输粟(sù)³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zhóu)(lú)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yì)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xī)(xū)。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jiǎn),特耕而不获耳,藨(biāo)(gǔn)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译文:我的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年幼时便喜欢古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年少时不愿意刻苦练习书法,字体丑陋笨拙,去应试官职,总是不被录取。于是向官府捐纳财货进入太学,滞留困厄二十年。曾祖父去世,家族的灾难逐渐到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掉楼下梯子,用轴轳传送食物,三年都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来到越州,凭吊曾祖父,曾祖父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邓文洁拉着枝条哭泣,悲伤呜咽着离开。祖父在驿馆为他送行,邓文洁面对祖父闷闷不乐,因为邓文洁听到嫉妒祖父的人说的话,谣传祖父打算开酒馆,不从事读书写作已经很久了,所以看到祖父就长吁短叹。这一日将要分别,(邓文洁)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侄儿命运坎坷,只是耕耘却没有收获罢了,读书学习不敢不勤奋。”邓文洁说:“有这回事吗?我姑且当面考考你。”于是命制了“六十而耳顺”的题目,祖父挥笔疾书,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邓文洁惊喜地赞赏道:“你的文章应当在世上扬名,哪里只是登科留名啊?你的父亲大概后继有人了!”
注释:¹丑拙:丑陋笨拙。²辄:就。³输粟:明清时,富家子弟为得功名﹑官职而捐纳财货于官府,称输粟。⁴淹蹇:艰难窘迫,坎坷不顺。⁵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⁶轴轳: 像车轴的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⁷藨蓘:耕耘。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甲午正月朔¹,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²,病目眚,下帏(wéi)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sāi)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dú)³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huì)(fèn)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qì)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译文: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在鸡鸣山读书,日夜不止,患了眼病,在帏下安静地打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参加科举考试,还没有到中午,就写完了文章,文章分发到一位老教谕房内。老教谕拿自己选取的文章,呈给大主考官李九我,李九我责骂文章不够好,下令第二次呈上文章,呈上的文章不够优秀,又一次呈上,第四次、第五次呈上文章,房中的文章快要送完了,教谕恼怒地哭泣起来。李公挑选他呈上的文章(发现)少了七卷,询问教谕,教谕说:“那七卷文章很不通顺,只能留下来当作笑料罢了。”李公说:“赶紧取那些所谓的笑料来!”李公一见(祖父的)文章,拍手称赞,认为文章写得很妙,洗掉原来的评分另用丹铅重新打分。《易经》这一科目把祖父划作第一,龚三益第二,其他的都划归高等。
注释:¹朔:农历每月初一。²辍:停止。³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⁴亟:屡次。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译文:乙未年,祖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清江令,调任广昌,同僚中有很多享有盛名的人。黄贞父先生喜欢戏谑嘲弄,轻视祖父是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巡抚刚下达了疑难案件,下令让五县会同审讯此案。黄贞父告诉诸位同仁说:“审讯的文书按照惯例应该归我做,我不做,诸位也不要做,我要用这个为难张广昌。”祖父了解他的意图,也没有坚决推辞,挥笔疾书写下几千字,都引经据典作为依据,断案像老吏一样纯熟。黄贞父惊讶地称赞说:“奇才啊!奇才啊!”于是就和祖父建立了交情,成为意气相投的好朋友。祖父在广昌任职满六年,考察政绩出众,名列第一。
黄金万缕风牵细。寒食初头春有味。殢烟尤雨索春饶,一日三眠夸得意。
黄金万缕¹风牵细。寒食初头春有味²。殢(tì)³烟尤雨索春饶(ráo),一日三眠夸得意。
译文:在风的吹拂下,那嫩黄色的柳树细枝在空中轻轻地摇曳。寒食节开始的时候,也有了初春的情味。细细的柳枝与蒙蒙烟雨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春的意味,婀娜多姿的柳芽迅猛地蓬勃生长,仿佛在自豪地炫耀着自身的生命力。
注释:¹黄金万缕:新发芽的柳树枝是金黄色的。²味:意味,情味。³殢:纠缠。⁴饶:增加,增添。⁵一日三眠:柳枝萌芽好像人睁开睡眼,古人称为“柳眼”。
章街隋岸欢游地。高拂楼台低映水。楚王空待学风流,饿损宫腰终不似。
章街隋(suí)岸欢游地。高拂(fú)楼台低映水。楚王空待学风流,饿损宫腰终不似。
译文:章台街隋河岸因为柳树的装点成为了人们畅快欢乐游赏的胜地。那里高处的柳枝轻拂楼台,低处的柳枝掩映水波。楚王空学风流,钟情于美人们纤细的腰肢如同柳枝一般,奈何美人们即便饥饿难耐,她们的腰肢也无法像柳枝那样婀娜轻盈。

lánhuāliǔzhī··sānzhīsān··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huángjīnwànfēngqiānhánshíchūtóuchūnyǒuwèiyānyóusuǒchūnráosānmiánkuāzhāngjiēsuíànhuānyóugāolóutáiyìngshuǐchǔwángkōngdàixuéfēngliú饿èsǔngōngyāozhōngshì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夕阳下,酒旆(pèi)¹闲,两三航²未曾着岸³。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译文: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落花飘落在水面,好像连水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已经散去。
注释:¹酒旆: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²两三航:两三只船。航:船。³着岸:靠岸。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离家人在外奔波操劳,总有割舍不了想家念家,惦家人的情结,其浓情浓思浓愁让我们读懂了李密的《陈情表》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拳拳之情,也让多少人唱出心中的歌《常回家看看》……

寿shòuyáng··yuǎnfānguī--zhìyuǎn

yángxiàjiǔpèixiánliǎngsānhángwèicéngzheànluòhuāshuǐxiāngmáoshěwǎnduànqiáotóumàiréns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