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居琐闼荫庭槐,底事康衢走俗埃。
合居琐闼荫庭槐,底事康衢走俗埃。
莫买渔舟便归去,好提鸿笔记方来。
莫买渔舟便归去,好提鸿笔记方来。
湖山剩有诗神助,事业宁须官鬼催。
湖山剩有诗神助,事业宁须官鬼催。
知道此纶未施用,出屯行矣扫云雷。
知道此纶未施用,出屯行矣扫云雷。
姜特立

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7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译文:因为女主人不在了,鸡犬也散去,林园也变得寂寥。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落花不语空辞树, 流水无情自入池。
译文:花从树上默默地落下,水依然各自无情地流淌到池中。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树欹(qī)¹
译文:狂风吹荡使宴船开始破漏,雨淋着歌阁,导致其欲倾斜。
注释:¹欹:通“倚"。斜倚,斜靠。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译文:看到前庭后院,让人想起很多伤心的事,只有春风秋月知道。

guòyuánjiāxìnzhái--bái

quǎnsàngjiāfēnsànhòulínyuánshīzhǔliáoshí

luòhuākōngshùliúshuǐqíngchí

fēngdàngyànchuánchūlòulínqīng

qiántínghòuyuànshāngxīnshìwéishìchūnfēngqiūyuèzhī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南陌酒香梅小,南陌是一个地名,南陌的酒,还是很香,满树的梅花却瘦弱了。这里有对比的意思。虽然对比的意思很糟糕,酒香对梅小。但这正是高明之处,酒香是过去闻到的,梅小是此时的。是回忆和现实的比较。回忆是美好的,现实是潦倒的。

  遍地落花浑不扫 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 细写相思多少 醉后几行书字小 泪痕都揾了 。这几句就很简单了。遍地落花浑不扫,落花满地也不曾去扫,此时的我仍旧是在梦中啊。梦里我回到了那个恋爱的季节,多么狂热、多么美好。(红笺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喜欢把信纸折成笺。)写信给他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想他,徒增烦恼,在信中寄托了我多少的相思之情。醉后,)古人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爱喝酒,因为诗歌都是这么写的,其实这多半是配合诗词的意境罢了。)这句的表面意思就是喝酒了后,给你想情书,一边哭,一边写。哭的眼泪都干了,眼睛也模糊了,字也越写越小。

  这就是以一个女子口吻来写的词,宋朝的人为什么喜欢这么写的。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唐朝,唐朝的男人出外打战,女人在家想男人。建功立业是每个男人的梦想。然而宋朝太弱小了,他们不能。所以只好回忆回忆了。

jīnmén ·chūnyòulǎo

wángānshí sòngdài 

chūnyòulǎo nánjiǔxiāngméixiǎo biànluòhuāhúnsǎo mènghuíqíngqiāo hóngjiāntiānfánnǎo xiěxiāngduōshǎo zuìhòuhángshūxiǎo lèihéndōuwènliǎo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官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译文:八月十五的晚上,无论哪里的月色都很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¹
译文:不需挑剔住在茅草屋还是楼房,我居住的地方就像蓬莱岛一样。
注释:¹蓬岛:蓬莱山。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凤咮(zhòu)¹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译文:凤咮堂前的野橘,正是果熟飘香,剑潭桥边秋意深,荷花也老了。
注释:¹凤咮堂:在杭州凤凰山下。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官月十官潮,壮观天下无。
译文: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壮观程度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鲲鹏¹水击三千里,组练²长驱十万夫。
译文:像传说中的鹏鸟的翅膀拍击在水面上,激起三千里波涛;又像披挂出战的十万兵马不停地向前奔驰,浩浩荡荡,形成一条巨大的白练。
注释:¹鲲鹏:《庄子·逍遥游》说鲲化为鹏,从北海迁到南海,“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²组练:组甲、练袍,指武装部队。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译文: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颜色互相闪灭。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译文:世上机缘少,人生幸会难,这般的美景,这般的旅行,哪能两者得兼呢?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¹如立鹄(hú)²
译文:希望你听到这些之后能够从此加夜班看试卷,门外未仕的士子等着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呢。
注释:¹白袍:指未仕的士子,宋代没有官职的人依宋制穿白袍。²立鹄:即鹄立,形容伸颈踮脚盼望的样子。

cuīshìguānkǎojiàozuò

shì sòngdài 

yuèshí yuèsuíchùhǎo 
máoyánshìlóu kuàngguānpéngdǎo 
fèngzhòutángqiánxiāng jiàntánqiáopànqiūlǎo 
yuèshícháo zhuàngguāntiānxià 
kūnpéngshuǐsānqiān liànchángshíwàn 
hóngqīnggàimíngmiè hēishābáilàngxiāngtūn 
rénshēnghuìnán jǐngxíngliǎng 
yuànjūnwéntiānzhú ménwàibáipáo 
渠畔龙宫枕大堤,春风夹岸柳梢齐。
(qú)畔龙宫¹枕大堤(dī),春风夹岸柳梢齐。
注释:¹龙宫:指西门梢北的龙王庙。
羊肠白道穿云出,雁齿红桥亚水低。
羊肠白道¹穿云出,雁齿²红梢亚³水低。
注释:¹羊肠白道:指远山坡上的羊肠小道。²雁齿:形容事物并列如雁行。此指西门梢梢墩。³亚:次于,低。
沽酒清阴时系马,招凉短槛几留题。
沽酒¹清阴²时系马,招凉短槛(jiàn)³几留题
注释:¹沽酒:买酒。²清阴:柳树的阴凉。³短槛:梢上的栏杆。⁴留题:题字、题诗。
更添蜡屐游山兴,为问平湖西复西。
更添蜡屐(jī)¹游山兴,为问平湖²西复西。
注释:¹蜡屐:涂蜡的木屐,古时的一种登山鞋。²平湖:在满城(今银川市新城)西北。

西qiáoliǔ--

pànlónggōngzhěnchūnfēngjiāànliǔshāo

yángchángbáidào穿chuānyúnchūyàn齿chǐhóngqiáoshuǐ

jiǔqīngyīnshízhāoliángduǎnkǎnliú

gèngtiānyóushānxìngwèiwènpíng西西

版本一
自中原板荡¹,夷狄²交侵,余发愤河朔³,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chóu)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¹⁰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sì)¹¹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¹²,北逾沙漠,蹀(dié)血虏廷¹³,尽屠夷种。迎二圣¹⁴,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¹⁵,朝廷无虞(yú)¹⁶,主上奠枕¹⁷,余之愿也。
译文:自中原地区混乱动荡以来,异民族相继入侵。我从河北相州立志发愤,年纪轻轻就投于军队,经历了二百多次战斗,虽然未能攻入边远的领域,扫荡敌人的巢穴,却也为雪洗了国仇的万分之一而痛快。如今又率领一支孤军,从宜兴奋勇起兵。在收复建康的战役中,一举击败了敌人,只恨未能使其匹马不回罢了。所以暂且休整部队,养精蓄锐等待敌人再来。接着即将激励部队,期望再战立功,向北越过沙漠,在敌国的朝廷上杀得敌人血流遍地,把异族侵略者全杀光,然后迎接二位皇帝回到京城的宫殿,收复失去的疆土,向朝廷呈上户籍册和疆域图,使朝廷不再忧虑,使皇上能够安宁地睡觉,这就是我的愿望啊。
注释:¹板荡:《诗经·大雅》咏周厉王暴虐无道的二篇,分别名为《板》、《荡》,后二字连称以指政治混乱,社会动荡。²夷狄:指少数民族,古称东方为夷,北方为狄,此系泛指。³河朔:黄河以北地区。⁴相台:即相州,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曹操曾在此建铜雀台,故称相台。⁵总发:束聚头发,指刚成年。古时男子年二十束发加冠,以示成年。岳飞二十从军,故有此说。⁶夷荒:此指金国,因在今东北地区,故有此说。⁷“亦且”句:总算是也报了国仇的万分之一。雠:通“仇”。⁸振起宜兴:《宋史·岳飞传》:“建炎四年,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飞移屯焉。”指收复建康的战役是从宜兴开始的。宜兴今属江苏。⁹恨:可惜。¹⁰未能使:即“未能使敌”,省去“敌”字。¹¹嗣:接着,随后。¹²功期再战:期望在下次战役中立功。¹³蹀血虏廷:捣毁敌人的老巢。喋血,踏着血迹,指冒死冲锋。虏廷,指金国国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附近)。¹⁴二圣:指被金兵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¹⁵版图:户籍册和疆域图。¹⁶虞:忧虑。¹⁷奠枕:安枕。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河朔岳飞题。
版本二
版本二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馀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馀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这篇文章对在故乡相州起兵和以往战况略作回顾后,自感只是“快国仇之万一”,又简述了这次建康之战。在末段,表达了“蓄锐待敌”、“功期再战”、洗雪国耻、收复中原的决心,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全文洋着高昂的爱国激情和忠愤之气,感人至深,语气刚峻,句句铿锵,斩钉截铁,一气贯通。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开头以九个字交待了时代的大背景。“板荡”用典,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自“靖康之变”后,中原大乱,半壁江山仍岌岌可危,金人多次进军试图将大宋彻底覆灭,此时正处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危亡的“乱世”关头。

  紧接着作者叙遭“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戎,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唐太宗《赐萧璃》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河朔的陷落激起了作者“板荡识诚臣”的一腔热血。他少年时便发愤而起,毅然从军,此后数年间经历两百多次战斗。岳飞戎马一生正是他少年立志杀敌雪耻的最好验证。

  作者曾作词《满江红》,“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可与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交相辉映。在这一段中,岳飞已向“神明”告白自己从小为国征战的夙愿,为后文的立誓作了铺垫。

  承前“快国仇之万一”而叙现在:“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今次提孤立之师,振奋而起,冲锋陷阵,击杀敌虏,出语如利刃长鞭般气势强锐。金兵南侵时,岳飞率军在广德、宜兴一带接连袭击金兵,取得一次次胜利。“振起宜兴”一句气壮山河,是战斗胜利的写照。

  紧接着,“建康之役,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一鼓败虏”,第一通鼓就将敌人击败,喻明了士气极其高涨、锐不可当;“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既表明了要全歼敌人、洗荡敌巢的雄心壮志,又带有此次战役未能全歼敌军的惋惜。这一段对当前局势作了叙述,为下一段的誓词进一步作铺陈。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句是叙述的承转。后面誓盟的主文可分为两层来理解。其一是要激励士兵在未来的大战中将敌军彻底打败,向北越过沙漠,杀入胡虏的老巢,把夷人全部消灭。第二层意思是迎接徽、钦两位皇帝回京,收复被侵占的土地,解除朝廷忧虑,使天下归于太平。这一段对“神明”所立的誓言,发自于心,殷殷切切,言之凿凿,滔滔汩汩,一泻而下。这是岳飞当时在五岳祠从血管里喷出的誓言,也是他毕生的宏图大愿,充分表现了一位义烈的爱国英雄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令人钦佩之至。

  此文篇幅虽小,但内涵丰厚,作者少年从军怀志百战,而今大胜后雄心大起,日后杀敌复国的壮志全都凝结在这短短的盟言里。他热血满腔,慷慨激昂,内心的激越奔涌而出,体现在文字上则感情充沛,语气刚峻,句句铿锵,斩钉截铁,一气贯通。读此《五岳祠盟记》令人想起他的另一诗篇《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作者杀敌报国的英雄之气真可谓长贯斗牛。

参考资料:
1、 白雪,李倩编著.古文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0:520-52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