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伤为旅,君来适慰情。郊扉寒少色,江渚夜多声。
岁晚伤为旅,君来适慰情。郊扉寒少色,江渚夜多声。
报国怜他日,为儒愧此生。那言离合际,更触壮心惊。
报国怜他日,为儒愧此生。那言离合际,更触壮心惊。

zhāngjiàn访fǎng--yán

suìwǎnshāngwèijūnláishìwèiqíngjiāofēihánshǎojiāngzhǔduōshēng

bàoguóliánwèikuìshēngyángèngchùzhuàngxīnjīng

严羽

严羽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 1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¹²装缀(zhuì)。槿(jǐn)(lí)³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译文:一个小园子,两三亩地,随方位地势之所宜,随品种配搭之所宜,栽花种竹,点缀园子。槿树篱笆茅草房屋,便有了山家的风味。闲来无事的时候在池边饮上几杯美酒,醉于林间。
注释:¹随宜:按方位地势安排。²旋:很快。³槿篱:槿:槿树。以槿树枝做成的篱笆。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¹。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²谁道在、尘寰(huán)³外。
译文:在静谧恬静的山林里每日围绕自己过活,心中没有任何牵挂,迷人的风景也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人生短短几十载,莫要虚度光阴,要及时行乐做自己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谁说洞天福地都应该在尘世之外?
注释:¹趁游戏:趁机游戏人间取悦人们。²洞天:教用以称神仙所居的洞府。³尘寰:犹尘世。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开篇引领全词,似儿歌、童谣般浅显明了,读来轻松亲切。一个小园子,两三亩地,词人如话家常一般谈论自己的生活,透露出一丝清心寡欲和知足常乐的坦然。

  “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随家风味。”这三句在内容是对上句的承接,词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种上鲜花和竹子,俨然一派园林之风,他又在园子周围插上一圈整齐的篱笆,再加上一间茅草屋,带着几许随里人家的味道。

  词人用词匠心独运,整个上阕既没有用任何优美的词藻加以修饰,也没有用一字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平实自然的词语,烘托出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隐逸情感,一花、一竹、一篱、一舍,勾勒出一幅城郭依随栾、茅舍傍流水的田园画,令人心旌荡漾。

  “等闲池上饮,林间醉”,这正是词人日常生活的写照,每日畅游在自己的小园子里,品品躬耕之乐,不为红尘世事劳心伤神,闲来无事的时候在池边饮上几杯美酒,醉于形更醉于心。这几句简单的景物描写里糅进点点叙事,更突出词人闲适从容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词人仍然沿用上阕惯用的笔法进行描摹,在静谧恬静的随林里每日围绕自己过活,心中没有任何牵挂,迷人的风景也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词人抛去周遭庞杂的污秽和杂念,只管循迹随林,沉醉于随水,感受心灵与大自然的契合。

  这首词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为特色,“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道出人生在世,屈指可数,莫要虚度光阴,要及时行乐做自己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此外这两句还透露出一丝哀婉悲戚和几许慨叹光阴如梭的无奈之情。

  词人在下句为如何度过余生作出了回答:“洞天谁道在、尘寰外。”人生过半,剩下的每寸光阴,词人都打算在这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洞天”度过,怡然自得、自娱自乐的满足感跃然纸上。此句原本的语序应是“谁道洞天在尘寰外”,此处巧用倒装,使全词韵脚押韵,格律一致,整体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韵律美。全词从头到尾宏观抒情,微观落笔,词人对随水的眷恋溢于言表。词中的一字一句淡雅温馨,洋溢着超然和闲适,让人体味到心平气和的同时,也憧憬起那生机勃勃的随林生活。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41页

gǎnhuángēn··xiǎoyuánér--zhūdūn

xiǎoyuánérliǎngsānhuāzhúsuíxuánzhuāngzhuì槿jǐnmáoshě便biànyǒushānjiāfēngwèiděngxiánchíshàngyǐnlínjiānzuì

dōuwèijiāxiōngzhōngshìfēngjǐngzhēngláichènyóuchēngxīnshènghuórénjiānsuìdòngtiānshuídàozàichénhuánwài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州词。
昔读韦公¹集,固多滁(chú)州词。
译文:从前阅读韦应物先生的集子,有许多在滁州写的诗句。
注释:¹韦公:指中唐诗人韦应物(737-789),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三卫郎,吏部员外郎,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官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十卷。以田园山水诗著称。
烂熳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烂熳¹写风土²,下上穷幽奇³
译文:他以焕发的文采描绘当地风土,上下求索,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注释:¹烂熳:焕发,此指文采焕发。²风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³穷幽奇:谓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君今熳此郡,名与前人驰。
译文:你如今来主管这个州郡,诗名正好跟韦先生并驾齐驱。
君才比江海,浩浩观无涯。
君才比¹江海,浩浩观无涯。
译文:你的才情像江海一样浩渺,广阔得望不到边极。
注释:¹比:犹言“如”、“似”。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译文:落笔宛如高高扬起的船帆,十幅帆又被顺风吹得满满涨起。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译文:一开船就走一千里,只不过是顷刻须臾。
寻常行舟舻,傍岸撑牵疲。
寻常¹行舟舻(lú)²,傍岸撑牵疲。
译文:哪儿像普通人行舟,傍着河岸撑篙、牵缆费尽力气。
注释:¹寻常:指寻常人,一般人。²行舟舻:即行舟。舻,船。
有才苟如此,但恨不勇为。
有才苟如此,但恨¹不勇为²
译文:你的才情是那样高华绝世,只遗憾写作还不十分努力。
注释:¹恨:遗憾。²不勇为:谓欧公写作尚不够多。
仲尼著春秋,贬骨常苦笞。
仲尼¹著春秋²,贬骨常苦笞(chī)
译文:仲尼写成《春秋》一书,一字寓褒贬,宛若鞭打痛到骨髓里。
注释:¹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²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译文:后世每个朝代都有史书,善和恶毫无遗漏。
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君能切(qiè)体类¹,镜照嫫(mó)²与施³
译文:一一载入典籍你能洞察事物,分辨体式类别,就像明镜照出丑妇和美女。
注释:¹切体类:深入事物的体式、类别。²嫫:嫫母,古代传说中的丑女,黄帝时人。³施: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后常用作绝色美女的代称。
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直辞¹鬼胆惧,微文²奸魄³悲。
译文:刚直的言辞让鬼魅吓破了胆,深寓褒贬的诗句使奸人悲伤战栗。
注释:¹直辞:刚直的言辞。²微文:意含褒贬的文字。³奸魄:指奸佞之人。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译文:不去描写儿女的相思恋情,不去创作风花雪月的诗句。
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
唯存先王法¹,好丑无使疑。
译文:只须保存上古的礼法、准则,好坏是非不容混同一体。
注释:¹先王法:犹言上古的礼法、法则。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译文:哪儿会求取一时的声誉,应该期望千载以下的知己。
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此外有甘脆¹,可以奉亲慈²
译文:当地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奉养老母和亲戚。
注释:¹甘脆:美味的食物。²亲慈:指母亲。
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山蔬采笋蕨(jué)¹,野膳(shàn)²猎麏(jūn)³(mí)
译文:山中采摘来竹笋、蕨菜,想吃野味就把麋鹿猎取。
注释:¹蕨:菜名,嫩叶可食。又名拳菜、紫蕨。²野膳:犹言“野味”。膳,所食之物。³麏:兽名,指獐子。⁴麋:兽名,麋鹿,鹿类。
鲈脍古来美,枭炙今且推。
鲈脍(kuài)¹古来美,枭(xiāo)(zhì)²今且推³
译文:切细的鲈鱼自古就认为非常鲜美,如今且把烧熟的山禽肉当成美味。
注释:¹脍:细切为脍。²枭炙:泛指野禽肉。枭,猛禽,昼潜夜出,俗称猫头鹰。通“鸮”。炙,烧烤的肉。³推:推赏。
夏果亦琐细,一一旧颇窥。
夏果亦琐细¹,一一旧颇窥。
译文:夏天的果实又是那样繁多,每一种以前就很诱人食欲。
注释:¹细:谓种类繁多。
圆尖剥水实,青红摘林枝。
圆尖剥水实¹,青红²摘林枝。
译文:水中的菱藕之类有尖有圆,枝头果子有青有红在那树林里。
注释:¹水实:指菱藕之类。²青红:指桃、杏、梨等水果。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译文:这些东西足以提供宴饮的欢乐,使你能够安心居住在此地。
慎勿思北来,我言非狂痴。
慎勿¹思北来²,我言非狂痴。
译文:切莫一心想北归返回京都,我这番话并不是狂言痴语。
注释:¹慎勿:切勿。²北来:指返回京都。
洗虑当以净,洗垢当以脂。
洗虑当以净¹,洗垢(gòu)²当以脂³
译文:洗去尘俗的烦恼要用佛家的净水,膏脂才能够洗尽污秽油腻。
注释:¹净:指佛教所用净水,能洗去尘俗之虑。²垢:污秽。³脂:油脂。
此语同饮食,远寄入君脾。
此语同饮食¹,远寄入君脾。
译文:我说的话就如饮食一样重要,远远地寄上望你深深记在胸臆。
注释:¹饮食:意谓和饮食一样重要、不可缺少。

  这首诗先把欧公与唐代诗人韦应物相提并论。且盛赞欧公:“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然后就此生发,勉励欧公尽其才力写作诗文,以达到惩时救世的目的,从而光照千古。诗人还着重劝勉欧公安于滁州生活“慎勿思北来”,言外之意也就是望其坚持刚正的政治立场,而不要有丝毫妥协,用意十分深切。

  诗开篇借读韦应物诗集谈及对滁州的印象,实则借韦赞欧。接着“君才比江海”以下六句赞美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贡献。然而这样有才能的人士,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就像傍岸撑船一样,滁州毕竟地小,先生的才能是不能得到很好施展的。一个“恨”字包蕴了诗人对政坛变迁、朋友遭贬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是诗人对自身遭际的不平之鸣。

  接着诗人以孔子著《春秋》为例:“虽然孔子曾经遭受‘贬骨’、‘苦笞’之厄运,但历史是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坚持‘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的气节。”这实际上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勉励,商定二人要继续以文学作为斗争的武器,用诗歌的美刺传统,来干预现实,改造社会“人事极谀谄”的不良士风。由此可以见出梅尧臣的文学主张,他提倡不著空文,不谈风月,实际是儒家秉笔直言的直史精神,包含着诗人身在山林心在朝野的济世情怀。

  最后诗人郑重嘱咐朋友“慎勿思北来”,实际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一种回避。当前政治形势变化莫测,两人虽然不忘他们的政治理想,但如今还是暂避为好。满腔政治热情却迫于形势不得释放,兼济天下之志只得暂以明哲保身代之,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朋党论》所说:“君子以同道为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义,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其济。”这首诗正可证明此理。全诗侃侃而谈,毫无顾忌与保留,于义理则为高论,从艺术方面推求则嫌其拙直,略欠情韵。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4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72-73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莫许杯深琥(hǔ)(pò)¹浓,未成沉醉意先融(róng)²。疏钟已应晚来风。
译文:不要说这酒杯太深,如琥珀般的酒太浓,而未醉即已意蚀魂消。晚风阵阵,伴随着传来的时远时近的钟声。
注释:¹琥珀:这里指色如琥珀的美酒。²融:形容酒醉恬适的意态。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ruì)¹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²(jì)(huán)松。醒时空对烛花³红。
译文:瑞脑香渐渐熄灭,我从梦中醒来,如辟寒金鸟一样的金钗太小,头髻都松了。就这样清醒着,独自对着寂寞燃烧的红烛。
注释:¹瑞脑:一种名贵的香,传说产于交趾,如蝉蚕形。²辟寒金小:犹云簪、钗小。辟寒金:相传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这里借指首饰。³烛花:犹灯花。烛芯燃烧后,馀烬结成的花形。相传灯花是喜事的征兆,亦当是词人心中希望的象征。

  此为闺情词。全词含蓄蕴藉,颇得婉约之妙。清人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花草蒙拾》)。其婉约特色,一是表现在抒写惜春悲秋的柔情上;二是艺术上委婉、含蓄。此词上片写饮酒,下片写醉眠,通篇表现的是闺愁,主要采用“映衬法”,词作情景交融,“情中景,景中情。”(《姜斋诗话》)

  开头写“莫许杯深琥珀浓”,以深杯浓酒来消愁,其愁绪绵绵可想而知。““未成沉醉意先融”意谓酒虽然没有喝多少,心却已经醉了。此词开头以饮酒说愁诉恨,情思深沉,却又似不甚经意,这种淡中寓浓、似淡实浓的词句,颇得隽永。“瑞意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女主人公辗转不寐的绵绵愁思。香已消,魂梦断,可见夜之漫长而梦寐难成。金钗小,髻鬟松,则以金钗之小来反衬发鬟之乱,进一步表现女词人的反侧床席、无法成眠之状,从而以人物情状来勾画人物愁情。结句“醒时空对烛花红”点题,将女主人公的满怀愁绪以景物映衬而出,景语实为情语。

  全词在语言锤炼上也是颇见功力的。首先是精炼、形象、表现力强。如“莫许杯深琥珀浓”的“深”、“浓”两字,形象地勾出词中人即将豪饮之态。又如“应”、“空”是两个普通字眼儿,在这里却有极强蕴含力。“应”不仅写出钟声、风声相互应和的声响,而且暗示出女主人公深夜不寐之态,披露出人的脉脉愁情;一个‘“空”字又带出了词中人的多少寂寥哀怨。“香消魂梦断”一句中两个动词、用得也极为精炼、形象,它生动地勾画出女主人公梦寐难成之状。“辟寒金小髻鬟松”句中的“小”、“松”是一对形容词,而且又是相反相成,鬟愈松,钗愈小,颇有点思辨的味道,以此生动地描绘出词中人辗转床侧的情态。此句着此二形容词,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它使读者通过头饰的描写,不仅看到人物的情态,而且体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此精炼、生动的笔墨,令人叹服。其二,通俗的口语与典雅的用事自然和谐地统一于作品中。“琥珀”、“瑞意”、“辟寒金”均是典雅富丽之辞,而“杯深”、“晚来风”、“香消魂梦断”、“髻鬟松”、“烛花红”等等又是极为通俗、明白如话的口语,这些口语经过锤炼加工,使其与典雅的用语相和谐,体现了“易安体”的显著特色。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25-28 .

huànshā ·bēishēnnóng

qīngzhào sòngdài 

bēishēnnóng wèichéngchénzuìxiānróng shūzhōngyīngwǎnláifēng 
ruìnǎoxiāngxiāohúnmèngduàn hánjīnxiǎohuánsōng xǐngshíkōngduìzhúhuāhóng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哀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斤,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迅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金华¹郡守²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³,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若,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¹⁰,皆蛙也。哀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¹¹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¹²,乃放生池也。’吾从之¹³至此,不意挥斤¹⁴,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¹⁵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迅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译文:金华县的长官张佐治到一个地方,看见有许多青蛙在道路旁鸣叫,都昂着头,好像有冤要说似的。张佐治对这事感到很奇怪,便下车步行,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又蹦又跳地来他的面前为他引路。一直走到了一田边,只看见三具尸体叠在一起。张佐治力气大,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微微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不一会儿那人醒了。他讲起了经过:“我是名商人,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挑着竹筐去集市,筐中有许多青蛙。我为它们感到悲哀,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池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被别人捉去;前面有一潭深水,是个放生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可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我的两个随从还没走远,身上带着几百两金子,(他们)肯定把我的随从诱惑到这里,把他们杀害然后抢走金子。"张佐治回到郡内,急忙下令捉捕。不出几天人的金子都落网了,一审讯便吐露了事实,把他们处死。夺回来的金子还给了商人。
注释:¹金华:古地名,今浙江金华市。²郡守:郡的长官。³异之:感到奇怪。 异:奇怪。⁴前导:在前面开路。导:引路。⁵焉:在那里。⁶挈:提。⁷汤:热水。⁸未几:不久。⁹适:到....去。¹⁰市:到市场上去。¹¹虽:即使。¹²清渊:深水。渊:深水,深潭。¹³从之:跟随着他们。从:跟随。¹⁴斤:斧头。¹⁵并:同时。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中兴诸将¹收山东²,捷书夜报清昼同³
译文:中兴的将领们收复了山东,捷报昼夜向朝廷传送。
注释:¹诸将:指广平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²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³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¹广传闻一苇过²,胡³危命在破竹中
译文:黄河虽广听说一苇便可渡过,胡命危亡就像在破竹之中。
注释:¹河:指黄河。²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³胡:指叛将史思明等。⁴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zhǐ)¹(yè)²不日得,独任³朔方无限功。
译文:残留一座邺城不几天就可攻下,专任朔方军建立了无限勋功。
注释:¹祗残:只剩。²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³独任:只任用。⁴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葡萄宫。
京师皆骑汗血马¹,回纥(hé)(wèi)²肉葡萄宫³
译文:京城里尽是骑着汗血马的士兵,回纥兵喂肉在蒲萄宫。
注释:¹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²餧:同“喂”。³蒲萄宫:即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蒲萄,即“葡萄”。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已喜皇威清海岱¹,常思仙仗²过崆(kōng)(tóng)³
译文:已经欢庆皇威扫清海岱,常常想起御驾经过崆峒。
注释:¹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²仙仗:皇帝的仪仗。³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三年笛里关山月¹,万国²兵前草木风³
译文:三年来横笛吹奏《关山月》,在各路大军面前草木都会生风。
注释:¹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²万国:即万方。³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成王¹功大心转小²,郭相³谋深古来少。
译文:成王功劳大了反而更小心,郭相深谋远虑古来很少。
注释:¹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²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³郭相:郭子仪。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司徒¹清鉴²悬明镜,尚书³与秋天杳
译文:司徒洞察秋毫恰似悬起明镜,尚书气质可与秋天比高。
注释:¹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²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³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⁴气:气度。⁵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二三豪俊¹为时出²,整顿乾坤济时³
译文:这二三位豪俊都为时而出,把整顿乾坤救济时世的大事办了。
注释:¹二三豪俊:指李俶、郭子仪、李光弼等。²为时出:应运而生。³济时:救济时危。⁴了:完毕。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东走无复忆鲈鱼¹,南飞觉有安巢鸟²
译文:往东走不再为了想鲈鱼,往南飞看到有安居巢中的禽鸟。
注释:¹“东走”句:翻用西晋张翰的话,意谓现在不必像张翰那样避乱,可以放心做官了。《世说新语》:“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²“南飞”句:翻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一般人民也有家可归。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青春复随冠冕(miǎn)¹²,紫禁正耐³烟花绕。
译文:春天又随皇帝来到长安,紫禁城正好烟花飞绕。
注释:¹冠冕:指上朝的群臣。²入:指进入皇宫。³正耐:正相称。⁴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鹤禁¹通宵凤辇(niǎn)²备,鸡鸣问寝³龙楼晓。
译文:太子乘车通宵待发御驾也齐备,鸡鸣问寝到龙楼时正天晓。
注释:¹鹤禁:太子的车。²凤辇:天子之车。³问寝:问候起居。⁴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攀龙附凤¹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²
译文:攀龙附凤气势无人能比拟,天下变化成那么多侯王。
注释:¹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唐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唐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²化为侯王:形容唐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唐玄宗入蜀和跟唐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汝等¹岂知蒙帝力²,时³来不得夸身强
译文:你们难道不知是依仗皇帝力量?时运来到不该自夸身强。
注释:¹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²蒙帝力:仰仗了皇帝的力量。³时:时运。⁴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关中既留萧丞相¹,幕下复用张子房²
译文:关中留下了萧丞相,幕下又起用了张子房。
注释:¹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²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张公¹一生江海客²,身长九尺须眉苍。
译文:张公一生本来志在四海,身高九尺须眉苍苍。
注释:¹张公:指张镐。²江海客:指张镐“居身清廉”“不事中要”。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征起¹适遇风云会¹,扶颠³始知筹策良。
译文:应召出生恰逢风云际会,扶持危局方知他策划精良。
注释:¹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²风云会:风云际会。动乱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³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青袍白马¹更何有²,后汉今周³喜再昌
译文:“青袍白马”的侯景之流还留下什么?国家像后汉东周般欢庆再盛昌。
注释:¹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²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³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⁴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寸地尺天¹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译文:天地间处处都入贡,奇异的祥瑞争相进送。
注释:¹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不知何国致白环¹,复道诸山得银瓮(wèng)²
译文:不知从哪个国家弄来白环,又说在那些山里得到银瓮。
注释:¹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²银瓮:银质盛酒器。《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隐士休歌紫芝曲¹,词人解²撰河清颂³
译文:隐士们不再歌唱《紫芝曲》,诗人们懂得撰写《河清颂》。
注释:¹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²解:懂得。³河清颂: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年)鲍照所作《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田家望望¹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译文:农民急切盼望不要干旱,布谷处处鸣叫催促春种。
注释:¹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qí)上健儿¹归莫懒,城南思妇²愁多梦。
译文:淇上的健儿赶快归来莫懒散,城南的思妇忧愁多入梦。
注释:¹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淇,淇水,在邺城附近。²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安得壮士挽天河¹,净洗甲兵²长不用。
译文:哪里能得到壮士引来天河水,洗干净甲兵永远不再使用。
注释:¹天河:即银河。²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78-48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