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山属南朝地,胡妇双腮断红媚。博得明妃一笑来,家家白粉搽高鼻。
燕支山属南朝地,胡妇双腮断红媚。博得明妃一笑来,家家白粉搽高鼻。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mǐn)¹扬帆去,蟾(chán)(chú)²亏复圆³
译文: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已经是几度月缺又月圆。
注释:¹闽国:指今福建省一带地方。²蟾蜍:即癞蛤蟆。神话传说中月里有蟾蜍,所以这里用它指代月亮。³亏复圆:指月亮缺了又圆。一作“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秋风生¹渭水²,落叶满长安。
译文:长安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
注释:¹生:一作“吹”。²渭水:渭河,发源甘肃渭源县,横贯陕西,东至潼关入黄河。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此地¹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译文:记得在送别宴会的夜晚,雷雨交加,让人生寒。
注释:¹此地:指渭水边分别之地。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兰桡(ráo)¹²未返,消息海云端³
译文: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你的消息还远在海云边。
注释:¹兰桡:以木兰树作的船桨,这里代指船。²殊:犹。³海云端:海云边。因闽地临海,故言。

  贾岛这首《忆江上吴处士》诗载于《全唐诗》卷五七二。此诗“秋风生(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是贾岛的名句,为后代不少名家引用。如宋代周邦彦《齐天乐》词中的“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元代白朴《梧桐雨》杂剧中的“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都是化用这两句名句而成的,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此诗开头说,朋友坐着船前去福建,很长时间了,却不见他的消息。

  接着说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特意提到渭水是因为渭水就在长安郊外,是送客出发的地方。当日送朋友时,渭水还未有秋风;此时渭水吹着秋风,自然想起分别多时的朋友了。

  此刻,诗人忆起和朋友在长安聚会的一段往事:“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他那回在长安和这位姓吴的朋友聚首谈心,一直谈到很晚。外面忽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震耳炫目,使人感到一阵寒意。这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已是落叶满长安的深秋了。

  结尾是一片忆念想望之情。“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由于朋友坐的船还没见回来,自己也无从知道他的消息,只好遥望远天尽处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的一些消息了。

  这首诗中间四句言情谋篇都有特色。在感情上,既说出诗人在秋风中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又忆念两人往昔过从之好;在章法上,既向上挽住了“蟾蜍亏复圆”,又向下引出了“兰桡殊未返”。其中“渭水”、“长安”两句,是此日长安之秋,是此际诗人之情;又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以及“海云端”获得消息之不易(暗藏结尾)。细针密缕,处处见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秋风”二句先叙述离别处的景象,接着“此地”二句逆挽一笔,再倒叙昔日相会之乐,行文曲折,而且笔势也能提挈全诗。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62-963 .

jiāngshàngchǔshì

jiǎdǎo tángdài 

mǐnguóyángfān chánchúkuīyuán 
qiūfēngshēngwèishuǐ luòmǎnchángān 
huì dāngshíléihán 
lánráoshūwèifǎn xiāohǎiyúnduān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¹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²于斯³,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yǎn)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rú)子其图之!”
译文:晋国献公的丧期,秦国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君主权)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君主权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
注释:¹吊:致吊唁。²恒:经常。³斯:此,这。⁴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shú)能说¹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²吊亡臣重耳。身丧³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qǐ)(sǎng)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译文:(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公子重耳(便)对(秦国的)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来慰问我)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来的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跟秦国来的客人)私下交谈。
注释:¹说:解释。²惠:施予恩惠。³丧:流亡在外。⁴或:表疑问。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¹而不拜,则未为后²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译文: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穆公。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以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  。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注释:¹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sǎng。²后:君主。

  公子重耳由于受骊姬的陷害,在晋献公在世时流亡国外。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无主,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处吊唁,并试探他是否有乘机夺位的意思。重耳和子犯摸不清穆公的真实意图,怕授人话柄,于己不利,于是婉言表态,得到穆公倍加赞许。

  问过舅舅才做决定、学舌舅舅的话:“父死之谓何?”都充分显示出政客的虚伪、善于表演的实质。“爱父”、“远利”之说完全就是欺世盗名之辞。这些话由劝人夺权的秦穆公嘴中说出,就更是刻画出工于权谋的政客众生像。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钿毂(gǔ)¹香车过柳堤,桦(huà)²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注释:¹钿毂:金饰的车轮轴承,有眼可插轴的部分。²桦:落叶乔木,皮厚而轻软,可卷蜡为烛。谓之“桦烛”。这里的“桦烟分处”,指朝廷考场。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花满驿(yì)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chán)¹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注释:¹玉蟾:月亮。古时传说月中有蟾蜍(癞蛤蟆),所以常以蟾指代月亮。
这首词写驱车送别。上片写车过柳堤,马嘶桦烟,人已远去。“为他沉醉不成泥”一句,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依恋之情,如“成泥”,岂不是可以不走了吗?下片头二句写驿亭环境,用以表现女主人公送走情人后“含情无语”的淡淡哀愁。

huànshā··diànxiāngchēguòliǔ--zhāng

diànxiāngchēguòliǔhuàyānfēnchùpínwèichénzuìchéng

huāmǎn驿tíngxiāngjuānshēngduànchánhánqínglóu西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译文:吾弟李沈这次从京都来,特意慰问我,问我有哪些苦恼。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沐猴而冠¹不足言,身骑土牛²(zhì)东鲁。
译文:我因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便只好滞留于东鲁,沦为平民。
注释:¹沐猴而冠:用项羽事,谓猕猴不耐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情暴躁。沐猴:即猕猴。²身骑土牛:亦猕猴事。猕猴骑土牛,喻困顿、升迁之慢。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译文:沈弟即将回到京都,凝弟还将留下来,沈弟的此行就将如同孤雁飞向秦地的秋空。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土来¹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译文:我们坐饮的时间不短了,此刻又值北斗高挂,黄叶落纷纷。
注释:¹土来:犹言适才,正当其时。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丝桐¹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译文:悲秋的琴声时时传来,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注释:¹丝桐:指琴。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¹夜中雪。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的雪景。
注释:¹山阴:地名,今绍兴,晋王子猷在山阴,夜大雪,忽发清兴,思见剡溪戴逵,即命舟前往。见《世说新语·任诞》。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明日斗酒别,惆(chóu)(chàng)清路尘¹
译文:为明日的分别而干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长安。
注释:¹清路尘: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遥望长安¹日,不见长安人。
译文:那里弥漫的尘埃使我惆怅不已,我只能望见长安的日色而望不见我所思念的人。
注释:¹长安:今陕西西安。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长安宫阙(què)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¹
译文:长安的空城高入九天,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边的侍奉。
注释:¹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李白曾供奉翰林,为唐玄宗的文学侍从官。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
译文:时光一日复一日的推移,而我对皇上的忠爱之情始终未渝。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屈平¹憔悴滞(zhì)江潭,亭伯²流离放辽海。
译文:我现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泽畔,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辽东的海边。
注释:¹屈平:即屈原。²亭伯:东汉人崔骃字。崔骃为车骑将军窦宪掾属,宪擅权骄恣,驷数谏不听,被出为长岑长。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折翮(hé)¹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译文:我像那折断残膀的鹏鸟随地跳飞如转蓬,又像那受伤而飞的秋雁闻虚弓也会坠落。
注释:¹翮:鸟羽上的茎。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¹
译文: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洁之士弃之山野,恐怕我终生像张长公一样默默无闻了。
注释:¹张长公:名挚,西汉张释之之子,官至大夫,后免官。以抗直不能取容于当世,故终身不仕。此以张长公自喻。

  此诗借送人还京,自抒被放去朝之恨及眷恋长安之情。首两句,诗人以简单的疑问句,说明诗人是从何处归来。“劳”、“苦”字都为下文的“沐猴”、“牛滞”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慢慢引出受排斥、遭打击的处境。

  第三、四句以猕猴自喻,前句谓己不堪着冠带在朝,后句谓己困顿迟滞于东鲁。诗人说那些腐朽权贵活像猕猴带高冠,不值得一谈,自己却如骑土牛一样,政治上受打击、排挤,滞留在这东鲁一带,长期停留在低微的官职上。诗人借“沐猴而冠”用来讽刺当时的权贵,说他们毫无政治眼光,只不过是带帽子的猴子,不足言,不值得一谈,表达诗人对那些“沐猴而冠”的权贵投以极端的蔑视。

  第五至十二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李沈与李凝的离别时情景。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绝”字是说感人的琴声也弦断音绝了,表达诗人不愿看到离别这一幕。“惜”字道出了送客的人都恋恋不舍,更道出了诗人的叹惜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比喻离别。这里比喻与李沈分别。

  第十三至十六句,诗人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想象李沈走后的思念情怀。

  第十七至二十句,诗人曾经在这个地方做过皇帝所亲近的臣下,虽然遭受打击,但仍然坚持进步的政治理想。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句,诗人在这里用屈原的遭遇来喻指自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愤懑心情;以崔姻得罪窦宪被贬一事,比喻自己因反对腐朽权贵而受到打击。

  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句,诗人在政治上受打击的创伤很重,又像断了翅膀的孤雁,随着被风吹起的蓬草翻飞,听见虚发的空箭声就从天上掉下来了。诗人以张长公比喻自己已经被迫离开朝廷,无法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坠”字表面上是描写断了翅膀的孤雁听见虚发的空箭声而坠落,实质是表达诗人自己受排斥、遭打击的愤懑情怀。“怜”字有怜惜、悲凉之意,诗人因为没有人怜惜像他这样的人才,而感到悲凉和痛苦。反衬出唐王朝统治的黑暗政治现实。

  诗的结尾,诗人又以辛辣的笔锋,把矛头直指以唐玄宗为首的唐王朝统治,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久弃青云土”的黑暗政治现实。

参考资料:
1、 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咏鲁诗选注.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648-650
2、 李 晖.李白诗选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115-118

shàndōnglóuqiūsòngshěnzhīqín

bái tángdài 

ěrcóngxiányánglái wènláo 
hóuérguànyán shēnniúzhìdōng 
shěnxíngníngliú fēiyànqínyúnqiū 
zuòláihuángluò běidǒuguà西chénglóu 
tónggǎnrénxiánjué mǎntángsòngjūnjiēbié 
juǎnliánjiànyuèqīngxìnglái shìshānyīnzhōngxuě 
míngdǒujiǔbié chóuchàngqīngchén 
yáowàngchángān jiànchángānrén 
chángāngōngquèjiǔtiānshàng céngjīngwéijìnchén 
zhāozhāo báixīngǎi 
píngqiáocuìzhìjiāngtán tíngliúfàngliáohǎi 
zhéfānfēisuízhuǎnpéng wénxiánzhuìxiàshuāngkōng 
shèngcháojiǔqīngyúnshì shuíliánzhāngchánggōng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¹已老韦偃(yǎn)²(shào)
译文:天下有几人精于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还年轻。
注释:¹毕宏:当时著名画家,善画古松奇石,天宝年间官为御史,后拜给事中。²韦偃:《历代名画记》“偃”作“鷃”,是唐代著名画家,本为京兆人,后寓居于蜀。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绝笔¹长风起纤末²,满堂动色嗟(jiē)³神妙。
译文:画成停笔便觉松梢长风起,满堂观者无不动容叹神奇。
注释:¹绝笔:谓画成而搁笔。²长风起纤末:形容此画之笔力劲健,风格末举。³嗟:赞叹。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两株惨裂苔藓(xiǎn)皮,屈铁¹交错回末枝。
译文:两株古松暴裂着长满苔藓的皮,盘绕的高枝有如青铁交错而屈曲。
注释:¹屈铁:比喻松枝弯曲而色黑如铁。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¹雷雨垂。
译文:剥蚀的树干好像龙虎的白骨,阴森的树叶好像低垂的雷雨。
注释:¹太阴:这里指阴森黑暗。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松根胡僧¹(qì)²寂寞,庞眉皓首³无住著
译文:松很处一位西域僧人在静息,眉发斑白神情超脱无拘羁。
注释:¹胡僧:西域僧人。²憩:休息。³庞眉皓首:长眉白头。⁴住著:佛教用语,即执著。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偏袒(tǎn)右肩¹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译文:袒露右肩光着双脚,身前松子落满地。
注释:¹偏袒右肩:佛教徒身披袈裟,袒露右肩,以表示恭敬。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韦侯¹韦侯数²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³
译文:韦侯啊韦侯尽快来相见,我有一匹好素绢。
注释:¹韦侯:即韦偃。²数:快。³东绢:四川盐亭县有鹅溪,县出绢,谓之鹅溪绢,亦名东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重之不减锦绣段¹,已令拂拭光凌乱²
译文:其价不亚于锦绣缎,舒展时能把光影乱。
注释:¹锦绣段:精美的丝织品。²光凌乱:指素绢舒展时光影凌乱的样子。
请公放笔为直干。
请公放笔为直干¹
译文:我已让人把它修饰得平展,请您挥笔画直干。
注释:¹直干:指树干挺拔的松树。

  此诗起句语调平缓,“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总出韦偃善画松且正当年,接着,突然发出警语:“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是说当韦偃画成搁笔的时候,松树梢末忽起清风,满堂观画的人都为之动色,惊叹松画的神妙。这与“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的惊人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段八句,具体描绘韦偃《双松图》中的景象,诗境即是画境。“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意思长满苔藓的双松树皮,已经坼裂,屈曲如铁的松枝,交错回环。“白摧”、“黑入”二句分承上文诗意,就“皮裂”和“枝回”作进一步的形象描绘。“白摧朽骨龙虎死”,是指松皮坼裂的枝干好象龙虎的朽骨,韦偃用枯淡的笔法画枝干,所以说“白摧”。“黑入太阴雷雨垂”,形容回环枝干上的松叶,好像下垂的阴云雷雨,韦偃用浓润的笔触画树荫,因此称“黑入”。“松根胡僧”以下四句,描写松下入定僧,神态宛然。须眉花白的胡僧在松下入定,右肩和双脚任其袒露,寂无声息,似乎在休憩,连松叶中的松子掉下来也不知道。

  诗人喜爱韦偃的松画,于是备绢求画。“韦侯韦侯数相见”,可见诗人与韦偃已是熟识的朋友,所以他便拿出“不减锦绣段”的“好东绢”,请画家纵笔作画。韦偃画松,以屈曲见奇,画直干松就难以显示出他画技的长处,杜甫却请求他“放笔为直干”,这里是说:你能纵笔画直干的松树吗?强人所难,戏之也。也可见两人交情深厚。全诗别无“戏”意,直到结句才照应题上的“戏”字。

  题画诗最基本的艺术要求是,诗人应当进入画的实境中,把绘画美转化为诗艺美。此诗开头四句和结尾五句,从《双松图》的艺术效果着笔,渲染韦偃画艺的出神入化,以至引起诗人的极大兴致,出绢求画。而中段八句,才是描写《双松图》的画面,画的实境是双松和松下老僧。前四句,描绘双松宛转盘曲之态、烟霞风云之变,着力表现松的奇崛之美;后四句,描摹松下老僧潇洒脱俗的神情,着力再现人物的灵异之美。松之奇崛和僧之灵异,融为一体,构成整幅《双松图》的绘画美。诗人用诗的语言再现了它们,造成了奇峭的诗境美。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99-300

wèiwéiyǎnshuāngsōng--

tiānxiàrénhuàsōnghónglǎowéiyǎnshǎo

juézhǎngfēngxiānmǎntángdòngjiēshénmiào

liǎngzhūcǎnliètáixiǎntiějiāocuòhuígāozhī

báicuīxiǔlónghēitàiyīnléichuí

sōnggēnsēngpángméihàoshǒuzhùzhe

piāntǎnyòujiānshuāngjiǎosōngzisēngqiánluò

wéihóuwéihóushùxiāngjiànyǒuhǎodōngjuàn

zhòngzhījiǎnjǐnxiùduànlìngshìguānglíngluàn

qǐnggōngfàngwèizhíg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