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亭馆临溪渚,四面苍崖夹平楚。树色溪声白昼寒,行天赤日无炎暑。
谁家亭馆临溪渚,四面苍崖夹平楚。树色溪声白昼寒,行天赤日无炎暑。
宾主相看礼数忘,笔床茗椀对垆香。图中清福难消受,愿借虚亭半日凉。
宾主相看礼数忘,笔床茗椀对垆香。图中清福难消受,愿借虚亭半日凉。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曹司农竹虚言¹,其族兄自歙(shè)²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³坐扬屋,甚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rú)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¹⁰,倏(shū)¹¹。及¹²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zhé)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译文:司农曹竹虚说:他的族兄从歙县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此时正是盛夏时节,此兄停下行程坐到友人扬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此人不管,强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逐渐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那女子忽然披散了头发吐出了长舌,变成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把自己的头摘下来放到桌子上。曹又笑着说:“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便一瞬间消失了。待到曹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鬼刚一露头,就骂道:“怎么又是这个让人扫兴的家伙?”竟然没有进去。
注释:¹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学管钱粮的官。清代的户部尚扬也别称司农。²歙:县名。今安徽省歙县。³延:请。⁴甚:很,十分。⁵轩:宽敞。⁶是:这里。⁷夹纸:作夹带用的纸,极薄。夹带:旧时考生应试,私带预先抄好的文字资料或扬籍入考场。⁸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⁹状:······的样子。¹⁰穷:用尽。¹¹倏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¹²及:等到。

  俗话说“邪不压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只要心里坦荡不怕,就没有什么可以吓住你了。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晨趋(qū)紫禁¹中,夕待金门²诏。
译文: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待诏。
注释:¹紫禁:犹言皇宫,皇帝所居之处。²金门:即金马门,汉宫门名。汉代东方朔曾待诏金马门,这里以翰林院比金马门。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观书散遗帙(zhì)¹,探古穷至妙。
译文: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
注释:¹散帙:即打开书套读阅书籍。帙:书套。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译文:哪怕只有片言与前人暗合,也不禁掩卷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青蝇(yíng)¹易相点,白雪²难妙调。
译文: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阳春》《白雪》却难以找到妙调。
注释:¹青蝇:比喻小人的谗言。盖青蝇遗粪白玉之上,致成点污,以比谗谮之言能使修洁之士致招罪尤也。²白雪:曲名。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因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本是疏散¹人,屡贻(yí)²(biǎn)³
译文: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
注释:¹疏散:意谓爱好自由,不受拘束。²贻:遭致。³褊促:狭隘。⁴诮:责骂。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云天属清朗,林壑(hè)忆游眺。
译文:天高云淡正值秋高气爽,不禁回忆起昔日林壑间的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译文:有时清风徐徐吹来,闲倚着栏干我放声长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严光¹桐庐溪²,谢客³临海(jiào)
译文: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
注释:¹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²桐庐溪:即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江,江边有严陵濑和严子陵钓台,传说是严光当年游钓之处。³谢客:即谢灵运,南朝刘宋时的山水诗人,客是其小名。⁴临海:郡名,今浙江临海县。⁵峤:山尖而高叫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功成谢人间¹,从此一投钓。
译文:何时才能功成身退,从此在烟波间投钓?
注释:¹谢人间:意谓辞别世俗,遁隐山林。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诗歌的开始,使用了虚中带实的手法,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和感受。翰林院、集贤殿都在宫禁中,故言“晨趋紫禁中”。从表面看,又是“紫禁”,又是“金门”,不仅说明职务之重要,还更带有一种显赫的威势、甚至炫耀的口吻。的确,当时翰林供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又显赫的。据《新唐书·百官志》载,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包括拜免将相、号令征伐诸大事。以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所以当时有“号为内相”或“天子私人”之称。李白夙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图,当他被诏供奉翰林时,内心是异常激动的,而且初入宫禁时,他也的确曾为自己所受的殊宠与显赫的地位而自豪。他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曾以自诩的口吻说:“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盼,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然而,时隔不久,当李白发现现实并非如此,这种天真浪漫的情绪也就惭惭消沉了。所以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带有显赫的威势和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已向我们暗示了一种投闲置散而又焦虑如焚的心态。可以说“晨趋”、“夕待”也正是李白自入宫禁以来的形象写照。

  接下来具体写投闲置散的读书生活:“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博览珍秘的群书,深入钻研其中的奥妙所在;如果发现有只言片语恰恰道出心曲之事,便会乐不自持、掩卷而笑。这几句写得轻松自如,可谓一片清机。但是,这种轻闲的读书生活与一个身居翰林供奉之职的人来说,却是极不协调、极不相称的。作为翰林供奉本来所应该做的事,已如前述,而事实上李白入宫之后,只不过被视为文学弄臣,是供奉帝王后妃遣兴愉乐的玩物。这对于李白来说,是痛心的,也更是悲哀的。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青蝇”句本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白雪”句本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两句在章法上是上承“片言”二字,可以说是“片言”的具体内容。这两句是说:我本来就是爱好自由,无拘无束之人,可每每总是遭到心胸狭隘之人的责骂。这是上承“会心”二字,从古人的至理名言中,领悟到自身遭遇的缘由所在。李白本是性格傲岸,行为放达不拘之人,但是入宫之后,却遭到高力士、张垍等奸臣的嫉妒与谗毁。“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愈来愈受到皇帝的疏远与冷落。李白在《感遇四首》其四中也说:“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言,恩情遂中绝。”尽管此时“恩情”尚未完全中绝,但李白早已预感到了。严酷现实的打击,迫使诗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程与人格的完善,因而诗歌的下半部分,就着重表白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局促在宫禁之中,整日在嫉妒与谗毁中度日,不仅是对人格的迫害,也是对人性的压抑。此时此刻,诗人不禁回忆起昔日委运自然、遨游林壑的布衣生活。那是何等的惬意: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面对明媚的云天与幽静的林壑,清风徐来,倚栏长啸。一个“闲”字,道出了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契机所在。

  接下来诗人继续写道:“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严光和谢灵运的企慕,希望自己将来能象他们那样,摆脱世俗的烦恼,寄迹林下,度安闲隐逸的生活。因而诗歌的最后两句说:“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功成身退,是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也是他毕生的生活理想。他早在二十七岁时所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就表示过:“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其《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亦云:“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可以看出,李白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何等的执着,尽管在遭谗受谤,皇帝疏远的情况下,仍抱定功成然后身退的信念。因而在政治上的期待,暂时战胜了寄迹林下的愿望。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从李白此时的心态与他初入宫禁时相比,则可以明显看出其心理的变化。上文所引《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中,已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那种春风得意、喜不自胜的情态。此外,李白在《效古二首》其一中也以相同的情调写道:“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快意切为乐,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但是此时此刻,诗人已不再是“羞比垂钓翁”,而是希望要在“功成”之后,决绝地表示“从此一投钓”,要像严光那样,远离尘嚣,过着安闲自乐的隐居生活。

  总之,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一首“言怀”之作,像是在同“诸学士”们娓娓而谈。它一反李白所常用的那种奔放的激情与奇特的夸张,而是将眼前之事及心中之想如实地一一道来,在婉转清爽的背后,蕴籍着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其所特有的心理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55-356 .

hànlínshūyán怀huáichéngxiánzhūxuéshì--bái

chénjìnzhōngdàijīnménzhào

guānshūsànzhìtànqióngzhìmiào

piànyángǒuhuìxīnyǎnjuǎnérxiào

qīngyíngxiāngdiǎnbáixuěnántóngdiào

běnshìshūsànrénbiǎnqiào

yúntiānshǔqīnglǎnglínyóutiào

huòshíqīngfēngláixiánlánxiàxiào

yánguāngtóngxièlínhǎijiào

gōngchéngxièrénjiāncóngtóudiào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biàn)水通淮利最多,生人¹为害²亦相和³
译文:汴河连接江淮水好处是很多的,对老百姓来说利和害是连在一起。
注释:汴河:在今河南省开封附近。¹生人:生民,老百姓。²为害:受害。³相和:相等。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东南¹四十三州地,取尽脂(zhī)(gāo)²是此河。
译文:整个东南的四十三州土地,就是靠这条河把那里的民脂民膏搜刮尽了。
注释:¹东南:唐时指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²脂膏:人民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诗人用故设悬疑的手法反映了中晚唐之际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唐朝中央政府对东南四十三州百姓疯狂盘剥的这一事实。

  “汴水通淮利最多”,通济渠的开凿沟通了南北的交通,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生人为害亦相和”,这里是指运河的开通对老百姓来说,利和害是连在一起的,中晚唐以后,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祸害变得越发明显。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运河成了运输必不可少的渠道,可怜四十三州的百姓一年的劳动果实全都通过这条运河被输往唐王朝的府库,从此陷进了深重的灾难之中。

  此诗虽咏汴河,但揭露的却是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诗文由汴河直进船展开议论,既肯定了汴水开通的好处,也鲜明地指出了随之而来的祸害。诗人十分同情劳动人民,斥责了统治阶级利用运河搜刮民脂民膏的无耻行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第378页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
醉来脱宝剑,旅憩(qì)¹高堂眠。
译文:在醉后摘下宝剑,旅途休息在高堂安眠。
注释:龙门:《通典》:河南府河南县有阙塞山,俗曰龙门。《太平寰宇记》:阙塞山。《左传》:晋赵鞅纳王,使女宽守阙塞。服虔谓“南山伊阙”是也。杜预注,洛阳西南伊阙口也,俗名龙门。¹旅憩:旅途休息。
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
中夜忽惊觉¹,起立明灯前。
译文:夜半忽然从睡梦中惊醒,起身站立在明灯前。
注释:¹惊觉:睡梦中惊醒。
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
开轩¹聊直望,晓雪河冰壮。
译文:打开窗户放眼望去,拂晓的飘雪将河冰衬托得更加壮观。
注释:¹开轩:开窗。
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哀哀歌苦寒¹,郁郁独惆怅。
译文:哀哀歌声咏叹着苦寒行,心中郁郁,只能独自前怅。
注释:¹苦寒:古乐府有《苦寒行》,因行役遇寒而作。
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
傅说板筑臣¹,李斯鹰犬人。
译文:宰相傅说曾经做过夯土的工作,宰相李斯也曾经是个鹰犬狩猎人。
注释:¹傅说板筑臣:《韩诗外传》:傅说负土而板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李善《文选注》:“郭璞《三苍解诂》曰:板,墙上下板。筑,杵头铁沓也。”
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xū)¹起匡社稷(jì),宁复长艰辛。
译文:忽然而起匡扶社稷,难道没有经历长期的艰辛。
注释:¹欻:忽然。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
译文:而我在做什么呢?在龙门的客栈独自叹息。
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富贵未可期,殷忧¹向谁写?
译文:富贵不可预期,满腔忧虑又要向谁说。
注释:¹殷忧:深深的忧心、忧虑。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¹
译文:永别了龙门,高声吟颂梁甫吟,泪流满襟。
注释:¹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种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译文:青云直上要靠自己,何必哭求知音举荐!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zhāo)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译文:初升的朝阳阳光洒入北边的林中,透过稀疏的枝干投下光影。
注释: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译文:我居住在低矮的篱笆之中的新居,给我无穷的快乐之境。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
旧居¹无一席,逐客²犹遭屏(bǐng)³
译文:过去寄居的官舍也不是好房子,但就是这样简陋的房子也不让人居住。
注释:¹旧居:指苏轼寄居的官舍。²逐客:作者自谓。³遭屏:遭受排除。
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结茅得兹(zī)地,翳(yì)¹村巷永²
译文:在这里建造简陋的屋舍,小巷幽深,草木繁盛。
注释:¹翳翳:指草木茂密成荫貌。²永:深。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
数朝风雨凉,畦(qí)菊发新颖¹
译文:几场风雨过后天气渐渐转凉,畦田中的菊花新生出点点花蕾。
注释:¹新颖:指新生的其状细长的花蕾。
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
俯仰¹可卒岁²,何必谋二顷³
译文:转瞬之间便可度过岁月,何必只追求那赖以谋生的粮田。
注释:¹俯仰:比喻时间短暂。²卒岁:度过岁月。³二顷:二顷田,指赖以谋生的粮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