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泻银河洗肺肝,初传冰句落人间。
吾州谁继龙溪老,内相宁论豹尾斑。
汲冢以来书尽读,商盘而上笔追还。
岂无名字藏金匮,只与君王丐一閒。
倒泻银河洗肺肝,初传冰句落人间。
吾州谁继龙溪老,内相宁论豹尾斑。
汲冢以来书尽读,商盘而上笔追还。
岂无名字藏金匮,只与君王丐一閒。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寻山寻水侣尤难,爱利爱名心少闲。
寻山寻水侣¹尤难,爱利爱名心少闲。
译文:寻找到共同爱好山水的友人是很难的,如果爱慕名利的话,内心是非常劳累的。
注释:¹侣:同伴。
此亦有君吾茂乐,不辞高远共跻攀。
此亦有君吾茂乐,不辞高远共跻(jī)¹
译文:在这里有像您这样的君子,我是非常开心的,我不害怕高远,也要与您一起攀登。
注释:¹跻攀:攀登。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风流王谢¹古仙真,一去²空山五百春³
译文:具有超逸风度的王、谢二人可称得上是古代仙人式的游山客,可是自从他们逝世以后,这座山一空就是五百年。
注释:九仙山:在杭州西面,山上有无量院。相传是东晋葛洪、许迈等炼丹成仙之处。¹风流王谢:指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和孝武帝时的“风流宰相”谢安。²一去:指王导、谢安离开人世。³五百春:即五百年,举其成数而言。
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玉室金堂¹(yú)汉士²,桃花流水失秦人³
译文:华美的道观还留有汉时得道者的塑像,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只是那些“秦人”却遍寻无着。
注释:¹玉室金堂:指华美的佛寺。²余汉士:指寺院内保存有汉末在此炼丹得道之人的泥塑偶像。³“桃花”句: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武陵人寻访到桃花源,里边的居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秦人,指桃花源里的居民,这里代指王导、谢安等“九仙”。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困眠一榻¹香凝帐²,梦绕千岩³冷逼身。
译文:夜晚困惫一下子倒在香气缭绕的帐边熟睡,恍惚中仍在梦里游览高山峻岭,而山顶冷风凛凛,寒气逼身。
注释:¹榻:狭长而较矮的床。²香凝帐:指床帐周围有香气缭绕。³岩:高峻的山。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夜半老僧呼客¹起,云峰²缺处涌冰轮³
译文:夜半梦中突然被无量院的老僧唤醒,披衣出屋,翘首仰望天宇,只见云峰缺口涌出一轮白玉盘一样的圆月。
注释:¹客:诗人自指,因其作客无量院,故称。²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³冰轮:月亮。

  九仙山,诗人自注称左元放、许迈、王、谢等为九仙。首联描述王导和谢安,东晋开国元勋与风流宰相,政治家兼登山临水爱好者。苏轼仰慕二人,将其视为超逸风度的代表。王、谢二人繁忙政务之余,喜爬山、赏水,称得上是古代仙人式的游山客。然自王、谢逝世后,游赏九仙山的风流人物稀少,五百年光阴匆匆而过。诗人寄望今日自己能如王导、谢安一般登山,使此山再现知音。

  颔联“玉室”句,《晋书·许迈传》载,许迈在写给友人王羲之的信中道:“自山阴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即此句的出处。金堂玉室,指华美的道观,昔时仙人道士炼丹之地,已成佛寺——无量院。余汉士,指院内尚竖立着左元放等得道之士的泥塑偶像。“桃花”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记武陵人寻访到桃花源,路遇居民而对话之事。这一联说,诗人白昼游览九仙山时,只见山上桃花盛开,山涧流水淙淙,清静幽美,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不过那些“秦人”却遍寻无着,唯在古玉室金堂之中,尚能瞻仰到左元放等人的塑像。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了。

  颈联点题。白日尽兴游览,晚上一进无量院,诗人便感到困惫不堪了,所以他赶忙钻进帐内,倒在床上。在缭绕帐边的浓郁香气中,迷迷糊糊,酣然入睡。不料,日有所思,便夜有所梦,一进梦乡,诗人恍恍惚惚,觉得自己又在那些数不清的高峻山峰之间游赏着,而山顶冷风凛凛,寒气逼身。这里“冷逼身”是一笔兼写虚实二境。虚者,“冷逼身”是诗人梦中所感;实者,诗人睡在山上无量院中,山高而寒冷,又值深夜,冷风袭人,凉意传导入梦,梦中人便觉得“冷逼身”了。

  尾联写夜半赏月。夜半时分,诗人正游于梦境之中,却被无量院中老僧唤醒。原来老僧素知苏轼游兴最浓,故而唤他起来领略美景。诗人赶快披衣出屋,在老僧的指点下,翘首仰望天宇,只见云如峰群,缓缓移动,峰峦缺处涌出了一轮白玉盘一样的圆月,影影绰绰,似见吴刚蟾蜍,疑非人间,诗人快乐得几乎要“起舞弄清影”了。“云蜂缺处涌冰轮”,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是写景名句,无量院中有冰轮阁,即因此句得名。

  然而,它没有露在诗的表面,而是织进了字里行间,读者须知人论世,方能体味得到。由此,这首诗也就比单纯的游山诗,更富意趣了。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59-361

宿jiǔxiānshānjiǔxiānwèizuǒyuánfàngmàiwángxièzhīliú--shì

fēngliúwángxièxiānzhēnkōngshānbǎichūn

shìjīntánghànshìtáohuāliúshuǐshīqínrén

kùnmiánxiāngníngzhàngmèngràoqiānyánlěngshēn

bànlǎosēngyúnfēngquēchùyǒngbīnglún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nǔ)¹何在,心已誓江西²
译文:钱塘江风景从古至今都可称为奇丽,按照惯例,太守都能用诗词表情达意。我这个背负弓弩的先驱在哪里?我的心已飞到钱塘江以西。
注释:¹先驱负弩:指在前面迎候的官员。负弩:背着硬弓。弩,用机械发射的弓。²誓江西:誓江作浙江,这里指钱塘江。西,向西面飞,此处活用为动词。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¹,更问新官²,向旧官³啼。
译文:春花落先之后,绿叶翻飞之时,细雨凄凄。眼下我正怀着怎样的一腔情绪?怎敢面对新官,向着旧官的背影哭哭啼啼!
注释:¹若为情绪:等于说何以为情,或难以为情。按此句与后二句为倒文,应当依照“更问新官,向旧官啼,若为情绪”这一语序来解释。²新官:指后夫隋越国公杨素。³旧官:指前夫陈太子舍人徐德言。

  上片分两层。前两句为一层,写对杭州风光和长官诗才的赞赏。“钱塘风景古来奇”一句,是对杭州美景的高度概括,涵盖了时、空两个方面,用一个“奇”字点明了它的审美特征。杭州是两个太守做官的地方,从这里落笔来写就十分自然了。接着,由地方写到长官:“太守例能诗。”这句由唐诗“苏州刺史例能诗”变化而来,移用于唐时在杭州交接的新、旧太守,便很精切。旧太守陈襄是位诗人,在杭州与苏轼多有唱和,有《古灵集》存世。新太守杨绘也是位诗人,原有集,已佚,《全宋诗》尚收其诗十首。杭州“太守例能诗”,后来成了佳话,连苏轼本人也包括在内了(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出任杭州知州)。后两句为又一层,写对迎候新太守的场景的想象:走在前面迎候新太守的官员在哪里呀?我的心已经从钱塘江向西飞去了。因为杨绘取道西面的苏州,所以词人说“心已誓江西”。两句通过想象和心理描写,显示了迎接新太守的热情和真诚。

  下片借当前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送旧迎新时难堪的情绪。“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三句,描写了秋天花谢叶落,苦雨淅沥的景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浓厚气氛。如此着笔,完全是为了烘托送旧迎新时的难堪:“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意思是说,还要问一问两位太守,当新官面对旧官,杭妓哭笑不得的时候,你们的感受如何呢?其所以如此问,是因为唐宋时赴任迎任,有官妓为先导的风习。这里运用了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却作了“质”的改造,使原来的“悲剧”变成了“滑稽剧”。试想对身为官妓的“杭妓”来说,前任“旧官”与后任“新官”杭州太守哪里是什么前夫、后夫?既然如此,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哭笑不得!词人这样写,只是一种游戏笔墨,向两位同僚寻寻开心,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友谊的一种表示。

  全词围绕着送旧官、迎新官来写,且采用用典的写作手法,既赞美了风景,又有对人物的评价和细致的心理刻画。虽是应酬之作,但表达得很风趣,也没有阿谀之情。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215-217

zhōngqíng··sòngshùyuán--shì

qiántángfēngjǐngláitàishǒunéngshīxiānzàixīnshìjiāng西

huājǐnhòufēishíruòwèiqínggèngwènxīnguānxiàngjiùguān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译文: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¹家。
译文: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注释:¹君:指姓胡的隐士。

xúnyǐnjūn

gāo míngdài 

shuǐshuǐ kànhuāháikànhuā 
chūnfēngjiāngshàng juédàojūnjiā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晚知清净¹理,日与人群疏。
译文:晚年的时候知道了清净的道理,我日渐与人群疏远 。
注释:饭:施饭食给人。覆釜山:山的名字,有此名的山不止一处,一说是荆山,在今河南灵宝,一说在长安。¹清净:佛家用语,指远离恶性和烦恼。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bì)¹
译文:等着远方覆釜山的僧人,预先打扫自己的房子。
注释:¹弊庐:谦称自己的居室。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hāo)¹
译文:僧人们从云峰中降临,来到我的杂乱的居所。
注释:¹蓬蒿居:长满了蓬蒿的居所,或言居所在蓬蒿中,自谦。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藉草¹饭松屑²,焚香看道书。
译文:我们坐在铺草上吃松果,点燃香炉观看佛经。
注释:¹藉草:以草为铺垫物。这里指坐在铺草上进食。²松屑:松子,松树的果实。一说为松花。此句意谓:高僧们不需要什么美食招待。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燃灯昼欲尽,鸣磬(qìng)¹夜方初。
译文:燃着灯白天将要结束,敲起磬夜晚刚刚开始。
注释:¹磬:僧人所用的一种法器,做法事或诵经时,击而鸣之。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一悟寂¹为乐,此生闲有余。
译文:一旦悟到了寂灭的快乐,这一生都觉闲余安宁。
注释:¹寂:寂灭,佛教用语,意为度脱生死,入寂静无为、涅檠再生之境地。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思归¹何必深,身世²犹空虚。
译文:何必再想弃官归田的事情呢,这世界,这身体,都是空幻虚无的。
注释:¹归:指弃官归田。²身世:指人生和世间。

  全诗共十四句。开头的四句,是自写,写自己饭僧前的忙碌。饭僧成为王维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日,他所迎的是远道而来的高僧,故而特别地殷勤而隆重。“先期扫弊庐”,诗人提前打扫房屋,就为了等候这些远行而来的僧人。

  中间六句,写“云峰里”来的高僧。覆釜山的高僧们终于被盼来了。这些僧人们果然不同凡俗,他们的物质需求极低,却异常地虔诚,也异常地专注,除了看道书、诵佛经外,连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

  最后四句是写禅悟。“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二句,写其彻悟。诗人在与高僧们的交流中,享受空门、山林的幽寂之乐。参证了“凡所有相。皆是虚空”(《金刚般若经》)的禅宗要义,彻悟到真正的乐事乃寂灭与涅檗,明心见性,即事而真,达到了一种超现实的“湛然常寂”的境界禅宗圆通静达的启悟。这也使其除去了一切世俗妄念的执,因此,现实中的生命与物质便空幻虚无而显得不重要了,生成了“思归何必深”的处世遇物的生存智慧。这样的收束,类似谢灵运诗的玄言尾巴。其实,王维诗中也有些这样的“尾巴”,因为他也太想将自己的禅悟禅悦直白地表达出来,并传达给世人。

参考资料:
1、 王志清撰;袁行霈主编;刘跃进副主编.王维诗选:商务印书馆,2015.04:218-21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