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於吾道转崎岖,是与非耶一子虚。
借得祁山两閒屋,一间分与月明居。
世於吾道转崎岖,是与非耶一子虚。
借得祁山两閒屋,一间分与月明居。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译文:偏偏受上天的恩泽,雨露湿润了喜鹊的羽毛,黑白分明的毛色是大家共知的。
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
高处营巢¹亲凤阙(què)²,静时闲语上龙墀(chí)³
译文:高处营建的巢穴靠近着凤凰的栖息处,闲静众上到龙墀处“喳喳”地叫着。
注释:¹营巢:筑巢。²凤阙:汉代宫阙名。皇宫的美称。³龙墀:皇宫的台阶。
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译文:山鹊化为金印的传说预兆着祥瑞气,飞向九天银河做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梁。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
莫怪天涯栖(qī)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¹
译文:不要怪天涯飘泊居无定所,能托身一处便是万年的琼枝。
注释:¹万年枝: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què--hán

piānchéngrùnmáohēibáifēnmíngzhòngsuǒzhīgāochùyíngcháoqīnfèngquē

jìngshíxiánshànglóngchíhuàwèijīnyìnxīnxiángruìfēixiàngyínjiù

guàitiānwěntuōshēnshìwànniánzhī

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一叶忽惊秋。分付¹东流。殷(yīn)勤为过白苹洲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译文:看到叶子落下忽然惊觉秋天到了,这秋色交给了东去的流水。流水殷勤地流过白苹洲,沙洲上有帘幕半卷的小楼,楼中的人应该在识别返回的小舟。
注释:¹分付:意为交给。²白苹洲:泛指长满白色苹花的沙洲。
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¹萧散梦云²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译文:回望之前和友人出游心里依然怀恋,出游的痕迹消失了那份心情却保存了下来。动听的歌曲消散了,美人也不见了,只有饮酒时看到的月亮和以前一样,和人交相愁苦。
注释:¹歌尘:形容歌声动听。²梦云:战国宋玉《高唐赋》中的人物,所以泛指美女。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昔日戏言¹身后意²,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译文: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注释:¹戏言:开玩笑的话。²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衣裳已施行看尽¹,针眼犹存未忍开。
译文: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注释:¹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尚想旧情怜¹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译文: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注释:¹怜:怜爱,痛惜。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诚知¹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注释:¹诚知:确实知道。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42-944页

qiǎnbēihuái怀sānshǒu ·èr

yuánzhěn tángdài 

yánshēnhòu jīnzhāodōudàoyǎnqiánlái  (shēnhòuzuò shēnhòushì )
chángshīxíngkànjìn zhēnxiàn线yóucúnwèirěnkāi 
shàngxiǎngjiùqínglián céngyīnmèngsòngqiáncái 
chéngzhīhènrénrényǒu pínjiànbǎishìāi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何处秋风至¹?萧萧²送雁群³
译文: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落叶声中送来了一群群大雁。
注释:¹至:到。²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³雁群:大雁的群体。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¹来入庭树²,孤客³最先闻
译文:早晨秋风撩动庭中的树木,独自漂泊他乡的人最先听到了秋声。
注释:¹朝:凌晨。²庭树:庭园的树木。³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⁴闻:听到。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参考资料:
1、 王文金.新编千家诗之三 咏秋古诗百首.郑州:海燕出版社,1986:108

qiūfēngyǐn

liú tángdài 

chùqiūfēngzhì xiāoxiāosòngyànqún 
zhāoláitíngshù zuìxiānwén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¹疏磬(qìng)。玉堂²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yè)翠堂(jū)
注释:¹洞天:仙人所住处,多于山洞,道家称之为洞天。²玉堂:仙人所居之堂。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对花情脉(mò)脉,望月步徐徐。刘阮¹今何处?绝来书²
注释:¹刘阮:刘晨、阮肇二人。泛指所思念的情郎。²绝来书:意思是刘阮一去,连信也未见寄来。
这首词虽写的是女道士,但她也是美丽(“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多情(“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还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对爱情也是渴求的(“刘阮今何处?绝来书!”)。这些都从侧面披露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病态现象。

guānzi··chūnshānjìng--xún

chūnshānjìngchóuwéndòngtiānshūqìngtángchuízhūpèiqīngyāncuì

duìhuāqíngmàimàiwàngyuèliúruǎnjīnchùjuéláish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