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稔眠半村,一醉子万象。
向来此方寸,甚矣似元亮。
钓石自寒烟,谁知太公望。
北山忽移文,猿鹤费寻访。
老夫竟何有,豪夺牛背上。
时时梦中归。樵笛故悲壮。
始予斥祈下,天地方絪缊。
纲常几何在,枭啸千乾文。
林希亦入耳,掷笔争书勋。
群憸并附和,四面皆楚军。
当时此事集,不可夷狄闻。
风雷忽飞厉,圣矣尧舜君。
方今紫宸朝,落落尽圭璧。
予虽草茅士,亦有二三策。
不愁衫故青,所恨头尽白。
古人如可作,雅欲分半席。
谁当为斧斤,恐不中柱石。
一官乞閒外,此计吾已必。
平生刚直胸,不肯偶土木。
谏书上文石,亲见天穆穆。
诸贤忍不言,诺诺恐非福。
急回狂澜倒,何啻焦斧沃。
如闻左珰横,尔音乃金玉。
因声讯诸贤,往事炳如烛。
寒驴灞桥雪,可人天一言。
理乱了不闻,衫袖走郎当。
老石卧白云,采蕨山之阳。
谨毋事笔砚,霜月琱肝肠。
买船予亦东,一棹摇寒光。
当洗老瓦盆,迟君醉溪堂。
十稔眠半村,一醉子万象。
向来此方寸,甚矣似元亮。
钓石自寒烟,谁知太公望。
北山忽移文,猿鹤费寻访。
老夫竟何有,豪夺牛背上。
时时梦中归。樵笛故悲壮。
始予斥祈下,天地方絪缊。
纲常几何在,枭啸千乾文。
林希亦入耳,掷笔争书勋。
群憸并附和,四面皆楚军。
当时此事集,不可夷狄闻。
风雷忽飞厉,圣矣尧舜君。
方今紫宸朝,落落尽圭璧。
予虽草茅士,亦有二三策。
不愁衫故青,所恨头尽白。
古人如可作,雅欲分半席。
谁当为斧斤,恐不中柱石。
一官乞閒外,此计吾已必。
平生刚直胸,不肯偶土木。
谏书上文石,亲见天穆穆。
诸贤忍不言,诺诺恐非福。
急回狂澜倒,何啻焦斧沃。
如闻左珰横,尔音乃金玉。
因声讯诸贤,往事炳如烛。
寒驴灞桥雪,可人天一言。
理乱了不闻,衫袖走郎当。
老石卧白云,采蕨山之阳。
谨毋事笔砚,霜月琱肝肠。
买船予亦东,一棹摇寒光。
当洗老瓦盆,迟君醉溪堂。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昨夜春雷作,荷(hè)¹理南陂(bēi)²
译文:昨夜春雷轰隆,早晨扛着锄头去南山坡锄草。
注释:¹荷锄:荷是背负的意思,锄是农具之一的锄头,荷锄就是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²陂:山坡。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译文:杏花应着时节开放,农事劳动不能迟缓。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译文:女子独自在家养蚕,放牛的孩子跟随我下地。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¹
译文:在田里遇见见老父亲,一个人在辛勤劳作着。
注释:¹熙熙:象声词。

tiánjiāshí--méiyáochén

zuóchūnléizuòchúnánbēi

xìnghuājiānghòunóngshìchí

cánniàntóngréngsuí

tiánzhōngfénglǎozhàng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译文:花开的时候你不能和我一起欣赏,花落的时候你无法与我一起悲伤。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欲问¹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译文:想要问我相思之情让人最为难耐的时间?那一定是在花开花谢的时候。
注释:¹欲问:想要问。

  这首诗写思妇渴望与久别丈夫相聚首的无限相思之情。

  思妇面对百花盛开的撩人春色,面对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触景生情。“花开不同酵步翻赏”,而花无百日红,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开花落,最惹思妇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胜低回与哀婉,自然使思妇联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边,辜负了青春年华,这让她怎能不思念远别的丈夫(或恋人),也就自然而然倾述出心中既怨又慕的伤春情怀。

  花开“同赏”,花落“同悲”,这是思妇与丈夫(恋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最理想的情爱境界。然而,事与愿违,却花开不能“同赏”,花落也不能“同悲”,这恐怕是夫妻之间的情爱的不幸与悲怆。有哪一对情人不希望“比翼双飞”,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处,欢乐与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长河里,碰见点风雨,有哪一对真正的情侣不能同舟共济呢?

  在共渡难关中的“同悲”,又何尝不是含有苦涩的爱的甜蜜呢?何况“苦中甜”,即诗中说的爱情生活中的“同悲”,这要比“同赏”更有其深刻的内涵。“同赏”与“同悲”共同构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爱、休戚相关、相濡以沫、相互依恋,这恐怕才是诗人在这首诗里要讲的爱情真谛!这恐怕是这首诗中所说的不能“同赏”,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怅和无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炜《古今女诗选》称此诗:“不同悲胜不同赏’多多。”赵世杰《古今女史》说此诗:离恨绵绵。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编著.爱情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1.01,:第145页

chūnwàngshǒu ·

xuētāo tángdài 

huākāitóngshǎng huāluòtóngbēi 
wènxiāngchù huākāihuāluòshí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左辖(xiá)¹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译文:左丞的职位频频空着以待贤能,直到今年得到了您这位年老而有名望的学者。
注释:¹左辖:《唐六典》:左右丞,掌管辖省事,纠察宪章。左辖即左丞。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相门韦氏¹在,经术汉臣²须。
译文:您出自宰相门第,像精通经术的汉代韦贤父子那样为朝廷所需。
注释:¹相门韦氏:韦济的父亲韦嗣立、伯父韦承庆都曾为宰相。²经术汉臣:汉朝韦贤和儿子韦元成都以经术为相。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时议归前烈,天伦¹恨莫俱。
译文:当时的舆论称许您的父辈,遗憾的是您的兄长早离人世。
注释:¹天伦:此指兄弟。韦济有兄名韦恒,先亡。
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líng)¹荒宿草²,凤沼(zhǎo)³接亨衢(qú)
译文:他的坟上长着隔年的荒草,您通往凤池的道路畅通无阻。
注释:¹鴒原:鴒本为水鸟,现在原野,失去常处。喻韦济之兄已死。²宿草:指坟上隔年之草。³凤沼:即凤凰池,本为禁苑中的池沼,魏晋以来,将掌管机要的中书省设在禁苑,唐人因以风凰池代指中书省或宰相韦济父祖皆官至宰相,故以“凤沼”期之。⁴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译文:我虽是个安于命运安排的人,却也深虑自己不再年轻。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家人忧几¹²,甲子³混泥途。
译文:家里人也在为我的晚年生活而忧心,唯恐岁月就这样地在泥泞中度过。
注释:¹几:老者所凭。²杖:老者所扶。³甲子:此处泛指岁月。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不谓矜(jīn)(yú)力,还来谒(yè)大巫¹
译文:我不是为自夸余力来干谒您。
注释:¹大巫:比喻所仰慕的韦济。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chí)(chú)
译文:只因当此岁寒之际仍得到您的顾遇,故虽值暮年还是企盼您的举荐。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老骥(jì)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译文:我是一匹老马而犹存千里之志,我是一只饥鹰只待您的一声呼唤。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zhēn)(wú)
译文:倘若您对我的处境稍为动心,也就足可宽慰我这草野之人。
虚怀何所欲,岁晏聊懒逸。
虚怀何所欲,岁晏聊懒逸。
云翼谢翩翻,松心保贞实。
云翼谢翩翻,松心保贞实。
风秋景气爽,叶落井径出。
风秋景气爽,叶落井径出。
陶然美酒酣,所谓幽人吉。
陶然美酒酣,所谓幽人吉。
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
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
安用簪进贤,少微斯可必。
安用簪进贤,少微斯可必。
全诗六联十二句,首联写虚怀若谷,没有什么欲求,一年到头都在闲适中度过。第二联写飞鸟搏击长空、鹏程万里,松木心亦,忠贞不二,以此喻为人应有凌云之志,要赤胆忠心。第三联写出金秋景色,秋风劲吹,天气爽朗,树叶飘飘洒落在井边小径上。第四联反映出来的内容是,愉快地品尝着美酒,这正是隐士之士最堪高兴的事情。第五联是说,人自然要以尺壁之玉为轻,珍惜大好光阴充实自己;自然不能只整饬自己的居室,而应该以整饬天下为己任。最后一联是说,贤人名士何须达官贵人推荐呢,只需做到像博学的处士一样隐居山林,迟早会收召见的,但在封建社会里,在一些比较高的士大夫中,倒是相当流行,相当普遍。
参考资料:
1、 聂鸿白.历代趣味诗词: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65-68

xīngmíngshī--quán

怀huáisuǒsuìyànliáolǎn

yúnxièpiānfānsōngxīnbǎozhēnshí

fēngqiūjǐngshuǎngluòjǐngjìngchū

táoránměijiǔhānsuǒwèiyōurén

dāngqīngchǐsǎoshì

ānyòngzānjìnxiánshǎowēi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译文:得道便无所谓古今,失道终不免会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译文:自照自笑镜中之人,满头白发就像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译文:扪心笑自叹息,我的形影为何这般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译文:桃李何必多言,早晚会赞成商山四皓。

  此诗共八句,可分三个部分:发端——览镜——书怀。

  开头两句为第一部分。开篇不直接入题,也无惊人之语,甚至有些过于平静,出人意外。似乎诗人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修道成仙的人自然是长生不老,反之,那些凡夫俗子转眼就会走向生命的最后历程。这两句诗看似对道教的肯定,实则是对道教的挖苦。全诗也就由此而引起的。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诗人紧扣开篇的“衰老”二字,以自己为例证,写览镜之所见;深深的自嘲和自责,形成对报国无门、济世无路的现实的尖刻揭露和批判。李白从来崇尚道教,理应是“得到”之人,可是到头来,依然“白发如霜草”。“自笑”一句举重若轻,接法飘逸,可以说是对自己迷信道教的彻底否定。“空”“何”二字写尽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极端痛苦。“自笑”“扪心”“叹息”“问影”几个连续动作则把诗人览镜时的心理活动、外貌特征和神态举止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俨然是作者晚年的一幅形神兼备的自画像。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诗人活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变“桃李不言”为“桃李竟何言”,是愤激之辞:我纵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又有什么可说的呢?诗人赞赏“商山四皓”,是希冀自己能像四皓一样,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余热。两个典故的活用,写出了不合理制度下,杰出人才的悲剧结局,反映了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强信念、对邪恶势力的殊死抗争和矢志不渝的政治热情。

  全诗通篇并无华丽词句,而仅仅是以议论为主,间以声、色、形、态的逼真刻画,实在而不板滞,悲怆而不消沉,恰如水晶世界,直露、透彻;又似一片冰心,清冷、光明。其感人之处,全在于人格的力量和深刻的内涵。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03-305

lǎnjìngshū怀huái--bái

dàojīnshīdàoháishuāilǎo

xiàojìngzhōngrénbáishuāngcǎo

ménxīnkōngtànwènyǐnggǎo

táojìngyánzhōngchéngnánshānh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