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之云各为雨,聊与萧王分出处。
乱山深处有生涯,三尺渔竿一枝櫓。
细读怀仁辅义书,先生於世未尝疏。
我已飘然遗物去,斯言却以告司徒。
参政树碑颂遗德,舍人作堂诏无极。
高风之高高几何,下视乌龙六千尺。
一溪之云各为雨,聊与萧王分出处。
乱山深处有生涯,三尺渔竿一枝櫓。
细读怀仁辅义书,先生於世未尝疏。
我已飘然遗物去,斯言却以告司徒。
参政树碑颂遗德,舍人作堂诏无极。
高风之高高几何,下视乌龙六千尺。
朱翌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3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献岁发,吾将行。
献岁¹发,吾将行。
译文:在新年伊明之时,我将出发春游。
注释:¹献岁:即岁首,一年之始。吾将行:是借用《楚辞·涉江》:“忽乎吾将行兮”中的成句,在此谓“我将出发春游”。
春山茂,春日明。
春山茂,春日明。
译文:郊外我所见到的春光是如此明媚:
园中鸟,多嘉声。
园中鸟,多嘉声¹
译文: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
注释:¹嘉声:形容鸟的鸣叫声十分动听。
梅始发,柳始青。
梅始发,柳始青。
译文:红梅在春风中率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信息。含烟惹雾的杨柳枝条,已纷纷生出嫩芽,渐渐由黄转青。
泛舟舻,齐棹惊。
泛舟舻(lú),齐棹(zhào)¹惊。
译文:春游的人们来到烟波浩渺的水上,荡起了龙舟画舫,他们整齐地举起桨片,使劲地划呀划呀;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
注释:¹齐棹:整齐地举起船浆。
奏《采菱》,歌《鹿鸣》。
奏《采菱(líng)》,歌《鹿鸣》。
译文:人们不禁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船上奏起了江南的《采菱》曲,音调流转柔婉;时而又唱起古老的《鹿鸣》歌,情韵和雅古朴。
风微起,波微生。
风微起,波微生。
译文:和煦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泛起层层涟漪;
弦亦发,酒亦倾。
弦亦发,酒亦倾。
译文:人们在弦歌声中频频举杯祝酒,尽情痛饮。
入莲池,折桂枝。
入莲池,折桂枝。
译文:女子们荡开双桨,时而没入一片荷叶田田的池里,时而又傍岸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芳袖动,芬叶披。
译文:随着她们透着香气的罗袖频频挥动,船儿便轻快地前进,那些芬芳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让路。
两相思,两不知。
两相思,两不知。
译文: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中。
《春日行》属古乐府《杂曲歌辞》。这首诗描写在明媚的春光中男女青年郊游嬉戏的欢乐情景。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显出俊逸的风格。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梅子¹金黄杏子肥²,麦花³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¹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²肥:指果肉肥厚。²麦花:荞麦花。⁴菜花:油菜花。⁵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⁶惟有:只有。⁷蛱(jiá)蝶:菜粉蝶。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¹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注释:¹科斗:即蝌蚪。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二麦俱秋¹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注释:¹秋:收成。一作“收”。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百沸缲¹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注释:¹缲:同“缫”,抽茧出丝。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出耘田¹夜绩麻²,村庄儿女各当家³。童孙未解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¹耘田:除草。²绩麻:把麻搓成线。³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⁴未解:不懂。⁵供:从事,参加。⁶傍:靠近。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黄尘行客汗如浆¹,少住²³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注释:¹浆:古代一种带酸味的饮料,这里比喻汗水浑浊。²少住:稍稍停一会儿。³侬:我。⁴漱井香:用香甜的井水漱漱口。⁵借与:让给。⁶亭午:正午。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注释:芙蕖:荷花。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蜩螗¹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注释:¹蜩螗:蝉。

  此组诗共十二首,这里选取第一首、第七首和第九首进行赏析。

  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蜒蛱蝶飞。”

  这首诗的大意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的大意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九:“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农家孩子,在自家门口义务招待过路行人的情景,用的是自己的口吻。诗中是这样描述的:

  烈日当空,尘土飞扬。村边大路上,艰难地走来了一位行人,浑浊的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污染了他的面颊。天太热了。

  “快来歇一会儿吧!”小东道主热情的招呼着,从柳树下的大圆石上跳下来,请客人坐在上面休息休息。然后跑到井边,汲上香甜清凉的井水,捧到客人面前,让他漱漱口,喝下去又解渴又败火的的清凉水呀!  正当盛夏中午,天写像下了火,可在这浓密的柳阴下,却是清风送爽,凉快极了!

  “柳阴亭午正风凉”,这是小东道主的夸耀,也是过路行人的感受。可以想见,当客人喝足水,乘够凉,重新上路的时候,一定是精神抖擞、跨步高远,而且还会频频回头致意:“谢谢你呀!小兄弟!”

xiàtiányuánxìng

fànchéng sòngdài 

méijīnhuángxìngféi màihuāxuěbáicàihuā chángluòrénguò wéiyǒuqīngtíngjiádiéfēi 
yuèjiāngmàixiùhán yāngshàngdān dàogēndǒuxíngkuài tiánshuǐjīnniánchǐkuān 
èrmàiqiūdǒubǎiqián tiánjiāhuànzuòxiǎofēngnián bǐngfànzèng jiēdào西fēngshúdàotiān 
bǎifèisāotāngxuěyǒng sāochēcáomíngsuō sāngpénshǒujiāoxiāng miánjiǎnduōjiǎnduō 
xiǎoliánxiāoshàngjuàn cuīshuìfēi jīnniánxìngshèncánsāngshú liúhuángzhīxià 
xiàtiánshuǐchūjiāngliú gāolǒngfānjiāngshànggōu shìrénjìn dīngnánchángzàichētóu 
zhòuchūyúntián cūnzhuāngérdāngjiā tóngsūnwèijiěgōnggēngzhī bàngsāngyīnxuézhòngguā 
huáichūyúnliáng cōngcōngshǔěrcuìchéngshuāng sāngōngzhǐsānzhūkàn xiánqīngyīnmǎnběichuāng 
huángchénxínghànjiāng shǎozhùnóngjiāshùjǐngxiāng jièménqiánpánshízuò liǔyīntíngzhèngfēngliáng 
qiānqǐngfàngzhào huāshēnwǎnwàngguī jiārénànshíchuánxíngchù shíyǒujīngmángxiǎofēi 
cǎilíngxīnfèichú xuèzhǐliúdānguǐzhì mǎitiánliáozhòngshuǐ jìnláimiànshōu 
tiáotángqiānwànfèixiéyáng měngbiānguōcháng chīlóngxiāngduìzhì mènghúnzhēngdàochuáng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林断山明¹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²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qú)³细细香。
译文:远处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围绕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小,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注释:¹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²翻空:飞翔在空中。³红蕖:荷花。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村舍外,古城¹旁。杖藜(lí)²徐步转斜阳。殷(yīn)³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译文: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转瞬已是太阳西落。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注释:¹古城:当指黄州古城。²杖藜 :拄着藜杖。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³殷勤:劳驾,有劳。⁴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在这两句词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为妙笔。这里呈现的景象,是一派幽狭的气氛。词人身为罪官,才能无从施展,只有过着幽人的生活。这首《鹧鸪天》即若隐若现的表现出他的此种境遇。

  开头两句,作者用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这所墙院,正是作者的居所。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三、四句是说,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三、四两句,含意更为深邃。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生活在这样的境界中,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着意流连这里的景致。在这里透过此等画面,便能隐隐约约的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懒、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己的形象,对此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43-644 .

zhètiān ·línduànshānmíngzhúyǐnqiáng

shì sòngdài 

línduànshānmíngzhúyǐnqiáng luànchánshuāicǎoxiǎochítáng fānkōngbáiniǎoshíshíjiàn zhàoshuǐhóngxiāng 
cūnshèwài chéngpáng zhàngzhuǎnxiéyáng yīnqínzuósāngēng yòushēngliáng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译文:秋风刮起,落叶纷乱飘向那左邻右舍,家徒四壁,贫寒之家也只能阻隔这风中沙尘。
注释:屈突陕:人名。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
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¹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译文:看向窗外,风中的乱草不知落向何方,家绝大江,寒风中的主人贫病交加。
注释:¹乡:通“向”,窗户。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lí)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译文:手拄藜杖,主人懒迎我这客居之人,菊花已开,能让这被贬之人风中醉倒。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译文:胸有筹划,您无人知晓叫人怜悯,只见得,蓬蒿杂草徒然地埋没腰身。

chóushǎn--liúzhǎngqīng

luòfēnfēnmǎnlínxiāotiáohuánjuéfēngchén

xiāngkànqiūcǎoguījiāduìhánjiāngbìngqiěpín

zhànglǎnyíngzhēnghuānéngzuìguānrén

liánjūnhuàshuízhīzhědànjiànpénghāokōngméishēn

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见五渎(dú)之东写¹,睹六水²之南驰³,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译文:只见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向广州押送犯人,谁永归石穴,长期隐居。
注释:岭表:亦称岭外、岭南,通常指今广东、广西一带地方,但这里只是指大庾岭。¹写:通“泻”,急流倾泻。²五渎、六水:泛指大庾岭区域的各条溪水江河,非实为“五”“六”。³南驰:往南奔流。⁴挥灵海:指向灵海,即奔赴灵海。“灵海”疑指广州。⁵委输:把物质装上车船叫委,转运到他处交卸叫输。原指运送物质,此指押送犯人。⁶孰:谁。⁷石穴之永归:永归石穴,长期隐居。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若乃¹长山²款跨³,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jūn)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hé)。既¹⁰(zhì)(lù)¹¹而践坂(bǎn)¹²,遂升降於山畔¹³。顾后路之倾巘(yǎn)¹⁴,眺前磴(dèng)¹⁵之绝岸¹⁶。看朝云之抱岫(xiù)¹⁷,听夕流之注涧(jiàn)¹⁸。罗石¹⁹棋布²⁰,怪谲(jué)²¹横越²²。非山非阜(fù)²³,如楼如阙(què)²⁴。斑采²⁵类绣,明白若²⁶月。萝(luó)(màn)²⁷绝攀²⁸,苔衣²⁹流滑³⁰
译文:大庾岭雄伟高大,阻隔内外,下面没有潜行于地下的流水,上面没有平直的道路,獐和兔子看到山冈就转身返回,鸿雁目睹山峰便折回翅膀往回飞。从山脚往上攀登踏上山坡之后,接着又往下走到山边。回头看走过的路山峰倾斜,眺望前方的石阶边缘陡峭。看朝霞白云围绕着峰峦,听溪流从高处流入涧溪。岩石罗列像棋子一样密排散布,怪异奇特杂乱交错。不是高山也不是丘陵,是楼阁也是城楼。斑纹彩色像绣布,皎洁白净似月亮。蔓生地衣类植物攀附于绝壁之上,青苔在浅水轻轻滑过。
注释:¹若乃:发语词,无实义。²长山:指大庾岭。大庾岭又名塞上、塞岭、台岭。传说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岭下,故名大庾,又叫庾岭。³款跨:雄伟高大。⁴乖隔:阻隔。⁵伏流:潜行于地下的流水。⁶夷迹:平直的道路。⁷麕兔:獐和兔子。⁸旋归:转身返回。⁹反翮:折回翅膀往回飞。¹⁰既……遂……:……之后,接着又……。¹¹陟麓:从山脚往上攀登。¹²践坂:踏上山坡。¹³山畔:山边。¹⁴倾巘:山峰倾斜。¹⁵磴:石阶。¹⁶绝岸:边缘陡峭。¹⁷抱岫:围绕着峰峦。¹⁸注涧:从高处流入涧溪。¹⁹罗石:岩石罗列。²⁰棋布:像棋子一样密排散布。²¹怪谲:怪异奇特。²²横越:杂乱交错。²³阜:土山,丘陵。²⁴阙:门楼,城楼。²⁵斑采:斑纹彩色。²⁶类、若:似,像。²⁷萝蔓:蔓生地衣类植物。²⁸绝攀:攀附于绝壁之上。²⁹苔衣:青苔。³⁰流滑:浅水轻轻滑过。

  谢灵运酷爱山水,他的山水诗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和锤炼的辞句描绘优美的自然景物。他的赋作,也同样和山水景物有着紧密的联系,此赋即是他写景赋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赋分为两段。第一段写作者由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联想到自己被流放将一去而不得回归。第二段回到岭表的正题,描绘大庾岭的优美景色。这篇赋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情感真挚。

  第一段写他由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联想到被流放到南方的自己,表现一去而不得回归的伤感。

  第二段回到岭表的正题,写大庾岭所见景物。先以“长山”二句总写岭的高大雄伟。其后则做具体的描绘,以“下无伏流”,正面夸耀岭的高大;“上无夷迹”,夸耀山路的险峻。又以“麕兔”二句侧面表现岭的高峻。“既陟麓”四句回写自己的行程,后路倾谳,前磴绝岸,既照应上文的“长山款跨,外内乖隔”,又表现出自己遭遇的坎坷和前途的险恶。“看朝云”以下,则具体写眼前所见景物,感官上由视觉到听觉,时间上从早到晚,由眼前罗列的千奇百怪的岩石到远方姿态万千的群山,以及绝壁上的萝蔓,山涧溪流下的苔衣,一一写来,描绘大庾岭的优美景色如在目前。虽然身处逆境之中,仍不忘对他乡优美山水景物的欣赏与赞美。较之于他的山水诗,由于省去了体玄悟道的内容和说理的成分,就更充分地表现出他对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感。但由于生死未卜,前景渺茫,所以字里行间,又透露出淡淡的忧伤情调。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说:“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谢灵运的创作无论是诗还是赋,都遵循着这一“新变”的规律,力求创新,吸收前代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不为古人所束缚。他能称雄当世,赋作上的成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 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121-122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